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地球內部構造是如何揭秘的嗎?

2020-12-22 四川省地震局

在遙遠的46億年前,太陽系附近發生了一次超新星爆發,大量的星際塵埃堆積在太陽的周圍,這些塵埃開始的時候混亂不堪,但經過太陽核聚變產生的「太陽風」長時間的吹擊,灰塵被吹走了,只留下了些較大塊的物質。這些物質又因為自身引力互相吸引,最終在某一時刻,形成了一個球,地球。

地球從最開始的小球逐漸變大,在今天已經成長為了直徑一萬三千公裡的大球。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最外部薄薄的地殼好比蛋殼;位於中心部位的地核就是蛋黃;像裹著蛋黃的蛋白一樣包圍著地核的,那就是地幔了。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

(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

(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地殼在軟流層上漂移,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係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

(3)地殼:含量最多的8種元素是氧、矽、鋁、鐵、鈣、鈉、鉀、鎂。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水晶和沙子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矽。

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類對地球內部一直充滿好奇。如果能鑽入地下,來一趟穿越地心之旅,會看到哪些奇景呢?

然而,當今的技術手段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深入地下觀察研究。那麼,地球內部構造的神秘面紗又是靠什麼揭開的呢?

答案是

地震波

照亮地球內部的

「明燈」

科學家們用了很多方法間接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比如根據鑽井採礦中獲得的資料和火山噴發的物質來分析等等,最終,人們利用地震波揭開了地球內部的神秘面紗。

當地震發生時,產生的地震波就會傳到四面八方。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所通過的介質的性質有關,地面上裝置的地震儀接收到地震波後,就能分析出許多地下的情形,進而描繪出地球內部結構的特點。

來源:山西省地震局(ID:shanxidzj)

