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消退
中國經濟在40年間迅速的發展與人口紅利密切相關,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使勞動密集型商品搶佔了可觀的全球市場份額,也推動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帶動基建及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但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人口出生率自峰值2.33%下降到1.23%,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61%下降到0.38%,且已步入老齡化(60歲以上人口達2.5億)社會。勞動力人口開始負增長。
經濟改革帶來的新動力已不明顯
以「減政放權、激發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作用」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正處於「陣痛期」,甚至有「倒退」的感覺。
進一步實現加入WTO帶來的全球化紅利遇到了大阻力
2001年加入WTO之後,中國在逐步開放中獲得全球市場的同時,也與全球經濟周期綁在一起,加之人口紅利的減弱,及製造力釋放陷入瓶頸,中國抵禦全球經濟波動的能力減弱,與中美等國的經貿摩擦在內一系列貿易摩擦,使得我國中低端製造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凸顯,全球化紅利遇到了加入WTO之後最大的阻力。
① 人口紅利消退帶來的勞動力供需平衡
2019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可能達到860萬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新增就業不少於1100萬人,就業壓力不小,失業率可能有所上升。但目前我國勞動力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了,就業高峰即將過去,疊加中央部委近期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就業的政策,2019年整體就業形勢應仍較為穩定。2019年1-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59萬人。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② 改革紅利消退,新的問題產生
改革開放帶來的產能提升,使我國走上發展快車道,但是隨著技術進步陷入瓶頸,以及我國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多數商品的生產量已達到瓶頸,改革帶來的紅利正逐步消退。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隨著經濟發展,稅收體系也與實際情況脫節,在分稅制改革25年後,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平衡急需解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深化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推進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③ 中國外貿進出口結構
中國外貿體量已經相當龐大。其中的結構性特點明顯:
首先是進出口不均,常年保持較高的貿易順差,儘管對國內發展有利,但成為他國挑起貿易摩擦的藉口;
其次,貿易種類上加工貿易佔比依舊較高,可以看到一般貿易順差僅佔總順差的36%;
第三,貿易國別上,前四大貿易夥伴佔比較高,超過48%。今年1-4月,以人民幣計,中國進口同比增速2.9%,出口同比增速5.7%,較去年同期增速分別下降9.3和0.3個百分點。
△ 中美貿易戰
第一輪(2018年7月6日):同等規模,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
第二輪(2018年9月24日):同等比例,美方加徵2000億美元商品10%關稅,佔自中進口39.6%;中方加徵600億美元商品分5%、10%、20%、25%四檔,佔自美進口39%;
第三輪(2019年5月10日):美國將前期2000億美元商品由10%關稅提升為25%,中方相應調整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稅力度。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⑴ 美方的幾大訴求
我們通過對雙方談判中透露的信息及高層表述中進行分析,歸納出美方對中國的幾點重要訴求:
● 增加對美進口
● 減少政府對特定產業扶持力度,並不再要求強制技術轉讓
●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 加強對外開放
● 降低非關鍵部門所有產品的關稅水平,並取消特定的非關稅壁壘。
● 給與美方投資及貿易公平待遇
⑵ 貿易戰的深層次目的
中美摩擦,表現在貿易方面,實際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川普政府遏制中國的願望,尤其是高新技術製造方面。
圖片來源:網絡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名單」,事實上,國內許多與軍工、航天等重點產業相關公司都被美方列入「實體名單」。
5月22日,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暨防核武擴散局宣布對10家中國企業及3名個人實施制裁。制裁企業中包括:北京旭潤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和普威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江蘇天元金屬粉末有限公司、三河市戎邦光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大連中創炭素有限公司、上海丙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浙江兆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橡股份有限公司、武漢三江進出口有限公司等。
鑑於中美經過十一輪高級別商貿磋商之後,雙方貿易摩擦超預期,涉及範圍較廣、影響較為複雜,預測未來如何演變非常困難,所以我們對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演變成的情景進行大膽假設。
假設1(樂觀):中美貿易談判成功並達成協議。
假設2(中性):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持,長時間談談打打。
假設3(悲觀):中美貿易戰升級,雙方開展更大規模加稅行為,甚至摩擦擴散至更多領域。
④ 新動能之一:消費升級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正在提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的在GDP中的佔比正不斷提升,而從GDP三駕馬車的構成中,消費的重要性也愈發明顯。而我國社會目前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揭示了在養老、健康、旅遊等多個領域強大的消費增長潛力。2019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1-3月回落0.3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⑤ 新動能之二:製造業升級
製造業升級、結構改善,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尚需時間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包括「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的「5個十萬億」等規劃也充分說明,從國家頂層設計角度來說,製造業升級是一個必然抉擇。但這在我國過去幾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技術儲備薄弱的基礎上,需要的時間不會短,投入的代價不會小。2019年1-4月,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5.5%,增速分別快於全部投資5.3和9.4個百分點。
600公裡/小時高速磁懸浮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國產大飛機
圖片來源:東方網
⑥ 新動能之三: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傳統基建增速出現明顯放緩,但與此同時以5G信息化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崛起,5G基站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新一代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快,也為我國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投資,乃至於經濟發展提供動力。2019年1-4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公用事業)同比增長4.4%,增速與1-3月持平。
資料來源:Wind,華鑫證券研發部
⑦ 傳統基建託底
大連煙臺海底隧道,總投資超2600億
甬舟鐵路(寧波-舟山)投資或超百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或所屬機構觀點,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未經該機構事先授權,任何人不得將此報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進行派發、複製、轉載或發布,或對公眾號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
本微信公眾號刊登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能力審慎判斷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條件限制,無法找到來源和作者未進行標註。如有侵權,請果斷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