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創新周黑科技搶「鮮」看】用這款顯微鏡,人類將「透視」大腦...

2020-11-23 鳳凰網江蘇站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通過數條不同顏色的連接線,小鼠在自由活動時的腦成像得以實時顯示在電腦上。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都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可佩戴式微型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超維景供圖)

在動物自由活動時,如何直接對其神經元實時成像,是讓神經科學家飽受困擾的問題。傳統的科研監測只能通過將小鼠固定,或是觀察其腦部切片,或是給小鼠打麻藥,使其安靜下來。這樣做的弊端是,麻醉狀態下的小鼠,無法呈現出真實和自然的生命狀態,相應地就無法研究大腦神經和行為之間的關係,不能構成大腦的神經圖譜。發明「趁手」的儀器設備,對於該領域的科研活動至關重要。

工作人員在調試小鼠頭上的微型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設備(孫中元攝)

事實上,用於監測動物腦神經元活動的雙光子顯微鏡設備早已出現在國外的實驗室中,但它們中大多數體積較大,重量也從幾十到上百千克不等,一些相對較輕的設備成像質量差,成像速度不理想,無法快速捕捉腦部神經元的活動。

來自中國的科研工作者給出了解決方案。由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牽頭研發的微型化雙光子活體成像技術,將傳統雙光子顯微鏡中的核心零部件,都縮減在一個僅有2.2克重的微小部件中,以此研製出的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輕巧簡便可佩戴,適用於活體動物監測。程和平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獲取到小鼠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開啟了腦科學研究的新範式。除了體積精巧,該設備的另一項核心技術在於,通過自主設計的波長為920納米的空心光子晶體光纖,向小鼠腦部注入雷射,激發並採集螢光,從而獲取更高質量的腦部成像,其橫向解析度達到了650納米。

該顯微鏡在國際上首次獲取到小鼠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超維景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整套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已先後申請了6項國家專利和1項國際專利,在2017年獲得了科技部頒發的年度科學十大進展。2014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獲得者Edvard.I.Moser博士稱其為神經科學研究,特別是大腦空間定位神經系統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工具,未來幾年將在活體動物神經成像中佔主導地位。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Alcino J Silva教授也給予了高度肯定,表示其開啟的大門甚至超越了神經元和樹突成像,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的問世意味著系統神經生物學正進入新時代。

超維景生物科技是北大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的孵化企業,位於南京江北新區,超維景將對該項技術開展進一步研發,並進行成果轉化。目前公司已經同國內外多家機構進行合作,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也得以應用在金絲雀、犬等其他動物身上,並出現在美國紐約大學、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實驗室裡,可以說,該設備為活體動物的腦神經元活動監測帶來了無限可能。「它不僅可以『看得見』大腦思維,還將在可視化研究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症、癲癇等腦疾病的神經機制及新藥創製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腦科學研究的核心研究工具。」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李西睿說。

