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有一類病毒可在人類和其它動物中引起嚴重出血熱和神經系統疾病,對公共衛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它就是沙粒病毒。然而,人們對它的認知很少。最近,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主任施一課題組在雜誌《自然》上發表文章,首次解析了兩種沙粒病毒的全長聚合酶結構,並探討了病毒複製的機制。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中心主任蔡志友做客新華網,解析沙粒病毒的那些事兒。
蔡志友:各位網友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說到沙粒病毒,很多人都感到十分陌生,對它知之甚少,首先,請您介紹下什麼是沙粒病毒?
蔡志友:沙粒病毒與我們現在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一樣,都屬於所有病毒中的一種。它的形狀像沙粒,所以取名為沙粒病毒,是病毒的一個小分支。現在發現的已經有13種沙粒病毒,其中對人類致病的有4種。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節段的單鏈 RNA組成。易被熱(56℃)、紫外線、酸、鹼、脂溶劑等滅活。可以用細胞培養(猴腎和地鼠腎)分離病毒。每種病毒有其單獨的自然寄主。這些鼠受感染後,長期攜帶病毒和排出病毒,排出的病毒可以汙染水源和食物或形成氣溶膠飄浮空中而傳播給人。沙粒病毒還存在於鼠類的唾液中,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主持人:沙粒病毒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常見的疾病以及主要臨床症狀是?
蔡志友:沙粒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神經系統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此外,還會引起拉撒熱、阿根廷出血熱和玻利維亞出血熱等。這些病都很兇險,很嚴重,人如果感染了危害性都很大。沙粒病毒感染具有強烈的社會危害性,青年女性多見,醫護人員更易受染。沙粒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出現有發熱、頭痛、乏力、咽痛和肌痛症狀,沙粒病毒感染也是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個元兇,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導致嚴重者有出血和休克,病死率為15~35%。
主持人:沙粒病毒感染也是神經系統疾病的元兇,病毒和神經內科疾病具有怎麼樣的聯繫?
蔡志友:沙粒病毒感染會引起淋巴細胞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和腦炎是兒童時期比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危害性也很多,可以說病毒感染是神經系統疾病最大的一個元兇之一,聯繫很廣,不僅引起腦炎,還會引起腦膜炎。
主持人:最近,由您帶領的課題組在雜誌《自然》上發表文章,首次解析了兩種沙粒病毒的全長聚合酶結構,此次課題研究什麼時候啟動的?
蔡志友:病毒感染和神經系統的密切關係剛才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基於病毒感染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的重大關聯,如果把病毒搞清楚了,就能夠有效治療或預防由於病毒感染的神經系統疾病,比如病毒性腦炎,沙粒病毒感染引起的腦炎、腦膜炎等。我們課題組在五年前選定了這個方向,研究這個病毒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關係。如果把病毒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關係搞清楚了,對於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之後,我們課題組就著手開始布局了。
主持人:你們課題組在病毒與神經系統疾病關係研究上,今後主要攻關研究的是什麼?
蔡志友:我們實驗室主攻神經變性病,比如常見的阿爾滋海默症(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老年痴呆是神經變性病數量最多,也是危害最多的疾病。如果家裡有一個老年痴呆病人,會影響整個家庭,讓整個家庭都不安寧。第二大神經變性病就是帕金森病,也是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疾病,嚴重的會喪失勞動力。我們主要研究神經變性病,其中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目前也沒有說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現在只能看到表面現象,具體他們是怎麼聯繫的,中間的具體路徑和環節都還沒有搞清楚。所以我們就鎖定了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不明晰研究方向,聚焦病毒和腸道微生物在神經變性病中的關鍵作用機制,作為實驗室重點攻關突破。如果能夠把病毒和微生物和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研究清楚,對於神經變性病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義。
主持人:為什麼選取病毒在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作為研究方向?
蔡志友:因為神經變性病,比如說阿爾滋海默病現在也有報導和帶狀皰疹病毒也有關係,那麼它和沙粒病毒有沒有關係呢?和流感病毒有沒有關係呢?甚至與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關係呢?說不清楚,也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因為我們每天生活在病毒的世界當中,怎麼把病毒和病之間的聯繫講清楚,對於神經變性病防治具有重大意義。
主持人: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於2018年成立,該實驗室成立的初衷?目前,在科學研究上主要聚焦哪些領域,取得什麼進展?
蔡志友:成立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的初衷從實驗室的名稱說起。無論是阿爾滋海默病還是帕金森病,這種神經變性病它和年齡也許密切相關,隨著老齡化到來,患這種病的群體也很多,如何科學有效地防控這些疾病,是我們建設這個實驗室的初衷。想把這個病的發病機制和原因研究清楚,然後再針對這個原因找到有效防治疾病的方法。所以我們就選定了神經變性病作為申報的主題。實驗室主要研究哪些內容呢?第一,研究病毒微生物學和神經變性病之間的關係。第二,從血管的機制進行研究,比如說血管和阿爾滋海默病或者帕金森病之間有什麼關係。第三,病毒和微生物是否影響了小血管早早的衰老,導致一系列病變,導致一些神經系統神經變性病的發生,導致痴呆的發生,導致帕金森病的發生,導致脊髓小腦性供給失調這些神經變性病。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於2018年成立,該實驗室成立的初衷:在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研究上有突破,為神經變性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科學依據。tructural insight into arenavirus replication machinery是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自2018年11月申報獲批後的第一篇Nature正刊文章,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成立以來的第一篇Nature正刊文章。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於2019年也在Nature子刊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了一篇文章:Structural insight into RNA synthesis by influenza D polymerase。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聚焦神經變性病發病機制不明晰這一世界重大難題,鎖定病毒和腸道微生物在神經變性病中的關鍵作用機制,作為實驗室重點攻關突破,在科學研究上異軍突起,取得了可喜新績。實驗室獲批成立1年半以來,共發表SCI文章25篇,影響因子累計達115分;主編出版專著1部 。
主持人:阻止病毒「肆虐」,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每一次研究成果都是醫學領域前進的一小步。感謝蔡主任的分享,感謝大家的收看。
蔡志友:謝謝,再見!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