相關焦點

  • 地球內部有什麼?切開「地球」,帶娃認識地球的內部構造
    我們會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創意手工教程等,和你一起給孩子更優質的家庭教育!地球,一個擁有46億年歷史的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她孕育了生命,哺育了人類,相對於其他荒漠的星球,地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所看到的高山、大海、高樓大廈都在地球的表面!那我們天天都踩在腳底下的地球,它的內部是怎麼樣呢,你們知道嗎?
  • 連地殼都挖不穿,人類是怎麼知道地球內部構造的?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但是我們對地球的很多部位其實並不了解。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要把地球挖穿。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科學家們實施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在科拉半島一直往地底下挖,試圖挖穿地球,好好瞧一瞧從未露出過真容的地心到底長什麼樣子。
  • 都是你沒見過的 液晶面板內部結構揭秘
    那麼,顯示器是如何工作,其每部結構是怎麼樣的,其工作原理如何。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一一揭秘。首先,還是要對其顯示器工作原理進行一下了解,以便大家會好的了把握拆解的過程。液晶的成像原理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過施加電壓刺激液晶分子偏轉產生點、線、面的圖像,液晶分子便如閘門般地阻隔LED背光源發出光線的通過率,進而將光線投射在不同顏色的彩色濾光片中形成圖像。
  • 花10年挖了10000多米,沒能挖穿地球!如何知道地球的內部構成?
    對人類而言,星空和地球深處是我們嚮往的兩個地方了。星空在我們的頭頂,我們通過發展航天技術來探索星空,地心在我們的腳下,我們又該如何探索地心呢?人們想到的最笨的方法,使勁往下挖,挖到地心深處去看看。如果人類想要繼續往下挖,就需要付出千百倍的資金和時間用來提高材料硬度和挖掘技術,而顯然這是不現實的,挖穿地球的宏偉計劃因此擱淺。當時人類挖到了驚人的12000米左右,已經遠遠超越了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但是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千米,這個深度僅僅只佔地球直徑的千分之一不到。可以說想要挖穿地球,人類還只是剛剛起步。
  • 地球內部結構和雞蛋有什麼聯繫?如何高效形象記憶初中地理板塊構造知識點?
    比如在認識地球結構這一章節中,老師會先提出問題:地球內部非透明的,我們又怎麼知道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呢?與B超、X射線及胸透的原理作比較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地震波的測量方法後,讓學生們記憶地震波的特點以及地球的內部結構。
  • 解析板塊構造與地震關係,陳運泰院士揭秘地球蓬勃發展活力
    8月17日上午,第十八期院士講堂活動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開啟,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做了題為《從全球性的大地構造活動 感受地球蓬勃發展的活力——板塊構造與地震》的科普分享演講。
  • 你知道地球表面為什麼有大氣層嗎?2分鐘帶你揭秘!
    地球的大氣層是巨大的,約有350km厚,它甚至能夠影響到太空中國際空間站的運行。但是這個巨大的氣體包層是如何形成的?小哈2分鐘帶你揭秘!大氣層的形成原因簡而言之,我們的大氣層因重力而存在。當地球形成時,大約45億年前,高溫下的行星是幾乎沒有大氣層的。但根據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SERC)的說法,隨著宇宙的降溫,地球表面開始出現大氣,其主要來自火山噴出的氣體。這種古老的氣氛與今天的大氣截然不同;根據電監會的說法,那時候的大氣層含有硫化氫,甲烷等,但是二氧化碳含量是目前地球大氣層的10到200倍。
  •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表明,隕石撞擊可能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並且增強了地球的磁場強度。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早期構造比較活躍,41 億年前的鋯石晶體顆粒可以作為證據。然而,另一些人更相信地球化學的數據,地化數據分析表明地球形成過程中,被一個靜止的「蓋子」包裹著,活動的構造板塊是後來出現的。直到最近,人們才逐漸接受「地球板塊在太陽系內是獨一無二的」這一觀點。然而,2012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觀察衛星圖像發現,火星也經歷過規模較小的板塊運動。
  • 你知道地球板塊運動,但你知道為什麼有板塊嗎?
    板塊構造理論假設地殼(地球的「巖石圈」)被細分為幾個相對運動的板塊,大部分活動集中在板塊之間的邊界上,往往通過地震、火山噴發的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是板塊構造理論一個嶄新的關於大陸海洋分布的理論,才誕生了50年,但是它與地球所呈現出來的活動跡象有良好的吻合,因此被科學家廣泛的接受。
  • 火星是下一個地球嗎?揭秘有關於火星的,那麼你不知道的秘密
    由於受到距離時間,文明等級的阻礙,人類已經被困於地球數百萬年時間了。儘管,人類文明在近200年時間才快速發展,直到上個世紀,人類才將腳步邁入了外太空。但畢竟,人類自誕生於地球以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不知道是人類力量的不足,還是人為的力量將人類困在了地球上。地球就像是人類的牢籠一般。人類終將會衝破阻礙,離開地球。但終於離開了地球的人類,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人類下一步該去往哪裡呢?
  • 火星是下一個地球嗎?揭秘有關於火星的,那麼你不知道的秘密!
    由於受到距離時間,文明等級的阻礙,人類已經被困於地球數百萬年時間了。儘管,人類文明在近200年時間才快速發展,直到上個世紀,人類才將腳步邁入了外太空。但畢竟,人類自誕生於地球以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不知道是人類力量的不足,還是人為的力量將人類困在了地球上。
  • SpaceX龍飛船內部設備構造,今年最佳科幻靈感源泉
    這一階段標誌著載人「龍」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首次商業載人試航發射任務成功。Discovery 揭秘SpaceX 龍飛船內部設備構造▼ 不同時代的飛船內部對比▼ 特斯拉風格十足的飛船內部與控制系統>▼ 特斯拉電動汽車與火箭合照關於本次發射還有兩件有趣的事情:火箭按計劃回收返回地球
  • 打洞比登天還難,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的?
    之前在回答一些關於地球科學問題的時候,每每有朋友提出這樣的疑問:你怎麼知道地球中心有地核的?你怎麼知道外地核是熔融的液體?你怎麼知道地幔有多厚?你憑什麼說那中間是鐵?總之是很不相信的樣子。今天我就統一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助你解開謎題。
  • 沒有板塊構造,地球可能就無法維持生命
    這些碎片散布成今天我們知道的各大洲。 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韋格納(Alfred Wegener) 於190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這種關於大陸漂移的理論,但當時他的想法並沒有獲得太大的關注-人們認為這太奇怪了。畢竟,我們腳下的地面堅如磐石,對吧?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大陸漂移的想法。在地球海洋的兩邊都發現了來自相同動植物的化石,這表明曾經相距遙遠的海岸線曾被連接起來。
  • 糖豆人內部構造概念設定圖,網友:謝謝有被嚇到
    大家應該都知道《糖豆人終極淘汰賽》這款遊戲吧?上線24小時賣出150份的這款遊戲,可是從上線就一直火到現在,玩家們控制的糖豆人的可愛呆萌外表絕對是一個重大原因!操控著這些可愛的糖豆人跑跑跳跳直到終點,可真是太治癒了!  而這款遊戲的官方的推特在最近又火了一把,這是怎麼回事呢?
  • 科幻小說裡的地心人就生活在地球內部?它們是碳基生命嗎?
    一直以來,地心文明都是科幻小說裡出現的事物,倘若這個消息是真的,那估計整個人類社會都會震動,地心文明真的存在嗎?如果你對地球的構造有一定了解,你會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地心文明只是幻想中的存在。科幻作家設想中的地心文明,其實是建立在「空心地球」的基礎上的,地球內部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適合地心人生活。
  • 地球內部真的存在地內世界?地球內部精準圖曝光
    地球空心論早先是英國天文學家埃得蒙·哈雷(哈雷彗星也是他發現的)在1692年提出的大膽設想。他認為地球並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實心。「地球內部」經過大量測算,地球的現有重量應該是60萬億億噸,假如地球內部大部分不是空的,那它的重量應該重得多。
  • 我們真的了解地球嗎?地球的內部還存在「地心人」嗎?
    我們真的了解地球嗎?,我們又知道多少?你知道嗎?,自轉速度約為465米/秒,公轉速度約為29.79公裡/秒,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數據十分驚人,它真實存在,卻因慣性的存在,導致地球上的一切都與地球一同轉動,因此,人類感受不到地球在轉動,人們普遍知道,24小時是一天,實際上,時間也並非永恆不變的。
  • 地球內部有可能存在地心人嗎?
    地球內部存在另一種人類這種可能性可以說是幾乎為零,怎麼說呢,地球內部根本就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甚至是根本就不存在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所謂的地心人,不過是來自於某些人的幻想而已。據說有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生物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6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的時候。
  • 地球的構造活動可能對生命至關重要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很少見
    他們的結果仍然不確定,因為科學家們並不完全了解板塊構造在地球上是如何開始的(更不用說它們如何在其他行星上發生),但他們的確表明,即使這個過程確實開始,也可能不會持久。這意味著地球不僅是已知在太陽系中存放移動板塊的唯一行星(儘管最近的一些證據暗示水星可能也是如此),它也可能是銀河系中少數這樣的行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