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用三奸臣餓死病榻 屍體生蛆無人敢收

2020-12-02 華夏經緯

管仲像。

齊桓公與諸侯會盟。

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資料圖片)

  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完成霸業後驕傲自滿

  本版文字:鍾葵

  春秋時代,齊桓公不甘心當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稱霸天下,於是聽從大夫鮑叔牙的建議,把曾經與自己為敵的仇人管仲「請」回齊國,任以國政。管仲不負所望,相齊後制定合理的政策,「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後,自己甘心做下屬,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代享受俸祿,十幾代人擁有封地,有不少人曾是齊國著名的大夫。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牙能知人也(人們更多的不是稱道管仲的才能,而是稱讚鮑叔牙善於知人)。」

  可惜齊桓公晚年有點驕傲自滿,不聽管仲的勸告任用易牙、開方、豎刁等奸臣管理國政,導致國家出現混亂,齊桓公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栽了跟鬥。

  齊君荒淫無道被殺

  兩公子急回國爭位

  齊國的創始人是姜子牙。齊國第十四代君王齊襄公荒淫無道,欺侮大臣,濫殺無辜。他與嫁給魯桓公的妹妹私通,魯桓公知道後,齊襄公請魯桓公喝酒,趁他喝醉時派人把他殺害。齊襄公的所作所為引起人們極大的憤慨,他的兄弟知道國家將亂,恐禍及己,紛紛外逃。

  襄公的二弟公子糾奔魯,因為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諸侯之女,隨行輔佐公子糾的是管仲和召忽。襄公的三弟小白奔莒,隨行輔佐小白的是鮑叔牙,小白的母親是衛國諸侯之女。

  沒過多久,齊國的公孫無知謀反,入宮殺死了齊襄公,自立為齊君,隨後公孫無知在齊國的雍林遊玩時,被雍林的仇家殺死,他們宣稱:「無知殺害襄公自立為君,我們把他殺了,希望大夫們重新在公子中選擇應當繼位的人,我們一定服從命令。」於是齊國的大夫們商議另立新君。因小白自幼便與齊國的大夫高傒關係很好,高傒等人便派人到莒國悄悄地迎接小白回國。而魯國聽說無知被殺後,也發兵送公子糾回國爭位,另派管仲到莒國通往齊國的必經之路伏擊小白。

  管仲很快就找到伏擊地點,當看到小白出現後,他一箭就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十分機警,趁勢倒下裝死,管仲誤以為小白真的死了,馬上派人回魯國向魯君報告。魯國獲悉後送公子糾的隊伍就走得慢了,六天以後才到達齊國。這時小白早已進入齊國了,高傒和其他大夫立小白為君,這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大人有大量

  鮑叔牙慧眼識英才

  小白成為齊國的君王后,發兵攻魯,兩國在秋天打了一仗,魯國戰敗,被齊國軍隊截斷了歸路。齊桓公給魯莊公寫信說:「公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殺他,請魯國把他殺了。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請將他們送回,我要把他們剁成肉醬。如果你們不照辦,我將發兵包圍你們的都城。」魯國人害怕齊國,趕緊把公子糾殺了,召忽自殺,只有管仲甘心被囚。

  鮑叔牙知道齊桓公一心想殺管仲,便對齊桓公說:「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管仲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大),不可失也。」於是齊桓公聽從鮑叔牙的建議,假稱把管仲要回來殺掉,魯國便把管仲送給齊國。鮑叔牙代表齊國接收了管仲,他給管仲去掉了枷鎖,讓管仲沐浴更衣後拜見齊桓公,齊桓公不計前嫌,以厚禮對待管仲,稱管仲為「仲父」,封他為大夫,管理齊國政事。

  管仲名夷吾,年輕時與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家裡窮,經常佔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從不介意。

  管仲說:「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恥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可以說沒有鮑叔牙管仲就沒有出頭之日,而沒有管仲的輔佐,齊桓公也不可能成為春秋一霸。

  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轉禍為福轉敗為功

  管仲被任用後,在齊國掌管朝政,輔佐齊桓公成了一代霸主。《史記》稱:「(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齊桓公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一度穩定天下,都是靠管仲的謀略)。」

  管仲治理齊國這塊地處東海之濱的國土,鼓勵民眾發展生產,互通有無,以達到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目的。在制定政策時,他特別注重與當時的社會風俗相適應。他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倉庫裡的東西多了,人們才有功夫去講求禮節;吃飽穿暖了,人們才知道什麼叫光榮和恥辱。國君的生活符合法度,親戚們的關係才能穩固。如果人民不懂禮義廉恥,國家就要滅亡。政府的各種法規都應像是有源之水,符合人民的心願)。」

