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布泊荒漠的22天:影像裡的樓蘭考古往事

2021-01-20 澎湃新聞
在羅布泊荒漠的22天:影像裡的樓蘭考古往事

文博中國

2020-12-2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1988年3月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經過短期準備,組成了古樓蘭遺址地區文物普查隊。普查隊於4月11日從米蘭深入羅布荒漠至5月2日返回,在羅布泊荒漠調查22天,完成了文物普查和開闢由米蘭通往樓蘭古城的交通任務。

本組照片是對考古隊員完成古樓蘭遺址文物普查工作的全紀實攝影,榮獲2020年第一屆「考古人和他們眼中的世界」攝影大賽特等獎,作者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攝影師劉玉生。「羅布泊綿延千裡,無人區背後向死而生的許多故事,被不同時期的鏡頭剪裁拼接出那個火紅年代的輪廓,我本人有幸親歷,見證新疆考古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歷程,難忘困境之下隊員們同甘共苦的手足之情,卻也在青年歲月裡烙入了敬畏荒原的心底印記……」劉玉生在獲獎感言時如此說道。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攝影師劉玉生

1988年3月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指示精神,經過短期準備,組成了古樓蘭遺址地區文物普查隊。普查隊在蘭州軍區第二測繪大隊和新疆通訊團的配合下,於4月11日從米蘭深入羅布荒漠至5月2日返回,在羅布泊荒漠調查22天,完成了預定任務。期間正值羅布泊地區的大風季節,平均每隔3-5日就刮一場大風,有時要持續兩、三天。

每遇颳風,天空沙塵瀰漫,加之飲水短缺,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在此困難條件下,普查隊全體同志團結一心,經過艱苦努力,完成了文物普查和開闢由米蘭通往樓蘭古城的交通任務。

其中在樓蘭古城西南,考古隊員找到了「斯坦因編號」的LK(海頭古城)、LL等兩座古城。同時測繪了國內第一張兩座古城的地形圖,採集了一批珍貴文物的標本,填補了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樓蘭考古中的一項空白,為這次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

請感受這來自1988.4.6-5.2日,為期22天的樓蘭古遺址區文物普查的考古往事。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行進在羅布泊,龜裂狀鹽殼地的考察車隊。

每隔一兩小時就要停車降溫,行進時速僅為2——3公裡。

過鹽水河

 

過鹽殼地被損壞的車輛

過鹽殼地被損壞的車輛

 

樓蘭遺址區文物普查隊

樓蘭遺址區文物普查隊 近景人像為樓蘭遺址區文物普查隊隊長伊第裡斯·阿布都熱蘇勒(原全國人大代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

 

小憩

 

這種稍大的「雅丹」是隊員們難得的避暑午休場地

 

沙漠上的「惡鬼熱風「,有」遇者則皆死 」的威名

沙漠上的「惡鬼熱風「,有」遇者則皆死 」的威名

 

「荒漠情」:一晚上的大風過後,早晨才入睡不久的隊員

 

省水絕招:荒沙洗碗既乾淨,又節水。

在荒漠22天不洗不漱,只用限量的飲用水

在荒漠22天不洗不漱,只用限量的飲用水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採集文物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採集文物

考古隊員堅持工作:測繪「海頭」古城遺址圖 、整理採集文物

 

考察途中採集的玉斧(在博物館展出期間被盜)

 

與大本營保持通訊聯繫

 

「彈盡糧絕」——伊第裡斯隊長分配最後一壺水(水裝在裝汽油的那種大鐵桶裡,最後倒出來時已成咖啡色)

 

看到勝利:「海頭」古城遺址

「32載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回望1988年尋找樓蘭古城的那段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22天,卻成為很多隊員共有的珍貴記憶。」

作者在獲獎感言時說道,「當年由於大部分年輕隊員沒有野外生存經驗,不僅過早消耗完補給品,而且長途跋涉中體能下降無法完成預定行程。探險後期文物普查隊伍深處沙漠腹地,陷入缺水缺糧也沒有後勤支援的極度危險境地,危急關頭文物普查隊成立臨時黨支部,集中全部口糧和飲用水,按照極限分配原則儘量把消耗降到最低,帶領大家互為支援,晝夜不停行軍,憑藉頑強意志闖出了生命禁區。」

「羅布泊綿延千裡,無人區背後向死而生的許多故事,被不同時期的鏡頭剪裁拼接出那個火紅年代的輪廓,我本人有幸親歷,見證新疆考古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歷程,難忘困境之下隊員們同甘共苦的手足之情,卻也在青年歲月裡烙入了敬畏荒原的心底印記……」

