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的明星效應,在直播帶貨面前,還剛得起來嗎?

2021-01-09 直得商城

過去品牌推廣會找各路明星代言產品或者出席活動,明星效應屢試不爽,品牌得到大量曝光,銷量也可以大增。當下直播風口,紅人明星紛紛奔向直播電商,開設個人直播間做主播帶貨,做主播憑人氣帶貨,不亦樂乎。但水土不服者有,得心應手者也有,神化的明星效應在直播行業到底能不能帶來預期效果呢?

誰都知道直播是個風口,誰都想往裡扎。各路明星也不例外,無論是實力派演員還是當紅主持人,都開始了直播帶貨之路。

但這頭,劉濤「劉一刀」入職聚划算,1.48億造就明星直播現象級事件,汪峰和賈乃亮分別入駐京東直播和蘇寧易購,任職首席直播官和直播聯合主理人。那頭,商家輪番爆出,明星直播數據摻水嚴重,坑位費巨高,銷量卻低到嚇人。

看來明星帶貨雖然是當下潮流,但是口碑並不如預期,平時一呼百應的明星效應反而在直播行業滑鐵盧了。

明星直播帶貨的優勢是不可忽視的。

借有辨識度的人設為品牌賦能,將自身所帶流量引導轉化,為產品銷量助力,而平臺資源傾斜,明星背後的宣傳團隊能夠確保直播信息的傳達和對粉絲的引導,為直播增流。

單看明星直播帶貨數據,似乎是對得起這極高的關注度的,「千萬」起步、輕鬆上億的直播銷售額昭示著明星效應的力量。

而現實情況是,明星直播帶貨頭部效應明顯。618期間劉濤3場直播累計銷售額1.99億,而吉傑/林依輪等明星合起來數據不過寥寥百萬。明星直播帶貨的數據和口碑,除個別種子選手外,並沒有給出商家預期的效果。

明星直播帶貨,風險重重

雖然都是自帶明星效應的明星,但許多事實證明,找明星直播帶貨是個極具風險的事。

最近有圈內人士在社交平臺上曝光,明星葉一茜賣茶具,觀看人數90w,實際客單價200多的產品銷售額為不足2000,成交不到10單。有商家和小瀋陽合作直播賣白酒,總銷20單,隔天退貨16單。也有新聞報導過,知名主持人李湘直播賣貂毛大衣,銷量0增長。

電影看票房,電視看收視,直播看數據,雖然都是出鏡,但顯然明星們沒有將其在影視業的影響力轉化成直播帶貨數據。

直播技能不過關,不熟產品與基本話術

很多明星因日程繁忙,直播前不做功課,在直播時只是對商品簡單介紹或者一味交給工作人員介紹。對消費者關心的產品細節也了解不詳,介紹不清,不結合自身談使用感,且對於引導消費的專業話術也不熟練,不具備打動人的技能和誠意。種種不專業的行為使得明星效應停留表面,空有高關注,無法轉化。

明星團隊過多規範,專業度不夠,運營不當

明星直播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的「走下神壇、與民同樂」,但明星直播頻頻翻車使得明星團隊對於這種身份的轉換十分謹慎,設定的較多規範和管束使明星放不開,直播效果打折。且明星團隊非專業直播運營團隊,在控場、引導、客服等方面都跟專業團隊無法比較。

人設與選品不符,缺乏信服度

明星人設能為自己增加辨識度,也能給品牌賦能,但若和直播產品完全無關,那直播內容便會缺乏最基本的信服度,個人影響力無法轉化為銷量,帶貨效果不佳。

著名企業家吳曉波直播賣奶粉,銷量僅15罐。財經專家身份和奶粉產品產生割裂感,母嬰產品消費群體無法信任其推薦。

明星直播帶貨,調和期待與現實

分分鐘打造爆款的明星效應為什麼在直播帶貨行業就無法施展魔力了?難道要就此放棄明星直播這一潮流了嗎?

