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直立人頭骨表面痕跡揭示埋藏環境與生存活動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古人類化石表面各種異常痕跡,包括骨折、創傷、病變、先天畸形、變形、溶蝕等,是探索早期人類生存活動、健康狀況、死亡原因及埋藏環境的重要證據之一。

  2021年1月8日,《國際骨骼考古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劉武與工程師郭肖聰,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Christopher Bae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和縣直立人頭骨表面異常痕跡》(Neurocranial abnormalities in the Middle Pleistocene Homo erectus fossils from Hexian, China),發現和縣直立人的死亡年齡為20歲左右,生前頭骨後部遭受過創傷、死後埋藏環境導致其眉脊處發生腐蝕、化石出土時由於地層擠壓造成頭蓋部出現多處裂痕。

  1981年,和縣直立人頭蓋骨化石發現於安徽省和縣陶店鎮汪家山北坡的龍潭洞,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距今40萬年前。龍潭洞發現的人類化石共有14件,包括一件完整的頭蓋骨、兩件頭骨碎片、一件附帶兩枚牙齒的下頜骨殘段,以及10枚單個牙齒,代表至少5個個體。龍潭洞洞口朝東,洞口較小。洞穴內部不規則、低矮,不適合人類居住,和縣人類化石及伴生的哺乳動物化石碎片多發現於洞穴深處的狹小空間,據此推測和縣人死亡的原因,可能為洪水災害或肉食動物捕食而致(圖1)。

  研究發現,和縣頭蓋骨表面有三種類型的異常痕跡:(1)地層擠壓導致的裂痕(圖2):貫穿整個頭蓋骨內外表面,具有多個破裂的中心點及由此向四周呈放射狀的長短不一的線性裂縫,裂縫邊緣鋒利,裂縫內部沒有侵蝕陷窩或者地層沉積物,也沒有人工打擊或內側邊緣癒合痕跡;(2)埋藏環境侵蝕痕跡 (圖3):眉脊外表面有很多不規則、邊緣光滑或尖銳的凹陷和凸起,凹陷底部粗糙,板障層和內板層光滑連續,沒有被侵蝕的痕跡;(3)創傷痕跡(圖4):位於頂骨後部的矢狀縫兩側,左側痕跡近似四方形,長42.0mm,寬28.0mm;右側痕跡近似三角形,長12.5mm,寬5.0mm。痕跡的四周有條帶狀隆起癒合痕跡,中央區域出現不規則增生的骨性結構。CT圖片顯示,創傷邊緣處的外板層有微弱凹陷,但板障層、內板層沒有發現厚度變化,提示傷害不是因為外力打擊所致。排除各種可能導致外板層病變的因素(腫瘤、微量元素缺乏、感染性疾病、骨膜炎),導致創傷的最大可能因素是暴力性頭皮拉傷,和縣直立人生前被人從身後抓住頭髮,用力拉扯導致頭皮脫落,繼而引起頭骨外板層受到感染,癒合後留下微創痕跡;此外,還有一種可能為燒傷導致,頭骨後部的頭髮被火點燃,導致頭皮及其下面的骨壁感染、硬腦膜下血腫。

  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約有50餘例更新世古人類化石被報導有創傷痕跡,多數是晚更新世人類。早、中更新世有創傷的古人類化石標本較少,目前國外報導的有13例,包括歐洲11例、非洲1例、印度尼西亞1例。中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正式發表的可確定為創傷痕跡的有5例,包括南京1號直立人額骨燒傷痕跡,馬壩人額骨暴力打擊痕跡,與許家窯人3塊頭骨碎片微創痕跡。周口店直立人被記錄有創傷痕跡,但由於化石丟失,難以確認。藍田直立人頭蓋頂部的異常為埋藏環境侵蝕所致。此外,一些古人類化石如麗江、大荔等,也被提及可能有創傷痕跡,但未進行詳細研究。

  在和縣直立人發現以來的40餘年裡,不斷有新的發現和認識,但主要是集中在化石特徵及其演化地位的分析上。該研究首次聚焦和縣頭骨表面的異常痕跡,為探討中更新世古人類生存環境和行為方式提供了新證據。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圖1.和縣人頭骨化石及出土洞穴、地層信息(郭肖聰、吳秀傑供圖)

圖2.和縣直立人頭蓋骨表面的裂痕(吳秀傑供圖)

圖3.和縣直立人眶上圓枕部環境侵蝕痕跡(吳秀傑供圖)

圖4.和縣直立人頭骨後部創傷痕跡(郭肖聰供圖)

