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晉文公,為什麼孟子竟說沒聽說過?

2021-01-08 超凡博弈

孟子周遊列國至齊,齊宣王問孟子可知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意思是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人,所以這些事跡沒有流傳下來,故而孟子說自己不知道。

齊桓公和晉文公在春秋時期先後稱霸,是「五霸」之首,特別是齊桓公,在管仲的輔助下,曾九次召集諸侯開會,共同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護周王室的安全,被諸侯奉為霸主。

孔子很少稱讚人「仁」,但他說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顯然不符合實情。

孟子之所以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基於他自己的思想立場而言的。

在群雄並立的戰國時期,如何統領群雄、成為天下的共主是當時思想家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戰爭狀態下,當然是武力先行。

當時的兵家、縱橫家、法家非常有市場,他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聚集力量,稱王稱霸。

但是,在孟子看來,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必然會帶來災難:

戰爭時,老百姓的稅賦必然會加重,老百姓的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而且戰爭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容易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不信任感,大家為了生存必然會像狼對狼那樣對待他人。

這與孟子的思想立場相違背,所以孟子故意迴避齊宣王的問題,將話題轉到他的仁政思想上來。

孟子首先認為人性本善,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仁愛精神,而不是互相算計,如果沒有仁愛精神,那就跟禽獸沒有分別。

其次,孟子認為最好的政治是施行仁政,即統治者應當為老百姓劃定好各自的疆界,使其各盡本分,有恆產恆心;同時君王應通過自身的道德教導老百姓自然向善。

關於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孟子認為,若君王通過修明政治使得自己的國家強盛,別的國家的百姓自然會前來歸化,這樣就可以不通過武力而統一天下。