(本文轉刊自「文博中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樓蘭,考古往事,米蘭,全紀實攝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未解之謎新疆羅布泊區域神秘古國樓蘭古城是何時消失的,馬可波羅曾...
    網絡圖片:樓蘭美女 從考古學者多次探索羅布泊地區的樓蘭古城遺址看,樓蘭當時並不是處在荒漠之地,而是一個存在於東西要衝的一個小王國,五臟俱全。學界一直眾說紛紜,似乎都沒有找到樓蘭古國神秘消失的導火索,樓蘭的消失也許就是長年累積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 羅布泊和樓蘭古城裡到底有什麼?
    從嚴格定義來說,中國只有四個無人區,分別是位於新疆的羅布泊、阿爾金無人區,青海的可可西裡無人區以及西藏自治區的羌塘無人區,其中可可西裡、阿爾金、羌塘三個無人區成片分布,連在一起,因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自然生態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因而成為無人區;但是位於新疆東部的羅布泊無人區海拔只有不到一千米
  • 羅布泊裡修文物,不「復」樓蘭終不還
    ,但不知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樓蘭古國神秘地消失在羅布泊無人區。,在羅布泊無人區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當天早上從若羌縣城出發時,大家都興奮地期待著一睹樓蘭古城的真容。他們先是走了100餘公裡的瀝青路,接著是穿行在羅布泊無人區的200多公裡砂石路,最後還要穿行沒有公路的雅丹地貌區,車子在沙土裡左衝右突,像坐過山車一般。途中,同行的一輛車突然陷入沙坑裡,進退不得,最後還是大家一起將車推出沙坑。
  • 羅布泊時事件改編電影雙魚隕石
    父親向王唯講起當年科考隊的故事:一行人駕車進入荒漠進行科學勘察,準備返程時,發現了一艘本該出現在地球另一端的潛水艇。原因是司機王萬軒到車裡取衣服時,在一本地圖冊裡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僅寫一行字:往東去找水井。自此以後,從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隊伍搜尋彭加木,參與人數上千,卻一直再也沒找到這位科學家。彭加木的意外失蹤成了近代中國一個非常神秘的事件。
  • 羅布泊挖出「史前」乾屍,提取DNA後,考古家:這根本不是中國人
    我國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在五千多年的時間裡,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囑,在當今的考古事跡中,我們很多次都發現了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奇蹟。一座古墓,最能夠引起人們好奇心的,不是其中的稀世珍寶,而是古墓的主人。
  • 他是彭加木夥伴,入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
    樓蘭像一個繫著面紗的西域姑娘安靜地等待著她的情郎,暗藏在面紗下的面容既神秘又充滿魔力,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想要掀開面紗一探究竟,追隨者前僕後繼卻沒有多少人能看清她的容顏。而羅布泊就像一個拿著劍的騎士守護著樓蘭,阻止那些追隨者來染指樓蘭。彭加木就是其中的一個追隨者,他在羅布泊神秘失蹤再也沒有回去。
  • 他是彭加木夥伴,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了樓蘭美女的...
    彭加木就是其中的一個追隨者,他在羅布泊神秘失蹤再也沒有回去。而夏訓誠作為彭加木的夥伴,一直將彭加木的失蹤放在心上,曾38次入羅布泊科學考察並尋找彭加木的蹤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並掀開了羅布泊和樓蘭神秘的面紗。
  • 彭加木的同事,發現樓蘭美女肺中有異物,找到了羅布泊神秘源頭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對於已經被毀的秩序和矛盾衝擊較大的文化,政府派遣了一支又一支考古隊對曾經的西域一帶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省內進行考古、地質研究。當時在沙漠上神秘失蹤的彭加木所帶領的小隊應該是最有名的新疆考察隊了。而這支小隊裡除了彭加木以外,也有一位專家在其中並在堅持不懈的研究中有了重大發現,他就是夏訓誠。
  • 去羅布泊的時候,要不要去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遺址,作為中國門票最貴的一個景區,因為其神秘與遙遠吸引了不少遊客的關注。近些日子來,國內旅行大有復甦的跡象,諮詢羅布泊無人區穿越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人會問到穿越羅布泊過程中能不能順道去一下樓蘭古城的問題。在我們之前的計劃線路裡,本身是包含樓蘭古城的。
  • 崑崙山下羅布泊 塔裡木旁胡楊林 昔日古樓蘭 今朝新若羌
    全縣轄兩個管委會、四鎮、四鄉、一團場,即祁曼管委會、羅布泊管委會、若羌鎮、依吞布拉克鎮、羅布泊鎮、瓦石峽鎮、鐵幹裡克鄉、吾塔木鄉、鐵木裡克鄉、祁曼塔格鄉、農二師36團。總人口7.6萬人,有維、漢、回、東鄉等2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數佔44.54%。