  管仲處理政事的訣竅,是善於「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他注意掂量各種關係的輕重,慎重地權衡國家的利益。管仲死後,齊國雖經歷了一段波折,但後世君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

  提醒桓公

  勿用小人

  管仲不但能建法立制,使齊國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在認識人方面也有獨到見解。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齊桓公前來探望,問管仲將來誰可接任宰相之職。

  齊桓公問:「易牙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易牙殺自己的兒子以迎合國君,不近人情,這個人不能用。」桓公問:「開方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開方父死不奔喪,違背親情迎合國君,這種人不宜親近。」桓公又問:「豎刁這個人怎麼樣?」管仲說:「豎刁閹割自己以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也不能重用。」

  齊桓公晚年驕傲自滿,追求享樂,管仲去世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勸告,最終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他們掌握了齊國的大權。齊桓公四十三年,齊桓公病重,齊國五位公子各自拉幫結派爭立太子,易牙、豎刁等人趁機作亂。重病的齊桓公被易牙等人軟禁,活活餓死在病榻上,餓死之後,他的屍體停在宮中無人敢收屍入棺,在床上停放了六十七日,屍體生出的蛆蟲爬出門外。直到公子無詭即位後,才入殮發布公告。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卻悽慘無比,餓死之後無人收屍,屍蟲遍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之際,易牙、豎刁、衛開方等奸逆,直接發動政變,將齊桓公禁錮了起來,並在四州築起高牆,不許其他人進入。
  •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如果把齊桓公的霸業比作一座大廈,那麼管仲之謀則是這座大廈的支柱。支柱一旦倒塌,大廈也就岌岌可危了。齊桓公一生中有個最英明的決斷,那就是他起用了管仲。公元前645年,管仲倒在了病榻上,齊桓公便惶恐不安起來,誰來接替管仲的相位呢?他左思右想得不出結果,最後還是不得不來求教管仲:「群臣中還有誰可為相者?」管仲想知道齊桓公的想法,故說:「最了解臣子的莫過於君主。「易牙如何?」易牙即雍巫,一次齊桓公慨嘆道,人世間的山珍海味都嘗遍了,據說嬰兒的肉很好吃,可惜沒有吃過易牙聽到這話後,趕緊把自己最小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桓公,甚得齊桓公的歡心。
  • 下場最慘的春秋霸主:被兒子活活餓死,死後兩月無人管屍體爬滿蛆
    這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結局,說的是齊桓公死後沒人給他下葬,結果屍體腐爛都生蛆了。一代呼風喚雨的諸侯王,最終竟然落得個如此下場,著實令人唏噓不已。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即位之前,齊國因齊襄公荒淫無道,禮義廉恥四德皆失,國家陷入癱瘓狀態。齊桓公本人雖然好色,但他善於用人,他重用管仲,「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
  • 霸主悲歌:齊桓公屍蟲滿屋,五子爭位相殺,居然全都做了國君!
    齊桓公雄心壯志,任用賢相管仲,徵討不服,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後來,齊桓公日益昏庸,不聽管仲遺言而親信奸佞。等到齊桓公病死,奸人作亂,五子爭位,霸業斷絕。可嘆齊桓公一代霸主,屍蟲盈室,辭世十個月後才得以安葬。當初,齊桓公有3個夫人,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他納了很多妾,最寵愛其中6個妾。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名言名文】在《管子》一書中,齊桓公有句名言是:「仲父命寡人東,寡人東;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於寡人,寡人敢不從乎?」 意思是,「仲父叫我向東,我就向東;您叫我向西,我就向西。您對我的教導,我怎敢不聽從呢?」可見其對管仲之言聽計從。
  •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死後屍體上長滿蟲子還不得下葬?
    齊桓公,春秋時期中原第一霸主,春秋五霸之首有,也就是公子小白,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就清楚齊桓公是誰了。齊桓公在位42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齊桓公晚年卻遭遇悲慘,被活活餓死不說,甚是身上長滿了蟲子都不得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齊桓公晚年如此的遭遇呢?
  • 一代雄主齊桓公,死後屍體竟爬滿了屍蟲……
    齊桓公,姜小白是也。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上說,齊桓公都可算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對中國歷史影響至深。但他的人生經歷也是奇幻無比。齊桓公的名字叫姜小白,或者叫呂小白。這個名字放在今天很有喜感。其次,他的兄長,甚至是整個的家族,都是奇葩。呂小白的兄長是齊襄公。齊襄公在歷史上的名字,主要靠他的淫亂的得來的。