相關焦點

  • 安徽和縣直立人頭骨痕跡揭示埋藏環境與生存活動—新聞—科學網
    和縣人頭骨化石及出土洞穴、地層信息(郭肖聰、吳秀傑供圖) 古人類化石表面各種異常痕跡,包括骨折、創傷、病變、先天畸形、變形、溶蝕等,是探索早期人類生存活動、健康狀況、死亡原因以及埋藏環境的重要證據之一。
  • 古人類學家研究揭秘:40萬年前和縣直立人頭蓋骨發現三類異常痕跡
    由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和縣直立人頭蓋骨化石表面有地層擠壓導致的裂痕、埋藏環境侵蝕痕跡、創傷痕跡等三種類型的異常痕跡,從而揭示出該古人類化石的埋藏環境與生存活動。這是和縣直立人發現40年來,在此前主要集中於化石特徵及其演化地位分析並不斷有新的發現和認識基礎上,首次聚焦和縣直立人頭骨表面的異常痕跡的專項研究,也是中國古人類化石創傷痕跡的第一次詳細研究,為探討中更新世古人類生存環境和行為方式提供了新證據。和縣直立人頭蓋骨表面的裂痕(吳秀傑 供圖)異常痕跡有哪些異常?
  • 【中國新聞網】古人類學家研究揭秘:40萬年前和縣直立人頭蓋骨發現...
    由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和縣直立人頭蓋骨化石表面有地層擠壓導致的裂痕、埋藏環境侵蝕痕跡、創傷痕跡等三種類型的異常痕跡,從而揭示出該古人類化石的埋藏環境與生存活動。  這是和縣直立人發現40年來,在此前主要集中於化石特徵及其演化地位分析並不斷有新的發現和認識基礎上,首次聚焦和縣直立人頭骨表面的異常痕跡的專項研究,也是中國古人類化石創傷痕跡的第一次詳細研究,為探討中更新世古人類生存環境和行為方式提供了新證據。  異常痕跡有哪些異常?
  • 【前世今生】從遠古走來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訴說著什麼
    12月2日,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評選十大「鎮館之寶」活動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翻閱當年參與發掘、修理工作的專家的回憶性文章,試圖揭秘兩具距今100萬年左右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前世今生。該實驗室收藏有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模型,李天元將鄖縣人頭骨化石測量數據與亞洲、非洲、歐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模型進行了比較研究,更加確定鄖縣人頭骨化石應該屬於直立人類型。它的很多形態特徵與中國、亞洲的古人類化石是一致的,它代表著人類演化長鏈上一個重要環節。訪美期間,李天元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類學博士艾丹共同撰寫了一篇英文論文,發表在《自然》上,該期雜誌封面選用的就是第一具鄖縣人頭骨化石。
  • 古脊椎所等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成因與生存行為
    泥河灣盆地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邊緣,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帶,是早期人類擴散至東北亞最早且最集中證據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為學術界所關注,被譽為「東方的奧杜威峽谷」。然而,人類在早更新世不同時段活動的遺址成因、技術特點、生存行為以及對環境的適應等學術問題尚有待系統揭示。
  • 他在世界屋脊 找尋4萬年前人類的痕跡
    他與國內外同行合作,首次全面、系統地揭示了許昌人的石器製作技術及相關人類行為活動信息。相關成果前不久在線發表在國際考古學期刊《考古與人類學科學》上。  為了更形象地介紹他所做的研究工作,高星打了個比方。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為24小時,當午夜鐘聲敲響時,直立行走的人類開始出發,狩獵採集、製作工具、學會用火;直到這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刻,人類才進入農業社會,開始定居。
  • 研究揭示狼鰭魚生存及埋藏環境—新聞—科學網
    特異埋藏的化石寶庫,因為其化石記錄反應的原有生態系統信息的相對完整性和瞬時性,成為人們研究地史時期生態系統和生命演化的重要窗口。在中國東北遼寧、內蒙古和河北地區發現的早白堊世的熱河生物群就是這樣重要的窗口之一。
  • 中國安徽和縣直立人或代表殘存原始人類
    日前,《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中國安徽和縣直立人下頜骨及附帶的牙齒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徵,提出和縣直立人可能代表一種殘存的原始人類,這說明中國不同地區的直立人演化速率不完全一致。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由此可見,地球的表面並沒有小行星撞擊的明顯痕跡,因為這些痕跡最終都會因為自然因素而逐漸被侵蝕。但在太陽系的個別星球上,由於沒有大氣侵蝕以及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使得小行星撞擊在其表面留下了明顯的痕跡,例如水星和月球。根據科學家的觀測,水星的表面存在著太陽系內眾多行星中最多的隕石坑,其次就是月球等衛星,它們的表面大多都是坑坑窪窪的。
