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熱物理所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取得進展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工程熱物理所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取得進展

2019-12-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世界各國在爭相研究的國際前沿技術。該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在相同條件下,比傳統的水蒸汽朗肯循環發電技術效率高出5%~10%,同時設備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得益於這兩大突出優勢,該技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中小型核電和艦船動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壓縮機和透平是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的核心部件,其實驗研究技術難度大、投入成本高,多年來國內外相關實驗研究鮮有報導。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工質發電團隊從2016年開始開展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關鍵技術實驗研究,在中科院先導專項、衡水高新區院地合作項目支持下,於20189月建成我國首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平臺,並投入運行。實驗臺建成後,先後完成了控制系統調試、系統聯調聯試,開展了二氧化碳充裝和超臨界二氧化碳狀態調製、高速轉子空載和輕載測試等一系列實驗,驗證了實驗系統工藝流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獲得了一系列珍貴的實驗數據,改變了超臨界二氧化碳離心式壓縮機數值分析缺少可靠實驗數據的現狀。

  近日,團隊完成了國內首臺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樣機的測試。壓縮機首次實現全載測試運行,進口總壓7.3~7.9MPa,進口總溫305.4K,實驗進口狀態為超臨界態,且在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穩定;壓縮機出口總壓最高達到14.9MPa,總壓比約1.9,流量達到12~17 kg/s,等熵絕熱效率70~80%。實驗結果顯示,壓縮機等熵效率、工作邊界、間隙洩漏量等與理論設計基本相符,從而實現了第一次對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氣動設計理論和方法的驗證。

  本次壓縮機實驗測試的成功是國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首先,國際上除了美國SANDIA實驗室的100kW級測試數據外,尚無公開報導的大型等尺寸壓縮機測試數據,且本實驗測得的壓縮機效率具有明顯優勢。測試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原始實驗數據,對於國內外相關單位驗證數值模擬以及設計理論,進而優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近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該領域研究人員的關鍵科學難題,本次實驗測試結果對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解答;最後,作為國內首套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通用測試平臺,本次測試充分驗證了該測試平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具備了提供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實驗測試服務的能力,對該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1 兆瓦級壓縮機測試現場

