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吃的泥鰍,到底可以長到多大呢?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坦然一笑大度,今天我們來普及一下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去撈過、玩過甚至吃過的泥鰍。後因為小編發現,小型動物中的巨型個體,一個原因是不像巨型生物那樣只可遠觀不可褻玩,二是同樣具有視覺震撼力。由於水平有限,很多內容都屬於現學現賣,在這裡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和指教。

接下來就該聊聊本文的主人公:泥鰍——這種在國內隨處可見的小型淡水魚類。首先還是要闢謠,網絡上流傳的巨型泥鰍,其實絕大多數都是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物種。比如6斤的泥鰍、10斤的泥鰍,其實是鰻魚;一斤多的泥鰍,其實是大刀鰍(刺鰍)。所以在此我們有必要給出一個相對標準的定義,我們討論的「泥鰍」,是市面上被叫做泥鰍的如下幾種動物:
1、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2、大鱗副泥鰍:Paramisgurnus dabryanus3、大鱗泥鰍:Misgurnus mizolepis Gunther

這種大鱗副泥鰍其實並不屬於泥鰍屬,但也是市面上非常常見的泥鰍。而最近炒作上天的臺灣泥鰍,其實就是大鱗副泥鰍的地域種。長到半斤左右還是沒有問題的。

泥鰍號稱水中人參,營養豐富。小編對泥鰍的認知,源於把它作為龜類的飼料。因為好養活、易保存。泥鰍能夠直接呼吸空氣,所以不會因為缺氧死亡。還有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泥鰍擁有極強的抵抗溫度劇烈變化的能力!從4、5°C的水裡撈起直接扔到20多°C的水裡完全沒有問題!如果是其他魚類,比如草魚、鯉魚,甚至是很多朋友心目中生命力極強的鯰魚,都會死掉。

上圖的大鱗副泥鰍全長18釐米,體重就能達到50克,也就是市制單位的一兩了。一斤稱10條,這在水產市場上已經屬於很大的泥鰍了。注意:實際上現在廣泛佔領市場的,其實是體型短粗的大鱗副泥鰍,真正的泥鰍反而比較少見。下面是泥鰍種銷售商給出的最大個體實測數據:
泥鰍:24.1釐米,121.8克(實測);最大全長28.7釐米(推算體重206克)大鱗副泥鰍:26釐米,體重153克(實測);最大全長:29.4釐米(推算體重221克)

回到鎮樓的8兩泥鰍。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張圖,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因為小編見過最大的泥鰍也就是一兩左右,連3兩的泥鰍都只存在於傳說中;這條8兩的泥鰍大大超出了我能想像的空間。聽老人說,1斤的鯽魚就是貢品了,那八兩的泥鰍,豈不是……傳說中的泥鰍精?但是從圖片看,這條應該就是大鱗副泥鰍,只是因為太過巨大,鱗片突顯,而令人覺得有點怪異。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這些動物,從野生動物的一員,「淪為」了人類食用、因而大規模養殖的品種,究竟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首先是幸運的,因為大規模的飼養,使得其種群繁盛,至少不會像其他物種那樣面臨絕種的威脅;其次又是不幸的,因為商業利益,它們早早就會面臨屠宰、殺戮,幾乎沒有機會繁殖後代,甚至沒有機會長到自己的成熟體型。但是也不用過於聖母婊,畢竟人類坐到今天食物鏈頂端的位置,本就是踩著其它無數生命之上的。至少對於小編來說,美味的泥鰍自然是無法阻擋的。本文由百家號坦然一笑大度原創,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