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醴:酒中類人猿,酒的起源

2020-12-03 酒聲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漢·司馬遷《史記》

《史記》中把醴描述為美好的事物,有「穆生置醴」以示尊重著名典故(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有「五帝獨有俎豆醴進」泰山封禪以醴食眾神的浩瀚之德(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更是有把「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作為上天對帝王工作業績認可的標準(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那麼,為什麼說醴是酒中類人猿呢,酒起源於醴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以下3點:

1.「醴」是什麼?

看歷代文獻如何記載:

《周禮》: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沉齊。

《注》:醴,猶體也。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恬:通甜)

《注》師古:醴,甘酒也。少麴多米,一宿而熟。

《尚書中候》醴,甘也,取名醴酒。

《說文》:醴,酒一宿熟也。

《玉篇》:甜酒也。

《釋名》: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

《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泲:[jǐ],過濾,通擠壓,指酒壓榨過濾)

《儀禮》:鄭玄注曰:醴,稻米酒也。

《酒正》:醴猶體也。成而汗滓相將,如今甜酒矣,盎猶甕也。成而色蓊蓊然,如今酇白酒矣。(酇:[zàn]:古地名,在今湖北省老河口一帶。)

《太平御覽》:醴,體也。汁滓末相同一體也,今之甜酒也。

《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

由上可以看出,醴,是以稻米為原料,以麴糵為糖化發酵劑,經過一天一夜發酵而成的,未經過濾,酒體渾濁,含有少量酒精,酒體為乳白的甜酒。有點像今天的湖北地區流行的甜酒

專業一點來講,就是只經過澱粉糖化,還未進行酒精發酵或酒精發酵微弱的酒,因為此時澱粉在澱粉酶作用下已經轉化為葡萄糖,所以酒體較甜,稱為甜酒。

2.酒釀造過程的首要步驟?

回答此問題,我們先看以下,糧食是如何變成酒的。糧食要想釀成酒,主要經歷以下兩個關鍵步驟:

(1) 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這是做酒的關鍵第一步,因為酒是經過酵母發酵而成,就像蜂蜜是花粉通過蜜蜂醞釀一樣。不幸的是,不像蜜蜂可以直接將花粉釀成蜂蜜,酵母是不能直接以澱粉為食的,而只能以葡萄糖、麥芽糖等單糖、二糖這些簡單一點的糖為食,這就需要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這個步驟就是糖化。

(2) 葡萄糖轉為酒

葡萄糖在酵母無氧呼吸的作用下轉化為酒和二氧化碳。

因此,稻米想要轉化為酒,就必須首先將澱粉糖化為葡萄糖。而這一步正是醴的生產過程。所以,從酒的釀造過程來講,醴是做酒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3.酒的起源

《酒經》:「空桑穢飯,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

《世本》: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

《戰國策》:「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辨物志》明堂位:殷尚醴,周尚酒,酒醴一也,而殷周異尚,何?醴,甘酒也,少麴多米,一宿而熟。蓋儀狄始造酒,殷去夏,近九醞之方未備,故用醴者,薦時尚也。周禮,漿人、酒正、酒法大備,故周用酒者,崇時物也。

《論衡》:蒸谷為飯,釀飯為酒,酒之成也。

《夜航船》:黃帝始作醴,夷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周公作酎,三重酒。漢作宗廟九醞酒。

由以上記載,可以推出酒的起源主要由以下事件:

(1) 黃帝發明了醴,這應該是一代醴,純糖化液。

(2) 夏朝大禹時期,儀狄以醴為基礎做酒醪,應該還是微發酵的甜酒,有了一定的酒度。

(3) 但酒醪並未在夏朝流行,因為被大禹禁止了。

(4) 儘管酒被禁止,但釀酒技術並未停止,到少康時期,發明了秫酒,酒度進一步提高,這應該一種粗糙的酒了,但並未飲用,畢竟先祖大禹的禁令猶在。

(5) 商朝取代了夏朝以後,大禹的禁令就自然廢止了,所以殷朝釀酒業極具發達,酒池肉林之後,大禹一語成箴,商朝被滅了。

(6) 周朝取代商朝,釀酒技術已經醇熟,有五齊三酒,不僅有晚上釀酒技術,更是,出現了重釀和貯存老熟的技術。

(7) 至漢朝,更是出現了九重釀技術,要知道,當今茅臺也才是8次發酵,而漢代九醞酒,則需要發酵9次。

所如同類人猿可以直立行走,把手解放出來一樣;醴通過澱粉糖化把穀物中單糖的釋放出來。他們都為自己的起源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從這個角度講,說醴是最早的酒也不為過。各位看官,您怎麼講呢?

梧桐酒語:禮樂不失,則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是通於神明之德也!

作者:梧桐(2020年 第11期)

(往期回顧,點擊下方連結閱讀)

茅臺酒|你所不知道的歷史?