圖2 壓縮機測試結果曲線圖


  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世界各國在爭相研究的國際前沿技術。該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在相同條件下,比傳統的水蒸汽朗肯循環發電技術效率高出5%~10%,同時設備體積和重量大大減少。得益於這兩大突出優勢,該技術在太陽能光熱發電、中小型核電和艦船動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壓縮機和透平是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的核心部件,其實驗研究技術難度大、投入成本高,多年來國內外相關實驗研究鮮有報導。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工質發電團隊從2016年開始開展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關鍵技術實驗研究,在中科院先導專項、衡水高新區院地合作項目支持下,於2018年9月建成我國首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平臺,並投入運行。實驗臺建成後,先後完成了控制系統調試、系統聯調聯試,開展了二氧化碳充裝和超臨界二氧化碳狀態調製、高速轉子空載和輕載測試等一系列實驗,驗證了實驗系統工藝流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獲得了一系列珍貴的實驗數據,改變了超臨界二氧化碳離心式壓縮機數值分析缺少可靠實驗數據的現狀。
  近日,團隊完成了國內首臺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樣機的測試。壓縮機首次實現全載測試運行,進口總壓7.3~7.9MPa,進口總溫305.4K,實驗進口狀態為超臨界態,且在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穩定;壓縮機出口總壓最高達到14.9MPa,總壓比約1.9,流量達到12~17 kg/s,等熵絕熱效率70~80%。實驗結果顯示,壓縮機等熵效率、工作邊界、間隙洩漏量等與理論設計基本相符,從而實現了第一次對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氣動設計理論和方法的驗證。
  本次壓縮機實驗測試的成功是國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首先,國際上除了美國SANDIA實驗室的100kW級測試數據外,尚無公開報導的大型等尺寸壓縮機測試數據,且本實驗測得的壓縮機效率具有明顯優勢。測試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原始實驗數據,對於國內外相關單位驗證數值模擬以及設計理論,進而優化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近臨界點附近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該領域研究人員的關鍵科學難題,本次實驗測試結果對該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解答;最後,作為國內首套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通用測試平臺,本次測試充分驗證了該測試平臺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具備了提供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實驗測試服務的能力,對該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1 兆瓦級壓縮機測試現場
  圖2 壓縮機測試結果曲線圖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高大上的壓縮機!用在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上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取得商業合同的廠家,江增重工自主研製的我國首臺6兆瓦級大功率高效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進口壓力超過20MPa,溫度高達600℃,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機組完全由江增重工技術中心設計開發、全資子公司崑山江錦機械承制。
  • 衡水高新區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建
    本報訊 (楊亞峰)2020年12月30日,中科衡發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工儀式于衡水科技谷11號車間舉行。此次開工建設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並建設,將奠定我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引領能源產業技術革命。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通過布雷頓循環進行發電。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超臨界能源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書是國際上第一部關於超臨界流體應用於能源化工系統方面的專著,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各國權威專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它的出版顯示了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為代表的中國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工程熱物理所在該領域的重點方向上,特別是在大型跨臨界設備、布雷頓循環及電力循環中適用的緊湊式超臨界換熱器設計、超臨界系統裝備製造、超/近臨界環境化工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中科院在超臨界流體戰略技術的重點突破方向之一。超臨界流體技術憑藉其在能源動力領域的重大潛力,被稱作是下一代「戰略技術」。
  • 6兆瓦!國內首臺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交付
    近期,江增重工成功研製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該發電機組進口壓力超過20兆帕,溫度高達600攝氏度,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熱效比功率大的特性,未來可替代傳統蒸汽輪機和氦氣輪機發電機組,應用範圍和前景十分廣闊。以增壓器技術為核心,江增重工瞄準動力機電、環保節能等產業,已成功研發出壓縮機、渦輪機,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實現質的飛躍。
  •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記者昨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江津產」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供圖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近日,位於江津區德感工業園的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國內首臺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重慶日報消息,記者昨(9)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突破 100兆瓦,中國壓縮空氣儲能邁出關鍵一步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團隊完成了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膨脹機的集成測試,各項結果全部合格,達到或超過設計指標。這一進展是該團隊研製國際首臺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樣機的重要一步。
  • 「文獻筆記」新一代熱功轉化技術-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
    二氧化碳具有較易達到的臨界參數、化學性質不活潑,且具有壓縮性好、安全無毒、儲量豐富、對設備腐蝕率低等優點。以超臨界二氧化碳 (sCO2) 作為循環工質的布雷頓循環系統,與常規的蒸汽發電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熱損小、循環熱效率高的優勢,成為下一代集中式太陽能高溫發電 (CSP) 的主流動力循環系統,也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 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
    工程熱物理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獲2017國際儲能創新大賽儲能技術創新典範TOP10 2017-05-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儲能研發團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等物理儲能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發成果:在國際上原創性地提出了基於超臨界過程的壓縮空氣儲能新技術,突破了1-10MW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發表論文250餘篇,其中SCI收錄90餘篇,EI收錄130餘篇,SCI他引3000餘次;申請專利130餘項,授權專利114項,其中國際專利授權4項,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專利數列全球科研機構第
  • 工程熱物理所科研人員參加2017年全球動力與推進論壇
    工程熱物理所科研人員參加2017年全球動力與推進論壇 2017-01-22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大會組織了4場大會討論(主題圍繞大型民用飛機發動機下一代技術、全球能源需求展望、先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技術及改善環境的未來發動機與飛機技術)、10場特邀報告以及28個技術研討分會,涉及壓氣機、燃燒、透平、傳熱、強度、材料與製造、儀器與控制、航空推進等方面,共宣讀論文96篇。
  • 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可再生能源併網之策—新聞—科學網
    早在2013年,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便完成了對1.5兆瓦級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示範工作,此系統性能指標高於國際同等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目前,該所正在著力開展對10兆瓦級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研發與示範工作,並已完成了系統主要部件的研發工作,目前正在進行系統的集成,預計將在2016年完成全部的示範任務。
  • 工程熱物理所壓縮空氣儲能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提出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有效率高、儲能密度大等優點,解決了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受地理條件限制和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等問題。不同於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特徵之一在於,系統採用高壓蓄冷蓄熱裝置實現壓縮熱和低溫冷能的回收與再利用,從而明顯提高了系統效率。
  • 工程熱物理所超臨界流體湍流傳熱特性研究獲進展
    超臨界流體在工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比如超臨界水冷反應堆、超臨界CO2布雷頓循環、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等。超臨界流體具有獨特的物性規律:當溫度低於擬臨界溫度時類似於液體,當溫度高於擬臨界溫度時類似於氣體,而在擬臨界點附近其物性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 超臨界二氧化碳裝置淺談優缺點
    超臨界二氧化碳裝置淺談優缺點 ,「12vugqc」超臨界二氧化碳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二氧化碳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1-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家能源風電葉片研發(試驗)中心採用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新模型(改進致動面模型),對不同排布下的多颱風力機尾流場分析,研究幹涉效應影響、流場耗散和摻混現象。該方法採用計算域中的體積力空間分布替代葉片在流場中對流體的作用,不需要對葉片表面粘性邊界層流動進行求解,減少了葉片附近的網格數量,大大節省了建模和數值求解所需時間,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三維流場的分析能力。
  • 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壓縮機低壓部分結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壓縮機低壓部分結霜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2vugqc」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流體二氧化碳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二氧化碳超臨界充裝方法
    ,「12vugqc」二氧化碳超臨界,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超臨界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測試期間冷卻設備附近的溫度在攝氏度至攝氏度之間·放式冷水機組是一种放式結構沒有外箱所有部件都在外。
  • 二氧化碳超臨界市場已經初具規模
    二氧化碳超臨界市場已經初具規模   二氧化碳超臨界,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超臨界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