  • 淺談天珠表面的(風化紋)環狀痕跡
    其表面環狀痕跡的形成原因,猜想應該和碰撞、流水衝刷、環境溫度以及乾濕程度變化有關。經過比對,我相信老珠子表面的「風化紋」應該是與「李四光環」類似的一種痕跡,只是形成的條件多有不同。只可惜末學才疏學淺,缺乏理化方面的專業背景,徒然能列舉出這種類似,卻沒有能力對珠子在社會環境下形成的環狀痕跡,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這些工作,希望能留給感興趣的高手來繼續。
  • 人類用火提前至100萬年前 追溯到直立猿人時期
    據外媒今晨報導,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結論顯示,人類在100多萬年前的直立猿人時期可能就已開始使用火。這一結論將人類用火的歷史向前推了30萬年。  美國波士頓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南非旺德沃克洞穴的碳化骨骼和植物灰燼。旺德沃克洞穴位於南非卡拉哈裡沙漠邊緣,是著名考古遺址之一。
  • 蔬香滿城·新鮮和縣— 農業嘉年華暨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活動精彩紛呈
    2020年11月15日—11月30日,以「蔬香滿城·新鮮和縣」第十二屆蔬菜博覽會暨第七屆農業嘉年華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系列活動在我縣各鄉村旅遊點開展。活動期間,我縣所有A級旅遊景區向馬鞍山市市民、消防隊員、旅行社團隊免費開放。
  • 火星上不斷發現人工痕跡,遠古時真的有生命嗎?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發現它和地球的環境截然不同,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可言,這和曾經科學家們的想像大相逕庭,探測器的發現也為後來人類研究火星提供了更多的重要數據。自此之後,各國都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這個紅色的星球上,目的是希望可以到這個星球上生存,並且開發上面的資源。
  • 天祝121個顱骨全是人頭骨(圖)
    據公安部特邀法醫專家、著名法醫學教授陳世賢介紹,經對顱骨檢驗,確認121個顱骨全部為人頭骨,頭蓋骨均被鋸掉,系死後人為造成的,目前可以判定不是醫學解剖所為。陳世賢教授同時證實,在顱骨剩餘部分,未發現生前造成的致命傷。  警方表示,頭骨的來歷和已鋸掉的頭蓋骨的去向及用途等相關調查和檢驗鑑定工作正在進行中。
  • 人類的起源與生存之謎 從人字洞說起
    在歐洲古猿消失後,中國境內的雲南省存在著最晚期的古猿化石,大約生存於700萬年前。 目前已從繁昌發現了古猿牙齒100多顆,在對這些牙齒進行形態學比較和分類研究後,並參照上述的歐亞大陸古猿生存的時間表,哈裡森作出了這樣的推測:歐洲的古猿有可能是從中國遷移而來的,而一部分中國古猿則留在了中國境內並留下最晚期的生存記錄。
  • 觸目驚心的航拍照片,反映出人類活動痕跡,像給地球劃出的傷口
    在現階段,全世界共有70多億的人口,雖然,人類的數量對比其他動物的數量並不算什麼,但是,因為人類的工業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的破壞比其他動物總和還要多。我們生活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都是我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地球在默默承擔,隨著工業進程的加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周圍的空氣品質變得越來越差,水似乎也比十幾年前難喝不少,像是大氣汙染、土壤汙染、熱汙染等等詞語,也隨著我們的人類活動不斷地創造出來。
  • 高古玉特徵——真古玉表面增生晶體及與仿古玉酸蝕痕跡區別
    (一)高古玉表面的晶體增生現象。高古玉作為一種無機鹽構成的堅韌的玉石,結構和形態具有高度的穩定性。但是,無機物是否溶於水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時間足夠長,玉石中有少量的成分慢慢溶於水中也不是不可能的,加上埋藏環境不同,有的水可能偏酸性或者偏鹼性,少量玉石成份溶入水中又結晶析出也很正常。
  • 真品玻璃光表面沒有工藝痕跡,有不同程度的浸蝕,表面亮度有變化
    真品玻璃光表面沒有工藝痕跡,有不同程度的浸蝕,表面亮度有變化大家好,很高興在新的一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玉器的真偽鑑別。此外,贗品表面的打磨技術一直是造假者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由於拋光方法不對,以及拋光材料和工藝程序與古玉真品的不同,所以造假者偽造的贗品,其光亮表現一般都較高。為了偽造古玉真品這種原始狀態下的再失亮,造假者只有採取各種方法來進行偽裝。但是,這種欲蓋彌彰的造假方法,反而暴露了造假的證據。古玉真品的玻璃光,其表面不會有任何拋光造成的工藝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