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經過一番相互吞併後,共有五位諸侯先後成為了霸主,後世稱為「春秋五霸」。
實際上,「春秋五霸」並不是勢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而是指春秋時期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史記索隱》記載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其他史書也存在其他的說法,但都大同小異。
事實上,除了這五霸之外還有三霸,但由於他們的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所以也被稱為「三小霸」,他們是鄭莊公、齊僖公和秦武王。
齊僖公,一作齊釐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齊桓公與齊襄公之父,春秋時期齊國國君。
齊僖公在位時期,政績還是很豐碩的:他曾先後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國之間的爭端 ;與鄭國、魯國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 平定許國,使許莊公出走 ,立其弟許桓公為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 ,與鄭國擊敗狄戎 ,討伐魯國和鄭國。使齊國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史稱「莊僖小霸」。
而他的兒子齊桓公後來也成為了霸主之一,甚至霸業遠遠超過了其父,算是「虎父無犬子」,但真正令齊僖公在「三小霸」中成功出圈的還是他的兩個天仙似的女兒:文姜與宣姜。
宣姜,姜姓,齊僖公長女,衛宣公夫人,因名不詳,故稱為宣姜,衛惠公、衛戴公、衛文公之母。
宣姜身為齊國公主,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樣貌出眾,向齊僖公求親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最終齊僖公為他選定了衛國太子伋。太子伋本為衛宣公與其庶母夷姜的私生子,自幼寄養在民間。宣公即位後,將其召回封為太子,由右公子教導。
宣姜有多美呢?《詩經鄭風有女同車》裡描寫她:「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宣姜如此貌美,生了霸佔之心;經過一番折騰後,宣公成功「抱得美人歸」,而他這一行為也被衛國人民編成了歌謠記錄在了《詩經·邶風 ·新臺》之中。
宣姜嫁給宣公後,為其生下二子:公子壽與公子朔。宣姜本來對太子伋懷有愛慕之情,但因為太子伋幾次三番對其置之不理,便因愛生恨,想要除掉太子,讓自己的孩子當太子。最終她如願以償除掉了太子伋,並在宣公駕崩後成功讓自己的兒子公子朔即位,是為衛惠公。
但是,惠公的地位很不穩,伋子與壽子的支持者在左右公子的帶領下,趕走了惠公,另立伋之弟公子黔牟為君。惠公無奈向舅舅齊襄公求救,在齊國的介入之下,衛國只能處死左右公子,流放衛君黔牟,迎回惠公。
然而,齊襄公為了安撫其他人,穩定惠公的地位,居然想了一個餿主意:將宣姜嫁與惠公的哥哥、公子伋的同母弟公子頑。惠公聽說後,自然是不答應的,但是自己有求於襄公,又能怎麼辦呢?就這樣,宣姜又成為了公子頑的夫人。
宣姜嫁給公子頑後,為其先後生了三子二女:公子齊子、衛戴公、衛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事情傳出後,國人以《詩經·君子偕老》相諷,衛惠公雖然心有怨言,但為了顏面,還是寫了《詩經·牆有茨》來制止國人的言論,雖然並沒有什麼用處。
宣姜的行為雖然為後人不齒,但這也是她無法左右的,她不過是上位者手中一顆棋子罷了,又如何能反抗呢?相比之下,她的妹妹、齊僖公的另一個女兒文姜就更為人所不齒。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魯莊公之母。春秋四大美女之一。
文姜尚在閨閣之時,便對鄭國太子忽心生愛慕之情,僖公也有意將文姜嫁與他為妻,誰知太子忽竟以「齊大非偶」(「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為由推了這門親事。文姜得知自己被拒絕後,整日茶飯不思,終於病倒了。齊僖公自覺自己對不起文姜,但因國事纏身,便讓太子諸兒時常去看望文姜。熟料二人一來二去竟然互相愛慕,甚至私相授受。
齊僖公知道這個消息後,可謂是勃然大怒,齊國未來的國君居然與自己的親妹妹亂倫,這要是傳出去了,齊國的臉面就丟盡了。於是,齊僖公便開始四處為文姜尋找夫婿,一定要將二人分開,越遠越好。
正值此時,魯桓公派公子揮到齊國求娶文姜,齊僖公便順水推舟,把女兒嫁給了他。(《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三年,使揮迎婦於齊為夫人。)後來,文姜先後為桓公生下了太子同(即後來的魯莊公)、公子季友。但是,文姜本人對兄長齊襄公依然念念不忘,時常想與齊襄公相會。
直到魯桓公十八年,文姜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
魯桓公十八年即公元前694年,齊襄公求娶周室王女,王室答應了襄公的請求,將公主嫁給他為夫人。那這與齊襄公與文姜相會有何關係呢?原來,按照宗制,諸侯王成婚需要周公的後人來主持大典,而魯桓公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年春,魯桓公前往齊國主持齊襄公婚禮,在文姜的極力請求之下,魯桓公帶上了她一同前往齊國。誰知這一去,魯桓公就再也沒有回來。
到了齊國,魯桓公盡心盡力為齊襄公安排婚禮的各項事宜,再加上齊襄公與文姜兄妹多年未見,魯桓公覺得應該讓他們好好敘舊。於是,二人利用魯桓公的信任,時常私會在一起,完全將禮義廉恥拋卻到了腦後。
可是,魯桓公並非是衛宣公那種滿腦子都是美色的君主,時間一久,自然就看出了二人關係的不一般。好好思索一番,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察覺到真相的魯桓公自然是怒不可遏,但是這種事情怎麼能被公之於眾呢?於是,魯桓公匆匆帶著文姜準備離開齊國。但是文姜不想走啊!齊襄公也明白,一旦他們今天分開了,便再也沒有相見之日了。於是,齊襄公決定除掉窩囊的魯桓公。
在魯桓公帶著文姜離開的當天,齊襄公為他們舉辦了一場宴會,以此來感謝魯桓公為他主持婚禮。但是誰也能看出來這就是一場「鴻門宴」,而魯桓公本著不得罪齊國的目的前去參加宴會。
宴會之上,齊襄公一直向桓公敬酒,終於把他給灌醉了,這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襄公表面上以桓公酒醉為由,命公子彭生將桓公抱上馬車,送回魯國,實際上早就命彭生在馬車上處理掉桓公。最後結果也與齊襄公所料一致,公子彭生在馬車上折斷了魯桓公的肋骨,魯桓公就這樣死在了齊國。
文姜因為害怕被魯國人民責難,就在齊魯邊境修築了一座宮殿居住。襄公知道後,就在不遠處也修了一座宮殿,二人來往就更加肆無忌憚了。直到齊襄公死後,文姜在回到了魯國,輔佐自己的兒子魯莊公。
文姜雖然因為私生活混亂被時人詬病,但是在政治軍事上卻很有天賦,也是在她的輔佐之下,魯國迅速成長起來,在對外戰爭中多次獲勝。所以她才會被後人冠以「文」姓(古代規定,女子嫁人後應冠以夫姓,例如「宣姜」中的「宣」),這一點倒是比她的姐姐宣姜強了不止一點。
不過,雖然齊僖公雖然是因為他的兩個女兒出的圈,但是他本人的功績也是不能忽視的,以上的一些介紹就當作大家茶餘飯後的一些談資,圖個樂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