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因何變「瘦」?

2021-01-16 百家號

科學家驚訝地發現,人類的大腦正在逐漸「消瘦」。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人類會因此變蠢嗎?

人類大腦確實「瘦」了

1868年,人類考古學歷史獲得了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考古人員在法國多爾多湼區的克羅馬農山洞裂隙中,發現了人類許多人類骨骼化石,骨骼至少屬於5個個體,其中有2具男性和2具女性,另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屬於大約50歲左右的1個老年個體。與骨骼化石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貝殼,貝殼上面都有人為打穿的孔洞。後來考古學家把這些人類遺骨命名為克羅馬農人,並保存最完好的老年個體,被命名為克羅馬農1號。隨後的研究證實,克羅馬農人屬於最有代表性的晚期智人,其生活年代大約在2~3萬年前。

長期以來,考古人員一直在從各個角度對克羅馬農人進行著細緻的研究。2010年末,一個法國專家小組又獲得了重大收穫。這個小組把研究目光盯在了克羅馬農1號身上,他們通過多種高科技手段製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頭顱模型。當克羅馬農1號的頭顱模型製成後,專家們立即獲得了意外的驚人發現:原來2萬多年前的人類頭顱並不是我們原來想像的那樣比現代人的小,而是比現代人大15%~20%。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克羅馬農1號頭顱的腦容量進行了細緻測量,並與現代人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進化2萬多年以來,人類的大腦變「瘦」了,男性的腦容量從1500立方釐米縮小到了1350立方釐米,如果把這個縮小了的體積換算一下,比4個桌球加在一起還要大些。此外,女性的腦容量縮小比例與男性一樣。更讓人驚奇的是,現代人的腦容量雖然小了,但個別功能區域在腦組織中所佔面積比例,反過來比克羅馬農1號要大一些,如同語言和注意力相關的腦組織就在大腦中佔據了更大的部分。

大腦變「瘦」,是喜是憂?

為什麼人類的大腦會變「瘦」呢?為什麼大腦在變「瘦」的同時,個別功能區域不是隨著變「瘦」而縮小,反而擴大了呢?人類會因此變蠢嗎?

有專家認為,現代人類戶外活動較少、食物較易消化,所以大腦的某些功能退化,這才導致大腦變「瘦」。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大腦越大的動物相對越聰明,人類的大腦變「瘦」說明人類已經逐漸變蠢了。這個事實,值得人類憂慮和反思。

美國人類學家對此反唇相譏。他指出,人類人口在近2萬年以來,一直在快速增長,在進化過程中引發突變,使得大腦變「瘦」,這很正常,而進化作出這種選擇也是高明之舉,因為較小的大腦反而會減少能量消耗,幫助大腦更快完成發育,因此這是典型的進化現象。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大腦在變「瘦」,但並不會阻礙大腦利用率的不斷地提高,而2萬多年來人類創造的燦爛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足以說明人類大腦的利用率在不斷提高,說明人類更聰明了。而現在人類大腦的某些功能區域不小反大,也說明人類某些方面的本領比古人更高強了。

美國密蘇裡大學認知科學家大衛吉裡則站在了中間立場上,他認為這一現象不足憂,也不足喜,因為研究顯示,當某個地區的人口密度低時,人類頭骨會擴大;但當某個地區的人口由稀少轉為稠密時,頭骨尺寸就會縮小,這一現象表明,當日趨複雜的社會出現後,人腦就會縮小,因為這時人類無須像以往一般機敏就能生存;人類社會越趨複雜,人們就必須專注發展所長,不能兼顧多樣技能,所以腦部一些功能退化,大腦就會變「瘦」。

看來不管怎樣,人類大腦變「瘦」並非壞事,憂慮是多餘的。

變「瘦」,會持續下去嗎?

未來人類會變成啥樣,大腦會繼續「瘦」下去嗎?在不少科幻作品中,把未來人類的頭部都塑造得很大,以此來容納更加發達、體積也更大的大腦。還有一些像科幻小說《時間機器》等的科幻作品,把未來人類說未來人類會分化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下等人」以及身材高挑、智力較高的「上等人」……但嚴肅的科學家卻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美國古人類學家指出,如果大腦體積進一步增大,那麼勢必令更多母親死於難產。因此,人類未來進化一定不會選擇大腦袋。再有,人類積累的聰明智慧已經「刻」在了基因裡,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所以人類不可能進化出智力低下的所謂「下等人」。而且隨著人類不同種族之間的融合不斷深入,未來人類外貌可能趨於統一,最終可能會變成巧克力色頭髮、腦袋不大、身材中等的形象……

