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子卡不離身遭「境外打車」扣千元:工行稱已凍結,滴滴建議報警)
9月12日20時17分,剛乘飛機抵達北京的楊女士剛打開手機,收到了這樣兩條簡訊:您尾號為XX卡9月12日18:53POS支出741元、743元。另一條簡訊顯示,楊女士的信用卡被銀行方面凍結……
看到簡訊後楊女士一頭霧水,「銀行扣款時我正在飛機上,卡隨身帶著,登機前也沒幫人打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楊女士隨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才了解到當天下午14時起,她的信用卡在異地被盜刷四筆扣費,合計約1500元。
對於楊女士的遭遇,9月13日,工商銀行回應稱楊女士信用卡的1500元扣款商戶為滴滴出行香港,扣款目前為預授權狀態,「應該可以追回」。滴滴出行方面回應正派工作人員前往銀行核實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鑑於最近網際網路多個平臺被爆有不法分子利用克隆卡盜刷,建議楊女士報警處理。
事發:人在飛機上 落地後收到銀行卡異地消費簡訊
9月12日傍晚,楊女士乘坐HU7808航班從廣州前往北京。「飛常準」信息顯示,HU7808於12日17:37分起飛。飛行時間為2小時40分,於當晚20點17分在北京首都機場降落。
就在期間,來自工商銀行的簡訊顯示,楊女士持有信用卡的兩筆約1500元扣款,均發生在12日18點53分。
楊女士收到的銀行扣款簡訊。
9月12日晚21時,下機後打開手機,看到扣款簡訊的楊女士,立即致電工商銀行,「銀行回覆說當天一共有四筆扣款,愛彼迎公司扣了0元,另外三筆為『滴滴出行香港』扣費約1500元。」
原來,早在當天下午14時,楊女士的信用卡被用於支付愛彼迎公司的一筆款項為0的帳單,4個多小時後,在18點53分同時發生三筆金額為0元、743.15元和741.69元的扣款。銀行方面在監控到楊女士這幾筆消費可能人卡分離後,曾嘗試聯繫楊女士,「當時我在飛機上所以沒聽到電話。」隨後,工行方面臨時凍結了楊女士的信用卡。
回憶:近期曾在英國消費購物 事發前未去過香港
感到個人信息可能洩露的楊女士,開始回憶近期這張信用卡的消費歷程。
楊女士首先對銀行簡訊中的「副卡」二字感到疑惑,「我的副卡在2016年過期了,副卡卡號與這張被扣款的卡最後四位不同,為什麼扣款簡訊裡會出現副卡二字?」
其次,楊女士表示,「這張卡前段時間我去英國旅遊時刷過,最近一筆消費是用攜程定12日廣州飛北京機票,卡我一直帶身上。」
楊女士稱,其這張信用卡未綁定過滴滴APP,近期也沒去過香港。其港澳通行證顯示,最近一次有效籤注到期時間為2017年2月1日。
銀行:監控到人卡分離已凍結銀行卡
越發感到蹊蹺的楊女士在機場高速路上撥打了110報警,並要求工商銀行提供交易收款商戶。
通話錄音顯示,工商銀行的客服人員告訴楊女士,「除了愛彼迎的一筆0元扣款,另三筆扣款金額分別為0元、743.15元和741.69元。」銀行客服人員同時表示,後三筆扣款來自同一家商戶『DIDI CHUXING HKG』(滴滴出行香港),均發生在9月12日18點53分。」
在向銀行方面了解到扣款商戶為「滴滴出行香港」後,9月12日晚21時許,楊女士聯繫滴滴客服,對方告知需要12小時進行處理。一名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員給她發來簡訊,希望提供相關證據發到指定郵箱。郵件截圖顯示,楊女士於昨晚21時50分向滴滴方面提交兩封反饋信件。
楊女士向滴滴反映情況的郵件。
9月13日,工商銀行方面對此回應稱,目前楊女士的信用卡扣款交易處於預授權狀態,據了解「預授權」是商戶在持卡人消費前凍結部分資金,在消費完以後由持卡人籤字,商戶才能正式扣掉這部分資金。工行方面表示,如果楊女士拒絕在這兩筆產生損失的交易上簽字,款項有可能追回。
愛彼迎:將了解消費明細 滴滴:正在核實情況 建議楊女士報警
目前,楊女士已向愛彼迎公司反饋情況,對方郵件回應稱將核查扣款明細。
公開資料顯示,滴滴出行在今年2月進駐香港。據滴滴官微今年6月28日的文章顯示,目前滴滴香港支持現金、國際信用卡、微信支付、支付寶四種支付方式。
針對楊女士的遭遇,滴滴出行的相關負責人在9月14日下午告訴南都記者,在接到楊女士的投訴後,公司方面有專人負責跟進,「由於楊女士提供的銀行簡訊僅顯示兩筆700多元的扣款,未顯示扣款商戶,需要補充的證據。「今天工作人員會前往銀行了解楊女士的信用卡交易明細。」
「我們也了解到,目前網上有不少案例是消費者在海外旅遊消費,銀行卡被不法分子克隆後在各類平臺上盜刷。」該滴滴負責人表示,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滴滴將先行墊付楊女士被扣的1500元,「但建議楊女士報警,交給警方進一步調查,揪出不法分子,以免更多消費者的財產損失。」
律師:信用卡盜刷作案手段層出不窮 風險來自多方
在有這樣的經歷後,楊女士表示後「1500元可能金額不高,但如果盜刷的一方只是測試一下,以便接下來刷更大的額度呢?」楊女士稱不敢再細想,「每個消費者可能遭遇這類事情,建議銀行和滴滴方面可以改進相關投訴的處理效率與流程。」
對於楊女士的遭遇,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馬錦林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消費者可以先與滴滴公司協商解決,要求退款;若滴滴公司不予處理,可向消費者協會或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解決。」馬錦林表示。
也有廣州金融律師表示,由於目前信用卡盜刷的作案手段層出不窮,一些案例是消費者的信用卡被不法分子製作克隆卡盜刷,「所以風險是來自多方的,如果調查結果確定是被盜刷,那麼銀行一方的責任會大一些。」
警方提醒:發現卡被盜刷第一時間掛失並報警
針對類似遭遇,廣東警方提示,持卡人一旦發現銀行卡的錢不見了,要看簡訊提醒的內容和錢消費的用途,如果是卡在身上卻在異地刷卡消費的,可能是被盜刷。警方提出如下四點建議。
建議一:發現銀行卡被盜刷了第一時間撥打發卡行客服掛失,並打電話報警,並在最近的ATM機上使用被盜刷卡進行查詢或小額提現,證明被盜刷時卡在身上。
建議二:持卡人要養成安全用卡的良好習慣,定期查詢銀行卡的餘額,定期更換銀行卡密碼。
建議三:網上支付儘量捆綁小額度銀行卡並設定交易限定,勿盲目打開簡訊裡的未知來源網址。刷卡時,勿讓卡離開視線。
建議四:在ATM機使用銀行卡時,要注意檢查入卡口和鍵盤遮擋板有無外接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