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的軸線
強烈的筆畫粗細對比
襯線曲線平滑
代表字體有:Baskerville、Times Roman
Moderns 現代
Moderns(現代)字體的特徵
Didone 迪多尼
[圖片來源]
Didone(迪多尼)字體的最大特徵就是極細的無撐拱襯線,也被稱為髮絲襯線(hairline-serif),與 Transitional (過渡期字體)相比有更高的筆畫粗細對比,字母開口閉合處也更緊湊。這種字體不是很適合作為正文排版,它需要較大的展示空間。
極細的髮絲襯線(hairline-serif)
筆畫粗細對比達到極致
字母開口處緊湊
代表字體有:Didot、Bodoni
Mechanistic 機械風格體
[圖片來源]
Mechanistic (機械風格)也被稱為 slab serif (粗襯線、厚板、板狀襯線)體,其最大的特徵就是粗厚的無撐拱襯線。通常 Mechanistic 風格的字體筆畫粗細對比低,且很粗,曲線也很生硬。
無撐拱(支架)的粗厚襯線
筆畫粗且粗細對比低
曲線生硬
代表字體:Clarendon、Rockwell
Lineals 線體
線體更常見的名稱是:sans-serif(無襯線體)和 gothic(哥特體)。其是現代字體的代表,其特徵就是沒有襯線,所以它還有很多子類別:Grotesque (怪誕體)、Neo-grotesque (新怪誕體)、Geometric (幾何體)、Lineal Humanist (人文主義無襯線體)。
由於 Grotesque(怪誕體)是最早的無襯線體,所以很多地方也把無襯線體稱為 Grotesque(怪誕體)或 Grotesk(德語怪誕體)。
Grotesque 怪誕體
[圖片來源]
怪誕體是最早的無襯線字體。也被直接稱為歌德體或者音譯為格洛特斯克體。
它沒有襯線並且筆畫極粗還有明顯的筆畫粗細對比,通常只會用在標題或者大尺寸場合。
G 字母有字刺
筆畫粗細對比明顯
較高的 x 字高
代表字體:Monotype Grotesque、Franklin Gothic
Neo-grotesque 新怪誕體
[圖片來源]
新怪誕體是最常見的無襯線字體了,其筆畫粗細變化小、開口處緊湊、X 字高較大、曲線柔和很適合最為正文字體,有名的 Helvetica 就是新怪誕體的代表。
筆畫粗細變化小
X 字體高度大
曲線柔和
代表字體:Universal、Helvetica
Geometric 幾何體
[圖片來源]
如其名是遵循幾何形式來製作的字體,極具現代感,不適合作為正文字體,著名的 Futura 就是幾何字體。
由幾何結構構成外形
筆畫粗細對比小
代表字體:Futura、Eurostile
Lineal Humanist 人文主義無襯線體
[圖片來源]
和經典的人文主義字體相似,人文主義無襯線字體也留有手寫的特徵,雖然沒有襯線但是筆畫有裝飾線的粗細變化,作為正文時會又類似襯線體的效果。
有裝飾性的筆畫粗細變化
代表字體:Gill sans、Optima
Calligraphics 書法體
相比上面那些字體,書法體外形更加多樣,
Glyphic 雕刻體
雕刻體來自於雕刻和鐫刻的字母。雕刻體是最早的字體,只有大寫字母(不過現在的雕刻體字體都會配上小寫字母),許多雕刻字體看起來可以被分類為襯線字體。
Blackletter 哥特黑體
Blackletter 由於流行於哥特時期(12世紀 ~ 14世紀末) 所以常被稱為 Gothic Script(哥特手寫體)或者 Old English Script(舊英文手寫體),要注意的是國內很多地方直接把 Blackletter 翻譯成哥特體或者黑體,這很可能產生誤解,實際上在字體領域有一段時間 Gothic(哥特體)代表的無襯線的字體,雖然目前在英文中幾乎不用 Gothic 代表無襯線體了,但是在日本和韓國還流行用 Gothic 代表無襯線字體,比如 Franklin Gothic 和 Windows MS Gothic。而「黑體」在中文字體中也是指無襯線體, 所以為做區別最好稱其為「哥特手寫體」或者「哥特黑體」。
這種字體在德國使用到了二戰時期,所以一般也認為 Blackletter 是德國標誌性的字體,所以它還有個德文翻譯過來的名字:Broken Letter(破筆字體)。
