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
小編回老家
興許是老屋很久沒打掃了
街沿縫裡居然鑽出一條……
當時我嘞個心情
可以說是瞬間產生心理陰影了!
最後在二嬢家借的老貓
成功找回場子
蛇南川人對它並不陌生菜花蛇、烏騷蛇每一種都堪稱是童年陰影!
俗話說:「三月三,蛇出山」
這個季節
酉陽的蛇類早已從冬眠中醒來
很多朋友喜歡到野外釣魚、散步、爬山
偶爾就會碰上那種花花綠綠的東西
喜歡戶外的老鐵們,
還記得
我們酉陽縣境內都生長著哪些蛇類嗎?
紅點子:學名「赤煉蛇」
背面黑褐色,有等距離的紅色橫斑,常在夜晚活動於有水的地方。酉陽人都認為它有毒,其實赤煉蛇大部分屬於無毒蛇。(不要嘗試!!!)
烏騷蛇:學名「烏稍蛇」
酉陽有三種,一種是背部呈棕黃色的黑網烏稍蛇;一種是幼蛇從通身鮮綠色長到成蛇通身灰褐色的烏稍蛇;還有一種是黑線烏稍蛇。三種蛇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背部從頭到尾有四到六條很細的對稱黑線貫穿始終。
菜花蛇、王字蛇、巖斑蛇
其實這三種叫法都是一種學名為「王錦蛇」的大型蛇類,是中國除蟒蛇外體型最大的蛇,可以長到十幾公斤大。由於此蛇從幼蛇到成蛇的體色差異很大,所以酉陽人常把王錦蛇的幼蛇時期叫菜花蛇,成蛇時期叫巖斑蛇或王字蛇。有兩個特徵可以識別它,一是頭部有鱗溝相嵌成黑色的「王」的字樣,二是成蛇體色有像魔芋杆樣的花色和紋路。
松花蛇:也有人叫它菜花蛇
有學名為「百花錦蛇」和學名為「黑眉錦蛇」兩種,百花錦蛇因為背面有10多個鮮紅色斑而得名,黑眉錦蛇因為眼後有一道黑色的眉紋而得名。
玉斑錦蛇
屬於無毒蛇,在臺灣,它叫「美女蛇」,由於花色漂亮,性情溫和,因此被蛇類愛好者當寵物養。(不要亂抓!!!)
棋盤克:學名「尖吻蝮(五步蛇)」
毒液類型為血循環毒。是我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對人危害最大的管牙類毒蛇,由於頭部兩側有熱感應器——-頰窩,因此頭部呈典型的三角形,吻尖上翹,體型粗短,尾短而細,此蛇從蛇卵出殼就有極強的毒性,俗稱「五步蛇」,被咬後立即就可出現中毒劇痛,流血不止,隨著傷口附近組織潰爛和壞死而快速累及全身,一兩天內就可能危及傷者生命。棋盤克最長可長到一米五左右,看下圖,它身上的花紋是不是有點類似中國象棋的棋盤。
狗屎黴:學名「短尾蝮」
毒液類型為混合毒,又以血循環毒為主。有頰窩的管牙類毒蛇,頭略呈三角形,體粗尾短,背色像土狗糞便的顏色,背上有兩行並列的圓或半圓形花斑,也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對人危害最大的管牙類毒蛇。山林和莊稼地都有它的影子。蝮蛇的種類很多,這裡就不一一紹了,但大家記住,這類蛇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靠頰窩感應動物的體溫而捕食獵物,常在夜間活動,行動緩慢,體粗尾短,頭呈三角形。
青竹標:學名「雲南竹葉青」
有頰窩的管牙類毒蛇,頭呈典型的三角形,軀體粗細正常,通身以綠色為主,有生活在樹上的習慣。無毒的翠青蛇、黑網烏稍蛇的幼蛇、綠錦蛇與有後溝毒牙的綠瘦蛇也是通身翠綠或鮮綠色,但很好區別,這幾種蛇的由於沒有頰窩所以頭部都不是三角形的形狀。
鍋剷頭
此蛇遇刺激和捕食時因頸部膨大形似鍋鏟而得名。學名「眼鏡蛇」、「眼鏡王蛇」,由於此類蛇行動迅速,遇上危險會吹氣甚至發出「呼呼」的叫聲,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風哨蛇」,筆者從來沒有在酉陽看到過,只聽農村老人些講過,但從蛇類工具書、其它地方所叫的「飯剷頭」、「吹風蛇」和此蛇頸部膨大特點及地理分布來推斷,鍋剷頭就是全世界臭名昭著的劇毒蛇————-眼鏡蛇。
眼鏡蛇毒液以神經類毒為主,咬人不怎麼痛,傷口會快速凝血,但會在幾分鐘到一小時內麻痺人的全身神經系統,使傷者產生運動困難、打瞌睡,呼吸麻痺而有生命危險,這兩種蛇在平靜狀態頭部呈橢圓形,背褐色,容易與無毒的烏稍蛇混淆,孟加拉眼鏡蛇頸部膨大時有類似眼鏡的單圈,而眼鏡王蛇頸部膨大時沒有圈,受刺激時,這兩種蛇都可將身體前半部分豎立起來,頸部膨大呈扁平狀,隨時作好攻擊準備。
幹豇豆:學名「烙鐵頭蛇」
有很多種類,毒液類型都為血循環毒,都是有頰窩的管牙類毒蛇,頭呈典型的三角形,背上有暗色的細點花紋,體長通常只有一至兩根筷子那麼長,像一根曬乾了的豇豆一樣短小丑陋,因此農村人大多稱之為幹豇豆。大家不要小覷它的短小身體,被它咬中而截肢斷指的傷者比比皆是。
雖然現今生活在城裡
南川的蛇類幾乎是很少見到了
但在野外
我們仍然可以偶爾看到它們。
如果不想遇上,
就一邊走路一邊打草驚蛇吧。
夏日炎炎,秋高氣爽,都是蛇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季節,希望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們能正確識別蛇類,保護好自己。如果你不小心遇上了,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也請務必放它們一條生路!
審核:鄢芮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