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將投入900萬美元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加速創新

2020-11-24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即利用太陽熱能淡化高鹽度鹹水以生產淡水的技術)加速創新。

(來源:微信公眾號「CSPPLAZA光熱發電平臺」ID:icspplaza)

美國能源部長布盧埃特(Dan Brouillette)表示:「增加淡水供應可以增強美國的經濟競爭力和水安全,而利用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處理高鹽度鹹水,將為城市、農業和工業用水提供一條新途徑。美國擁有開發太陽能系統所需的技術知識、遠見和人才,這些系統可以將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轉化為可用的淡水。這些創新技術不僅將鼓勵太陽能行業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還將有助於實現川普總統的清潔用水目標。」

目前較為先進的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制水的電力成本非常高(約佔50%左右),同時該技術很難處理鹽度較高的廢水(比如地下油氣開採產生的廢水和內陸城市海水淡化設施產生的滷水等),而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則可以有效降低上述高鹽度廢水的處理成本。

據悉,該項競賽將分為四個階段,參賽者可獲得高達230萬美元的現金獎和高達20萬美元的代金券(該券可向國家實驗室或合格的合作夥伴兌換,以利用他們的相關設施和服務來進一步開發自己的太陽能熱海水淡化系統)。

此外,參賽者還可以使用美國製造業網絡和由國家實驗室、孵化機構、投資者和行業專家所組成的團隊等資源,利用行業專業知識,獲取私人資本,並在當地各方支持下加速自身創新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

在剛剛啟動的第一階段比賽中,參賽者需要提交技術創新思路並提出製造和商業化途徑(提交截止日期為2020年7月1日),本階段比賽結束時參賽隊伍將設計一套太陽能熱利用海水淡化系統並獲得必要的許可和批准文件,系統建成後則將進行運行演示,然後能源部將確定獲獎者並頒發100萬美元的最終獎金。

該獎項是之前宣布的「水安全大挑戰」(Water Security Grand Challenge)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由白宮發起的DOE主導的框架,旨在推動轉型技術和創新,以滿足全球對安全,可靠和負擔得起的水的需求。而該項活動的重點則是完成供水安全的重大挑戰,推出脫鹽技術並提供具有成本競爭力的清潔水源。

