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貝殼IPO背後:規模僅次於阿里,2.13萬億交易額是怎樣煉成的?

2021-01-18 騰訊網

作者|於晫 編輯|張小馬

出品|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劃重點:

作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和服務平臺,2.13萬億元的交易額在全國範圍內亦僅次於阿里巴巴。北京時間7月24日晚,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紐交所遞交IPO招股書。上市主動權和節奏始終在創始團隊手裡,「上市一定是貝殼的一個目標,因為投資人需要退出及團隊需要激勵,而且也希望有更大的資源、更好的品牌用於發展。」一位貝殼投資方人士告訴作者,貝殼的模式目前並沒有可以直接對標的公司,同在美股上市的房多多主要做新房,國內A股的我愛我家是相對傳統的中介公司,貝殼著重拿ACN模式與美國的MLS模式做對比。此次貝殼將鏈家、德佑打包上市,除此之外,左暉手中的籌碼還有長租公寓品牌自如、資產投資運營方願景集團。自如最新投後估值達到66億美元。

十多年前,左暉第一次見到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時,張磊說,你們這生意我知道,鏈家做得也不錯,但我就一個問題,「你們這生意是可以規模化的嗎?」

左暉不解,張磊回答說,這個生意本質上依賴一個個經紀人。

2020年1月,當左暉向作者回憶起這次見面時,自營的鏈家已經升級為貝殼找房平臺,張磊也成了貝殼的重要投資人。

左暉說,在行業基礎設施不夠的情況下,需要品牌的背書,核心是看給你服務的那個人。

左暉進一步說,今天行業本質在發生變化,貝殼做的事情,就是以店長和經紀人為中心在重築整個行業生態,這個改變會是非常大的。

「大家一開始反應都會比較激烈,每個人都有地盤意識。但是,如果能看到長期執業的經紀人、店長,因為貝殼出現所帶來的改變的話,你就會知道這個行業正在從最底層燃燒,這是根本性商業的變化。」左暉說。

兩年間,貝殼這家公司徹底攪動房產經紀行業,並不斷擴展業務邊界,從二手房買賣、租賃,延伸至新房、裝修等居住領域。

作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和服務平臺,2.13萬億元的交易額在全國範圍內亦僅次於阿里巴巴。北京時間7月25日晚,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紐交所遞交IPO招股書。

貝殼最新一輪融資在2019年11月,軟銀、騰訊、高瓴、紅杉參與此次D+輪融資,合計超過24億美元。華爾街日報稱,此輪融資對貝殼的估值超過140億美元。

貝殼的IPO估值取決於投資者定價,更取決於其商業模式——它不是一家普通的中介領頭羊,更像是居住領域的網際網路平臺巨頭。

交易規模僅次於阿里

貝殼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通過220多萬筆交易,產生2.13萬億元的GTV(總交易額)。CIC灼識諮詢報告顯示,中國住房市場在2019年為22.3 萬億元。這意味著貝殼佔據近10%的市場份額。

若跳出單一的房產領域來看,貝殼這一交易規模,已經略超京東(2.08萬億元),僅次於阿里巴巴(7.053萬億元),成為中國第二大商業平臺。

「貝殼是一個在商業層面,比鏈家更有想像力的模式,等於換了一種增長方式,或者豐富了增長方式。」接近貝殼的人士對作者表示。

貝殼增速確實遠超此前直營的鏈家。

若以鏈家升級為貝殼的2018年4月為節點,該公司2017年、2018年兩年GTV穩定在1.01萬億元、1.15萬億。2019年近乎翻倍增長,達到2.13萬億元,2020年上半年GTV為1.33萬億元。

貝殼GTV劃分為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以及裝修、金融等新興業務三大板塊。隨著貝殼從2019年開始發力新房業務,其與二手房業務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以2020年二季度為例,貝殼的二手房、新房及新興業務分別為5835億元、3766億元、391億元。