  • 《史記》——齊桓公登場
    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譯為:十五年,莊王死,其子釐王胡齊即位。釐王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 姬胡齊,姬姓,名胡齊,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雖然周莊王姬佗晚年曾經想廢掉太子姬胡齊,另立姬頹為太子,但是姬胡齊還是成功地繼位,是為周釐王。
  • 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究竟用什麼辦法勸阻了他?
    為什麼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卻要編瞎話來勸阻他呢?什麼是封禪如果說有這麼一件事情,讓中國古代予取予求的帝王們朝思暮想卻難以圓夢的話,那它只能是封禪。根據《史記·封禪書》的記載,最早將封禪同泰山聯繫在一起的人是齊國的賢相管仲: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邱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 一箭差點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緣何奇蹟般的魚躍龍門,變成他的宰相
    沒想到這一箭正中胸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倒地,隨從大驚以為主人被射殺,紛紛哭泣,遂騙過管仲,然後日夜趕路,搶先到達臨淄繼位,即齊桓公。齊桓公當即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最後,迫使魯國逼死了公子糾,又拿住了管仲回齊國。三、管鮑之交齊桓公新權建立,小白的師傅鮑叔牙不僅教育、擁立小白有功,而且能力出眾,對由他出任首輔大臣們基本上沒有意見。
  • 齊桓公被蛇怪嚇生病,孫叔敖殺兩頭蛇怕詛咒,他們如何成就霸業?
    齊桓公出宮遊獵,管仲在前邊坐著趕馬車,路上風景很好,齊桓公正看得心情愉悅,突然路邊閃過一個怪物,齊桓公嚇了一跳。齊桓公:「仲父、仲父、你看見了嗎?」管仲詫異,「怎麼了,我什麼都沒有看見。」齊桓公心想,「為什麼只有我看見了,難道我有血光之災了?」
  • 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晉文公,為什麼孟子竟說沒聽說過?
    孟子周遊列國至齊,齊宣王問孟子可知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意思是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人,所以這些事跡沒有流傳下來,故而孟子說自己不知道。齊桓公和晉文公在春秋時期先後稱霸,是「五霸」之首,特別是齊桓公,在管仲的輔助下,曾九次召集諸侯開會,共同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護周王室的安全,被諸侯奉為霸主。孔子很少稱讚人「仁」,但他說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顯然不符合實情。孟子之所以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基於他自己的思想立場而言的。
  • 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死後屍體停在床上67天沒人埋,慘不忍睹
    歷史上,秦穆公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有遠見的霸主,他善於用賢,寬容大度,勇於擔當,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最終,於公元前六二一年去世,葬於雍城,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就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由於,這三個人十分善良、勇武,秦人對於他們的殉葬悲痛萬分,並賦《黃鳥》之詩,詩文中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 上海一獨居老人死亡多日無人知曉,鄰居發現時屍體已腐爛生蛆
    近日,在上海一居民小區內,  一獨居的阿姨在家中去世後  因無人知曉,  直到屍體腐爛發出陣陣臭味後  才被鄰居發現……精彩推薦:崇明瀛洲公園——島上首座公園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
  • 景區旁一大型動物屍體一周無人處理
    圖說:該大型動物屍體被消毒,並被深埋無害化處理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王軍)在金山區廊下鎮漕廊公路山紅河橋向西大約六、七十米處,一大包蛇皮袋被人發現在公路旁,鼓鼓囊囊,包裹著一大型不明動物屍體。蛇皮袋已被撐破,露出動物背脊,高度腐爛,現場臭氣燻天、爬滿蛆蟲。
  • 最陰森島嶼:僅0.5平方千米卻埋了超100萬人,大部分屍體無人認領
    但是如果你生活在美國紐約,或許運氣就沒那麼好了,你會被運送到一個叫做哈特的島上(Hart island),這座哈特島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一個專門埋葬無人認領遺體的島與,同時也是目前全球集中埋葬了最多屍體的小島,因為這座島嶼至今已經埋葬了超過100萬人。
  • 珠峰上最神秘的屍體,已經存在了二十年之久,至今無人掩埋
    在珠峰中有非常多的無名屍體,他們大部分都已經被積雪覆蓋。其中最出名的一具屍體在這裡已經躺了二十年之久,至今都沒有被積雪覆蓋,很多去過的旅遊都看見過,大家稱之為「綠靴子」,如今已經成為登峰路線上一處重要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