代表字體:Walbaum Fraktur、Monotype Engravers
Script 書法體
Script (書法體)也可以稱為草體。
代表字體:Shelley、Mistral
Graphic 圖形字體
圖形字體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不屬於其他類別的展示字體。它可以是用毛筆、鋼筆等任意工具來書寫或設計。如果這個字體不是無襯線字體或者襯線字體,那它可能就是圖形字體。
代表字體:Albertus、Trajan
Gaelic
另外還有一種 Gaelic(凱爾特體),主要在愛爾蘭使用,通常不會用到。
年代劃分
公元前 ~ 四世紀(古羅馬)
這個時期的代表字體是古羅馬帝國的雕刻體(Glyphic ),由於這個年代小寫字母還沒發明出來,要表現這個時代的氛圍最好使用全大寫。
代表字體:Trajan、Stempel、Rusticana、Hercvlanum
四 ~ 五世紀
這個年代的代表字體是 Uncial(安色爾) 體,這是主要書寫在羊皮紙上的字體。Uncial 原意為「一英寸高的文字」,因為當時羊皮紙昂貴,所以當時這種字體高度小字距小,不過當代的數碼字體都有了合適的字距。雖 Uncial 體流行於四、五世紀,不過直到八世紀作為書寫聖經的主要字體。
代表字體:Omnia、Hammer Unziale789年,
九世紀(中世紀)
Carolingian(卡洛林) 是卡洛林王朝時期興起的字體,外形上已經與現代的英文字體差不多了,也開始大小寫成對使用了。查理曼時期(789年),為保證抄本內容的準確性,把抄寫字體統一為 Carolingian minuscule (卡洛林小寫字體),讓其成為了中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字體。
代表字體:Carolina、Carolingian minuscule、Carolingiaby William Boyd
十三 ~ 十四世紀
這個時期主要的字體是帶有明顯平頭筆書寫特徵的 Blackletter (哥特黑體)。
代表字體:Duc De Berry、Notre Dame、Alte Schwabacher、Wihelm Klingspor Gotisch
十四 ~ 十五世紀(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是人文主義字體興起的時期,相比過去的字體 x 高度更低了,而且義大利斜體開始流行。另外文藝復興時期還有復古的潮流,古羅馬時期的字體也備受尊崇。
代表字體:Centaur、Legacy Serif、Adobe Jenson、Poetica
十六 ~ 十七世紀(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 )時期字體的特點是精緻的襯線和筆畫粗細對比度較高,也就是 Garalde (加拉德體)的特徵。另外這個時期有誇張字花的手寫體也很有代表性。
代表字體:Baskerville、Galliard、Janson、Baroque Script
十八世紀(洛可可)
這個時期的洛可可藝術(Rococo)風格盛行,其最具代表性的字體風格就是細膩柔媚、曲線大膽的各種手寫體。而得益於印刷技術的提升,字體越來越注重對細線條的表現,Didone( 迪多尼)風格的字體也由此誕生。
代表字體:Snell Roundhand、Shelley Script、Linoscript、Cochin、Linotype Didot
十九世紀(維多利亞)
這個年代的代表字體是報紙、廣告中使用的各種誇張的裝飾字體。另外無襯線體也在此時開始廣泛使用。
代表字體:Thorowgood、Egyptian、Hawthorn、Carlton、Bernhard、Franklin Gothic
二十世紀
二十世紀以來的字體多樣性極其豐富,很難說那一種能代表一個年度,不過也有 Helvetica 這樣的經典的字體。
下一期,帶您認識一下中文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