勵志、充滿正能量的《淬火》
有沒有一部作品,能夠用不太長的篇幅,寫出百年中國的軍人,為國家強盛和人民富裕而奮鬥的光輝歷程?有沒有一部作品,並不遮掩陽光下的陰影,但更多的是挖掘人性的真善美?有沒有一部作品,雖然體裁歸類於小說,但讀者偏要將其作為歷史故事誦讀?有。這部作品,便是張新甫同志的新著《淬火》。所以稱《淬火》為「新」著,除了此書是作家出版社2015年5月新版,還在於此書「新」在創意、創舉、創始、創見。
《淬火》封面
先說創意。一是書名凝練。「淬火」,就是把燒紅的鑄件放進水、油或其他液體迅速取出,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主人公李春雨從「黑五類」到「紅五類」需要淬火,從農民的兒子到軍人需要淬火,從士兵到將軍需要淬火……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進步和進化,無處不淬火。二是結構巧妙。全本小說52章,卻用52「帖」綴成,原來作者是以「博客」形式布局謀篇。三是首尾呼應。作品從開頭1911年10月10辛亥革命誕生日沙湖鎮同時出生四個嬰兒,到百年後為紅軍俠女舉行百歲華誕結尾,照應前文。四是內容廣泛。作品以金、銀、銅三枚「長命鎖」為線索,講述紅軍俠女的坎坷身世,援越抗美的異國情懷,兩彈效應的試驗,者陰山的通信兵之歌,老山前線的英雄父女,哈佛在線的博客夢圓……令讀者大開眼界。
《淬火》封底
接著說創舉。首先是人物的傳奇性。主人公李春雨當然是主角。李春雨的母親、紅軍俠女袁冬英,李春雨的初戀情人柴夏,李春雨的愛人田夢,李春雨的私生女陳秋生等人,都有獨立而完整的故事——細心的讀者還可從她們的名字中,悟到「春、夏、秋、冬、夢」。他們「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夢,由李春雨一線串珠。其次是對「俠」的詮釋。袁冬英可與金庸筆下的女俠媲美,殊不知忠信仁智,通過自身力量幫助他人,也不失為「俠」。誰說為北大荒十幾個女子寫告狀信、救女知青於水火的臭老九柴文斌不是俠?誰說農民老三爹不是俠?第三是「愛」的呈現。紅軍俠女的百年母愛,援越抗美的異國友愛,老山前線的父慈女愛,哈佛在線的博客聚愛,無不觸動讀者的心弦。
韓靜霆封底推介《淬火》
再說創始。作家周大新在為《淬火》作序中指出:「特別是書中描述的原子彈核效應試驗,系首次通過文學進行展示。」誠然,核武器爆炸一個小時後,「核效應軍人」立即回收帶有放射性的殘缺武器和受傷的動物。在防護用具並不發達的年代,多位核效應專家去世,有的就在核爆現場染病。其二,罕見的保密文學描述:婚後男方不向女方說出自己的工作性質,致使一年多還是童男(童女)身。再者,戰地救護情節也是絕無僅有。在老山前線,以陳秋生為代表的女醫護人員救護傷兵時,由於敷料和繃帶用光,她們把胸罩摘下來、把身上的軍衣、軍褲脫下來,製作「迷彩敷料」和「迷彩繃帶」救護斷肢傷兵,事跡令人震撼!
周大新作序
最後說創見。《淬火》拓新了軍旅小說模式,具有張力,如將此書命名「三枚長命鎖」或「百年圓夢」,那就並非「將軍是怎樣煉成的」範圍。而且,《淬火》至少還有四點獨到:一、精品意識。《淬火》原稿100多萬字,定稿卻濃縮成36萬字。二、摒棄說教。援越抗美時,越南母女救了解放軍偵察班長;到自衛還擊戰,卻有越南母子砍死解放軍副排長,作者用泣血的故事陳述變幻的歷史。三、新解「風花雪月」。核效應戰場上,羅布泊沙漠中「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爛」的胡楊「夫妻樹」,充當李春雨、田夢的紅娘。戰士的「風花雪月」,是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
周大新作序(承上)
《淬火》這部作品,既能大江東去,又善小橋流水。寫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領導,著墨不多,十分傳神。寫羅布泊、老山前線,能讓讀者感受熱浪襲人、金戈鐵馬;寫主人公李春雨的家鄉,讓人似見魚米之鄉富饒,似聞沔陽三蒸飄香。何故?原來主人公的家鄉,就是作者的故鄉;原來主人公在羅布泊為「兩彈」核效應試驗作奉獻、在老山前線參戰,作者也曾親歷。作者張新甫,本來就是有著40多年戎馬生涯的老軍人。僅在羅布泊,他就參加過8次「核試驗」!不過,他從未寫過小說。這就印證了軍旅作家,首先是軍人,其次才是作家;這就印證了作家紮根有多深,寫的內容才有多新!(原載《湖北日報》2015年8月16日6版)●
黃團元,高級編輯(記者)。發表各類作品約400萬字,文章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瞭望》和《博覽群書》等報刊。其《「天災不由人」與「抗災不由天」》等文,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教輔、高考習題及試卷。公開出版《說黑道白》、《民族瑰寶馬寅初》、《胡適的謙和雅量》、《梁啓超之路》、《文人有行》、《諸葛亮用兵》和《劉邦用人》等多部長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