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一個奇蹟讓我們更自信(解碼幸福中國·為什麼我們對未來充滿...

2020-12-06 人民網

編者的話

近年來,一些國際機構和智庫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對未來更自信更樂觀。支撐這一調查結果的,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使得中國人民的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和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揭示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所在。如何理解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中國人更自信,中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何處?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話題展開探討。

內容提要

我們對未來的自信,不僅來自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在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國制度讓我們充滿自信,中國奇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自信。充滿自信的我們正在拼搏奮鬥,繼續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蹟。

近年來,一些國際機構和智庫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對未來更自信更樂觀。探討為什麼我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中國奇蹟最具說服力。

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憧憬和信心

我們對未來的自信,源於國家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源於人民群眾從國家發展巨變中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於中國國際地位的大幅提升。這些都讓我們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憧憬和信心。

自信源於國家日益強大。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出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679億元、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8年超過90萬億元。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在短短幾十年裡,我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大國,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科技實力實現從落後到跟跑、並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國產大飛機、高速鐵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重大成果層出不窮。到2018年底,我國高速鐵路營業裡程達3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裡程2/3以上;高速公路總裡程14.3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球貨櫃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我國港口佔7席。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不僅令世人讚嘆,而且讓我們對未來充滿自信。

自信源於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我們黨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達到28228元、19853元,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8.4%。2018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計算,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1.7%,下降了95.8個百分點,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我國居民消費高端化個性化服務化趨勢更加明顯,行動支付引領支付體系、消費方式變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切身感受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實惠和便利。這些發展變化讓我們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堅持奮鬥,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自信源於我國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習近平同志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積極承擔國際責任,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經濟全球化,堅定不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中國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了大國擔當。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國已同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籤署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積極參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合作,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正能量,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自信源於對發展前景充滿憧憬。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拼搏奮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可以預期,隨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凸顯,發展韌性和迴旋餘地將明顯提升;隨著人力資本條件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改善和提升,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格局將加快形成;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條件將不斷積累;隨著城市群和基礎設施網絡化效應不斷強化,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能力和水平將明顯提高;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推進,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這些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和信心,激勵我們沿著既定發展目標一棒接一棒跑下去。

對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高度自信

我們對未來的自信,不僅來自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這種高度自信,正在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起源源不斷的偉力。

道路正確。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實現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堅持走這條正確道路,我們將繼續走在時代前列,對未來將更有信心、更為樂觀。

理論科學。中國奇蹟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科學闡明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美麗中國等一系列時代命題,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制度具有顯著優勢。中國奇蹟得益於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這次全會系統總結和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所在,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所在。

文化繁榮發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提供了精神指引。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中國奇蹟雄辯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四個自信」為中國人民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偉力。闊步走在追夢、圓夢道路上的我們對未來充滿自信、更為樂觀。

