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甦蛇出沒 踏青出行須謹慎
泉州市分布有蛇類42種 其中12種有毒
民警將蟒蛇帶到適宜的高山上放生
核心提示
4日,南安金淘鎮蓋溪村一村民在自家房屋旁的水溝發現一條巨蟒。長約3.5米,重達39斤。南安市公安局森林分局與金淘派出所民警將其捕捉放生。民警提醒,蟒蛇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村民不能擅自捕捉,否則將觸犯刑法。昨日,記者了解到,泉州市分布有42種蛇類,其中毒蛇12種。專家提醒,時下正值春耕,又是蛇類冬眠結束覓食時期,市民應該小心蛇出沒。
□本報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王重陽 文/圖
這條蟒蛇長達3.5米
現場 大蟒蛇現身村屋旁
「哇,好大的蛇啊!」4日,南安金淘鎮蓋溪村一村民在自家房屋旁的水溝發現一條巨蟒,立即報警。隨後,南安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和金淘派出所組織人員前往現場,並聯繫蓋溪村捕蛇高手江先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捕捉蟒蛇。
經鑑定,這條蟒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關人員對蟒蛇進行稱重與量體長,其長3.5米,重達39斤,全身深褐色,體表布滿雲豹狀的大片花斑。對大蟒蛇檢查後,民警將它帶到沒有人跡的高山上放生。
南安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王局長表示,村民如果發現蟒蛇,應注意安全。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但村民不能擅自捕捉,更不能獵殺,而應該報警,由森林公安來處理。
《刑法》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因此,如果捕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最高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黃暉 繪
現狀 42種蛇類12種有毒
昨日,記者從市林業局動管站獲悉,經實地調查,泉州市分布有42種蛇。其中,蟒蛇、赤鏈蛇、黃鏈蛇、稜鱗錦蛇等30種屬於無毒蛇,而金環蛇、銀環蛇、麗紋蛇、眼鏡蛇、眼鏡王蛇、圓斑蝰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龜殼花蛇、山烙鐵頭、尖吻蝮蛇、蝮蛇這12種屬有毒蛇。根據地域分布,德化、洛江、永春擁有的蛇類最多,12種毒蛇中9種在德化均有發現。
12種毒蛇中,銀環蛇、眼鏡蛇跟竹葉青分布較廣,這三種蛇都好分辨,竹葉青全身是綠色,尾巴焦黃,成體有五六十釐米。而銀環蛇背部有黑白相間的橫紋,像規則的斑馬紋一樣,只有二三十釐米長。而分辨是不是毒蛇還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大部分毒蛇的頭都是三角形的。
據了解,所有的蛇類均屬於保護動物,嚴禁非法獵捕。市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提醒,國家規定禁食野生蛇,養殖、經營均需取得相關許可文件,市民若發現有人非法獵捕可向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舉報。同時,如有拾獲或救助野生動物,應將其交由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放生或寄養於動物園。
提醒 踏青出行謹防蛇出沒
俗話說:驚蟄過,蛇出沒。驚蟄過後,冬眠一季的蛇類就出動覓食了,此時蛇體內的毒素相對較濃,危險性更大。市林業局動管站工作人員提醒,時下正是農民春耕階段,蛇類喜歡在丘陵、草地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出沒,市民耕作時要儘可能避開這些地方。此外,春季踏青出遊的市民增多,大家也要注意防蛇。
碰到毒蛇時,應轉移蛇的注意力繞道遠行,或把衣服朝蛇扔過去蒙住它,然後跑開;若被蛇追逐,應往上坡方向,沿「Z」字形路線忽左忽右地逃跑,切勿直跑或直往下坡方向跑。到山上要穿長袖長褲,避免皮膚裸露。可以買來雄黃粉或硫黃粉灑在鞋面上,這會讓毒蛇「退避三舍」。自配藥包,包括繃帶、蛇藥等。進入草木茂盛的地方,用棍子或樹枝等掃一輪草叢再前進,一般的蛇無攻擊性,都會避讓。另外,保持家裡清潔,做好地下室、下水道的衛生,沒了老鼠、蛙類,就不會引來蛇。
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要如何緊急自救?市中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林榮民表示,應減少運動,以減緩蛇毒擴散;隨後進行包紮,用指寬的繃帶(緊急狀況下毛巾、圍巾、藤條、茅草等均可)扎在傷口上方的近心端,注意每15分鐘到20分鐘鬆開一到兩分鐘;紮好後,仔細查看傷口,若有毒牙,將其拔出,隨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緊急情況下可用尿液),之後用小刀將咬傷處做小十字形切口,擠壓放出毒血,在條件允許下儘快塗上消毒藥水,敷上蛇藥,迅速轉移到醫院就診。不建議用口直接吸吮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