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貿易順差超美日總和,韓國不聽美國號召,拒絕被當「槍」使

2021-01-14 國策

美國正通過霸權向全世界號召組建反華聯盟,但獲得的回應少之又少,就連一向在亞太區域緊隨美國戰略的韓國也拒絕加入這一行列。有人認為韓國開始轉變思路,親華反美,但實際上這不過是首爾當局目前的不得已為之。

韓國為什麼決定不聽美國的號召?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中韓貿易的重要性。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中韓雙邊貨物進出口額達到了2434.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7萬億元。其中韓國對華貿易依賴程度達到了23.2%,並且韓國與中國的貿易順差超過了其與美國和日本順差的總和。所以站在貿易合作的角度,韓國人為了收益,也不可能忽視中國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另一邊美國對華展開的針對舉措也給韓國帶來了發展機遇,比如美國禁止向中國科技型產業出售半導體,而韓國公司則表示願意和中方合作。

第二,美韓兩國在健康危機期間矛盾不斷。美國成為了全球病毒形勢最為嚴峻的國家,但五角大樓卻依然積極執行各海外駐兵的輪換,其中就包括韓國。根據近期韓國媒體的報導顯示,有超過10名從美國本土前來韓國的士兵被確診為陽性。並且前段時間還有美軍未做任何防護措施,前往韓國街頭放煙花慶祝美國的獨立日,事後的調查顯示,這些進駐的士兵中有幾人確診。而美國方面對於給韓國帶來的麻煩沒有絲毫愧疚,駐韓美軍高層也從未對相關問題予以正式道歉。這讓韓國公民十分不滿,在網際網路上怒懟美國:韓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

第三、駐韓美軍軍費的爭議。關於保護費的問題,美國與韓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但截至目前,雙方仍未達成共識。韓國民間對於美軍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今年受相關危機的影響,這種抵制美軍的情緒升級。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非但沒有減少軍費向韓方表示誠意,反而要求韓方承擔超過以往數倍的美國駐軍費用。2019年韓國方面承擔了駐韓美軍1萬韓元左右的防務費用,約為9.24億美元。對比2018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了8.2%.但沒想到美國再次獅子大張口,竟然要求2020年韓方承擔約50億美元的駐軍費用,對比前一年直接飆升了500%!即便是在首爾當局多次協商並積極討論的前提下,美國也沒有做出為盟友考慮的軍費妥協,依然要求韓國方面承擔40億美元。在這樣的前提下,韓國總統特別助理表示韓國可以和中方建立更多的聯繫,借用中國做「槍」,迫使美國減少向韓方收取的軍費。