他還指出,未來人類就是靠自然而然的進化,大腦也不會變大,而基因改造技術的應用,可能會為人類「製造」出一個新人類種群。新的種群因為更聰明,更靈巧,所以更不會讓嬌小的身材去支撐一個大腦袋。還有一種可能是人類再實現外星移民後,因為那裡的居住環境與地球迥異,所以移民外星的人類也會朝另一方向進化,進化出新的人類種群。不過要實現移民外星,人類必須利用基因手段把人整體變小,那樣才能更適應宇宙旅行……

看來未來人類無論沿著哪條路進化,都會做出智慧的選擇:讓大腦「瘦」下去。

相關焦點

  • 「嗜血」的大腦:人類大腦是如何進化的?大腦的結構是什麼?
    11:03:54 來源: 確認過眼神呦 舉報   一個澳大利亞與南非的國際合作研究顯示,人類大腦通過進化不僅變得更大
  •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關於人類的大腦其實很可怕
    人類大腦十大未解之謎僅僅是人類對自身的迷惑。人類身體上很多的難解之謎是存在於我們大腦中的。大腦是一個讓人感到迷惑的器官,尤其是在有關生與死、意識、睡眠、幻覺、記憶等問題,一直困惑著人們,讓我們共同走進人類的大腦,一起探索人類大腦的未解之謎!
  • 分形流暢性:人類大腦天生會因分形而愉悅
    研究表明,當事物的形態出現某種自我重複的模式時,會在我們的大腦裡喚起輕鬆的感覺,從而降低壓力,讓我們感到舒緩放鬆。人類早在懵懂之中,就學會利用這一特徵:想一想家裡床單、牆紙和窗簾上的圖案。這被稱為「分形流暢性」。原理大概是重複的視覺元素可以降低大腦處理視覺信息時所用到的運算資源,所以會令人感到輕鬆愉悅。
  • 這歸功於瘦基因
    圖自unsplash研究人員發現,刪除這種基因能夠讓蒼蠅和實驗小鼠更瘦,而且該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可能與調節能量消耗有關。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醫學遺傳學系教授Josef Penninger說:「我們都認識在人群中佔比僅為大約百分之一的這類人群,他們可以吃任何他們想吃的東西,並保持健康的新陳代謝。
  • 鄭爽這麼瘦,秘訣是什麼?
    核心提示:明星的減肥方法還是很多的,斷食就是最常見的,也是為了讓身體減少吸收,長期處於節食狀態下,大腦會認為你處於饑荒年代,為了保住你的小命,大腦開始把「維持生存」變成了身體的最緊要的需求。   鄭爽絕食20天瘦了35斤   明星的減肥方法還是很多的,斷食就是最常見的,也是為了讓身體減少吸收,長期處於節食狀態下,大腦會認為你處於饑荒年代,為了保住你的小命,大腦開始把「維持生存」變成了身體的最緊要的需求。
  • Cell:科學家發現與瘦有關的基因可能有助於抵抗體重增加
    他們發現,刪除這種基因會導致蒼蠅和老鼠變得更瘦,並且發現這種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可能參與調節能量消耗。讓我們研究一下瘦。」彭寧格的團隊研究了來自愛沙尼亞生物庫的數據,其中包括47102名年齡在20到44歲之間的人。 研究小組比較了健康瘦人和正常體重人的 DNA 樣本和臨床數據,發現了 ALK 基因中瘦人所獨有的遺傳變異。
  • 狗狗的大腦無法識別人類面孔?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狗狗無法識別人類面孔,因為在它們的大腦中沒有用來區分人類後腦或前腦的區域。結果表明,人類大腦中有大面積專門的神經網絡用來區分人臉和非人臉。In dogs there are no brain regions that fire to differentiate faces.然而在狗的大腦中,卻沒有用來區分面孔的區域。
  • 瘦真是天生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致癌基因或能幫助對抗體重增加
    在5月21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在愛沙尼亞超過47000人的基因資料庫,以確定一種與瘦有關的基因,這種基因可能在這些新陳代謝健康的瘦子身上起到了抵禦體重增加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刪除這種基因會使果蠅和小鼠變瘦,並發現這種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可能與調節能量消耗有關。「我們都認識這些人:大約佔總人口的1%。」
  • 大腦的秘密:人類大腦僅開發10%,這純屬杜撰?
    作者|洪杉  來源|紅杉匯(ID: Sequoiacap)如果說前幾期談到的「人工智慧」「機械骨骼」等,是仰仗人類後天聰明才智所創造的科技產物,那麼這期話題,可謂是實打實地回歸到了我們人類本身——大腦,這個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
  • 人類大腦為何是動物中最大的?這個因素決定
    許多人類學家認為,龐大的社會群體是人類大腦變得越來越大的驅動因素。不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美國紐約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研究認為,影響大腦大小的關鍵因素是飲食,而不是社會群體大小。在美國紐約大學靈長類動物學系,每一個房間的柜子裡都收藏著許多骨骼。
  • 科學家提出量子大腦,能否為人類解答大腦的奧秘?