相關焦點

  • 「看得見」大腦思維 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
    北大院士牽頭研發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看得見」大腦思維 「讀得懂」小鼠心思本報記者 孫中元攝下個月舉行的首屆南京創新周上,一批黑科技將亮相。近日,記者跟隨南京創新周集中採訪團,探訪了這些在南京的黑科技。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通過數條不同顏色的連接線,小鼠在自由活動時的腦成像實時顯示在電腦上。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 南京生物醫藥谷:創新密碼湧動「基因之城」
    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該設備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在動物自由行為條件下觀測大腦神經元和突觸的活動。來自南京生物醫藥谷園區北大分子南京轉化院的這一成果亮相了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一出現就「技驚四座」。
  • 智能仿生手亮相2019南京創新周
    6月26日-30日,2019南京創新周黑科技展覽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展會現場設置"洞悉、洞見、洞創、洞融"四大主題板塊,來自全球的500多項"黑科技"炫酷亮相,令觀眾大開眼界。圖為參展商用人工智慧模式識別仿生手拈取名片。
  • 南京創新周黑科技搶「鮮」看 仿生壁虎機器人爬牆就像走平地
    交匯點訊 這隻壁虎機器人可以自由在牆上爬行。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讓「壁虎」來完成。  位於溧水區的南京溧航仿生產業研究院研發出的仿生壁虎機器人,未來可代替人類執行幕牆清洗、災難搜救、探險、地下管道檢測等「高難度」的任務。
  • 南京創新周黑科技搶「鮮」看 仿生壁虎機器人爬牆宛如走平地
    南報網訊 這隻壁虎機器人可以自由在牆上爬行。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讓「壁虎」來完成。位於溧水區的南京溧航仿生產業研究院研發出的仿生壁虎機器人,未來可代替人類執行幕牆清洗、災難搜救、探險、地下管道檢測等「高難度」的任務。
  • 南京創新周開幕在即 迷宮機器人、「自主可控」顯微鏡等眾多新產品...
    第二屆「南京創新周」將於6月22日至26日舉辦。創新周上各家公司拿出的新產品都值得期待。記者從江寧開發區了解到,區內多家公司都將帶著最新的研發產品亮相,尋找市場、共拓未來。   顯微鏡大家都不陌生,但復掃描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聽上去就複雜得多。
  • 南京紫東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方案搶「鮮」看
    :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升級新引擎、生態宜居新示範、古都風貌新演繹。與傳統的CBD相比,它將服務與產業、未來科技更好的聯繫起來,辦公性更強。圍繞中央科技區形成特定功能的科技研發集群區。商務創新片區 中央科技區關鍵視點效果圖山谷公園片區山谷公園片區是核心區左側的生態公共文化廊道,連接兩片科創島。
  • 程和平院士:2.2克微型雙光子顯微鏡及其在腦科學中的應用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報告是我們北京大學一個跨學科團隊研發的一款微型化新型顯微鏡--2.2克微型雙光子顯微鏡, 它可以幫助我們洞悉大腦活動的奧秘。  一、生物醫學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中,成像技術至關重要,它是推動生命科學進步的核心動力,生物醫學發展的歷史大半部是成像技術的發展史。從上世紀至今,我們醫學一些大的進步往往都伴隨著成像技術的突破。
  • 用好透視鏡、顯微鏡、望遠鏡
    穿透外表 直抵內核 揭示本質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幹部要用好馬克思主義穿透外表、直抵內核、揭示本質的功能來透視歷史、透視問題、透視時代。  一是透視「四史」的價值旨歸。
  • 這款大腦晶片 讓人類擁有超能力和完美記憶
    國外著名社交軟體Facebook也正試圖通過將微晶片注入用戶後頸來解讀用戶想法。在人腦植入晶片之後,人類可以獲得某些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而且一旦研究成功,對於醫療,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都將獲益匪淺。而這大概也是ARM、馬斯克、扎克伯格等眾多科技公司紛紛看好的原因。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顯微鏡:可解碼大腦
    雙光子成像技術面臨的挑戰程院士認為,儘管雙光子成像有看得準、看得深、光損傷小等優點,但也存在看活體不準、掃描速度慢、體積龐大無法便攜化等缺點。之前在神經科學領域,如果科學家想要對小動物在行為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成像研究,是採用了一種看起來非常好玩而又黑科技的方式。
  • 從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入手看其獨特魅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從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入手看其獨特魅力 對於商品來說,價值決定價格。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也彰顯了其獨特的價值。對於新型材料的分析,奧林巴斯顯微鏡自有一套。 去年12月,羅永浩在微博上預告了一場發布會。
  •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將使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再放異彩
    而本文要講的便是關於製造創新應用的,在本次比賽中,有一支獲金獎的隊伍中,研製出了一款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CyteLive」,這種中國人自己的新一代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而他們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的學生團隊。
  • 「透視」技術為精確3D列印人體器官帶來曙光
    據《每日郵報》24日報導,德國慕尼黑大學埃蒂爾克領銜的研究團隊提出一種能夠精確描繪器官內部結構的「透視」技術,3D列印人體器官將「有圖可依」,為醫療領域帶來顛覆性變革。示意圖:3D列印透明器官報導稱,研究人員利用溶劑使器官變得透明,然後用雷射在顯微鏡中掃描器官,從而獲取包括血管和每個細胞位置在內的整個器官結構。利用這一結構圖,研究人員可以先用3D列印造出器官的支架,再將幹細胞裝入3D印表機,注入正確位置,使器官正常工作。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解碼大腦
    雙光子成像技術面臨的挑戰程院士認為,儘管雙光子成像有看得準、看得深、光損傷小等優點,但也存在看活體不準、掃描速度慢、體積龐大無法便攜化等缺點。之前在神經科學領域,如果科學家想要對小動物在行為過程中的大腦活動進行成像研究,是採用了一種看起來非常好玩而又黑科技的方式。
  • 科技「戰疫」,南京企業展露「創新力量」
    交匯點訊 組建應急隊開展技術攻關,火力全開生產緊缺醫療設備,慷慨解囊捐贈高科技產品……南京這座「創新名城」的企業各展所長、各盡所能,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貢獻「創新力量」。另有43款軟體和應用正在緊急研發。  落戶南京棲霞區的燧坤智能公司是一家利用人工智慧算法發掘疾病作用靶點、發現已知藥物新適應症、提升新藥篩選效率的科技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研製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陳席元)近日,在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學生團隊研製的「CyteLive」無透鏡細胞分析監測儀獲高教主賽道金獎。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
  • 事後用550倍顯微鏡看精子,比抽菸更無聊
    ,人類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生出來的。  1677年一個清晨,荷蘭科學家和老婆做愛的最後一瞬間,連褲子都沒穿就抓住了顯微鏡,「這些微動物拖著尾巴,往前遊動的樣子,就像蛇在遊竄,泥鰍在打洞。」  這一切都是有預謀的,因為在當時手淫有罪,列文虎克只能利用老婆取精。
  • 顯微鏡用上了華為晶片?儀器市場或將迎「大革新」
    而日前,鳳凰光學宣布推出新一代AI智能數碼顯微鏡,使用的居然是華為晶片。據報導,在11月22日由中電海康集團,鳳凰光學承辦,浙江烏鎮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AI技術在顯微成像方向應用研討會暨液晶數碼智能一體顯微鏡新品發布會上,鳳凰光學正式推出這款產品。
  • 聚焦南京創新周|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南京生物醫藥谷發布...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陶禹歌 記者 丁小玲)6月22日,2020南京創新周分場活動-南京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業頒獎儀式暨創新圖譜發布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大會發布了生物醫藥谷科技創新圖譜,此舉有利於助力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南京江北新區一直在加速推進以「基因之城」建設為核心的生命健康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