貝殼還未實現真正的盈利。

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貝殼收入分別為255億元、286億元及460億元,毛利潤分別為47.7億元、68.7億元及112.7億元,淨虧損分別為5.38億元、4.28億元及21.8億元。

受疫情影響導致房產交易量下滑,貝殼2020年一季度的營收同期下降12.7%,從82億元降低至71億元,淨虧損為1.66億元。二季度開始反彈,貝殼預計,營收同比增長72.4%至不低於197億元,淨利潤則同比增長約589.3%至不低於27億元。

在談及上市節奏時,左暉在致股東信中表示,我們提交這份招股書時,疫情還在全球發展,為什麼還是按原計劃啟動IPO進程而不是推遲一段時間,我們更認為一個成功的IPO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其他。

上述接近貝殼的人士對作者表示,上市主動權和節奏始終在創始團隊手裡,「上市一定是貝殼的一個目標,因為投資人需要退出及團隊需要激勵,而且也希望有更大的資源、更好的品牌用於發展。」

貝殼尚未披露此次募資金額、發行價格等信息。

2017年至2019年末,貝殼現金及其等價貨金額分別為82.16億元、127.6億元、319.31億元。與此同時,其總資產分別為315.8億元、388.66億元、672.65億元,總負債則分別為191.43億元、240.08億元、357.3億元。

如何向投資者講故事

「我們是一個18年(鏈家)和2年(貝殼)的組織的結合體。正是這種結合體,讓我們在過去的18年的時間裡,對這個行業進行了從標準化到線上化的徹底改造,並形成了今天嶄新的商業模型——貝殼。」左暉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中寫道。

自營的鏈家對於貝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招股書並未披露鏈家GTV及營收佔比,但可以從鏈家在貝殼的收入成本構成中管窺蠡測。

貝殼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鏈家對應的內部佣金成本分別為156.6億元、157.7億元、194.4億元及35.55億元,佔比在逐年下滑,分別為75.6%、72.4%、55.96%及53.7%。

此外,鏈家佔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北京、上海兩座城市,也是貝殼大部分收入市場來源。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北京、上海合計分別佔比47.9%、47.4%、35.1%及31.3%。

隨著加盟品牌德佑的拓展,貝殼正努力豐富平臺品牌的多樣性,並通過入股方式吸引了21世紀不動產、中環地產、西安百年行、杭州大屋等大型經紀品牌。截至2020年6月底,其已經連接了超過265家經紀品牌,超過4.2萬門店以及103個城市的37萬名經紀人。

作者了解到,目前貝殼對經紀品牌收取平臺費的比例,二手房一般為交易佣金的5%- 8%,新房一般在10%-15%之間。

對於連接的經紀品牌,貝殼內部分為重連接和輕連接,前者講究強規則,對店東及門店約束較高,要求二手房房源共享與跨店合作,後者則為新房分銷平臺房江湖,不涉及二手房,僅要求店東遵循不準截客、不準返傭等基礎規則,並藉助貝殼金服為經紀人提前墊付佣金。

在傳統二手房交易中,貝殼試圖通過ACN(經紀人合作網絡)模式,實現跨品牌跨店成交。即在房源共享前提下,跨品牌的經紀人以不同的角色協作,參與到一筆交易,成交後按照各個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佣金分成,角色包括房源錄入人、房源鑰匙人、 房源實勘人、客源成交人等。

截止7月24日,A股我愛我家被納入房地產開發板塊,靜態市盈率僅11倍,市值約92億元。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數據服務商CoStar的靜態市盈率則高達82倍,市值達到277億美元。

一位貝殼投資方人士告訴作者,貝殼的模式目前並沒有可以直接對標的公司,同在美股上市的房多多主要做新房,國內A股的我愛我家是相對傳統的中介公司,貝殼著重拿ACN模式與美國的MLS模式做對比。

所謂MLS,即房源共享系統。這是美國房地產經紀行業最權威、最完整的房源信息資料庫,堪稱行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實行會員收費制,幾乎將所有行業公司及經紀人都納入平臺之中。