為了爭奪土地而戰,屍橫遍野;為了爭奪城池而戰,殺人盈城,孟子說這種行為就是判處其死刑都不足以贖其罪。

對於那些善戰者、縱橫家以及開疆闢土的人,孟子認為應該給予他們相應的懲罰,而不是獎賞。

雖然孟子的思想在當時的人看來有些迂腐,這也是他得不到諸侯重用的原因,但孟子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和反對使用武力的立場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焦點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齊桓公的一個隨從看天中午了,想催他去吃飯,無意間說漏了嘴,叫了聲「主公」,齊桓公呢,也無意間應了一聲。可那釣魚老翁聽了,並沒露出半點驚慌,從從容容地站了起來,向齊桓公施了一禮說:「不知國君駕到,多有冒犯,請恕罪。」齊桓公叫隨從倒了一杯酒賜給老翁,等老翁喝完酒,他說:「老人家,祝願寡人幾句吧。」
  • 《史記》——齊桓公登場
    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譯為:十五年,莊王死,其子釐王胡齊即位。釐王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 姬胡齊,姬姓,名胡齊,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雖然周莊王姬佗晚年曾經想廢掉太子姬胡齊,另立姬頹為太子,但是姬胡齊還是成功地繼位,是為周釐王。
  •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
    可以說,他的每一步成功,都浸透了管仲的心血與智慧。也許正因為這,使得他太依賴管仲了,而一旦離開了管仲,他便顯得無所適從,這就不可取了。公元前645年,管仲倒在了病榻上,齊桓公便惶恐不安起來,誰來接替管仲的相位呢?他左思右想得不出結果,最後還是不得不來求教管仲:「群臣中還有誰可為相者?」管仲想知道齊桓公的想法,故說:「最了解臣子的莫過於君主。「易牙如何?」
  • 一代雄主齊桓公,死後屍體竟爬滿了屍蟲……
    齊桓公,姜小白是也。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上說,齊桓公都可算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對中國歷史影響至深。但他的人生經歷也是奇幻無比。齊桓公的名字叫姜小白,或者叫呂小白。這個名字放在今天很有喜感。其次,他的兄長,甚至是整個的家族,都是奇葩。呂小白的兄長是齊襄公。齊襄公在歷史上的名字,主要靠他的淫亂的得來的。
  • 齊桓公用三奸臣餓死病榻 屍體生蛆無人敢收
    沒過多久,齊國的公孫無知謀反,入宮殺死了齊襄公,自立為齊君,隨後公孫無知在齊國的雍林遊玩時,被雍林的仇家殺死,他們宣稱:「無知殺害襄公自立為君,我們把他殺了,希望大夫們重新在公子中選擇應當繼位的人,我們一定服從命令。」於是齊國的大夫們商議另立新君。因小白自幼便與齊國的大夫高傒關係很好,高傒等人便派人到莒國悄悄地迎接小白回國。
  •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卻悽慘無比,餓死之後無人收屍,屍蟲遍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之際,易牙、豎刁、衛開方等奸逆,直接發動政變,將齊桓公禁錮了起來,並在四州築起高牆,不許其他人進入。
  • 霸主悲歌:齊桓公屍蟲滿屋,五子爭位相殺,居然全都做了國君!
    齊桓公雄心壯志,任用賢相管仲,徵討不服,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後來,齊桓公日益昏庸,不聽管仲遺言而親信奸佞。等到齊桓公病死,奸人作亂,五子爭位,霸業斷絕。可嘆齊桓公一代霸主,屍蟲盈室,辭世十個月後才得以安葬。當初,齊桓公有3個夫人,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他納了很多妾,最寵愛其中6個妾。
  • 齊桓公被蛇怪嚇生病,孫叔敖殺兩頭蛇怕詛咒,他們如何成就霸業?
    大家好,中元節剛過,講一個莊子寫的「齊桓公遇怪物」的故事。齊桓公出宮遊獵,管仲在前邊坐著趕馬車,路上風景很好,齊桓公正看得心情愉悅,突然路邊閃過一個怪物,齊桓公嚇了一跳。齊桓公:「仲父、仲父、你看見了嗎?」管仲詫異,「怎麼了,我什麼都沒有看見。」
  • 一箭差點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緣何奇蹟般的魚躍龍門,變成他的宰相
    沒想到這一箭正中胸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倒地,隨從大驚以為主人被射殺,紛紛哭泣,遂騙過管仲,然後日夜趕路,搶先到達臨淄繼位,即齊桓公。齊桓公當即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最後,迫使魯國逼死了公子糾,又拿住了管仲回齊國。三、管鮑之交齊桓公新權建立,小白的師傅鮑叔牙不僅教育、擁立小白有功,而且能力出眾,對由他出任首輔大臣們基本上沒有意見。
  • 惠施與孟子的較量
    所以,孟子要借「楊墨」來滅惠施。然而,非常有趣的是,當時的情形並非像孟子說的那樣。事實是,楊朱是個徹底的「為我」主義者,他既不會去著書,也不會去講學,在當時哪裡會有那麼大影響?我們翻遍歷史也沒有找到楊朱有過什麼著述或帶了多少弟子門人,那麼楊朱的影響何來?他和墨子的影響怎能同日而語?可孟子卻偏偏要將一個寂寂無名的楊朱與墨子相提並論,這又是為什麼?
  • 「春秋三小霸」齊僖公:憑藉兩個女兒禍亂兩國,成功出圈
    《史記索隱》記載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其他史書也存在其他的說法,但都大同小異。事實上,除了這五霸之外還有三霸,但由於他們的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所以也被稱為「三小霸」,他們是鄭莊公、齊僖公和秦武王。齊僖公,一作齊釐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齊桓公與齊襄公之父,春秋時期齊國國君。
  • 公侯伯子男?西周五等爵制沒這麼簡單
    77.2中國五等爵制自古就有,非舶來品孟子說,五等爵制的詳情已不可考證,因為諸侯都想稱霸,把爵制的原始資料毀掉了。在《孟子》之前,沒有任何文字資料明確顯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稱法。前文已說過,《孟子》和《周禮》中的說法也有不同之處,可看出五等爵制存在一個總結和梳理的過程,而非自開始就是官方制定的嚴格宗法制度。從現有資料判斷,"五等爵制"很可能是儒家化的周代爵制,而非原始的周代爵制。
  • 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究竟用什麼辦法勸阻了他?
    本期話題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舉行的祭祀天地神祗的隆重典禮,為什麼封禪一定要在泰山舉行?為什麼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卻要編瞎話來勸阻他呢?就像書法史上的《蘭亭序》一樣,人人都稱道這是「中華第一行書」,但他們當中卻沒有哪一個真正見識過書聖王羲之的真跡。但令人奇怪的是,看起來並不很高的泰山,為什麼卻成為了封禪大典的「唯一指定演出地點」?這座被賦予了太多神秘政治色彩的「神山」,它的命運是怎麼與封禪大典聯繫在一起的呢?
  • 南懷瑾:孟子為什麼不能得到齊宣王、梁惠王的深信和重任呢?
    齊宣王的風格孟子為什麼不能得到齊宣王、梁惠王的深信和重任呢?這實在使人有「讀兵書而流淚,替古人擔憂」之慨!為了解答歷史上這一疑問,就不得不回來再綜合研究齊宣王與梁惠王一下了。戰國末期的齊國,已非西周時代的!
  • 滕文公與孟子《前言》
    "」(《孟子梁惠王上》)後人廢書而嘆;面對不解,「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日:「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也!孟子離開齊國,尹士對別人說:「不知道齊王成不了商湯、周武那樣的聖君,那是孟子缺乏眼力,知道他不行,可還是要來,那就是孟子貪圖富貴。不遠千裡來見齊王,不相融就離去,卻在晝邑住了三夜才走。為什麼這麼慢騰騰的呢?我就對這一點不高興。」
  •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死後屍體上長滿蟲子還不得下葬?
    齊桓公,春秋時期中原第一霸主,春秋五霸之首有,也就是公子小白,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就清楚齊桓公是誰了。齊桓公在位42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齊桓公晚年卻遭遇悲慘,被活活餓死不說,甚是身上長滿了蟲子都不得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齊桓公晚年如此的遭遇呢?
  • 葉公和孔子抬了一句槓被嘲笑兩千年,嶽飛站隊孔子,孟子卻更巧妙
    要問誰是史上最冤的冤大頭背鍋俠,我一定首選葉公……為什麼呢?因為我記得我從小學三年級就知道了葉公的大名,小學課文《葉公好龍》詳細的記載了葉公的」好龍情形「。我當時就心想這葉公真虛偽,有膽喜歡又沒膽面對,真是個小丑。
  • 人們都知道春秋五霸大名鼎鼎,卻不知道他們所有人都下場悽慘
    雖然春秋五霸的說法各有不同,但認同最多的還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五人。可是,春秋五霸雖然大名鼎鼎,但卻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們強盛時雖然號令天下,可死的時候都是下場悽慘。一.齊桓公齊桓公是五霸之首,他任用管仲為相,利用齊國的山海漁田之利,率先稱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