    人類的大腦一直隱藏著很多未解之謎,人類科學家從很多方面來了解過大腦,甚至運用了量子力學的成果去試著發現大腦的秘密。大腦是否應用了量子力學?從某個層面上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大腦由原子組成,原子當然要遵循量子物理的規律。
  • 大腦真的能被開發?如果大腦開發真的存在,到100%會怎樣?
    ,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等等世界文明的科學家,他們的智力排名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趣的是,人們在愛因斯坦去世後,對他的大腦進行的詳細的分析,企圖發現一些異於常人的秘密,結果卻顯示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常人的大腦並無任何的區別。
  •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2015-02-27 16:21: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大腦是人類智慧的中樞,但民眾對大腦常有許多迷思,例如認為喝酒會殺死腦細胞或只有少部分的大腦潛能開發
  • 神秘的人類大腦——盤點和人類大腦有關的「重口味」博物館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大動脈瘤破裂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許多醫學研究人員和公眾都爭先恐後地想看看這位偉人的大腦。除了對天才大腦的好奇,人們也開始關注大腦的生理功能和運作模式。圖書館的研究還顯示,偉人的大腦通常比普通人重。愛因斯坦的大腦又長又大,質量為1680克。日本人大腦的平均重量是1300克。博物館裡日本名人最重的大腦可以達到1645克。同時,他們還發現,許多罪犯的大腦比普通人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歹徒的大腦可能也有一些特殊的能力,但他們沒有得到適當的利用,發展成扭曲。但是大腦質量和人類智力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 鯨魚大腦9公斤,人類大腦1.5公斤,為什麼卻是人類更聰明?
    鯨魚大腦更大,可以達到9公斤,人類大腦只有1.2到1.5公斤,但卻容納了860億神經元,鯨魚大腦需要達到36公斤,才可以擁有和人類一樣多的神經元。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以往科學家們認為所有動物大腦的基本結構都一樣,但現在科學家們又通過將大腦溶解在某種特殊溶劑中進行研究。這種溶劑可以毀壞細胞,但卻可以保留細胞核,通過數顯微鏡某個倍數視野下的神經元細胞核數量,可以準確地計算大腦所擁有的神經元。據計算,人類大腦可擁有860億神經元,而大腦皮層可以擁有160億神經元。
  • 腦科學日報:突觸形成和樹突發育的關係;人類大腦會因分形而愉悅
    4,發表在人工智慧頂刊(TPAMI)上的一篇文章表示腦電與計算機視覺的交叉存在缺陷和盲點來源:腦機接口社區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聲稱,利用EEG測量技術,對觀看ImageNet刺激的受試者的大腦誘發進行分類,並採用從該處理中獲得的表示來構建一種新型的目標分類器。
  • 女性越瘦骨密度越低 太瘦比肥胖更危險
    天天喊著減肥的人大有人在,而且還創造出各種新奇的檢測標準: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A4腰、iphone腿,時不時就會掀起一陣「比瘦」風潮。不過,你知道嗎,從健康角度說,瘦固然能避開一些因肥胖帶來的疾病,但在追求瘦的道路上,有些人已經走得太遠太偏。
  • 《超體》神秘器官,人類大腦究竟要沉睡多久?
    顯然,《超體》比之一些抒情、風景、喜劇電影更難理解,或許正因如此,呂克才找來斯嘉麗,利用其天使的面容和魔鬼的身材來抓住觀眾眼球,性感、暴力和科幻雜糅到一起有些怪怪的,但仍不失為一部精彩的電影。LUCY因遭獄警毆打,導致CPH4洩露同自己身體相結合。隨後,LUCY大腦開始快速發育,帶來各種神奇的技能:當大腦發育到20%的時候,LUCY變成「順風耳」,能憑藉聲音判斷距離,能感知空氣中的信號。同時,CPH4所帶來的超能力已經屏蔽LUCY的痛感神經,使其能夠徒手取出肩膀上的子彈;隨著大腦持續發育,LUCY的特異功能越來越強,包括瞬間吸收知識,能回憶起嬰兒時期母親乳汁的味道,最後能控制萬物。
  • 羅雲熙再被吐槽瘦成猴,生圖顏值太優越,卻因身高離不開增高鞋
    羅雲熙再被吐槽瘦成猴,生圖顏值太優越,卻因身高離不開增高鞋 最近有很多電視劇都在熱播,而說到比較火的一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半是蜜糖半是傷》。這部劇的男主角是羅雲熙,雖然說現在這部劇已經完結,但他的關注度依然非常。
  • Nature: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導讀:在1900年的時候,神經學家Korbinian Brodmann曾根據他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的大腦皮層基於蜂窩結構的差異,手繪了大腦圖譜的簡單樣本。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科學家每每要用到大腦圖譜的時候都會沿用他的樣本圖,或者基於這個樣本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