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貝殼招股書:第一大股東左暉持股28.9% 騰訊為二股東

2020-12-05 全天候科技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見聞VIP" APP。

作者|張超 編輯|羅麗娟

屢次傳出赴美上市消息後,貝殼集團IPO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7月24日晚,貝殼集團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

與媒體此前報導的基本一致,高盛、摩根史坦利、華興資本、摩根大通等擔任貝殼集團IPO承銷商。

在這份公開的招股書中,貝殼集團並未透露此次IPO擬募集資金規模,僅提到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以繼續投資公司的平臺功能和基礎設施技術、新的家庭交易服務擴展、服務產品多樣化及向新區域擴展業務,以及一般公司目的。

但全天候科技此前從一位PE投資人士處獲悉,貝殼集團IPO計劃融資10-20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已經達到2.1萬億元,交易量突破220萬筆。

就交易額和交易量來看,貝殼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臺,且是「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

不計成本換規模

貝殼的生意到底多賺錢?貝殼集團的這份招股書給出了答案。

過去一年,貝殼集團雖然收入迎來了高速增長,但虧損也被瘋狂拉大。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營收達到460.15億元,同比增長60.63%,較2018年的12.31%營收同比增速足足增加近4倍。但這個勢頭在今年一季度受到了影響,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裡,貝殼集團營收同比下滑了12.75%,達71.20億元。

淨利潤方面,過去三年,貝殼集團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淨虧損達5.38億元,2018年縮窄至4.28億元,但到了2019年,淨虧損同比暴增409.35%達21.80億元。

很明顯,貝殼集團在走一條不計成本換規模的路子。招股書還明確寫道,預計未來還會繼續產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進一步拓展業務,這使得公司更加難以盈利。

不過,這樣的路子確實也幫助貝殼集團成功佔領了市場。

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集團在中國103個經濟活躍的城市擁有260多個房地產經紀品牌,4.2萬多家以社區為中心的門店,以及45.6萬個代理商。

根據中投公司(CIC)報告,2019年貝殼集團創造了2.1萬億元的GTV,促成超220萬筆住房交易,成為中國最大的住房交易和服務平臺,以及所有行業的第二大商務平臺。

而在貝殼集團的各項業務中,「既有房屋交易服務」和「新房交易服務」為其兩大主要收入來源。

2019年,既有房屋交易服務收入達245.69億元,同比增加21.9%,佔全年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3.39%。

隨著公司拿房量增加,貝殼集團的新房交易服務收入佔比近兩年也在快速增加。2019年,該部分收入達到202.7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為44.06%,較2018年上漲1798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一季度,這部分收入直接超過既有房屋交易服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左暉持股28.9%,擁有46.8%投票權

公開資料顯示,復星昆仲、鼎暉投資等都曾投資過鏈家;華興資本旗下的華興新經濟基金還領投了鏈家B輪融資,以及跟投了鏈家C輪、貝殼找房D輪融資。

2020年3月,貝殼找房又確認了D+輪超24億美元的融資信息。據媒體報導,這輪投後貝殼找房估值已達140億美元。

而上市意味著新一輪造富,本次貝殼集團上市的最大獲益者即為鏈家掌門人、現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招股書披露,本次IPO前,貝殼集團所有高管及其董事共持有公司51%的股份,其中左暉通過Propitious Global Holdings Limited公司持有28.9%的股份,但擁有46.8%的投票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另外,騰訊及其相關實體、軟銀旗下投資公司SVF II Shell Subco (Singapore) Pte. Ltd.、高瓴資本及其相關實體分別持有貝殼12.3%、10.2和5.3%的股份。

眾所周知,貝殼集團是由鏈家網升級而來。早在2018年11月,貝殼大中華南區COO張海明明確表示,未來上市主體將是貝殼,而不是鏈家,鏈家只是貝殼的一部分。

2019年,鏈家資本結構發生了變化,原鏈家投資方股權已經通過協議鏡像平移至貝殼找房;同時,貝殼、德佑、鏈家三家管理團隊也進行了合併,可以說是為打包上市做足了準備。

這次貝殼集團上市,鏈家也如張海明所說,被裝在了IPO框架中。

招股書寫到:「我們擁有並運營中國地產經紀領先品牌鏈家,它是貝殼平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堅信鏈家的成功經驗幫助貝殼在搭建行業基礎設施和標準、貝殼快速和可持續增長方面鋪平了道路。」

對於未來,貝殼集團提出了四大發展戰略:繼續發展基礎設施,提高行業效率和體驗;繼續提高服務品質,並加大對服務者的投入;拓展服務類別,提供居住服務一站式解決方案;精選戰略投資和收購標的,整合互補,穩固市場領先地位。