一個長期觀察貝殼的行業人士表示,兩個模式的共同點是房源共享和聯賣,ACN模式最早起源於鏈家內部,後來開始應用到貝殼平臺,在平臺的不同品牌、店東、經紀人之間,統一使用同一個系統,遵守共同的規則和標準,美國MLS則是全行業的工具,只做房源共享,相比之下,ACN模式還包括商機轉換、帶看等,理論上運營效率和價值更大。

招股書披露,2019年,貝殼超過70%的二手房交易通過ACN跨店成交。每家門店的二手房交易效率已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6倍,2019年下半年店均GTV為2030萬元,同比漲幅達86.2%。

在左暉看來,門店GTV達到5000萬元才能達到溫飽線,目前僅有25%的貝殼門店滿足。為此,他提出2020年達到溫飽線的門店要達到1/2,約為2萬家,同時2025年九成門店要躍過溫飽線。

先做交易,後做金融

在致股東信中,左暉稱,我們將不動產住宅的全產業鏈分為製造、交易、居住和以金融為代表的服務支持四個領域,通過線下經紀人的深入服務及線上數據所建立的消費者認知,我們有可能在全產業鏈中都創造全新的價值。

憑藉著強大的新房渠道分銷能力,貝殼為開發商所倚重。截止2020年3月底,貝殼對開發商的應收帳款為72億元。

在一二手房買賣建立足夠深厚的護城河後,貝殼將房屋交易延伸至更寬闊的居住領域,比如推出「被窩家裝」,涉足家裝服務,社區服務等領域。

而對於金融業務前景,上述貝殼的投資方人士告訴作者,房地產本身金融屬性非常強,對金融產品有天然的需求,貝殼金控相比其它業務發展速度並不快,另外從公司戰略優先級來看,會先考慮做市場、交易及平臺,再做金融,這個與阿里類似,先做交易,後做螞蟻。

「從垂直到平臺,從交易到居住,這才是我們今天的核心戰略。」左暉此前對作者稱,貝殼希望給行業提供一個核心的基礎設施。對於貝殼未來走向,他擁有著絕對主導權。

招股書披露,左暉持股(B類普通股)佔比28.9%。此外,部分股東將其持有的A類普通股投票權授予左暉代理。因此左暉投票股權佔比46.8%。由於B類普通股的投票權高於A類普通股,預計左暉的投票權將超過50%。

騰訊是貝殼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2.3%。

公開報導顯示,騰訊從鏈家階段開始支持貝殼,2016年成為鏈家的B 輪戰略投資方;2019年初貝殼接棒鏈家後的D輪融資,騰訊作為戰略投資人獨家領投;隨後,騰訊、軟銀、高瓴、紅杉一同追加超過24億美元的D+輪投資。

騰訊還與貝殼在業務層面達成多項戰略合作。2018年,貝殼進駐騰訊新聞房產入口;2019年4月,貝殼找房正式開通微信錢包入口,成為微信第三方服務「十二宮格」推薦服務之一。

此外,軟銀、高瓴資本、華興資本分別持股貝殼10.2%、5.3%、3.8%。

此次貝殼將鏈家、德佑打包上市,除此之外,左暉手中的籌碼還有長租公寓品牌自如、資產投資運營方願景集團。

貝殼的招股書首次披露了與自如關聯交易數據,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貝殼從自如獲得的收入分別為2.69億元、3.57億元、3.09億元及0.2億元。自如最新投後估值達到66億美元。

