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公司Omdia對亞洲和大洋洲地區8個國家的移動下載數據和定價進行了基準測試,發現過去三年中整體下載量猛增。在降低數據流量使用率增加和單價下降相關風險的同時,通信服務提供商(CSP)高度重視移動數據流量貨幣化。
數據流量貨幣化挑戰
就用戶、收入和電信基礎設施投資而言,亞洲和大洋洲地區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電信市場。該地區擁有最大的移動用戶群;Omdia預測,在未來5年至2025年,亞太地區新增移動用戶數(8.25億)將超過全球其他地區新增移動用戶的總和(6.18億)。
該區域大致可分為四個子區域:南亞(例如印度、斯裡蘭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東南亞(例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東亞(例如韓國、中國大陸、日本)和大洋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些區域各自有其獨特的特點、市場動態、趨勢和機遇。
東亞次區域與澳大利亞一起引領著5G發展。預計到2020年底,兩個區域的5G用戶數將超過2.16億。全球各國及地區對5G的關注度前所未有,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等國家已經排除了被視為「高風險」的網絡供應商,從而使華為和中興通訊陷入競爭不利地位。
對該區域的最發達國家來說,獲得戰略和經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優勢,特別是在數據和通信方面。
儘管5G在東亞次區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隨著東南亞和南亞次區域的用戶將其2G和3G服務替換為4G智慧型手機,並且很多人因此首次成為網際網路用戶,4G LTE服務的增長速度甚至更快。
數據流量使用量的增長,要求CSP維持在系統和基礎設施方面的網絡投資支出,以提高網絡速度和覆蓋範圍,並滿足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數據需求。
Omdia對亞洲和大洋洲地區8個國家的移動下載數據和定價進行了基準測試,發現當移動用戶遷移到4G網絡以及現在的5G網絡時,整體下載量大幅上升。
根據Omdia的研究,在過去的四年裡,整體數據使用量以每年平均41%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底,大多數國家的每月下載量將超過10GB,相當於大約10小時的高清視頻流,而2017年這一數字還不到5GB。馬來西亞移動用戶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下載量最大。他們利用移動運營商提供的充裕下載額度,每月平均下載近20GB。與此同時,他們的固定寬帶家庭滲透率停滯不前,約為41%。從圖1可以看出,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的數據下載量增長在2020年上半年略有放緩,這是因為用戶待在家中,在家中工作和學習時越來越依賴於固定寬帶。由於2019年底定價上漲,印度的移動數據流量使用量逐漸減少。印度尼西亞的移動數據下載量仍然是樣本國家中最低的,平均每月的下載量約為5.8GB。
圖1:2017-2020年手機每月下載數據量(GB/月)
來源:Omdia。
根據Omdia移動數據定價基準研究,在2017-2020年期間,整體平均定價每年平均下降23%,從4.5美元/GB降至1.68美元/GB。澳大利亞市場降幅最大,從2017年的8.8美元/GB到2020年上半年降至2.4美元/GB。這遠高於區域平均價格1.6美元/GB(如圖2所示),但仍低於新加坡和日本。印度的每GB數據流量定價最低,僅為幾美分/GB。但由於無法將數據流量貨幣化,該國的電信行業正面臨破產風險:印度三家運營商都在2019年底開始提高定價,這標誌著隨著Jio獲得市場領導地位,激烈的價格戰已經結束。
澳大利亞、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的每GB數據流量成本降低最高,主要是因為套餐中增加了更多的數據流量額度。澳大利亞三家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加劇,他們推出了新的5G套餐計劃和不到30美元的大流量下載套餐,這將降低單價,從而使澳大利亞與其他國家接軌。在日本第四家移動運營商樂天(Rakuten)分別於2020年3月和9月推出4G和5G服務之前,日本一直是該地區定價最高的國家。在中國大陸三家電信運營商從2018年開始增加其套餐數據流量額度後,中國市場的每GB單位價格有所下降。在過去兩年中,隨著印度尼西亞移動運營商加速4G LTE網絡覆蓋(2019年該國運營商每天安裝和升級超過225個4G基站,2018年這一數字為203個),印尼的移動數據流量使用率呈現上升。
圖2:2017-2020年亞洲及大洋洲地區移動數據流量定價趨勢(美元/GB/月)
來源:Omdia。
【來源:C114通信網】【作者: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