隨著貝殼集團遞交招股書,外界一直關心的對賭協議結局也基本知曉。

根據媒體報導,左暉在2016年4月鏈家獲得B輪融資承諾,(鏈家)在B輪交割後5年內完成IPO,否則投資人有權按照基本投資價格+8%/年(單利)進行回購。

如今五年之約將至,貝殼集團已經交表,左暉終於能給投資人一個交代了。

「做難而正確的事」

在招股書中,左暉還發表了一封致股東信,分享了自己對整個行業、組織和未來的看法。

他認為,房地產服務業作為一個「前工業化」的行業,有著大量的機會和空間被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行深度重構。

而貝殼集團作為一個18年(鏈家)和2年(貝殼)的組織的結合體,「正是這種結合體讓我們在過去的18年的時間裡,對這個行業進行了從標準化到線上化的徹底改造,並形成了今天嶄新的商業模型—貝殼。」左暉說。

在這些年的發展中,貝殼集團已經形成了組織的獨特性——「我們堅定的選擇長期利益,選擇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快速成功的事情,我們對走捷徑有天然的反感。」左暉指出,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其理解並相信的成功之道。

所以,貝殼集團更關注長期能力的培養和建設,「哪怕這些能力得到財務的回報很漫長,我們甚至對越困難和越漫長的回報越有興趣。」他稱。

對於為何選在此時遞交招股書,左暉也在信中給出了解釋:「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這個團隊的特質——我們尋求對內歸因,儘量降低環境的幹擾因子。我們更認為一個成功的IPO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其他。」

左暉指出,貝殼集團的生意是基於社區的,未來還將致力於提供更多非商業的價值來實現「更美好的居住」。例如,通過免費的列印,教社區裡的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代送代存快遞,舊圖書的收集與捐贈等。

這樣的想法似乎有些「酷」,「(但)我並不認為我們是一家今天的認知裡很酷的公司。」左暉認為,貝殼集團是一家用很酷的理念和很酷的手段,對傳統的、沉重的、又髒又累的商業,垂直的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和升級的組織,「我們是一家幫助傳統的行業重生、昂首從舊世界邁進新世界的的組織,我們會是在面對未來的認知中更酷的企業。」