(作者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未來是什麼樣子?
    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中國卻藍圖清晰。中國未來是什麼樣子?中共十九大報告已經給出答案。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我們遇見的奇蹟》我們相遇的奇蹟!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們相遇的奇蹟的「我們」到底指的是誰。一開始我以為是兩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比如胖大叔和慧珍?支行長和姸花?直到看到結局 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人類和神 也可以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可以是曾經不堪的自己和未來改變後還不錯的自己。
  • 《我們相遇的奇蹟》
    其實我一直在想,我們相遇的奇蹟的「我們」到底指的是誰。一開始我以為是兩個相互交錯的家庭,比如胖大叔和慧珍?支行長和姸花?直到看到結局 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人類和神 也可以是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 可以是曾經不堪的自己和未來改變後還不錯的自己因為 相遇本身就是一種奇蹟。很多人都說胖大叔也太委屈了吧。可是我想說支行長就不委屈了嗎?支行長的車禍也是人為造成的,而且這個車禍的起因就是支行長知道了貸款黑幕。
  • 2020年以後,當我們再看西方國家的時候,應該充滿由衷的自信
    美國《時代周刊》在封面的大紅x下更將2020年冠於「最糟糕的一年」。2020年全球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比如美國大選的鬧劇、伊朗頂級核科學家遇害、比如安培突然辭職等等等等,當然了,更牽動全球神經的仍然是新冠疫情。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全球經濟一片蕭條。毫無疑問,新冠疫情是檢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科技等綜合國力的試金石。而在這塊試金石上中國留下成色足夠赤。
  • 尼採語錄: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使我們更強大
    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使我們更強大。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讀書就是沿著作者的腳印去看沿途的風景。
  • 解讀德合養老的「幸福密碼」①:德合養老,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
    入住老人們一起玩耍娛樂、唱紅歌 記者 周 夢 攝直播南陽訊 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就是奇蹟。德合養老,就是這樣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一個臥床兩年的高位截癱病人,在入住德合姜營醫養中心兩個月後,又能站立行走了……8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德合姜營醫養中心,近距離接觸在這裡生活、工作的老人和醫護人員,探究「奇蹟」發生的緣由,解讀德合養老的「幸福密碼」。臥床兩年,醫生曾斷言他終生站不起來8月10日,恰是德合姜營醫養中心開業滿3個月的日子。
  •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現在困難的部分是理解你為什麼選擇它。所以基本上你們已經選擇了生活在這個存在中,這個三維的地球存在,一個低振動的意識狀態,現在你們必須理解你們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拓展你的意識如此重要,你在身體上的意識,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你理解你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所以實際上你正在做的是你開始連接到那個做出選擇的你的源頭。
  • 塞利格曼大師行:當我們在談論幸福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韓焱:2010年,湛廬出版的第一本積極心理學的著作,也是賽利格曼教授的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叫《真實的幸福》,這也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我們為什麼這麼關注積極心理學?因為有些時候我們談幸福確實有些抽象,而且我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定義、如何測量,更不知道自己的佔位,但是當你發現人人心目中都認為應該幸福的人,他的幸福感、他的佔位可能還沒你高時,你會覺得我過得還不錯,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肯定、鼓勵與鼓舞。人有些時候需要一些自我確定,這種自我的確定能夠產生自信、自尊、自愛。這也是挺好的。幸福到底是主觀還是客觀的?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浦東30年,一個奇蹟,一面旗幟,一個轉型
    1990年,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30年,一個奇蹟。浦東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734億元,相比1990年的60億元,30年增長了210倍,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
  • 我們為何能預測中國增長的奇蹟?
    接著東亞四小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到了20世紀70年代也成為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化經濟體。在這些事實面前,世界銀行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多邊發展機構,在1993年出版了題為「東亞奇蹟: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的專題研究,探討東亞8個經濟體發展表現卓爾不群的原因。這8個經濟體除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外還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
  •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是創造人生奇蹟的偉大力量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是創造人生奇蹟的偉大力量原創:月荷小屋圖片:網絡最近表妹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無精打採的樣子。問起原因,她才說起:女兒小美今年剛升初中,原以為女兒小學成績不錯,上初中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才開學一個多月,小美在幾次考試中成績都不理想,甚至連學過的知識似乎也都忘了。
  • 未來網評:2021年,希望我們仍是彼此的奇蹟
    因此,面對"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有人體悟勇敢的力量,有人看到時代的激蕩,有人讀出平凡的偉大,有人反思距離的意義,但永恆不變的,是一個社會需要秉持的價值與立場,是每一個人當應躬行不輟的作為。這是我們團結一心,戰勝疫情的原動力。這一年,我們彼此依偎,奇蹟的力量發出了光。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如果人類的未來是宇宙的星辰大海,中國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探測火星!火星能告訴我們什麼?——作為地球的近鄰,火星探測的科學價值十分突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火星失去了水?它怎樣從一個藍色星球變成現在一片荒漠的紅色星球?其大氣、環境是如何演化的?火星的今天有沒有可能就是地球的明天?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想要通過相關探測去解答的問題。
  • 《下一個奇蹟》觀後感
    最近看了一部很久以前的電影:《下一個奇蹟》這部影片長達115分鐘,在這115分鐘裡面,我看到了男主角的堅持,那種為了目標如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的拼勁;我看到了佳怡默默付出,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所愛之人實現夢想的博愛;我看到了員工們為了目標所說一切成交都是因為愛所帶來的巨大成功。
  • [人民日報]屠呦呦讓我們自信更自省
    而實驗室裡千迴百轉後柳暗花明那一刻的驚喜和滿足,或許也會比不曾奢求的榮譽更恆久。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結了多年以來國人的「諾獎情結」。回頭再看,這一情結的熨平,還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選擇了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願,可以說是中國本土科研體系所培養的獲諾貝爾科學獎第一人。
  • 70年,「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給我們哪些啟示
    從體現歷次黨代會和重要中央全會的巨幅照片,到150個激動人心的「新中國第一」,再到蔚為壯觀的英雄模範人物牆,70年大型成就展猶如一個「歷史走廊」,濃縮呈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艱苦奮鬥實現的偉大跨越;又如一個「時間隧道」,深刻見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噴湧勃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何洪兵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論斷,而且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切實的感受。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強起來」概括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風貌:社會生產顯著提升,生產能力的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發展,更加自信。社會生產生活這些「質」的提升必然從整體上決定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 陳曉教授專訪|充滿自信 相信未來
    歐陽老師一直強調做人最基本的是有感恩的心,感恩我們能得到的各種支持,包括你能進入什麼樣的學校,你能獲得多少的知識……知識是由老師來教給你的,這些東西其實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傳授知識其實是外界給你的一個支持,可能在學生時代,很多人覺得這些都是我應得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很多東西不是說你努力就能得到,還需要身邊很多人對你的支持,所以做人懷有感恩的心。
  •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太陽,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在1500萬度—2000萬度,而地球上的金屬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會融化。
  • 2019年第十一屆歐洲佔星年會二:木星的選擇如何讓我們幸福
    另一位波蘭佔星師伊莎貝拉分享了傳統和現代佔星如何用木星來選擇幸福,並講述了通過木星來擇日的技術。   伊莎貝拉提到:我們需要標記日曆中的不利時期,不應該利用我們標記所有逆行的時間,包括重要的水星金星。我們也需要標記有日食的周數,避開日食和月食的日子,也要標明和的自然象徵星與土星和火星的非和諧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