《史記》|鬯酒——規格遠超茅臺的正牌國酒

《史記》|枸醬:醬酒茅臺之源,一個欺騙了中國5億酒民的美麗謊言

《史記》|「枸醬」 Ⅱ:茅臺之起源,並非酒,而是最早的酵素

《史記》|醇醪:喝酒真的百害無一利嗎?中華醫祖扁鵲怎麼講?

聲明:本篇為梧桐君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雅正!

相關焦點

  • 酒文化:關於酒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酒在遠古時代便已經存在,甚至一萬多年前我們的人類祖先就已經開始用糧食穀物釀酒了。但是關於酒的起源確實一直眾說紛紜,到現在算是有四個比較突出的說法。今天我們便來討論一下以下這四種關於酒的起源的說法吧。第一種是酒存於世界,是自然界中形成只是被人類發現進而不斷研究使之發展起來的。這是小編最認同的一種說法。上古人類大多以水果肉類為食物,史前人類開始有關於穀物的種植的記載大約是在一萬兩千年前,而酒的存在比之還要早。酒的形成是來源於水果,動物乳汁,以及穀物的發酵。
  • 酒寶寶智能售酒機-中國酒文化歷史
    當時的酒精飲料有酒、醴和鬯,飲酒風氣很盛,特別是貴族飲酒極為盛行,酒的廣泛飲用引起商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紂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裡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 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周代鄉飲習俗,以鄉大夫為主人,處士賢者為賓。
  • 中國果酒、穀物酒和蒸餾酒的起源,果酒起源最早,蒸餾酒起源最晚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酒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關於酒的記述不勝枚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中國酒的原始發明者到底是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反正可以肯定的是釀酒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根據原料、麯酒和釀造及蒸餾方法的不同,酒的名目繁多,風味各異。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  兩位旅客喋喋不休,侃興甚濃,而我旁聽的興趣漸淡,可我頭腦裡卻有一個疑問在盤旋──「李白鬥酒詩百篇」應當怎麼解釋?  回到家裡,閒暇下來,我翻檢書籍,發現裴斐所著《李白十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歷代李白評價述評》一文說:「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並註明了引自杜甫《飲中八仙歌》。如此容易地找到典故的出處,令我十分高興。
  • 酣客「拉酒線」創「大世界基尼斯」拉酒線人數最多記錄!|中酒展
    以「看、玩、喝、購」全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打造「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全民狂歡」的盛宴,中酒展將變得更加有趣。文丨酒業家團隊8月8日,「酣客醬酒接力拉酒線活動」大世界基尼斯記錄在中酒展開幕第一天產生。
  • 酒中有沉澱物,這酒還可以喝嗎?
    酒存放久了,有時候瓶底就會出現些許細小的沉澱物,那麼還能喝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惑和疑問。有人說這酒沒有壞,放置時間長了,有酒渣是正常現象;也有人說這酒壞了,有異物。到底哪個對呢?2、將渾濁白酒置於室溫或15~20℃溫水中,如渾濁沉澱現象很快消失,這類沉澱物無毒,不影響酒的質量。
  • 中酒公司創新網際網路+酒交易的新商業模式
    近日,記者了解到,中酒(上海)酒類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為了商務推廣交易平臺,正在舉辦「一元藏酒」活動。喜歡收藏、投資酒類產品的朋友們可謂福利多多,即使北風呼嘯而宅在家裡,也不要錯過這個好機會。因此中酒公司藉助最流行的社交工具,激發更多人對酒類投資的關注,讓更多人獲得貨真價實的名品白酒,體驗不一樣的酒文化。根據記者了解,推出「一元藏酒」活動的中酒(上海)酒類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的酒類商品的電子盤交易平臺,作為「中國酒業協會」的直屬交易中心平臺,為中國的酒企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獨立誠信的服務。
  • 《紅樓夢》中的酒告訴我們:酒好喝,可不要貪杯哦!
    >寶釵鳳姐等生日,擺酒唱戲,賈母八十歲榮寧兩處齊開八天的筵宴;賴尚榮在賈府的幫助下被選了出來做了知縣,連擺三日酒。過年時,天天忙著請人吃年酒、被人請去吃年酒;過節吃酒,端午節治酒席;元宵節猜燈謎吃酒;中秋節賞月吃酒等等。甚至梅花開了,也要置酒賞花。高興了,喝酒,賈母在大觀園裡擺酒,說今日有趣,大家都喝兩杯。
  • 與酒同源的別樣滋味