或許商家應該學會規避風險,調和期待與現實。

對口,找最適合的而不是最貴的。不同明星有不同形象,若選對與之形象相適的產品,配上明星勝人一等的親和力加持,則結果會更為理想。

產品契合度:讓大哥介紹美妝,吃貨推薦電子產品,潮男種草保健品,即使是鐵粉也會覺得不靠譜。不同的產品應結合明星人設去找最適合的人選,演員于震的鐵漢形象適合賣酒,劉濤的賢惠主婦身份適合家居,追求產品貼合度比追求流量和人氣更有效。

親和力:直播是和粉絲互動購物的場合,如果明星來直播間冷著臉,粉絲和路人的熱情會減半。找一個親和力十足的有觀眾緣的明星,製造活躍的氣氛,把握直播節奏,會有更好的結果。

專業度:明星雖然不是專業的主播,但也需要提前了解產品的必要細節,並且事先熟悉直播引導話術,具備直播的基本素養和技能,提前確認好雙方誠意十分的必要。

Angelababy近期在抖音直播帶貨,數據雖然不是最好看的一個,但是選品合理,直播專業賣力,輔以甜美的笑容和親力親為的示範,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避坑,從避開坑位費開始。明星直播帶貨的標配是坑位費,但是明碼標價的坑位費往往不能夠保障商家利益,考量效率式的純傭似乎更適合初期合作且看重數據的商家,畢竟明星直播帶貨的效果變數太多,小商家想衝一衝流量,但若沒有找對合適的明星的話,這高昂的坑位費就會變成入坑的智商稅。

品宣,不能忽視的影響力變現。星大星運營合伙人、執行副總裁赤木認為:「明星是文化溢價的產物。他們賣的是作品和路人,而不是流量。明星本身起到的還是引流的作用。現在,很多人把流量和影響力搞混了。明星是做影響力變現,不是流量變現。」明星對品牌的宣傳作用通常不能通過明確的數據表現,但也是不能忽視的效果,商家追求銷售數據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明星效應對品宣的隱形助推效果。

劉濤直播合作的餅乾商家在直播結束後保留「劉濤直播推薦」的關鍵詞,延長明星效應的影響時間。

在直播的風口,不同合作方都需進一步摸索。明星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確是事實,所謂的明星效應不應被神化。若要找明星帶貨,還是需要先調和自己的預期,明確追求什麼效果,並去找與產品合適的明星。

