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發明家們還能根據植物的莖搞出不少發明。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建築物體都是圓柱形的,譬如大橋的橋墩、高樓大廈的柱子和基樁等。除了美觀外,你有沒有想過,人們為什麼要把它們設計成圓柱形呢?原來,從力學的角度解釋,在佔有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圓柱形具有最大的支撐力。
人類發明圓柱體建築結構是從植物的莖獲得的靈感。如果你親近大自然,就不難發現,植物的莖大多為圓柱體,它們抗倒伏、抗風暴,支撐了一個龐大的植物身體。孟加拉國一棵樹的樹冠有一個半足球場那麼大,就是靠一根圓柱形樹幹支掉起的。因此古今中外的大型建築物,大多數也都採用圓柱作頂梁柱。譬如我國北京故宮、圓明園等古代建築,大多採用大型圓木作頂梁柱。美國的白宮,也靠許多白色的圓形水泥柱子作支撐。
不僅如此,人們還利用莖的中空原理節省建築材料。走到農田,劃開一根小麥的莖,你會發現,裡面是空的。奇怪的是,任憑狂風暴雨,這種空空的莖卻頂著沉甸甸的麥穗屹立不倒,宛如戰場中的「勇士」。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中空的莖與同樣粗細的實心莖相比,兩者的支撐能力是差不多的,但中空莖所需的營養物質卻大大少於實心莖。建築師從中獲得靈感,用中空的金屬材料製成索拉橋的橋柱。這種橋柱與用實心材料製成的橋柱相比,受力差不多,但所耗費的原材料卻大為減少現在,人們把中空原理廣泛應用於生活中。比如中空的電線桿以及中空的自行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