    於是人們將這種新發現的瓊液取酒的半邊「酉」與二十一日合成的「昔」,命名為「醋」。當然傳說不足以作為史料,據清代周頒所著的《物原類考》考證:「醬成於鹽,同時已有醋,一名苦酒,周時稱醯,漢時稱醋」——用「醋」指代酸性液體調味料是在西漢以後。但傳說中也有現實的影子,正如酒的祖師爺杜康是黑塔的父親,醋這種調味品也是從酒中誕生的,可以看作是酒的「子嗣」。二十一天醞釀成醋,反映了醋的形成機制。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和我們現在的酒一樣嗎?
    酒,是中國人必備的年貨之一,它滲透在中國人的每一個生活場景中。從古詩詞中我們便能窺探一二。詩仙李白,說是酒鬼也不為過,酒造就了他的豪邁,「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才女李清照常常喝醉,「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風流的孟夫子也愛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而白居易喝起酒來卻很小清新,「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盼望著,盼望著,春節就要臨近了。
  • 猴+酒,不是文化;酒+猴,才是文化
    ,見諸於對《淮南子》的注釋之中唐章懷太子李賢在《後漢書》的注釋中也出現過類似記錄唐人李肇在《國史補》中,用一大篇文字非常詳細地描述了怎麼引誘猴子喝酒,然後醉而捕之的過程同樣差不多的民間故事在日本也有。到了明朝,反過來,開始出現了人喝猴子酒的文字記錄明朝學者,李日華(這個名字一點都不像明朝人),在《蓬櫳夜語》中寫道:黃山多猿猱,春夏採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這樣的事,你信嗎,猴子愛酒都愛出超級智慧來了。
  • 酒是這樣進入人類食物鏈的
    在沒有看NHK紀錄片《食之起源——酒》之前,片子哥只能發現這些表面現象,看完這部紀錄片後,片子哥看懂了原因,因此今天就借著推薦這部紀錄片的機會,聊聊關於酒的話題。>最原始的酒存在於腐爛的果實中,在食物短缺的時代,人類變得飢不擇食,不得不實用這些食物,有部分人因食用這些食物而喝醉,就容易被野獸吃掉,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劣勢。
  • 醬香酒井噴,中酒展廣州論壇助力華南市場邁向醬酒黃金時代
    11月22-23日,2020中酒展廣州論壇暨第4屆中國醬酒市場趨勢高峰論壇在廣州東方賓館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中酒展組委會、酒業家聯合主辦,茅鹿源、寶醞名酒冠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提供戰略支持。
  • 什麼是雪利酒(Sherry),西班牙國酒的最佳詮釋
    1264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阿方索十世時期,雪利酒的生產和出口都有顯著的增長。16世紀中後期,雪利酒(Sherry)在歐洲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特別是在大不列顛(英國)很受歡迎,一度在英倫三島引發追捧熱潮。由此成為英國消費的主要葡萄酒,也因此出現不少英國的釀酒公司,在赫雷斯許多酒窖也是由英國貴族建立的。
  • 關鍵字是「酒」的飛花令——帶有酒字的詩句或關於酒的詩句有哪些
    這些著名的詩句仿佛都與酒有關,那麼有多少與酒有關的詩詞名句呢?今天就來總結一下。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唐】——李白《月下獨酌》2、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3、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唐】——杜甫《登高》4、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猴兒酒
    明代學者李日華(也是個熱衷八卦的傢伙)在《蓬櫳夜話》裡說,「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李學者說,黃山裡的猴子不知什麼時候學會了釀酒。它們把採來的野果、鮮花混放在石穴中,果物發酵,久而久之成為佳釀,酒的香氣遠播。
  • 誰發明了酒?人類只是發現了酒
    一.喝,發現不是稀飯 的味道了,變香了,變成酒了。杜康就這樣發明了酒。據考證,杜康他媽送他的那碗稀飯, 是高粱米做的,所以高粱酒是杜康發明的。2.儀狄發明了米酒儀狄是大禹(河南禹州人)的女婿。 儀狄釀酒後,讓他老婆把酒送給大禹喝。
  • 泡酒米該挑哪種酒:低度酒和高度酒的區別再弄錯了
    酒米是野釣常見窩料,因為它製作簡單、原材料方便獲取所以很多釣友都喜歡自己在家做關於酒米的文章小飛寫過好多篇,包括米的種類、泡藥酒的方法、添加劑的選擇等,所以有些東西咱就不多提了,直接進入正文吧酒米酒米,酒在前米在後,雖然不能講酒比米重要,但要做出一款好的酒米,「挑酒」也是一項不可省略的工作
  • 廣西都有哪些知名的酒
    廣西梧州蛤蚧酒梧州蛤蚧酒歷史悠久,有史書記載的就有近三百年。清初,梧州河西三界廟一帶,常有花頭大蛤蚧,居民捕來浸酒,視為珍品,此為梧州蛤蚧酒之起源。又據《梧州府志》記載,「梧州東門蛤蚧酒」在清代就遠近馳名。
  • 水滸好漢動輒連飲十八碗酒,他們喝的什麼酒?本事這麼大?
    按流傳已久的說法,中國的酒是杜康最先發明的,而杜康是上三代夏朝時的人,可見中國人造酒、飲酒的歷史十分悠久了。 當然,杜康是不是釀酒的祖師爺,這個也存在不小的爭議。比如《呂氏春秋》中就有另一種說法是「儀狄作酒」, 儀狄是夏禹的屬下,如果是他先發明的酒,那時間比杜康還要早一兩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