相關焦點

  • 貝殼找房IPO後的第一份成績單:前三季度總GTV突破2萬億
    近日,房產居住行業巨頭貝殼找房交出了其IPO後的第一份財報,細讀這份成績單,第三季度,貝殼找房平臺總交易額(GTV)達1.05萬億元,同比大增87.2%;營業收入達205億元 (約30億美元),同比增長70.9%;經調整後淨利潤為18.58億元,同比上漲210.6%。前三季度總GTV甚至突破2萬億,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量。
  • 市值13.36萬億,相當於2.5個阿里,2個騰訊
    2019年,「沙特阿美」上市創下最大規模IPO歷史記錄。2019年8月,「沙特阿美」估值或超2萬億美元。根據今年8月份福布斯公布的排行榜顯示,「蘋果公司」市值超過了「沙特阿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 貝殼找房上市後首份財報:總交易額同比增87%,移動端MAU為4790萬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 據IPO早知道消息,國內最大的房產交易及服務平臺貝殼找房於美東時間11月16日當日美股盤後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這也是其自8月13日登陸紐交所後發布的首份財報。
  • 螞蟻IPO登陸在即,這筆3萬億的帳怎麼算?
    螞蟻集團本周開展上市前推介,兩家承銷商瑞信及摩根史坦利給予的估值分別為3800億至4610億美元(約2.96萬億港元至3.6萬億港元),以及3330億至4570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至3.56萬億港元),估值上沿比此前傳出的2800億美元高出至少30%。若暫取其中位數,這單IPO也將要接近3萬億元。這也意味著,這隻巨型螞蟻將佔據科創板的半壁江山。
  • 犀牛智造:阿里的40萬億想像力
    我們知道製造業的製作品質、交付時效,其實是與訂單的規模、商家的綜合勢力呈正比的,也就是說體量越大的商家在製造能力上也更強。 但那些對於潮流反應速度很快的商家,往往並不是那些規模龐大的商家,反過來說,那些對當下潮流做出快速反應的爆款服飾,其實也並不適合做大規模的生產,爛大街的衣服還叫什麼時尚。
  • 淘寶雙十一的背後,是阿里強大的數據中臺
    截止2019年11月12日24:00,天貓雙十一狂歡節當日交易額為2684億元,雙十一當天僅僅11秒,成交額突破1億元,凌晨1點03分59秒,交易額突破了1000億元……
  • 「遠見」「萬億IPO」背後 螞蟻上市的壓力與挑戰
    從科技金融,到數字科技服務,螞蟻兩次轉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網際網路產業「破圈」火併愈發嚴重,不斷拓展外延的螞蟻,未來又將迎接哪些壓力和挑戰?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螞蟻在線下行動支付領域和微信兩分天下,在本地生活、財富管理數位化資產,用戶5、6億規模。大市場可以承載這樣的市值(2)投資人會更看重戰略。現在2000億美金,不能說上市後讓股民成接盤俠,那不是健康的公司。很多人也在衡量螞蟻未來增長,外部金融監管趨嚴,微貸業務槓桿率受到限制,會限制盈利空間,這是現實問題。
  • 便宜的背後又是什麼?揭秘背後商業邏輯
    就整體規模和市場佔比來看,國內主要有三大購物平臺,分別是淘寶、京東和拼多多。它們每一個都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並且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國內電商行業最典型的代表。淘寶和京東就不多說了,它們兩個是國內最早一批的購物平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後,能達到如今的高度不足為奇。其中淘寶一直是國內電商網站的執牛耳者,這麼多年來始終能保持領先的地位,但是以後的情況就說不定了。
  • 兩天蒸發2.1萬億,網際網路反壟斷在反什麼?
    在市值蒸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合計跌去了2.1萬億元,幾乎是跌去了一整個貴州茅臺的市值。往年「雙11」從來都是商品打折,沒想到今年網際網路企業的股票也都跟著瘋狂打折。按理說,阿里和京東的「雙11」搞得如火如荼、熱火朝天,交易額再創新高,這應該是重大利好,為何市值反倒跌得一塌糊塗?
  • 解密阿里實物電商GMV是多少?實際take-rake又是多少?
    我們只是根據披露的財務數據,它2020財年(2019.3~2020.3)的數據展現,阿里巴巴GMV交易規模是70530億,它的整個佣金和廣告收入是多少呢?是2460億,所以它take-rake是3.5%。但是我們知道阿里巴巴這個交易額當中,其實包含很多的虛擬充值業務,也包括很多未支付的訂單交易額,還包括一部分退貨的交易額,所以實際的交易額並沒有那麼大,沒有那麼高。所以說,最終真實交易是多少?
  • 貝殼、自如為何受資本青睞?品質居住服務領域變革者與引領者
    8月13日,貝殼找房(以下簡稱"貝殼")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一路上漲87.2%,市值也飆升至422億美元,貝殼也因此被冠以"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稱號。 作為城市居住行業網際網路轉型代表,在深耕房產經紀的貝殼之外,已紮根長租公寓市場近9年的自如同樣深得資本市場青睞。
