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每個人都有不愉快的記憶,你知道嗎,水稻也有自己不愉快的記憶,特別是對乾旱的記憶。最近,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國際期刊《遺傳學前沿》上發表了相關論文,找到了水稻的乾旱「記憶」基因。
植物在自然生長中會經歷多次環境脅迫,為了維持正常生長,它們在逆境中會不斷吸取教訓,不僅不會越來越蔫,反倒能「越挫越勇」,一步步「磨鍊」出自己的抗逆能力,這也說明,植物對逆境是有自己的「記憶」的。
不過,這只是大家根據多年種植經驗進行的猜測,怎麼才能證明這個猜想呢?為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團隊通過多年研究,不僅找到了水稻的乾旱「記憶」基因,還找到了調控水稻乾旱的「記憶」響應的網絡。
科研人員對水稻樣品進行了多次乾旱復水處理:讓水稻先吸水,再一直乾旱無水,之後再吸水,再乾旱,以此讓水稻經歷多次乾旱。最後,科研人員發現,在經過多次挫折後,水稻自身形成了六千多個關於乾旱的「記憶」轉錄本,還有238個對於乾旱「記憶」的核糖核酸。這也足以證明,水稻對乾旱真的形成了自己的「記憶」。
國內外關於植物「記憶」的研究並不只水稻一種。澳大利亞的一名科學家曾經就研究過含羞草的記憶。剛開始,她從高處把含羞草往下扔,發現含羞草在下落的過程中,葉片會緊緊閉合,在連續扔了7次之後,含羞草的葉片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了。這個實驗讓研究者感覺非常吃驚,這說明,含羞草對外界的環境威脅也具有自己的抗逆能力,在一次次的磨練中,含羞草對外界威脅的抵抗力也會變強。
三天之後,科學家再次回到實驗室,對同一批含羞草又做了一次扔出的實驗,含羞草依舊毫無反應。這個實驗再一次證明,含羞草不僅對外界威脅具有抗逆性,還對這些威脅具有長期「記憶」。
燕麥草是一種在歐洲很常見的多年生牧草,和水稻一樣,也可以記住乾旱。在生長的過程中,經歷過乾旱的燕麥草要比沒經歷過乾旱的燕麥草更能抵抗陽光。不過,燕麥草對乾旱的「記憶」是比較短暫的,如果一段時間之後,那些經歷過乾旱的燕麥草會忘記自己缺水的傷痛,重新組合自己的「記憶」。有點「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感覺。
總之,不同的植物對於乾旱的記憶是不盡相同的,不過這至少可以證明,植物並不是一點記憶都沒有的生物。這一次,國內的科研學者發現了水稻對於乾旱的基因,或許,越來越多的植物記憶「基因」也會被慢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