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齊桓公登場

2021-01-13 千謙君梓

《史記·周本紀》記載:十五年,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譯為:十五年,莊王死,其子釐王胡齊即位。釐王三年,齊桓公開始稱霸。 姬胡齊,姬姓,名胡齊,是周莊王姬佗的長子。周莊王十五年(魯莊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周莊王去世,姬胡齊即位,是為周釐王(亦作周僖王)。雖然周莊王姬佗晚年曾經想廢掉太子姬胡齊,另立姬頹為太子,但是姬胡齊還是成功地繼位,是為周釐王。周釐王的運氣確實不錯,他老爸周莊王姬佗談妥了跟齊國的聯姻之後死去,並沒有享受到什麼成果。就在釐王繼位的這一年,已經強大起來的妹夫齊桓公小白憑藉著「尊王攘夷」的金字招牌完成了霸業。

周釐王

周釐王元年(魯莊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之下,將齊國治理得國富兵強。為了藉助周王的名義爭霸天下,齊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議,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號,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禦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的攻掠,並馬上派使臣向周釐王朝賀。所謂尊王,當然就是指尊重周天子;攘夷,包括的對象則很多。夷在這裡主要指各個非華夏族的族群,即傳說中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南蠻就是指南方的楚國,實際上是對南方各民族的統稱;北狄則包括很多國家,如赤狄、白狄,其實是對北方諸多民族的統稱。而戎和夷也分成好多種,建立了好多國家。這四種族群統稱為「四夷」,與四夷對應的是華夏,華夏與四夷,基本上包括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整個民族構成。 自東遷以來的幾代周天子,都挺受諸侯的氣,釐王一下子獲得尊重,心裡很高興,於是決定回報齊桓公。釐王以天子的名義,立即將召集諸侯一事委託給齊桓公處理。齊桓公在齊國的北杏(今山東省東阿縣北)大會諸侯,成為諸侯盟主。 這樣一來,齊桓公徵伐諸侯就有了正當的名義和權柄,配上齊國實打實的國力,齊桓公和管仲在世的時候,天下也還太平了一段時間,大周天子的地位也比較穩定。

周釐王二年(魯莊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天,齊國、陳國、曹國聯軍進攻宋國。齊桓公請求周釐王出兵。同年夏天,周釐王派單伯帶兵和諸侯相會,與宋國講和後回國。

周釐王四年(魯莊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冬天,晉國曲沃封君曲沃武公攻殺晉國國君晉侯緡,兼併晉國土地。曲沃武公用所有的珍寶器物賄賂周釐王。於是,周釐王承認曲沃武公的合法地位,派虢公命令曲沃武公建立一軍,正式冊封他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武公。 周釐王五年(魯莊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春天,周釐王去世,諡號釐王(亦作僖王)。周釐王死後,其子姬閬繼位,是為周惠王。 周釐王在位時期,變革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所制定的政治制度,製作顏色華麗的服飾,建造高大奢侈的宮室,因此孔子作詩諷刺他。

