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撥付3900萬美元 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商業化

2021-01-08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月5日,美國能源部(DOE)撥付1.255億美元資金推進創新型太陽能項目的研發,其中向光熱發電相關研發項目撥付約44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撥付光熱發電相關項目的資金中絕大部分(3900萬美元)將用於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以助力美國實現儘快降低光熱發電成本的目標。

按照DOE的目標,到2030年含12小時儲熱系統的光熱發電成本將降低到50美元/兆瓦時(5美分/kWh,約合RMB0.35元/kWh),而儘快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則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

據悉,本次撥付的3900萬美元將用於一到兩個研發項目,以建設和演示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相關系統需實現在550°C到630°C之間實現熱能儲存。

DOE對此表示,本課題的目標是加速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走向商業化,並為公共事業運行商和光熱電站開發商提供運營經驗。

本世紀以來,在能源、環保問題加劇的情況下,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已引起各國廣泛關注。美國在這方面尤其積極,美國能源部(DOE)於2011年開始實施太陽能應用領域的「Sunshot」攻關計劃,該項目中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研發項目的主體項目為10MW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項目研發和測試,由美國桑迪亞(Sandia)國家實驗室-核能系統實驗室(NESL)承擔相關的實驗研究。

在技術成熟度和應用領域推進規劃方面,美國能源部(DOE)已開展實施10MW示範項目時即討論了市場應用和推進時間表。該計劃主要分為以下進程:

2015~2020年,實現在工業餘熱利用領域的應用,效率超過ORC循環機組的方式;

2020~2025年,實施光熱發電領域的應用,在10~100MW功率等級內效率超過蒸汽輪機;

2025年以後研發實施化石燃料SCO2電廠、第四代核電和直燃式SCO2發電裝置。

隨著該計劃持續推進,近幾年來DOE在支持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相關技術研發方面不斷加碼,目前已取得重大進展。

僅僅2019年3月,DOE就曾撥款支持《高級二氧化碳換熱器中高強度鎳合金薄板的蠕變和疲勞特性》、《適用於基於二氧化碳的動力循環和儲能系統的高級壓縮機》、《適用於先進熱力循環的低成本短期/長期熱化學和化學儲能》、《減少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系統資本成本的近終型熱等靜壓機製造方式》、《用於CSP渦輪機械新型自潤滑高效刷式密封的垂直排列的碳納米管陣列》等多項超臨界二氧化碳相關技術研發項目。

2019年4月,由美國西南研究院(SwRI)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聯合設計並製造的全球運行溫度最高的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渦輪機進行了測試。

在測試之前的五年裡,SwRI團隊與SETO等合作夥伴共同設計出多級軸流式sCO2熱氣渦輪膨脹機,GE則為該渦輪機的轉子等設計做出了重大貢獻。通過定製的高壓sCO2測試迴路測試,該渦輪機被證實滿足所有機械性能指標。