相關焦點

  • 明星直播帶貨:是一時風口,還是大勢所趨?
    明星帶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有的明星帶貨創造了銷量奇蹟,有的卻頻頻翻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明星直播帶貨能走多遠?本文作者將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 萬裡目首創全明星直播帶貨,收穫1.3億觀看人次
    直播的故事出現了新的可能。5月初,趙薇、黃曉明、雷佳音、鄭愷、賈乃亮5位明星代言人及肖驍、傅首爾、大王等達人出現在萬裡目的抖音直播間,開啟帶貨模式。6場直播帶貨為中國海關貢獻關稅預計超1400萬元,累計收穫1.3億觀看人次。
  • 直播帶貨風口降溫,聚划算卻玩得還挺high啊
    今年上半年,「直播帶貨」有多火,你只要看看多少人在帶貨就好了。 八姐甚至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但凡是個明星都在帶貨,感覺明星都不夠用了。 不過到了下半年,八姐的明顯感覺是,直播帶貨這波風口好像真的降溫了。
  • 辛巴被央視點名,直播帶貨剛興起,消費投訴漲5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直播帶貨行業的監管,很大程度上沒有追趕上直播帶貨的壯大勢頭,這也是大批主播「信口雌黃」,進行虛假宣傳,乃至於消費詐騙的原因。 無論是主播帶貨,還是明星帶貨,粉絲佔比較高,粉絲信任帶貨者的人設(簡稱粉絲濾鏡),也正是因為這種粉絲濾鏡的存在
  • 明星直播帶貨真是偽命題?
    一起來看:淘寶明星矩陣化獨播+半個娛樂圈串場助播要說將明星帶貨矩陣玩得最為爐火純青的平臺,非淘寶莫屬。早在年中的618盛典時,淘寶就祭出了有300人次的超強明星直播陣容,幾乎日日都有10+明星在淘寶開播或到參與紅人直播間助陣,正式掀起了明星直播帶貨的熱潮。
  • 動圖宇宙|明星直播帶貨超有梗,李佳琦都成捧哏!
    要說最近什麼比較火,非直播帶貨莫屬!男有李佳琦,女有薇婭,還有很多明星的加入,讓網友和粉絲們更加欲罷不能了!有些明星直播是為了帶貨,有些就是為了搞笑~一不小心就比真主播更有梗,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和主播搶飯碗的帶貨藝人的搞笑瞬間吧~普通Fa王者—蔡少芬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蔡少芬講普通話!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快手的文化很多人說是「老鐵文化」+「農村小劇場」,但是正是這樣的文化底蘊,讓快手最早孕育出了直播帶貨。快手是比較濃重的鄉土風情,讓人看起來非常親切,就像你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樣,而不是什麼遠不可及的明星,所以比較容易產生信任感。後面發力的有淘寶和現在的抖音,以及各種直播平臺,現在的鬥魚和虎牙也有帶貨直播。
  • 中國明星帶貨史:從罵聲中走向風光
    2016年5月,淘寶直播正式上線。黃薇,一個曾經只想闖入娛樂圈的普通安徽女孩。她選擇入駐剛上線不久的淘寶直播,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帶貨直播間。第一場直播開始時,黃薇只有不到兩百個觀眾。但後來,她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薇婭。
  • 李誕們降維打擊直播帶貨?
    犀牛娛樂原創文|方正 編輯|樸芳不會帶貨的明星不是好網紅。能帶貨的明星才是實紅。2020年,「帶貨能力」已經躍升為衡量明星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笑果這次實驗的成功證明了脫口秀演員具備帶貨的天賦和能力,為日後進擊公域流量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脫口秀帶貨的未來圖景「脫口秀帶貨」是門好生意嗎?經由上面的分析,理論上,我們看到脫口秀演員直播帶貨的諸多可行性,但實踐層面的成功案例目前僅有羅永浩和李誕的孤例,前者還是「兼職」脫口秀演員,樣本量嚴重稀缺。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你還沉浸在李佳琦浮誇帶感的直播風格裡,有人已經在朱廣權的朗誦式直播裡敲下了無數個「哈哈哈哈」——全民直播時代似乎就要到來。除了主播,誰也來帶貨?A.主播×明星隨著直播帶貨的模式越來越火爆,簡單的主播一人介紹和推薦產品的形式漸漸不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而與此同時,一種主播+明星合作的嶄新方式開始興起,眾多明星紛紛走進直播間,與主播互動,參與直播帶貨。其中既包括朱一龍、周震南、王源等流量眾多的當紅明星,也有胡歌、高曉松、劉嘉玲等資歷深厚的老牌明星。
  • 萬裡目開啟「第三場直播」,全明星帶貨 1.3 億人次觀看
