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新聞網站12月25日報導,印度和越南海軍在南海舉行海上通行演習。印度海軍的「吉爾丹」號隱形護衛艦已於24日抵達胡志明市的芽容港,參加於12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演習。報導稱,印度和越南已經加強了包括防務接觸在內的高層接觸。新德裡於21日在印越視頻峰會上向越南交付了12艘高速巡邏艇中的第一艘。而在近期,解放軍同樣進行多次軍事行動。
據悉,就在12月25日,遼寧海事局在此前連續發布4條航行警告,渤海、渤海海峽及渤海海峽黃海北部相關海域內均執行軍事任務,其中還會有實彈射擊訓練,禁止駛入。4場軍事活動,從時間跨度來看,最長的是從今年12月27日到明年1月10日,長達兩周。
而巧合的是,就在12月22日,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還曾擅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遭到我軍艦跟蹤監視。對於美軍近期在中國周邊活動頻繁等情況,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近期,美方加大對華挑釁施壓力度,對此我們的態度清晰明確:一是反對,二是不怕。中國軍隊將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我們奉勸美方一些政客認清現實,保持理性,停止挑釁,推動兩國兩軍關係回到正確的軌道。
有觀點認為,解放軍近期突然的密集行動,應該就是想要向美宣告,中國並不懼怕美國的島鏈封鎖。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了中美目前關係的緊張程度。
近日,香港《亞洲時報》發表文章,就對2021年南海局勢發展的幾種場景做了猜測。文章稱,又到了美國政府更迭的時候了。這次一個突出的話題是美中政策,尤其是關於在南海的美中對抗的政策。文章稱,中美兩國似乎已經發展出一種做事方法,迄今為止成功地避免了出現最壞的情況。但是這種現狀是不穩定的,有意或無意地越過「紅線」的確可能演變成衝突。儘管如此,本次美國大選還是給人帶來希望。
美國大選已落幕,白宮即將易主。執政伊始,美國新政府首先需要處理的可能還是國內問題。美國國內政治極化與社會分裂,可能會對新政府推進國際議程形成掣肘。美國對華戰略調整,是美國自身發展與其實力變化的產物。政策調整的空間有限,對其轉圜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但似可推動兩國不同層級與界別的交流平臺恢復或重建,通過雙方共同努力爭取機會窗口,使中美關係重回正常或者至少停止斷崖式下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