相關焦點

  • 貝殼找房第一大機構股東騰訊繼續增持,持股比例增至16.5%
    文 | Ellie 近日,貝殼找房第一大機構股東騰訊繼續增持貝殼找房。 兩筆交易完成後,騰訊在貝殼找房中的持股比例從12.3%進一步上升至16.5%。
  • 稜鏡|貝殼IPO背後:規模僅次於阿里,2.13萬億交易額是怎樣煉成的?
    2020年1月,當左暉向作者回憶起這次見面時,自營的鏈家已經升級為貝殼找房平臺,張磊也成了貝殼的重要投資人。左暉說,在行業基礎設施不夠的情況下,需要品牌的背書,核心是看給你服務的那個人。左暉進一步說,今天行業本質在發生變化,貝殼做的事情,就是以店長和經紀人為中心在重築整個行業生態,這個改變會是非常大的。
  • 東南亞電商Sea上市:騰訊為大股東 陳歐曾悲情離開
    當前,阿里一直布局東南亞市場,去年投資10億美元買下Lazada控股權,今年斥資約10億美元增持Lazada,持股比例由51%提升至83%。今年8月,阿里巴巴還11億美元領投了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但Sea卻成為了東南亞電商第一股,且其最大股東為阿里巴巴的對手——騰訊。Sea在2017年第二季度營收突破1億美元,但淨虧損也達到9211萬美元。
  • 研究|開普檢測:與大股東業務範圍及地址「重疊」 混淆經營或侵蝕...
    與此同時,其主營業務或與第一大股東「重疊」,且雙方住所或為同一處,且其13名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均「來自」第一大股東,開普檢測的獨立性幾何?一、業績增速放緩,毛利率高出同行近40個百分點近年來,開普檢測營收淨利增速均逐年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現負增長。
  • 國有二股東大幅減持股份,電池新秀塔菲爾新能源大股東回購能兜得住...
    根據江蘇省財政廳官網公示,塔菲爾新能源第二大股東南京空港樞紐經濟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南京空港樞紐),以1.65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所持塔菲爾新能源1.5億股股份,約佔總股本的23.31%。公示顯示,7月31日,塔菲爾新能源的大股東南京淼德企業管理顧問合夥企業(下稱南京淼德)最終接手了這部分股份。
  • 研究| 開普檢測:與大股東業務範圍及地址「重疊」 混淆經營或侵蝕...
    與此同時,其主營業務或與第一大股東「重疊」,且雙方住所或為同一處,且其13名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均「來自」第一大股東,開普檢測的獨立性幾何?1業績增速放緩,毛利率高出同行近40個百分點近年來,開普檢測營收淨利增速均逐年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現負增長。
  • 中嘉博創: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
    中嘉博創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於2020年9月2日在《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及巨潮資訊網上披露了《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公告編號:2020-82),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深圳通泰達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通泰達」)計劃在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法律法規禁止減持的期間除外
  • 創一新材股東李一卓增持76萬股 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9.34%
    挖貝網9月26日,創一新材股東李一卓於2019年9月25日在股轉系統通過盤後協議轉讓方式增持76.3萬股,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9.34%。據挖貝網了解,2019年9月25日股東李一卓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通過盤後協議轉讓方式完成76.3萬股的增持,權益變動前李一卓持股7.16%,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9.34%。
  • 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
    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 時間:2020年11月10日 18:35:23&nbsp中財網 原標題:光啟技術: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過半的進展公告證券代碼:002625 證券簡稱:光啟技術 公告編號:2020-151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時間 過半的進展公告 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5%以上的非控股股東俞龍生、鄭玉英、俞旻貝保證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
  • 這家公司大股東股份頻被拍賣仍受追捧
    10月28日,上市公司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德威新材 300325)披露2020年三季報,其中,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04億元,同比下降18.1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虧損6430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828萬元,同比下降676.97%。
  • 伊利股份入主中國聖牧前夕 持股股東瘋狂買貨
    數據顯示,伊利股份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僅8.79%,管理層持股合共也不到5%,難怪陽光保險一舉牌,伊利當晚就宣布緊急停牌了。如果陽光保險違背承諾繼續增持,下一次舉牌時其持股將達到10%,將會超越呼和浩特投資,獲得大股東地位。停牌僅月餘,伊利股份就拿出應對方案。根據定增方案,伊利股份擬以15.33元/股的發行價,向包括呼市城投、內蒙交投在內的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約5.87億股,限售期為60個月,對應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約90億元。
  • 天氣APP墨跡擬上市 股東與客戶中均現阿里系
    經過短短六年發展,2017年新年前夕,墨跡股份發布了招股書。公司券商保薦人士分析,按照正常程序,墨跡股份實際發行應該在2018年或2019年。  招股書顯示,墨跡股份此次募資項目資金3.38億元,用於墨跡天氣APP系統升級、投資墨跡科技科研中心及補充流動資金。  墨跡天氣APP是墨跡股份的主要產品。憑藉這款產品,墨跡股份快速躍居同類市場份額第一,短期內實現了盈利。
  • 廣州又一金融機構控股權轉讓!這家國有股東因何出清持股?
    券商中國記者近日從廣州產權交易所獲悉,新晟期貨第一大股東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掛牌出讓其51%的股權,即轉讓實際控制權,轉讓底價為1.68億元。新晟期貨的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目前已有數個意向對象正在洽談購買事項,廣新控股集團此次出清股權與新晟期貨的經營業績無關,主要是廣東省國資委對廣新控股集團的重新定位,要求壓減下屬控股企業的數量。
  • 航天工程:公司關於股東減持股份結果
    2020年9月1日, 公司披露了《航天長徵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關於5%以上股東權益變動達1%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編號:2020-023)。航天投資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共計10,719,70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99998%,受讓方為國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創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國創基金」)。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978萬持股被凍結 業績不佳 疲於應付「質疑」
    控股股東持股全部被質押,未名醫藥近來處境比較困難。今年上半年,未名醫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報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同比下降了54.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9235萬元和-9567萬元。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89萬元,同比減少了78.42%。
  • 全新好控制權大戰:二股東結盟逼宮 新舊實控人亂戰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全新好控制權大戰局中局:二股東結盟逼宮 新舊實控人亂戰 楊佼11月13日早盤,小幅低開僅一分鐘左右,全新好(000007.SZ)便迅猛拉升,快速翻紅,隨即於10時26分左右衝至漲停,其後雖有打開,但至收盤仍牢牢封住漲停。14日漲停後雖時有打開,但臨近尾盤快速封死漲停。
  • 快手衝刺港股:騰訊百度紅杉是股東 需平衡主播與平臺關係
    9個月營收407億招股書顯示,快手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406.77億元,上年同期為272億元。快手2020年前9個月期內虧損89.42億元,上年同期期內利潤為16.63億元。快手2020年前9個月經調整EBITDA為-45.43億元,上年同期經調整EBITDA為35.95億元。
  • 衝擊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IPO六大要點,百度持股7.88%
    ▲研發投入情況 二、主營業務:去年1至9月雷射雷達營收1.9億元 禾賽科技在招股書中對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產品以及服務情況做了詳細介紹
  • 皓元醫藥四年未予變更股東登記,技術創新能力遭質疑
    2017年,皓元醫藥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重還高達16.21%,但在2020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也下降至11.49%。公開信息顯示,凱欣生物創立於2013年8月,初始投資人為李碩梁,此人目前是皓元醫藥的董事、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之一;2014年12月,皓元醫藥的第一大股東安戌醫藥收購了凱欣生物全部股權,後於2015年8月又將該公司轉讓給皓元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