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故事之前,要先來認識兩個字,一個是鉏(chú),另一個是麑(ní),這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看完這邊文章,或許你今後再也見不到這兩個漢字了。
言歸正傳,鉏麑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晉國,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寥寥無幾,只有簡單的幾句話,但就是這簡單的幾句話卻留給了後世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彼時晉國的老大是一個只有十幾歲的生瓜蛋子,人稱晉靈公,仗著自己是國君,沒人敢把他怎麼樣,就整天的不幹正事調皮搗蛋胡作非為,放在今天就是一人人喊打的熊孩子。
熊孩子呢沒別的愛好,沒事就趴在王宮的高臺上,拿個彈弓見人就打。有一次宮裡的廚子煮熊掌沒煮熟,直接被熊孩子宰了扔到筐子裡,命令宮女們拉著筐子在宮裡轉悠。晉國的大臣們就看不下去了,心想哪有這樣當老大的,於是以趙盾為首的大臣們就開始教育他。
都說他是熊孩子了,豈能讓那些老頭幾句話就給說服了,那不是熊孩子該有的本色。熊孩子禁不住大臣們天天跟在他屁股後邊絮叨,煩得不行就起了殺心,先定下一個小目標,殺個趙盾立立威。
於是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出場,當時的鉏麑是晉國有名的大力士,因為武藝高強而幸運地被熊孩子選中了,在熊孩子眼裡,派鉏麑去宰一個糟老頭子簡直是不能再簡單的事情了。
鉏麑這兄弟也很敬業,天還不亮就跑到趙盾家準備動手了,剛開始事情的發展還很正常,對鉏麑來說出入趙府如無人之地,三下五除二就摸到了趙盾的房間門口。
本來嘛,按照劇情來講,鉏麑應當是一腳踹開趙盾的房門,跑到趙盾的床前手起刀落完成任務回去領賞,可事情壞就壞在這房門沒關,開著,給了鉏麑一個觀察目標的時間。此時天色尚早,大多數人還應該在床上做著美夢,可鉏麑卻看到趙盾已經穿好了上朝的衣服,由於沒到上班時間,端端正正地坐在地上眯眼打瞌睡。
鉏麑一看,呀,這是個好人啊!
你想,每天面對熊孩子這樣一個不著調的國君,趙盾還不離不棄,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肯定是一個心存社稷心繫百姓的大忠臣,殺了他對不起祖國的黎民百姓啊。
鉏麑的內心此時波動不已,從房間裡退了出來,站在門口左思右想,糾結到了極點。
殺了趙盾,就是對不起自己的良知,可不殺他又背棄了自己的諾言,要麼不義要麼不忠,實在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想了小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兩全的辦法,鉏麑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頭撞死在了院子裡的大槐樹下。
至於當時的鉏麑到底在想些什麼,我們已經無法知道了,但有一點卻是很明確的,在當時的條件下,做出一個選擇是非常困難的。在亂世裡,連趙盾這樣的忠臣都要被殺掉,這是世道的悲哀;他心存良知,卻又無法改變這紛亂的世道,這是他的悲哀。所以鉏麑選擇以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意志。
在常人眼裡看來,他完全可以選擇離開啊,大不了躲起來,跑到其他的國家討生活,他本就是一個小小的刺客,他走了晉靈公也可以派別人去刺殺,可在大義面前,逃避是不可接受的。躲了一時,躲不過自己內心一輩子的責問。
鉏麑的故事,看起來有些悲哀甚至可笑,在浩瀚歷史中,他不像荊軻、聶政等刺客一樣被人所熟知,但他的死卻稱得上是平凡而偉大,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感受懷念。
歡迎您能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