同時,此次太陽能熱利用海水淡化技術競賽也是美國能源部「美國製造挑戰」的一部分,這是一系列激勵美國企業家加強美國在能源創新和國內製造業領導地位的獎項競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效率創新高
    因此,95%的能耗來自太陽能,幾乎不消耗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常規能源,綠色無汙染,所得淡水純度高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2018年,美國能源部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2019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聯合發布的《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19年)》中,「太陽能光熱低溫度多效海水淡化技術」被提及。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成本不斷下降
    2018年8月,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其中低容量、高鹽度水(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中的滷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1.5美元/每立方米,大容量、低鹽度的海水或者市政鹽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0.5美元/立方米,從而加快該技術的商業化
  • 美國能源部撥付3900萬美元 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商業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月5日,美國能源部(DOE)撥付1.255億美元資金推進創新型太陽能項目的研發,其中向光熱發電相關研發項目撥付約4400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撥付光熱發電相關項目的資金中絕大部分(3900萬美元)將用於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以助力美國實現儘快降低光熱發電成本的目標。
  • 我國太陽能光熱新應用的發展現狀
    2020-05-12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太陽能版」的神奇功效2013年,一個「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站示範工程」,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鎮建成投產,日產淡水30噸。這是我國首個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項目,填補了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空白。自此,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 美國政府投資第一座大型太陽熱能電廠將運轉
    2020-05-12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
  • 追蹤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趨勢
    2020-05-12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
  • 獲3900萬美元資助!Heliogen將建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系統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再次撥付1.3億美元資助67個太陽能技術研發項目,其中獲得比爾蓋茨投資支持的初創光熱技術企業Heliogen所開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研究項目獲得3900萬美元,其它項目則大多獲得100萬至200萬美元的資金資助。
  • 能量轉換 太陽能熱電站是怎麼進行能量轉換的?
    5月21日,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熱發電專委會秘書長杜鳳麗在《2019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表示,得益於國家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
  • 直降50%,光熱發電反射膜項目進入「美國太陽能獎」第四輪半決賽
    「美國製造太陽能獎」是由美國能源部太陽能技術辦公室資助、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管理的一項比賽,旨在支持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增長,重新激發美國能源創新能力。競賽獎金300萬美元。開賽至今,已有20個團隊進入第四輪比賽半決賽。
  • 太陽能光熱發電 產業發展大幕將啟
    對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更廣為人知的是光伏發電,而光熱利用此前主要集中在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代表的中低溫利用上。正如王志峰所說,近年來,太陽能光熱利用逐步得到戰略重視。在這一大背景下,2009年10月,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和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開發銀行等六部委的共同推動下,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
  • :局部加熱型多級太陽能蒸餾實現超高效海水淡化
    【研究背景】調查顯示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受到淡水短缺的影響,考慮到海水的廣泛分布,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淡水緊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包括反滲透和多級閃蒸等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得到商業化應用,並成功緩解了部分地區的淡水需求壓力,然而這些技術需要完備基建支撐、集中式安裝和大量能源供應,不適用於發展中或離網地區。
  • 相關上市公司太陽能光熱業務
    布局:報告表示,為協同集團戰略,上海電氣金融業務圍繞「司庫、促進產品銷售和工程承接、支持新產業打造和新技術導入」三個層次定位加快發展,公司的融資租賃公司憑藉「廠商租賃模式」持續發揮融資租賃對產業助推作用,支撐海水淡化、光熱等新能源業務發展。
  • 大連理工陶勝洋教授團隊在光熱海水淡化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陶勝洋教授團隊在光熱蒸發海水淡化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環境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題為「Rational 3D Coiled Morphology for Efficient Solar-Driven Desalination」(DOI:10.1021
  • 美國投7200萬美元推進新一代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發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能源部15日宣布,將投資7200萬美元用於推進新一代高溫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研發。聚光太陽能發電是光伏發電技術之外另一種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技術。該技術使用反射鏡將陽光聚焦並轉化為熱能,推動汽輪機運轉發電。由於陽光所轉化熱能可以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轉化為電力,因此該技術可以保證在夜晚或陰雨天持續供電。
  • 光熱發電投資成本可驟降32%!SCARABEUS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技術研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相對低廉的光伏發電和風能快速發展的當下,光熱發電項目的部署似乎受到一些影響。因此,成本的下降對於光熱發電行業而言至關重要。隨著全球各國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擁有儲熱能力的光熱發電將開闢新的機遇。
  • 塔式光熱發電創新技術之選擇
    在這一時期,國際上也有很多國家相繼建立了實驗裝置,但至今仍停留在技術探索 上,特別是對傳熱介質的選擇很類似核電,多種多樣,眼花繚亂。例如美國從建立太陽 能 1 號採用水做傳熱和動力工質到太陽能 2 號採用熔鹽介質時間跨度十餘年。而 真正具有商業化意義的塔式熱發電實驗項目Gemasolar電站則由歐盟出資建設,於 2011 年投入運行。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陶鵬副研究員、宋成軼副研究員、尚文副研究員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George Ni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鄧濤教授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Gang Chen教授、南京大學朱嘉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美國投資2000萬美元發展鈣鈦礦太陽能技術
    美國能源部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發展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當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時,它們已顯示出高性能和低生產成本的潛力。近年來,鈣鈦礦材料的獨特物理性能(例如高吸收性)已在光伏行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 三沙漁民喝上江蘇海淡水 淡化海水將成新藍海
    謝勝清感慨:「島上『風光』充沛,海水取之不盡,綠色能源換水源,以後用水不再靠燒油。」    豐海公司技術總監許衛國介紹,這套智能化設備能自動運行,也能蓄電,島上風能、太陽能互補,用電暢通,出水無憂。目前,設備日常管理已由當地培訓過的漁民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