  • 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14日,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全年進出口總值超過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總值達17.93萬億元,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成為全球貨物貿易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   用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的話說,2020年中國外貿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於整個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能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於地殼。
  • 貝殼上市與自如領跑長租,長期主義的再一次勝利
    8月13日,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貝殼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引起業界巨大轟動。上市首日,貝殼開盤價報35.06美元,開盤即大漲75%,最終收報37.44美元,收漲87.20%,市值突破420億美元。
  • 融創韜光養晦|稜鏡
    併購、拿地、規模驅動,是融創核心商業邏輯,描繪出起家天津、崛起為中國第四大房企的清晰路徑。2019財年,融創實現營業收入1693.2億元,同比增長36%;毛利414.1億元,同比增長約33%;實現歸母淨利潤260.3億元,同比增長57%,對應市值(截止3月27日)1746億元,位列行業第5位。
  • 螞蟻能否撐得起超萬億市值?
    在市場「狂歡」的背後,螞蟻集團的估值引發大規模討論,根據彭博報導,該集團在2018年6月完成C輪融資後的估值水平約為1500億美元。而兩年時間過去後,據業內估算,目前螞蟻集團估值約為2000億美元,按照實時匯率,相當於1.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螞蟻集團上市後市值能達到2000億美元,那將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的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 雙十一天文數字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凌晨2:36分,蘇寧易購公布了雙十一1小時戰報: 11月1日00:00至11月11日01:00,蘇寧線上訂單量增長72%。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2009年發源於阿里的雙十一,12年之後依舊是阿里的主場。
  • 全球最大IPO:扒掉科技的外衣,2萬億巨無霸螞蟻還剩什麼?
    截至10月30日,A股和港股各有約516萬和155萬名用戶申購螞蟻集團新股,雙雙打破紀錄,申購金額總計超過20萬億元。狂熱的不只是散戶,參與螞蟻IPO初步詢價的機構投資帳戶近1萬家,而且陣容豪華,不乏全國社保基金、中國人壽、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紅杉資本、淡馬錫等知名機構。 預計融資2300億元的螞蟻,已超過了去年上市的沙特阿美,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
  • 阿里路演PPT曝光揭秘龐大生態圈
    隨後,路演PPT曝光,阿里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講解,內容包括阿里的企業願景、企業概況等信息,也向投資者闡述了阿里巴巴的優勢。  他介紹,中國在線購物人群只佔總消費人群的9%,成交規模佔GDP的比重不大,仍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相對於美國社會的高度發展,中國電商社會還處於早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阿里巴巴集團86%的訂單來自中國境內,阿里巴巴集團也在加強布局移動端,用戶通過手機端成交的比例已達到阿里巴巴集團總成交額的33%。
  • 2.1萬億元的螞蟻集團,開啟全球最大規模IPO
    10月21日晚間,隨著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螞蟻集團公眾號發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也正式宣布螞蟻集團開啟全球最大規模IPO。10月23日,螞蟻集團將正式開啟科創板詢價,26日完成A股定價,申購時間則為10月29日。而隨著掛牌日期的日益臨近,螞蟻集團的承銷商陣容亦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