根據測試數據,相比傳統光熱電站汽輪機35%-40%的熱效率,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的汽輪機熱效率將可達到50%左右。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獲3900萬美元資助!Heliogen將建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系統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再次撥付1.3億美元資助67個太陽能技術研發項目,其中獲得比爾蓋茨投資支持的初創光熱技術企業Heliogen所開發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研究項目獲得3900萬美元,其它項目則大多獲得100萬至200萬美元的資金資助。
  • 澳CSIRO研究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助力礦廠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已與美國燃氣技術研究院(Gas Technology Institute,GTI)籤署協議,雙方將擬定聯合計劃以開發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發電技術,以助力澳洲礦業公司實現長遠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 光熱發電投資成本可驟降32%!SCARABEUS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技術研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相對低廉的光伏發電和風能快速發展的當下,光熱發電項目的部署似乎受到一些影響。因此,成本的下降對於光熱發電行業而言至關重要。隨著全球各國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擁有儲熱能力的光熱發電將開闢新的機遇。
  • 首航節能攜手法電啟動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光熱發電技術研發項目
    首航節能(002665)與法國電力關於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光熱發電技術研發項目的啟動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目前最前沿的光熱發電技術之一,超臨界CO2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被列入「能源動力領域十項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美國能源部將投入900萬美元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加速創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即利用太陽熱能淡化高鹽度鹹水以生產淡水的技術)加速創新。
  • 塔式光熱發電創新技術之選擇
    在此期間,槽式光熱發電技術逐漸成熟,與槽式熱發電相比,顯然塔式熱 發電技術還不能稱之為成熟,至今仍在探索和進步中。但是與槽式熱發電一樣均暴露高 投資、高成本,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共同問題。近年來,美國和歐盟都將光熱發電技術的 創新放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看待,同時加大政府財政投資支持力度。
  • 衡水高新區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建
    本報訊 (楊亞峰)2020年12月30日,中科衡發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工儀式于衡水科技谷11號車間舉行。此次開工建設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並建設,將奠定我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引領能源產業技術革命。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通過布雷頓循環進行發電。
  • ...投資有限公司籤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與太陽能光熱...
    在光熱領域,首航節能敦煌10MWe塔式熔融鹽電站已經建成及併網發電,敦煌100MWe塔式熔融鹽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德令哈50MWe槽式發電站太陽島正在調試之中。首航節能積極推進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與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結合,並針對相關設備開始了設計研發。
  • 直降50%,光熱發電反射膜項目進入「美國太陽能獎」第四輪半決賽
    「美國製造太陽能獎」是由美國能源部太陽能技術辦公室資助、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管理的一項比賽,旨在支持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增長,重新激發美國能源創新能力。競賽獎金300萬美元。開賽至今,已有20個團隊進入第四輪比賽半決賽。
  • 美國能源部提供3000萬美元用於開發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
    美國能源部(DOE)化石能源辦公室(FE)宣布,根據一項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和混合能源系統的資助公告(FOA),將向相關研究和開發項目提供高達3000萬美元的聯邦資助。該FOA旨在開發先進技術,利用固體氧化物電解槽(SOEC)技術改進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混合系統,使其達到氫生產和發電的商業化水平。它還尋求利用氣化設施的合成氣對SOFC進行驗證。能源部長Dan Brouillette說:「美國能源部在推進創新,在為人民提供清潔可靠的能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美國投7200萬美元推進新一代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研發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能源部15日宣布,將投資7200萬美元用於推進新一代高溫聚光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研發。聚光太陽能發電是光伏發電技術之外另一種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技術。該技術使用反射鏡將陽光聚焦並轉化為熱能,推動汽輪機運轉發電。由於陽光所轉化熱能可以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轉化為電力,因此該技術可以保證在夜晚或陰雨天持續供電。
  • 美國能源部擬斥資1億美元建立國家氫能實驗室研發聯盟
    氫能首席觀察按:2020年以來,從發布燃料電池重卡技術路線圖,到斥資近2億美元支持產業鏈重點技術研發和商業化,美國能源部在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方面顯著提速。 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有潛力實現多個部門的脫碳、靈活性、能源安全和經濟增長。
  • 美科學家在光熱發電反射膜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來自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 i at Mānoa)的一家初創公司在一場旨在激勵美國太陽能公司的全國性競賽中大放異彩,憑藉在聚光太陽能反射膜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們被選入美國製造太陽能獎的半決賽(該項競賽由美國能源部資助、國家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管理,總耗資300萬美元),並獲得了5萬美元獎勵,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比賽。
  • 【工業之美】二氧化碳也能發電? 美國這家電廠正計劃將此變為現實
    作為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近日,一家名為NET Power的美國公司則嘗試將「麻煩」轉變為資源。據美國科技雜誌IEEE Spectrum消息,NET Power正在其位於美國休斯頓,一座裝機容量為50MW的併網天然氣發電站上測試一項新型發電技術。這項新技術所使用的燃料中包含95%的超臨界CO2。按照NET Power計劃,如示範電站取得成功,將在2021年前完成該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 工程熱物理所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取得進展
    該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在相同條件下,比傳統的水蒸汽朗肯循環發電技術效率高出5%~10%,同時設備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得益於這兩大突出優勢,該技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中小型核電和艦船動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為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貢獻冰城力量丨國內首臺試驗鍋爐通過...
    >國慶放假期間加班加點,細化研究鍋爐冷熱態吹掃及鍋爐點火方案——近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研製的國內首臺5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試驗鍋爐順利通過水壓試驗,為我國極具前景的新一代發電技術系統運行發電奠定了基礎
  • 全面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成本?來看看塔式光熱電站如何做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主流的光熱發電技術路線之一,塔式光熱發電近年來備受關注。相比成熟的槽式技術,塔式光熱發電有著更高的熱效率和聚光比,地形要求較低等優勢,但也有著風險高、技術成熟度缺乏驗證,控制系統複雜等不足。
  • 美國能源部資助3400萬美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
    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研發原創 CASEnergy 先進能源科技戰略情報研究中心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資助3400萬美元用於支持「小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系統和混合電解槽技術」主題的新研發項目,旨在將國家實驗室、學術機構和私營企業研究力量進行有機整合,聯合攻關開發先進高效低成本的電解槽技術和SOFC,進一步改善小規模SOFC發電系統技術發電效率和成本效益,使其達到商業化應用水平,加快該技術在全美的部署和規模化應用。
  • 葡萄牙有望通過競價啟動首個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
    圖:西班牙和葡萄牙2019年電力來源組成(來源:西班牙葡萄牙電力交易所OMIE)由於此次競拍中的儲能型太陽能項目尚未確定技術路線,有可能吸引光伏+電池儲能、光熱發電+儲熱、光熱發電+光伏+混合儲能等技術供應商參與競標
  • 太陽能熱發電將在美國重新崛起?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提高其集熱溫度
    因此,這些顆粒對於提高太陽能熱發電效率、減少發電和儲能成本來說至關重要。這種顆粒只是三種可能讓太陽能熱發電變成廉價並可持續的技術之一。去年 1 月,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表了太陽能熱發電的下一代示範技術路線圖。其中包含了下落顆粒(Falling Particles)、更高溫熔鹽系統、基於氣體的熱交換液體,這三種極有潛力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