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見聞VIP" APP。
作者|張超 編輯|羅麗娟
屢次傳出赴美上市消息後,貝殼集團IPO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7月24日晚,貝殼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
與媒體此前報導的基本一致,高盛、摩根史坦利、華興資本、摩根大通等擔任貝殼集團IPO承銷商。
在這份公開的招股書中,貝殼集團並未透露此次IPO擬募集資金規模,僅提到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以繼續投資公司的平臺功能和基礎設施技術、新的家庭交易服務擴展、服務產品多樣化及向新區域擴展業務,以及一般公司目的。
但全天候科技此前從一位PE投資人士處獲悉,貝殼集團IPO計劃融資10-2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已經達到2.1萬億元,交易量突破220萬筆。
就交易額和交易量來看,貝殼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臺,且是「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
不計成本換規模
貝殼的生意到底多賺錢?貝殼集團的這份招股書給出了答案。
過去一年,貝殼集團雖然收入迎來了高速增長,但虧損也被瘋狂拉大。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營收達到460.15億元,同比增長60.63%,較2018年的12.31%營收同比增速足足增加近4倍。但這個勢頭在今年一季度受到了影響,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裡,貝殼集團營收同比下滑了12.75%,達71.20億元。
淨利潤方面,過去三年,貝殼集團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淨虧損達5.38億元,2018年縮窄至4.28億元,但到了2019年,淨虧損同比暴增409.35%達21.80億元。
很明顯,貝殼集團在走一條不計成本換規模的路子。招股書還明確寫道,預計未來還會繼續產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進一步拓展業務,這使得公司更加難以盈利。
不過,這樣的路子確實也幫助貝殼集團成功佔領了市場。
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集團在中國103個經濟活躍的城市擁有260多個房地產經紀品牌,4.2萬多家以社區為中心的門店,以及45.6萬個代理商。
根據中投公司(CIC)報告,2019年貝殼集團創造了2.1萬億元的GTV,促成超220萬筆住房交易,成為中國最大的住房交易和服務平臺,以及所有行業的第二大商務平臺。
而在貝殼集團的各項業務中,「既有房屋交易服務」和「新房交易服務」為其兩大主要收入來源。
2019年,既有房屋交易服務收入達245.69億元,同比增加21.9%,佔全年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3.39%。
隨著公司拿房量增加,貝殼集團的新房交易服務收入佔比近兩年也在快速增加。2019年,該部分收入達到202.7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為44.06%,較2018年上漲1798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一季度,這部分收入直接超過既有房屋交易服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左暉持股28.9%,擁有46.8%投票權
公開資料顯示,復星昆仲、鼎暉投資等都曾投資過鏈家;華興資本旗下的華興新經濟基金還領投了鏈家B輪融資,以及跟投了鏈家C輪、貝殼找房D輪融資。
2020年3月,貝殼找房又確認了D+輪超24億美元的融資信息。據媒體報導,這輪投後貝殼找房估值已達140億美元。
而上市意味著新一輪造富,本次貝殼集團上市的最大獲益者即為鏈家掌門人、現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招股書披露,本次IPO前,貝殼集團所有高管及其董事共持有公司51%的股份,其中左暉通過Propitious Global Holdings Limited公司持有28.9%的股份,但擁有46.8%的投票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另外,騰訊及其相關實體、軟銀旗下投資公司SVF II Shell Subco (Singapore) Pte. Ltd.、高瓴資本及其相關實體分別持有貝殼12.3%、10.2和5.3%的股份。
眾所周知,貝殼集團是由鏈家網升級而來。早在2018年11月,貝殼大中華南區COO張海明明確表示,未來上市主體將是貝殼,而不是鏈家,鏈家只是貝殼的一部分。
2019年,鏈家資本結構發生了變化,原鏈家投資方股權已經通過協議鏡像平移至貝殼找房;同時,貝殼、德佑、鏈家三家管理團隊也進行了合併,可以說是為打包上市做足了準備。
這次貝殼集團上市,鏈家也如張海明所說,被裝在了IPO框架中。
招股書寫到:「我們擁有並運營中國地產經紀領先品牌鏈家,它是貝殼平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堅信鏈家的成功經驗幫助貝殼在搭建行業基礎設施和標準、貝殼快速和可持續增長方面鋪平了道路。」
對於未來,貝殼集團提出了四大發展戰略:繼續發展基礎設施,提高行業效率和體驗;繼續提高服務品質,並加大對服務者的投入;拓展服務類別,提供居住服務一站式解決方案;精選戰略投資和收購標的,整合互補,穩固市場領先地位。
隨著貝殼集團遞交招股書,外界一直關心的對賭協議結局也基本知曉。
根據媒體報導,左暉在2016年4月鏈家獲得B輪融資承諾,(鏈家)在B輪交割後5年內完成IPO,否則投資人有權按照基本投資價格+8%/年(單利)進行回購。
如今五年之約將至,貝殼集團已經交表,左暉終於能給投資人一個交代了。
「做難而正確的事」
在招股書中,左暉還發表了一封致股東信,分享了自己對整個行業、組織和未來的看法。
他認為,房地產服務業作為一個「前工業化」的行業,有著大量的機會和空間被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行深度重構。
而貝殼集團作為一個18年(鏈家)和2年(貝殼)的組織的結合體,「正是這種結合體讓我們在過去的18年的時間裡,對這個行業進行了從標準化到線上化的徹底改造,並形成了今天嶄新的商業模型—貝殼。」左暉說。
在這些年的發展中,貝殼集團已經形成了組織的獨特性——「我們堅定的選擇長期利益,選擇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快速成功的事情,我們對走捷徑有天然的反感。」左暉指出,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其理解並相信的成功之道。
所以,貝殼集團更關注長期能力的培養和建設,「哪怕這些能力得到財務的回報很漫長,我們甚至對越困難和越漫長的回報越有興趣。」他稱。
對於為何選在此時遞交招股書,左暉也在信中給出了解釋:「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這個團隊的特質——我們尋求對內歸因,儘量降低環境的幹擾因子。我們更認為一個成功的IPO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其他。」
左暉指出,貝殼集團的生意是基於社區的,未來還將致力於提供更多非商業的價值來實現「更美好的居住」。例如,通過免費的列印,教社區裡的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代送代存快遞,舊圖書的收集與捐贈等。
這樣的想法似乎有些「酷」,「(但)我並不認為我們是一家今天的認知裡很酷的公司。」左暉認為,貝殼集團是一家用很酷的理念和很酷的手段,對傳統的、沉重的、又髒又累的商業,垂直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和升級的組織,「我們是一家幫助傳統的行業重生、昂首從舊世界邁進新世界的的組織,我們會是在面對未來的認知中更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