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植物內部構造的發明,人們根據秸稈的內部結構發明了夾芯板

2021-01-07 大廣州吃喝玩樂

植物要「活命」,就得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騰作用。它作們跟動物一樣,也有「鼻孔」,也會呼吸。不過,跟動物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恰恰相反,它們是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天氣炎熱時,植物也會「排汗」,將體內的水分隨熱氣排放出去。可是植物渾身上下找不到一個孔,它們是通過什麼排放氣體和水蒸氣的呢?原來,植物也有「通氣口」,在植物的葉片和嫩莖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小孔,只不過這些氣孔十分「袖珍」,除非利用顯微鏡觀察,否則它們便不會現身。

根據植物「氣孔」的原理,人們在建築物的圍牆中設計出通氣孔,用來調節室內空氣的溫度、溼度和潔淨度。縱觀古今中外的建築物物,完全密不透風的建築物是絕對沒有的。同時,人們還根據植物細胞內的液體和氣體對細胞壁的壓力作用,在建造倉庫、劇場、體育館、旅行帳篷和水下建築時,發明了充氣和充液結構。它的優點是:輕便,施工快,好搬運。

此外,人們還根據秸稈的內部結構發明了夾芯板。秸稈是農村作物脫粒後剩下的莖,主要成分是粗纖維。粗纖維的外圍基質為木質素,它起著賦予纖維機械強度以及保護纖維素免遭微生物及酶攻擊的作用。那麼,這種結構有什麼用呢?一些建材公司的工程師開始動腦筋了,思來想去,他們根據秸稈的結構和質地的特點,發明了夾芯板。夾芯板的面層常採用金屬薄板,芯層則選用硬質泡沫材料,金屬面層除承受荷載外還可保護芯層,使其免受損傷;而芯層除保溫隔熱和隔音外,還可將兩個面層連接成整體。

由於夾芯板具有良好的結構性能,近年來在建築圍護結構中的應用日趨增長。夾芯板的面層以金屬材料居多,但也可以採用配筋混凝土作為面層。在一些輕鋼結構住宅中,樓板或牆板為了減輕自重,也採用夾芯板,不過這種夾芯板以混凝土為外売,芯材仍舊是泡沫材料。

