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悲歌:齊桓公屍蟲滿屋,五子爭位相殺,居然全都做了國君!

2020-12-06 簷雨階苔

春秋時期,周王朝衰落,諸侯爭霸。齊桓公雄心壯志,任用賢相管仲,徵討不服,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後來,齊桓公日益昏庸,不聽管仲遺言而親信奸佞。等到齊桓公病死,奸人作亂,五子爭位,霸業斷絕。可嘆齊桓公一代霸主,屍蟲盈室,辭世十個月後才得以安葬。當初,齊桓公有3個夫人,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他納了很多妾,最寵愛其中6個妾。寵妾們為齊桓公生下很多兒子,其中有:公子姜無詭,齊孝公姜昭,齊昭公姜潘,齊懿公姜商人,齊惠公姜元,公子姜雍。齊桓公與管仲將公子姜昭託付給宋襄公,立姜昭為太子。

春秋初期諸侯國

相國管仲大病,將死。齊桓公前去看望管仲,問:「群臣中有誰可以接替你?」管仲沒有明言,說:「知臣莫過君。」齊桓公接連推薦了自己寵信的廚子易牙,衛公子開方,閹人豎刀。管仲認為易牙烹子,開方叛親,豎刀自宮,三人以此來討好國君,沒有人情,所以管仲勸阻齊桓公不要親近和任用他們。齊桓公不聽,以致易牙等三人專權。公元前643年10月7日,齊桓公病亡。易牙受衛姬寵幸,曾經向齊桓公請求讓衛姬之子姜無詭繼位,而齊桓公也答應了。易牙在齊桓公死後,殺死了宮中群臣,打算立衛姬之子姜無詭為齊君。其他幾位公子得知齊桓公已死,各自率領部眾入宮爭權奪位。五位公子在宮中相殺,宮人們紛紛逃竄,沒有人敢去料理齊桓公的喪事。齊桓公的屍體躺在床上,逐漸腐爛生蛆,大量屍蟲爬出門外。

宮廷

寒冬12月,齊桓公病亡67天後,宮中戰鬥已經結束,公子姜無詭勝出,繼位為齊君。這時,姜無詭才將齊桓公收屍入棺,設立靈堂。那日宮中一戰,齊桓公的太子姜昭戰敗後逃到了宋國。宋襄公想揚威天下,稱霸諸侯,又曾受齊桓公託付照看齊太子,於是宋襄公率領著宋國,衛國、曹國、邾國四國聯軍扛著正義之師的旗號討伐齊國,想幫助齊太子姜昭奪位。公元前642年,春,宋襄公率四國聯軍壓境,齊國人恐慌,於是殺死了做了3個月國君的姜無詭,準備迎立姜昭為國君。而姜昭被其他四位公子的黨羽攻擊,無奈又逃回了宋國。宋襄公大怒,發兵擊敗四位公子的軍隊,姜昭被立為齊君,是為齊孝公。齊孝公元年八月,齊桓公死後10個月,齊孝公才將齊桓公入土安葬。

齊國臨淄

公元前633年,齊孝公逝世。衛公子開方殺死繼位的孝公之子,立孝公的弟弟姜潘為國君,是為齊昭公。公元前613年,齊昭公逝世。昭公的弟弟姜商人因為沒有搶到國君之位,於是結交賢人,恩惠民眾。等到齊昭公一死,姜商人就聚眾在昭公葬禮上殺死了繼位的昭公之子,自立為齊君,是為齊懿公。齊懿公即位後,露出了荒淫殘暴的本性,他砍斷了丙戎父親的腳,卻讓丙戎做自己的侍從;齊懿公又搶了庸職的妻子,卻讓庸職做自己的馬夫。公元前609年春天,侍從丙戎與馬夫庸職合謀在竹林中殺死了齊懿公。齊國人怨恨齊懿公,因此廢除懿公的太子,迎立懿公的弟弟姜元,是為齊惠公。齊惠公是齊桓公五子之亂中,最後一個做國君的。公元前599年,齊惠公逝世,傳位與太子。作者附語:史事參考《史記齊太公世家》。齊桓公五子爭位,相繼做了國君,依次是:公子無詭,齊孝公,齊昭公,齊懿公,齊惠公。

