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開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貝 通訊員李想)11月14日至15日,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來自馬來西亞、英國、摩洛哥、葡萄牙、羅馬尼亞、馬裡、希臘、烏克蘭、中國共九個國家的嘉賓共話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
研討會以「現場會議+雲端會議」形式進行,並全程直播,一萬餘人次在線觀看。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與會嘉賓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中的大國關係,美國國情轉變對世界格局及中美關係的影響,百年變局中的中非關係、中拉關係、中歐關係、中英關係、中印關係、中國-東協關係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發表主題演講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探討了世界百年變局中的大國博弈與人類文明演進邏輯,認為近代以來形成的民族國家之間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國家博弈,也不斷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但歷史的前進背後是複雜的合力現象;在未來的發展、大國博弈中,中國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保有底線思維,強化戰略定力,謀求戰略主動。
研討會專家認為,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秉承人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團結合作抗疫,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和價值,也是全球衛生治理的目標和希望。
面對全新的國際形勢,應該如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國在處理外交關係上又應堅持哪些原則,採取哪些措施,與會嘉賓展開深入的探討。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虞崇勝指出,全球化時代的世界不是大國的遊戲場、角鬥場,而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棲息地和交往地;在全球化時代的國家關係當中,先予後得不只是一種美德,而是建立國家間關係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或者基本規範。
研討會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研討會專家表示,近半個世紀以來,中非人文交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衛生領域的合作將使合作前景更加光明;中國和英國應在全球治理上開展和深化更多領域的務實合作,努力打造良好的雙邊關係;中歐關係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在全球治理上的共識和合作點比較多,要防範影響中歐合作夥伴關係的障礙因素;中國和拉丁美洲在醫療、健康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明顯加強,經濟上更加互補,雙方合作的動力將會更大;中國和東協的關係疫情後進一步夯實,守望相助,夯實了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中印關係波動的內在的深層次支配性因素,主要還在於中印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以及國際體系提供的戰略牽引。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王正緒、浙江師範大學非洲治理研究院院長劉鴻武等30餘名專家學者,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中,分別就各自研究的領域發表了深刻見解和深入交流,研討會內容豐富、成果豐碩、亮點紛呈。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還舉行了青年論壇,來自中國礦業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六所高校的青年學者繼續圍繞著全球治理、中國對外關係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歐陽康在閉幕致辭中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治理變局中,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是一次及時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學術交流活動,作為人類文明內在組成部分的各民族國家,其相互關係尤其是大國關係以及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國家地位、區域地位、全球地位都將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演進。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上看,人類文明的邏輯演進有其自身的軌跡;面向未來,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人心所向、更好地發揮民族國家中的國家意識是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
本次論壇經教育部批准,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編輯部、湖北省新型智庫平臺協辦,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召開的一次大型國際會議,是「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自創辦以來參會人數較多、論壇形式較先進的一次。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將成為未來國際會議的常態形式。
【糾錯】編輯:趙貝
【來源:荊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