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上斑鳩水下泥鰍,可見泥鰍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泥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農村特別常見,泥鰍吃著非常鮮美,但是體積卻很小,所以有的人在吃泥鰍的時候,是不去除內臟直接食用的,但是泥鰍的內臟真的可以吃嗎?製作泥鰍時,到底用不用去內臟?怎麼才能清理乾淨呢?
有人認為吃泥鰍是不需要去除內臟的,因為泥鰍的膽藥用價值很高,去掉就可惜了,很多飯店的廚師在做泥鰍的時候,也沒有把它的內臟去掉,而是直接將過蹦亂跳的泥鰍放進鍋中炸熟,如果一個個開膛破肚也太麻煩了。
但是有人堅持認為泥鰍應該去除內臟,因為泥鰍的表面粘液和內臟中聚集著大量的寄生蟲、重金屬和細菌超標,如果不去掉的話,吃到肚子裡也太不健康了。
這兩種說法確實各有道理,有的營養價值更高,有的更加乾淨衛生,不能立刻得出結論,那麼這兩種吃泥鰍的方法,在下鍋前都是怎麼樣處理泥鰍的呢?首先來說不去內臟的方法,農村抓回泥鰍以後,會放在清水裡養上1-2天,再放點辣椒和食鹽,讓泥鰍吐沙子的速度再快些,吐乾淨泥沙以後,再進行烹飪,有害物質就少了不少。
如果要是去除內臟的話,我們要怎麼處理呢?泥鰍特別小,而且身上滑溜溜的不好處理,教大家一招,先在泥鰍上撒上適量的鹽,然後把泥鰍倒入開水中燙10秒左右,泥鰍表面的粘液就不見了,然後再找一根細的鐵絲,一頭彎成小鉤,另一頭折成小圈,把小圈套在手指上,用一把鋒利的小刀把泥鰍的頭直接砍斷,然後把帶鉤的鐵絲放進泥鰍的肚子裡,輕輕一鉤,泥鰍肚子裡的髒東西就都出來了,然後再用清水衝乾淨。
大家平時做泥鰍的時候,有沒有去除內臟呢?其實為了飲食健康,最好把泥鰍的內臟去掉,如果不去掉泥鰍的內臟,不僅吃著不放心,還會影響口感和食慾。製作泥鰍時,到底用不用去內臟?怎麼才能清理乾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