齊桓公(?~前643年),姜姓,齊氏,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在齊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搶先回國,奪取君位。任內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以上圖文均為作者整理加工,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一起讀故事,學歷史,品人生,明道理.謝謝大家閱讀評論收藏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一代雄主齊桓公,死後屍體竟爬滿了屍蟲……
    齊桓公,姜小白是也。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齊桓公的名字叫姜小白,或者叫呂小白。這個名字放在今天很有喜感。其次,他的兄長,甚至是整個的家族,都是奇葩。呂小白的兄長是齊襄公。齊襄公在歷史上的名字,主要靠他的淫亂的得來的。
  • 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究竟用什麼辦法勸阻了他?
    為什麼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卻要編瞎話來勸阻他呢?什麼是封禪如果說有這麼一件事情,讓中國古代予取予求的帝王們朝思暮想卻難以圓夢的話,那它只能是封禪。根據《史記·封禪書》的記載,最早將封禪同泰山聯繫在一起的人是齊國的賢相管仲: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葵邱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
  • 齊桓公用三奸臣餓死病榻 屍體生蛆無人敢收
    可惜齊桓公晚年有點驕傲自滿,不聽管仲的勸告任用易牙、開方、豎刁等奸臣管理國政,導致國家出現混亂,齊桓公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栽了跟鬥。  齊君荒淫無道被殺  兩公子急回國爭位  齊國的創始人是姜子牙。齊國第十四代君王齊襄公荒淫無道,欺侮大臣,濫殺無辜。他與嫁給魯桓公的妹妹私通,魯桓公知道後,齊襄公請魯桓公喝酒,趁他喝醉時派人把他殺害。
  • 霸主悲歌:齊桓公屍蟲滿屋,五子爭位相殺,居然全都做了國君!
    齊桓公雄心壯志,任用賢相管仲,徵討不服,會盟諸侯,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後來,齊桓公日益昏庸,不聽管仲遺言而親信奸佞。等到齊桓公病死,奸人作亂,五子爭位,霸業斷絕。可嘆齊桓公一代霸主,屍蟲盈室,辭世十個月後才得以安葬。當初,齊桓公有3個夫人,都沒有生下兒子,於是他納了很多妾,最寵愛其中6個妾。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賞析:春秋初期,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聲威大震,中原的諸侯沒有不屈從他的。但南方楚國的國力也在不斷增強,楚王不但不服齊桓公,還要與他抗衡。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等八國軍隊攻打蔡國,蔡侯只好連夜逃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援助。齊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國,於是率領率領軍隊長驅直入向楚國進發。
  •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
    齊桓公自作聰明用佞臣,不得善終死後無人收屍如果把齊桓公的霸業比作一座大廈,那麼管仲之謀則是這座大廈的支柱。支柱一旦倒塌,大廈也就岌岌可危了。齊桓公一生中有個最英明的決斷,那就是他起用了管仲。公元前645年,管仲倒在了病榻上,齊桓公便惶恐不安起來,誰來接替管仲的相位呢?他左思右想得不出結果,最後還是不得不來求教管仲:「群臣中還有誰可為相者?」管仲想知道齊桓公的想法,故說:「最了解臣子的莫過於君主。「易牙如何?」易牙即雍巫,一次齊桓公慨嘆道,人世間的山珍海味都嘗遍了,據說嬰兒的肉很好吃,可惜沒有吃過易牙聽到這話後,趕緊把自己最小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桓公,甚得齊桓公的歡心。
  • 一箭差點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緣何奇蹟般的魚躍龍門,變成他的宰相
    沒想到這一箭正中胸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吐血倒地,隨從大驚以為主人被射殺,紛紛哭泣,遂騙過管仲,然後日夜趕路,搶先到達臨淄繼位,即齊桓公。齊桓公當即發動了對魯國的戰爭,最後,迫使魯國逼死了公子糾,又拿住了管仲回齊國。三、管鮑之交齊桓公新權建立,小白的師傅鮑叔牙不僅教育、擁立小白有功,而且能力出眾,對由他出任首輔大臣們基本上沒有意見。
  •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死後屍體上長滿蟲子還不得下葬?
    齊桓公,春秋時期中原第一霸主,春秋五霸之首有,也就是公子小白,說到這裡大家應該也就清楚齊桓公是誰了。齊桓公在位42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齊桓公晚年卻遭遇悲慘,被活活餓死不說,甚是身上長滿了蟲子都不得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齊桓公晚年如此的遭遇呢?
  •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卻悽慘無比,餓死之後無人收屍,屍蟲遍地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之際,易牙、豎刁、衛開方等奸逆,直接發動政變,將齊桓公禁錮了起來,並在四州築起高牆,不許其他人進入。
  • 齊桓公被蛇怪嚇生病,孫叔敖殺兩頭蛇怕詛咒,他們如何成就霸業?
    齊桓公出宮遊獵,管仲在前邊坐著趕馬車,路上風景很好,齊桓公正看得心情愉悅,突然路邊閃過一個怪物,齊桓公嚇了一跳。齊桓公:「仲父、仲父、你看見了嗎?」管仲詫異,「怎麼了,我什麼都沒有看見。」齊桓公心想,「為什麼只有我看見了,難道我有血光之災了?」
  • 大名鼎鼎的齊桓公、晉文公,為什麼孟子竟說沒聽說過?
    孟子周遊列國至齊,齊宣王問孟子可知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意思是孔子的弟子中沒有談論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的人,所以這些事跡沒有流傳下來,故而孟子說自己不知道。齊桓公和晉文公在春秋時期先後稱霸,是「五霸」之首,特別是齊桓公,在管仲的輔助下,曾九次召集諸侯開會,共同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護周王室的安全,被諸侯奉為霸主。孔子很少稱讚人「仁」,但他說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顯然不符合實情。孟子之所以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基於他自己的思想立場而言的。
  • 晏嬰的無奈——雖和管仲同被稱為齊國賢相,卻不能霸齊!
    可能因為如此,《史記》將二人共同編寫為一列傳。管仲讓齊桓公首霸,晏嬰讓齊景公中興。兩人都很有智慧。管仲以金龜換糧(出自《管子》)。晏嬰用二桃殺三士(出自《晏子春秋》)。齊景公也是春秋時期齊國屈指可數的明君之一,可是比起齊桓公那種全全委政於管仲的氣魄,他顯得「吝嗇」。同為宰相,晏嬰的權力比不上管仲。所以,他也不能夠像管仲那樣大刀闊斧對齊國進行治理。
  • 《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與《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人常說,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當我們讀《史記》時,不僅可以感慨興亡,亦可從中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史記》裡10句經典名言,發人深省,讀到就是賺到!
  • 西周齊哀公被烹殺後,齊國內鬥三代人,最後卻回到原點
    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這件事是西周的大事件了。而這件事對於齊國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迫使齊國經歷了三代內鬥之亂。【冤死的齊哀公】一切要從齊哀公被烹殺說起。《史記》的解釋是,紀候向周王進讒言,於是冤殺了齊哀公。
  • 《史記》|醴:酒中類人猿,酒的起源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漢·司馬遷《史記》《史記》中把醴描述為美好的事物,有「穆生置醴」以示尊重著名典故(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有「五帝獨有俎豆醴進」泰山封禪以醴食眾神的浩瀚之德(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更是有把「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 為什麼《史記》對惠子隻字未提
    惠子,名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同時其也是魏國的宰相,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並建議齊、魏互尊為王。如此知名的人物,司馬遷在皇皇巨著《史記》中竟然隻字未提,真的有些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