    5月初,趙薇、黃曉明、雷佳音、鄭愷、賈乃亮5位明星代言人及肖驍、傅首爾、大王等達人出現在萬裡目的抖音直播間,開啟帶貨模式。6場直播帶貨累計收穫1.3億觀看人次,為中國海關貢獻關稅預計超1400萬元。萬裡目的五一明星直播開啟了第三場直播的大門,創新了原有的直播模樣——從網紅個人的主播間到品牌自身搭建的直播間,從網生網紅賣貨到明星連續坐鎮,從帶貨這個唯一目的到品售合一,從賣貨單一內容主體變為與綜藝、談話、低壓迫感、可觀賞性文娛內容的結合……萬裡目的這次直播,品牌口碑與帶貨銷量均獲得提升,這讓其他品牌主、電商平臺看到了當直播進入全民時代,如何進行有價值的創新和突破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4 月 1 號,羅永浩在抖音進行了首場直播帶貨活動,三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裡,支付交易總額1. 1 億元,創下抖音直播帶貨新紀錄。從此,抖音系、快手系、淘系紛紛加入大戰,主播、網紅、企業家、甚至官員們,各個頂級流量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變成全民創富的戰場,硝煙四起。
  • 主播花樣「作死」,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你了解嗎!
    「某明星抖音首秀時,直播流量和溝通好的流量不符,並且明星整場下來真的不像是在帶貨,就看見她們幾個在嘮嗑聊天。」 有小商家表示,即使是十幾萬粉絲的主播,也不能惹。「萬一人家講幾句壞話,粉絲罵起來,別說提高銷量、打口碑了,單是來網店惡意差評都會導致無法收拾的結果,所以被坑了也只能認栽。」
  • 鄭爽直播帶貨遭翻車: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有多可怕
    「直播帶貨」等字眼也出現在大眾面前,從剛開始的網紅直播賣貨,薇婭、李佳琦月售10幾億的財富效應下,直播行業逐漸興起,明星也開始慢慢的入駐直播行業。羅永浩、董明珠、劉濤、李湘等明星,無數人開始跨行業做起電商直播行業的生意。8月22日是鄭爽的生日,在明星直播不再是網友議論的話題時,她選擇直播帶貨的方式和粉絲慶祝,卻不料直播帶貨翻車,一時成了眾人討伐的焦點。
  • 直播帶貨228億,這個女人完美詮釋了行業「二八定律」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二八定律」,通俗地講,就是說任何行業真正做得好的,能賺大錢只是少數人,多數人都只是陪襯,賺不到多少錢。這兩年大火的直播帶貨當然也是逃不過這一定律的。巧合的是,直播帶貨行業有一個頂尖「帶貨王」,她的戰績正好就是「228億」,可謂是完美詮釋了這一行的二八定律。
  • 甲方已拉黑 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
    直播帶貨火爆至今,主播、MCN、商家三方的話語權平衡逐漸被打破,商家們慢慢淪為「最憋屈甲方」。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份甲方總結的「主播黑名單」,1000+商家在線給帶貨主播與明星主播們「提意見」。「主播在直播時跟過家家一樣,面對粉絲提問的問題各種懵逼。」
  • 絕大部分明星帶不動貨,但直播間仍然需要明星!
    其實在直播帶貨萌芽期,明星是重要的參與者,但當直播電商真的成為一個行業的時候,直播間裡坐著的卻變成了薇婭、李佳琦和辛巴們。去年,直播電商如火如荼之際,明星再次湧入直播間,卻爭議不斷。現在明星直播已成為了最近一年的風潮,各大明星紛紛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直播「營業」,逐漸成為一道道的新景觀。要知道直播電商在發展早期時,帶貨主播主要是商場導購員、淘女郎、商家和短視頻網紅等。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它所涉及的環節遠不止100個。直播前需要考慮平臺選取、直播形式、主播風格、分傭方式、選品維度……直播時要增加直播間活躍度、粉絲粘性……直播後還要復盤+二次轉化……為此,鉛筆道整理了一份直播帶貨的100個建議,送給創業新起步的羅老師,也送給所有疫情下正堅持的創業者。
  • 被困住的底層帶貨主播:一天直播13小時,3人圍觀也得播
    進入2017年下半年,網絡直播行業降溫,又趕上短視頻火爆,張墩煌順勢「出道」做起了短劇拍攝。直到2019年,直播帶貨的風口刮到了眼前,有主播經歷的張墩煌想也沒想就抓住了它,在淘寶直播上,他為一家小店做起了直播帶貨。 雖然圍觀人數和交易單量始終難令人滿意,但他樂在其中。
  • 明星網紅主播直播間仍是「一地雞毛」 帶貨問題頻發誰之責?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剛剛過去的年尾大促中,各路明星、網紅主播們,在帶貨技能的施展下,雖刷新著帶貨規模的數字記錄,但其營造的「繁華」泡沫卻被現實擠破了。在11月2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顯示,消費者負面投訴的重災區便有直播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