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此次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
7月12日消息,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裡。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
針對此次地震,記者採訪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方面得知,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的餘震。「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個正常的起伏。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當時震級比較大,再加上唐山本身的地質構造,造成了餘震起伏。」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
「今早地震發生後,現在餘震已經降到二點幾級、零點幾級,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應該不會再有更大的餘震,市民可以不必恐慌。」記者同時從唐山市應急管理局的「地震快報」中獲悉,今早地震後,唐山市共發生餘震5次,最大地震M2.2級。可與上述工作人員的說法相互印證。
據悉,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已經與河北省地震局預報中心進行聯合會商,分析認為:原震區近期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餘震活動水平4級左右。
來源:澎湃新聞
唐山地震前電視彈出預警信息 成都一研究所"認領"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據北京日報報導,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隨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認領」了本次預警。
據悉,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唐山5.1級地震。
下圖為震中附近地區開通了地震預警電視用戶提前收到地震預警信息:
來源:紅星新聞
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前述地震專家介紹,對於餘震的判斷,主要是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而且震級小於主震震級。一般來講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發生在原地震帶上的地震,都被認為是「遠期餘震」。世界上有的地震學家認為,有的大地震的遠期餘震可能延續百年以上。
他解釋,因為大地震發生以後,它會造成一個相當長的破裂帶,這個破裂帶的應力和應變的調整會持續很長時間,在調整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小的破裂,便會發生好多餘震。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有很多餘震發生,距離主震時間久遠發生的地震稱為遠期餘震,當然大部分遠期餘震震級較小,2、3級甚至更小,但是也會發生大一些遠期餘震,達到4、5級以上。這次唐山古冶地震就是發生在唐山大地震的破裂帶上,因此可以判斷為唐山地震的餘震。
該專家進步一介紹,古冶區發生的5.1級地震,是近年來唐山地區發生最大的一個餘震。準確來說,本次餘震應稱為「1976唐山大地震的遠期強餘震」。唐山地震帶上今後還會發生餘震,但是遠期餘震會越來越小,也會越來越少。但不排除今後唐山餘震地區還會發生一些大的遠期餘震,比如發生4級乃至5級的餘震。
網友評論:
來源:網易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