相關焦點

  • 地震儀器發明以前,人類是如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
    呵呵,事實上地球內部還真是圈層結構,不過沒有十八層那麼多。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認識主要由地震學完成的。但現代地震儀器發明之前,人們其實已經提出,儘管沒有那麼詳細,那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地球密度的不平衡之前說過地球的大小早在公元前240年由古希臘埃拉託色尼完成,地球的質量以及密度在1798年由英國卡文迪什完成(圖1)。
  • 發明家根據植物的莖搞出的發明,你知道哪些
    智慧的發明家們還能根據植物的莖搞出不少發明。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建築物體都是圓柱形的,譬如大橋的橋墩、高樓大廈的柱子和基樁等。除了美觀外,你有沒有想過,人們為什麼要把它們設計成圓柱形呢?
  • 【技術乾貨】微說:複合材料夾芯板結構的機械測試(二):平壓測試與平拉測試
    為了提高碳纖維複合材料夾芯板結構領域專業知識,本公眾號近期將針對該結構力學實驗和測試方法進行概述,試驗時主要採用了廣泛接受的軍用標準(MIL-STD
  • 碎片手雷內部是什麼樣的?隕石內部你見過否?在這裡你都能找到
    探索的欲望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強烈的,小時候我們會拆開喜愛的玩具,看看裡面是什麼構造。長大之後,我們想要獲得的更多的知識,需要庖丁解牛的去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質。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我搜集了一些事物的斷面照片,這讓人感到特別新奇,尤其是當我們看到我們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我們肯定會在不經意間發出感嘆,原來這些事物的內部是這個樣子。
  • 植物解剖——帶你走進植物內部的精彩微觀世界
    人類對於植物的認知經歷了非常漫長的階段,最初人們主要注重的是對植物形態的描述和用法的總結,然而隨著顯微鏡的出現,我們得以觀察到肉眼看不到的植物內部精細結構,對植物進行解剖研究也就應運而生
  • 地球內部有什麼?切開「地球」,帶娃認識地球的內部構造
    那我們天天都踩在腳底下的地球,它的內部是怎麼樣呢,你們知道嗎?今天憨弟就分享一個用麵團認識地球結構的玩法。什麼?幾個麵團就可以讓孩子認識地球構造?你沒有看錯,就是幾塊彩色麵團,憨弟帶著七七玩了一下,玩法簡單,也能很直觀的認識地球構造!爸爸媽媽們趕快準備起來吧!
  • 全面拆解 羅技G5內部構造獨家大揭密
    前言:    相信現在羅技新近發布的頂級遊戲滑鼠G5的關注度不如前些陣子,人們的熱情也漸漸轉向其他方面。在這個時候再推出一篇關於羅技G5的評測,主要是從拆解的角度讓大家了解這款滑鼠,看看其內部構造及使用的相關技術,也許看完此文後讀者朋友就會了解G5高達450左右的售價不光源於其超強的性能和炫目的外觀,更來自其內部精密而巧妙的構造設計。
  • 合肥鉚焊工發明地震救生艙
    老丁告訴記者,「鐵皮小屋」的正式稱謂叫「重物埋壓救生艙」,艙體全部採用鋼板按照力學結構設計製成,救生艙平常可放在家中靠牆的角落,假如地震突然來臨,人們可以在幾秒鐘內迅速躲進去,以避免房屋倒塌可能造成的傷害。  老丁說,他請專業人員做過測算,一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重量約為1.2~1.3噸,而救生艙頂部鋼板厚度為16mm,可以承重4000噸,「相當於7層樓房倒塌的重量」。
  • 第一次見日本SMC手爪的內部結構,英文版手冊介紹的真詳細
    平行開閉型手爪有2爪、三爪和四爪,雖然爪子數量不同,但內部結構和選型方法都是相似的,下面詳細介紹一下SMC平行開閉手爪的內部構造和選型步驟。1.平行開閉型手爪內部結構手爪安裝面設置定位孔,手爪可以從頂面或底面安裝,手指採用楔形結構傳力,實現±0.01mm定位精度。另外,手爪還可選配防塵罩、中心通孔、中心推板的結構。中心通孔可以用來通壓縮空氣,中心推板有氣缸和彈簧驅動兩種形式。手爪主要由缸體、活塞杆、磁環、密封圈等組成。
  • 鋁蜂窩板的內部構造
    鋁蜂窩板的內部構造鋁蜂窩板的夾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鋁蜂窩板的質量。這種結構由鋁板和鋁蜂窩芯組成。有很多優秀的特性,下面由鋁蜂窩板廠家介紹。鋁蜂窩芯是由無數蜂窩形成的,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消化外力。通過鋁蜂窩板製造商介紹鋁蜂窩板的內部結構,希望在購買時選擇自己的鋁蜂窩板。需要了解更多問題搜鋁蜂窩板,鋁蜂窩板
  • 你知道地球內部構造是如何揭秘的嗎?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類對地球內部一直充滿好奇。如果能鑽入地下,來一趟穿越地心之旅,會看到哪些奇景呢?然而,當今的技術手段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深入地下觀察研究。
  • 人們是通過哪些技術和知識來分析星體內部結構的?
    軌道距離星體越近,探測星體內部的結構的敏感度就越高。扁圓度:沒有星體是一個完美的球體。由於自轉的離心力,他們在赤道部分都會由一點膨脹。膨脹的總量被成為星體的扁圓度。通過了解扁圓度的強弱我們也可以知道星體的簡要密度數據。
  • 內部構造複雜得讓人眼花繚亂!
    核潛艇作為國之重器,常年服役於海洋之中,充滿了神秘感,很少人能見過它的廬山真面目;我們通常都是通過電視、媒體報導方能隔著屏幕一睹其真容;對於其內部構造,相信就更少人能見過。但是核潛艇是有使用壽命的,所以目前美國和俄羅斯已經有很多的核潛艇陸續到了退役年齡,這就面臨著一個處理問題。
  • 結構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材料的結構與構造
    材料的結構與構造  建築材料的性質與其結構、構造有著密切關係。也可以說材料的結構、構造是決定建築材料性質的極其重要因素。因此,要掌握建築材料性質,合理使用材料並能解決某些工程問題的話,就需要具備材料結構、構造的有關知識。
  • 新型安全帽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支付寶螞蟻莊園6月3日每日答案
    新型安全帽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支付寶螞蟻莊園6月3日每日答案時間:2020-06-03 11:47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新型安全帽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支付寶螞蟻莊園6月3日每日答案 新型安全帽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 搪玻璃錨式攪拌器內部構造的機理是什麼
    搪玻璃錨式攪拌器內部構造的機理是什麼 ,「r44opt」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攪拌器,操作簡單,性能穩定,質量可靠,歡迎來電選購!
  • 這項X射線技術讓晶片無秘密可言:納米級還原內部構造 現已破解16nm...
    現在掃描晶片內部的硬體構造可以像給人體做CT掃描一樣了。來自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的X射線顯微鏡,在不破壞晶片的情況下,就能知道其內部的構造,發現晶片中可能存在的硬體後門。
  • 火車司機「發明家」
    但陳所利卻是不折不扣的工人「發明家」,擁有「拖把擠幹器」「新型水泥包裝袋」「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檢查井清理工程車」「列車編組溜放作業制動鐵鞋」5項國家專利。1971年,陳所利成為一名蒸汽火車司爐。經過多方求證,1989年,陳所利發明了用「紅麻」做「骨架」,用秸稈做「肌肉」的植物纖維水泥包裝袋,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00年,他又發明了「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檢查井清理工程車製造技術」,用機械清淘代替人工清淘,提高了環衛工人的作業效率。陳所利學歷不高,要想讓發明更實用,他必須要時時充電。為此,陳所利常年泡在圖書館,還主動給專家寫信求解難題。
  • 糖豆人公布內部結構圖後,玩家自製出手辦,內部構造好評
    而且當糖豆人的官方,公布內部結構圖後,甚至有粉絲自製出手辦,並且內部結構好評。 但是令玩家們始料未及的是,當官方在社交平臺上公布糖豆人的內部構造概念設定圖後,可愛的糖豆人瞬間化身「異形怪獸」,令人感到啼笑皆非。因為官方的設定中,糖豆人的真實身高居然有183CM,並且骨骼結構也相當怪異,被戲稱為「進擊的糖豆人」。
  •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
    原子結構——一個故事帶我們釐清人們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過程。今天給各位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關於原子結構的故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長長的故事,來釐清人們在研究原子內部結構過程中的脈絡。雖然說,我們發現了,電子是來自於原子內部,而且電子所帶的電是負電,那麼組成原子的另一部分,人們把它命名為原子核,應該帶正點。原子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原子核組成,緊接著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電子和原子核以什麼樣的結構方式,在原子內部組成一個原子的呢?湯姆孫提出了他自己關於原子的結構模型,也就是「西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