  • 羅布泊最大規模科考結束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此次考察是由廣州市白雲區委、白雲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聯合舉辦,整個活動從10月16日開始,11月13日結束,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10月29日在彭加木烈士殉難處庫木庫都克舉行了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夏訓誠總結了此次考察的主要收穫:首先是對大耳朵圖像有了新認識。從衛星圖片上看,乾枯的羅布泊湖的圖像就是人的一隻耳朵,這給羅布泊增添了神秘色彩。
  • 中國「死亡之海」——羅布泊
    第二天,考察隊收到了救援回復;下午1點,司機王萬軒卻偶然在一本地圖冊裡發現了彭家木留下的紙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我就要打破6月份不能進入羅布泊的神話。(信息來源:《餘純順在羅布泊的最後日子》作者彭戈俠)6月的羅布泊,湖心最高溫度甚至能達到75度。
  • 地理學家夏訓誠談羅布泊科考:恢復原貌不可能
    今年10月16日開始,為紀念彭加木烈士殉難30周年而舉行的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險之路科考活動,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76歲高齡的夏訓誠,率領來自全國各地的75名科研人員,再次進入羅布泊,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科考行動,獲得七大研究成果。  30年間30次走入羅布泊這個被稱為「死亡之海」的荒原,夏訓誠先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情結?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當年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如此「拉仇恨」?
    再比如這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中提到的「樓蘭」也是當年漢朝在絲綢之路上爭奪的重要據點。 詩人王昌齡為什麼要將「樓蘭」寫進自己的詩句裡?樓蘭當年對漢朝做了些什麼,能讓漢朝對樓蘭有這樣的仇恨?
  • 羅布泊極簡史,羅布人的死而向生之路
    特別鳴謝:無界探險 長安小五 提供資料圖文參考一小撮惡勢力 手繪變遷圖說到羅布泊網民的 :地球之耳,外星人,平行宇宙,彭加木&雙魚玉佩,樓蘭(美女)戶外的:試驗基地,雅丹,各種泉,餘公趙公墓,鹽鹼沼澤,沙漠,樓蘭考古的:羅布人,小河墓地,太陽墓地,海頭古城......樓蘭物探的:石油
  • 樓蘭的消失之謎:存在了3380年的「樓蘭美女」,腹中還有一個嬰兒
    站在樓蘭博物館前,時光回到了數千年前;走進樓蘭博物館裡,歷史的長河掀起了風浪。新疆之旅,最可怕的地方是「走進去出不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最神秘的位置是「死亡之海」羅布泊,最古老的遺址是「鬼域」樓蘭古城,它被譽為「沙漠中的龐貝」。
  • 羅布泊「死亡之海」的故鄉——若羌紅棗預言的樓蘭古城
    若羌縣境內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分別是: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還有著名的死亡之海「羅布泊」。其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若羌的紅棗「樓蘭紅棗」,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這裡的紅棗鮮紅色,品質極上,核小皮薄肉厚,質地細,含糖量高,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價值,棗果具有養顏、抗衰老、補脾健胃、益氣生津、解藥毒之功效。
  • 同事尋找彭加木,意外發現「樓蘭美女」,揭開羅布泊消亡真相
    曾經的羅布泊一片生機,牛馬在這裡成群結隊地奔跑著,一片又一片的樹林圍繞著湖泊,人們享受著沙漠中的美好,感恩這片大自然贈予的綠洲。樓蘭古城也在這個世外桃源羅布泊建立了起來,成為了中華文化中璀璨的一道光。沒有了樹木,連小動物們都不願意在這裡生活了,這時的羅布泊已經失去了光彩,水土流失日益嚴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難以維持。羅布泊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消亡了,而神秘的樓蘭古國,也在一夜之間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
  • 新疆樓蘭古城你不知道的秘密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巴州若羌縣境內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裡,東距羅布泊北岸28公裡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樓蘭佛塔和「三間房」成為樓蘭遺址的標誌,古城遺址包括城區面積10.8萬平方米和東郊墓地MA、MB,周圍寺院居民遺址及樓蘭貴族墓。
  • 新疆緊急加固樓蘭古城遺址,世紀之謎:傳承千年的樓蘭文明為何一夜...
    「樓蘭古城」的發現是最偉大的考古成就之一,它將在《史記》、《漢書》中活躍了幾百年的神秘國度——樓蘭古國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個神秘的國度建國於公元前176年,卻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僅存在文字記載中的800年歷史成為無數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探索一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