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怕被坑?商家和個人怎麼才能通過帶貨賺到錢?卷尾文化

2021-01-08 我是一個馬甲

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肉眼可見,但是這其中的坑也挺多的,不少知名人士都被官方點名批評過。在這場直播帶貨的盛宴中,不僅是消費者,商家以及帶貨主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消費者害怕買到質量不好的產品;商家怕找到帶貨效果不好的主播;而主播達人也害怕遇上不靠譜的商家被牽連。

但直播帶貨的趨勢也確實是很好的,所以商家和個人想通過直播帶貨來賺錢是非常行得通的,只要找對方法和注意以下事情!

直播帶貨

找對主播

商家在自己粉絲數量不大,黏度不高的情況下,請其他有影響力的主播來幫助自己帶貨,是擴大品牌曝光和提升銷量很好的一個方法,但也很怕遇到主播帶不動貨的情況。要是坑位費也給了,產品還沒賣出去,最後虧的還是商家自己,就不划算。所以,商家在尋找主播的時候就要進行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主播達人來進行帶貨。

找對商家

而對於個人來說,靠譜的商家也是很重要的,自己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粉絲,也好不容易滿足帶貨的要求,要是因為商家的問題被牽連,對自己的信譽形象產生負面影響,也是不划算的。所以,主播在帶貨前,選品、試用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能因小失大。