相關焦點

  •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卻悽慘無比,餓死之後無人收屍,屍蟲遍地
    之後,幾人又殺死朝中反對的大臣,強立公子無虧為君主,太子昭眼看事不可為,只得倉皇逃至宋國,其餘四位公子參與爭奪國君之位,結果齊桓公被活活餓死在了室內,始終無人過問,以至於其屍體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十二月新君無虧初步坐穩皇位,這才命人將其收斂。
  • 一代雄主齊桓公,死後屍體竟爬滿了屍蟲……
    齊桓公,姜小白是也。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而同樣身為齊襄公弟弟的呂小白,在這場齊國內亂開始前就早早地遠走避禍。在得知齊襄公被殺、殺襄公而自立的無知(也是小白的哥哥)也被殺後,呂小白看到了登上齊國國君寶座的機會。他日夜兼程,趕回齊國,期間還發生了管仲輔佐的公子糾欲殺小白於途的著名故事。
  • 齊桓公用三奸臣餓死病榻 屍體生蛆無人敢收
    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後,自己甘心做下屬,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代享受俸祿,十幾代人擁有封地,有不少人曾是齊國著名的大夫。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牙能知人也(人們更多的不是稱道管仲的才能,而是稱讚鮑叔牙善於知人)。」
  •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死後屍體上長滿蟲子還不得下葬?
    齊桓公,春秋時期中原第一霸主,春秋五霸之首有,也就是公子小白,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就清楚齊桓公是誰了。齊桓公在位42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齊桓公晚年卻遭遇悲慘,被活活餓死不說,甚是身上長滿了蟲子都不得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齊桓公晚年如此的遭遇呢?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名人簡歷】齊桓公(?-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是齊僖公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姜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 《史記》——齊桓公登場
    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譯為:十五年,莊王死,其子釐王胡齊即位。釐王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 姬胡齊,姬姓,名胡齊,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雖然周莊王姬佗晚年曾經想廢掉太子姬胡齊,另立姬頹為太子,但是姬胡齊還是成功地繼位,是為周釐王。
  •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
    公元前645年,管仲倒在了病榻上,齊桓公便惶恐不安起來,誰來接替管仲的相位呢?他左思右想得不出結果,最後還是不得不來求教管仲:「群臣中還有誰可為相者?」管仲想知道齊桓公的想法,故說:「最了解臣子的莫過於君主。「易牙如何?」易牙即雍巫,一次齊桓公慨嘆道,人世間的山珍海味都嘗遍了,據說嬰兒的肉很好吃,可惜沒有吃過易牙聽到這話後,趕緊把自己最小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桓公,甚得齊桓公的歡心。
  • 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死後屍體停在床上67天沒人埋,慘不忍睹
    春秋時期,各國的經濟都擁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些實力雄厚的諸侯國,開始相繼奪取霸主地位,許多小國紛紛被大國吞併,地區統一勢在必行。春秋時期的大分裂狀態,造成了各國之間的互相蠶食和爭鬥,正是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名垂千秋的「春秋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憑藉其雄厚的勢力,先後確立了春秋霸主地位。
  • 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究竟用什麼辦法勸阻了他?
    為什麼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卻要編瞎話來勸阻他呢?什麼是封禪如果說有這麼一件事情,讓中國古代予取予求的帝王們朝思暮想卻難以圓夢的話,那它只能是封禪。可是,就在齊桓公流露出準備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意願之時,管仲卻對此感到了憂慮,提醒齊桓公說:「您要知道,封禪典禮只能是受命於天的有德之君才能主持的!」
  • 一箭差點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緣何奇蹟般的魚躍龍門,變成他的宰相
    「夫爭強之國,必先爭謀,爭刑,爭權」這是管仲關於稱霸的語錄。從這句話看出第一要素就是一個國家想要強大,要有高明的戰略謀劃,要爭奪人才。「血而優則仕」,這裡的血指『血統』。沒想到這一箭正中胸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倒地,隨從大驚以為主人被射殺,紛紛哭泣,遂騙過管仲,然後日夜趕路,搶先到達臨淄繼位,即齊桓公。齊桓公當即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最後,迫使魯國逼死了公子糾,又拿住了管仲回齊國。三、管鮑之交齊桓公新權建立,小白的師傅鮑叔牙不僅教育、擁立小白有功,而且能力出眾,對由他出任首輔大臣們基本上沒有意見。
  • 西周齊哀公被烹殺後,齊國內鬥三代人,最後卻回到原點
    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這件事是西周的大事件了。而這件事對於齊國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迫使齊國經歷了三代內鬥之亂。【冤死的齊哀公】一切要從齊哀公被烹殺說起。《史記》的解釋是,紀候向周王進讒言,於是冤殺了齊哀公。
  • 晏嬰的無奈——雖和管仲同被稱為齊國賢相,卻不能霸齊!
    晏嬰用二桃殺三士(出自《晏子春秋》)。不同的是:管仲奢侈、高調,晏嬰節儉、低調。如果從生活習慣、個人品德上看,晏嬰更值得稱頌。然而,他的事業卻比不上管仲。上一代國君齊莊公因為「色」,被崔杼弒殺了,國家大權掌握在崔杼和慶封手中。雖然後來二人先後被除,然而還有一個極大的隱患——田家。晏嬰是個聰明能幹之人,田家的事情他知道一二,可是,無論怎麼勸,齊景公不聽就沒辦法了。
  • 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晉文公,為什麼孟子竟說沒聽說過?
    孟子周遊列國至齊,齊宣王問孟子可知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意思是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人,所以這些事跡沒有流傳下來,故而孟子說自己不知道。齊桓公和晉文公在春秋時期先後稱霸,是「五霸」之首,特別是齊桓公,在管仲的輔助下,曾九次召集諸侯開會,共同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護周王室的安全,被諸侯奉為霸主。孔子很少稱讚人「仁」,但他說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顯然不符合實情。孟子之所以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基於他自己的思想立場而言的。
  • 古代的倒黴國君們的水逆期怎麼度過?最慘的要吃翔!
    哥仨被稱為晉國三公子,而他們都是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兒子。話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咱們這晉獻公腦子一熱,就要出兵去攻打一個叫做黎榮的小國家,結果打贏了以後,又把人家國君的兩個女兒給拐帶回來當戰利品,這個老不正經的特別寵愛這倆跟他仨兒子一樣大的女孩,結果沒多久這倆姑娘就生了孩子。
  • 下場最慘的春秋霸主:被兒子活活餓死,死後兩月無人管屍體爬滿蛆
    這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結局,說的是齊桓公死後沒人給他下葬,結果屍體腐爛都生蛆了。一代呼風喚雨的諸侯王,最終竟然落得個如此下場,著實令人唏噓不已。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之前,齊國因齊襄公荒淫無道,禮義廉恥四德皆失,國家陷入癱瘓狀態。齊桓公本人雖然好色,但他善於用人,他重用管仲,「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