相關焦點

  • ...去年中國貿易順差增加27.4%,前五大貿易夥伴為東協、歐盟、美國...
    每經編輯:姚祥雲1丨2020年中國貿易順差增加27.4% 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海關總署1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 趙學功: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嬗變的主要軌跡
    美日之間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經濟領域。1965年日本對美貿易從入超轉為出超, 此後日本的順差數額直線上升。1968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突破10億美元, 1969年為13.98億美元, 1971年升至32億美元。在日本商品大量湧入美國的同時, 日本卻對鋼鐵、計算機、汽車等460多種商品實現進口限制。因而, 美國政府一直敦促日本實行貿易自由化。
  • 俠客島:美日貿易衝突啟示錄——忍氣吞聲,註定戰敗!
    1987年,東芝-哥尼斯保事件發生,美國指證東芝非法向蘇聯銷售高技術國防產品,使其潛在損失達300億美元,美國替日本承擔了安全防衛和能源保障,日方卻跟蘇聯做生意,美國國會集體氣壞了,美日貿易戰隨後升級。1988年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包含超級301條款的1988綜合貿易法案。1989年老布希執政後,在對日鋼鐵、汽車、半導體等貿易摩擦中,都曾動用過該條款。
  • 冷戰時期美日關係嬗變的主要軌跡
    1965年日本對美貿易從入超轉為出超,此後日本的順差數額直線上升。1968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突破10億美元,1969年為13.98億美元,1971年升至32億美元。在日本商品大量湧入美國的同時,日本卻對鋼鐵、計算機、汽車等460多種商品實現進口限制。因而,美國政府一直敦促日本實行貿易自由化。在美國的壓力下,至1970年日本仍對100多種商品實行進口限制。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我們跟家門口的小賣部,菜市場,計程車,淘寶、理髮店,永遠都是貿易逆差,而我們只跟自己的工作單位保持著長期的貿易順差,公司給我們發工資。這種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有問題嗎?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長期來看,我們個人的收支是平衡的,具體跟誰是順差,跟誰是逆差根本不重要。對於國際貿易來說也是一樣的。
  • 美日貿易摩擦暗潮洶湧 川普訪日被批像「蛇盯著青蛙」
    美國官員此前表示,川普此次訪問是為了向世界展示「前所未有的強大美日同盟」,不過多家日美媒體和多名專家表示,兩國貿易摩擦暗潮洶湧,此次美國總統訪日是華盛頓「這條蛇」在盯著日本這個「小青蛙」。日本《每日新聞》發文提醒,在抵抗美國壓力方面,日本決不能大意。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計劃於25日下午抵達東京羽田機場。
  • 美國為什麼對中國加徵關稅打貿易戰目的原因 美國結果會怎樣
    「我剛從澳大利亞回來,那裡的專家對我說,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戰對澳大利亞而言絕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不僅是對國際經濟體系的一次重大傷害,而且可能演變成更大的衝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說。  「美國吃虧論」實為轉嫁矛盾  從去年開始,美方部分政客在國際社會不停散布「美國吃了虧,中國佔了便宜」的言論。
  • 日本電子產業都能突圍美國專利制裁,為何中國不行?
    靶材領域,市場佔有率超 90%的全球 6 大廠商中前兩大就是日本的廠商 Shin-Etsu 和 SUMCO,兩家市場佔有率合計超過 50%。矽片領域被日本信越化學、三菱住友、中國臺灣地區環球晶圓、德國世創和韓國 LG 五大供應商壟斷,全球矽片供應佔比超 90%。其中日本的信越化學、三菱住友分別佔比 27%、26%。
  •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核能源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一種能源,而關於它的利用現在人們也在做著一些最多的突破,如果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完成等利用的話,那麼對我國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現在的核能源的用當中,其實最讓大家困擾的就是關於一些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 美經濟學家:美對華就像「翻拍」美日老電影,但結局大不同
    文章指出,川普一意孤行發動對華貿易摩擦,一如上世紀80年代裡根對日本,就連對華貿易代表萊特澤希(Robert Lighthizer),也是「美日貿易戰的老兵」。 學者認為,川普模仿「裡根經濟學」,導致赤字擴大、儲蓄減少、經濟失衡,「所謂貿易問題,很大程度咎由自取」。然而這次貿易摩擦「結局可能大不相同」,美國應該「正視鏡子裡的自己」。
  • 川普在日韓停留天數不同 韓國對美日蜜月關係很警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11月10日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合作推進亞洲外交達成一致,表現出了「如蜜月般的親密關係」,韓國對此的警戒感正在加強。此外,韓國還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川普在日韓停留的天數也不一樣。在11月6日的美日首腦會談上,安倍與川普就共同推進安倍2016年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達成共識。韓國《東亞日報》報導稱,日本對川普政府的東亞戰略影響力過強。在朝核問題等方面,韓國的外交影響力可能會減弱。
  • 遭中國拒絕!澳大利亞用血的「教訓」告訴美國,反華必將自食其果
    據報導,早在今年5月中國就宣布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80.5%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但在時隔幾個月後,澳大利亞卻對此提出了申訴,而中國的回應直接讓澳方失望至極,中國於近段時間給予澳方回應,拒絕了澳大利亞提出對華出口「雙反」裁定的覆審申請要求。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
    從常識上說,國際貿易本來應該是互利共贏的,貿易戰沒有贏家。既然如此,為什麼美國政府還要一意孤行、到處樹敵,淨做些損人不利己的蠢事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決定的。作為當今最大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體的美國,在許多矛盾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急於向外轉嫁危機,利用獨一無二的霸權優勢,企圖爭奪世界市場,維護壟斷地位,獲取壟斷利益。美國政府看似不可思議的行徑,其實包含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 匯率報復案下的中美2005:與貿易大戰擦肩而過
    2005年4月份,美國參議員舒默提出「匯率報復案」,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一觸即發。面對美國高懸起「實施懲罰性關稅27.5%」的「大棒」,中國政府在事態不確定的情形下,經多次與美國政府談判與協商,最終阻止了最壞結果的出現。  因為匯率之爭的本質是中美貿易不平衡,而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核心,又是中美兩國國際貿易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儘管這一變化剛剛開始。
  • 2020年公布,在185個國家中,中國總和生育率排倒數,韓國倒數第一
    202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是多少? 一、人口前五名的國家 前三名,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這60多年,世界人口排名前三的格局沒有變化,始終是中國、印度、美國三個國家。
  • 全球數字貿易政策:國別特徵、立場分野與發展趨勢
    此外,韓國技術標準較高,要求必須對政府採購品進行額外的安全驗證,電腦、電氣和無線電設備需添加韓國EK認證標記。最後再看數字企業的本地進入政策,韓國沒有建立投資篩選機制,但如果有明確證據表明外國投資對經濟體安全或公共利益構成威脅,政府有權拒絕外國投資。韓國不允許外國衛星服務企業進入韓國境內,並禁止這類企業直接向最終用戶出售服務。
  • 貿易拉鋸戰,美國試圖改變中國「行為模式」?
    因鋼而起,以鋼反擊看起來,鋼鐵總是中美貿易這些年裡繞不過去的檻。「美國『反』中國的鋼管『反』得太狠了。在此之前,已經有多次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4月3日下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告訴經濟觀察報。遲京東認為,也是基於這個基本的原因,中國對自美進口的鋼管產品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
  • 吳沈括:與中國脫鉤?後疫情時代,美日數字經濟布局的新動向
    吳沈括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博導、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  前言  數字企業在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數字經濟對整體經濟拉動效果顯著——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只是中國,美國和日本政府都紛紛意識到數字經濟在疫情及後疫情時代的重要價值。
  • 超巨星 |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其中的結構性特點明顯:首先是進出口不均,常年保持較高的貿易順差,儘管對國內發展有利,但成為他國挑起貿易摩擦的藉口;其次,貿易種類上加工貿易佔比依舊較高,可以看到一般貿易順差僅佔總順差的36%;第三,貿易國別上,前四大貿易夥伴佔比較高,超過48%。
  • 打破美日壟斷,中國可以自己造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了
    根據統計,全球玻璃基板的主要供應商為美國康寧(Corning)、日本旭硝子(AGC)、日本電氣硝子(NEG)及日本板硝子等企業,這些美日廠商佔據了市場94%的份額,其中康寧佔據了50%的份額。玻璃基板行業的中國力量TFT-LCD行業中,一般按照產品尺寸進行世代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