選對平臺

不論是商家還是個人,平臺都決定了發展的前景如何,想要賺錢,平臺的流量影響也還是挺大的。商家和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屬性特點尋找合適的平臺,就流量情況和火爆程度來看,目前還是dy比較受歡迎。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卷尾文化上面分享的幾點都是外在因素,想要賺錢,自己還是要有實力才行。就比如商家,他的產品就要需要符合市場要求,有競爭力;而個人的帶貨技巧,話術,能力都很重要。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應該商家自己來,還是選擇其他的主播達人?卷尾文化
    直播帶貨火爆出圈,商家個人紛紛入局。不少的商家通過直播帶貨找到的銷售的新渠道和模式,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完成了轉化、復購和品牌粘性的良性循環。也有不少的主播達人通過直播帶貨賺取佣金、抽成,實現了將流量變現的目標。 但還是有很多商家有疑問,直播帶貨到底應該自己來?還是選擇直播達人來?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很容易找到標註為1~10元價格不等的直播刷數據產品。8元就可以買到100人直播觀看數據,120元就可以買到1萬人直播觀看數據。部分主播配有專門的刷單團隊,通過虛假粉絲和流量吸引商家,騙取「坑位費」。  電商直播的火爆催生了高額坑位費、高比例佣金。據21Tech報導,吳曉波直播首秀「坑位費」對外統一口徑是60萬元,但贊助秒殺的產品和一些大品牌的坑位費在30萬元。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三買單的除了接盤的上市公司,最多的就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商家。看到各個主播朋友圈發出來的亮眼銷售數據,中小商家坐不住了,都想趕緊進場,用很少的付出獲得巨大的銷量。但是:大多找主播直播帶貨的商家都虧錢。因為商家和網紅主要的合作模式是坑位費+分傭的模式,有些不靠譜的MCN機構,會專門做這種中小商家的「殺雛生意」。首先,這部分MCN會先養出一批幾十萬粉絲的主播帳號,再找到商家籤訂帶貨協議,每件商品最低可能只收個幾百塊的坑位費,但是需要商家提供一個非常低的產品價格,並且還要拿最低20%起的佣金分成。
  • 絕大部分網紅沒有帶貨的資格
    這樣的事情一多,很多商家甚至都自動調低了期待值,能帶就帶,不能帶就當花錢找水軍衝量了。反正過去打廣告不也差不多麼。雖然有些網紅的直播間光翻車不翻身,但是架不住還是有商家願意投,網紅直播帶貨的熱度短期內應該還是不會過去。網紅直播帶貨這個事情,已經從一項新興經濟,一個解決方案,變成了一種和安慰劑一樣的東西。
  • 明星大V直播,退貨高成交低?為何大流量不能帶來大銷量?卷尾文化
    由於明星和那些知名的主播大V本身就代用很高的流量,所以很多商家想當然的認為他們的影響力更大,帶貨的效果也會更好,卻沒想到,這裡面的雷區這麼多。「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高達76%」、「李雪琴直播間311萬觀看量,真實觀眾僅11萬」、「吳曉波60萬元坑位費賣13罐奶粉」等等。
  • 甲方已拉黑 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
    49、提出天價坑位費有明星主播 5 分鐘 80 萬還沒有成果一直被人詬病,很多時候商家不僅需要支付高額的出場費,很多時候甚至連成本都賺不回來。50、主播只聊天不賣貨某明星抖音首秀時,直播流量和溝通好的流量不符,並且明星整場下來真的不像是在帶貨,就看見她們幾個在嘮嗑聊天。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高並發承載目前直播帶貨平臺已經有了很強大的受眾群體支撐,直播間同時湧入用戶的數量達到百萬級千萬級也已經不是稀罕的事,所以這就對直播平臺承載高並發有很大的挑戰和考驗,在開發時就要做好工作。支持平臺運營者或者商家在帶貨平臺添加產品到商品池,如果商家要開啟直播進行帶貨時,去商品池中找到需要帶貨的產品連結,輕鬆實現用戶邊看直播邊購物的體驗。5. 分銷系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支持人人分銷功能,可以增強商品曝光率,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推廣,助力平臺和商品的推廣,提高商品轉化率。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在目前的平臺中,淘寶、快手更具有帶貨性質,如果與合適的主播合作,可以快速進行帶貨轉化;而京東和拼多多也開始發力直播業務,尤其是2019年底開始發力的拼多多,對於下沉市場村播和農產特產品類,更加匹配。8.
  • 直播帶貨概述
    所以,對於直播帶貨,在全國的發展情況和動向,我們一直有第一手的信息和資源,也有比普通個人和傳統機構更深刻的認知。目前,有以下幾點認知跟大家分享:第一、 直播帶貨一定是未來十年,商業發展的重心。而且,從社交娛樂的IP屬性,轉化到帶貨屬性的IP,雖然比重新打造一個帶貨IP要簡單的多,但是,它也需要一定的IP運營技術含量和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2020年,直播帶貨一直處於這個轉化的空檔期。
  • 主播花樣「作死」,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你了解嗎!
    …… 智慧君從這些「意見」中整理出的一份「甲方最厭惡的 100 種帶貨主播」名單。 事實上,要求每位主播的每場直播,賣任何產品都能賣得火爆,其實並不現實,也不理性。直播能否帶貨,涉及到主播、產品、價格以及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帶貨失敗。
  • 不做吃瓜群眾,我們可以從羅永浩直播帶貨中學到什麼?
    但是如此硬核的科技直男,在賣掉錘子、欠下幾個億債務之後,選擇了走上網紅直播帶貨的道路,去硬核pk帶貨一姐「薇婭」帶貨一哥「李佳琦」、「快手辛巴」。如此精彩大戲,還有抖音官方的流量加持和長時間預熱宣傳,以及我等在家憋得發慌的吃瓜群眾們的圍觀。羅老師在經過一夜「又吃又困」的奮戰之後,累計觀看人數4000多萬,但僅取得了1.9億元的帶貨戰績,比預期差了很多。
  • 神化的明星效應,在直播帶貨面前,還剛得起來嗎?
    當下直播風口,紅人明星紛紛奔向直播電商,開設個人直播間做主播帶貨,做主播憑人氣帶貨,不亦樂乎。但水土不服者有,得心應手者也有,神化的明星效應在直播行業到底能不能帶來預期效果呢?誰都知道直播是個風口,誰都想往裡扎。各路明星也不例外,無論是實力派演員還是當紅主持人,都開始了直播帶貨之路。
  • 戳破泡沫,如何放平心態看直播帶貨?
    比如上海就高調宣布將大力發展直播產業,引入李佳琦人才落戶,發布建設「品質直播第一城」政策,杭州、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城市也都推出面向直播產業的優惠政策。對品牌來說,擁抱直播是大勢所趨,也是在成長過程中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在直播的空前繁榮背後,天價坑位費,明星直播泡沫和一批一批關閉的直播基地,讓越來越多商家開始警醒和思考,直播對於品牌和銷售的真實價值。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新媒體部 新聞周報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風口」,而直播帶貨儼然是當下的那陣風。從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到直播賣火箭第一人的薇婭,再到退出手機行業轉戰抖音直播帶貨的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直播帶貨的風口浪尖。
  • 直播帶貨「翻車」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消費者權益由誰保護?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直播帶貨又火了一把。而拋開濾鏡、卸掉美顏後的一些網紅單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上後,出現貨不對板、質量堪憂、售後維權難等廣受詬病的問題。直播帶貨頻頻「翻車」,主播、商家、平臺,誰來擔責?直播帶貨中的亂象如何規範和監管?
  • 中國「直播第一村」走紅!24小時「不打烊」帶貨,主播一單賺萬元
    現在的北下朱村遍地都是服裝店,而且24小時都有人在店內直播,通過直播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老闆來進貨,無論是零售還是批發生意做得非常好,被業內人士稱之為「直播帶貨網紅村」。實際上,北下朱村是真的站在了電商行業的「風口」了,因為原本這個小村莊裡只有1000多人,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呆在村子裡,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呆在老家,留下的人基本上都做著物流行業。
  • 被困住的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今年5月,福州小夥張墩煌終於下了決心,在老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全職做直播帶貨。「摔了N多跟頭」後,張墩煌逐漸找到了裡頭的門道。剛剛結束的11月,他賺了四萬多元。用他的話說,「感受到過紅利和流量爆炸的感覺」。 進入2017年下半年,網絡直播行業降溫,又趕上短視頻火爆,張墩煌順勢「出道」做起了短劇拍攝。直到2019年,直播帶貨的風口刮到了眼前,有主播經歷的張墩煌想也沒想就抓住了它,在淘寶直播上,他為一家小店做起了直播帶貨。 雖然圍觀人數和交易單量始終難令人滿意,但他樂在其中。
  • 選品、選人、流量,餐飲直播帶貨要規避哪些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是在直播帶貨的現場,就是去直播帶貨的路上。毫不誇張地說,2020應該稱之為直播帶貨年,疫情加速了線上直播帶貨的剛性需求,餐飲企業不得不加大直播帶貨的力度。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快手的文化很多人說是「老鐵文化」+「農村小劇場」,但是正是這樣的文化底蘊,讓快手最早孕育出了直播帶貨。快手是比較濃重的鄉土風情,讓人看起來非常親切,就像你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樣,而不是什麼遠不可及的明星,所以比較容易產生信任感。後面發力的有淘寶和現在的抖音,以及各種直播平臺,現在的鬥魚和虎牙也有帶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