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最多產恆星工廠:每年誕生3000顆恆星

2020-12-03 搜狐網
距地球128億光年的HFLS3星系:背景是該星系的天空,左上為該星系的一張混合圖;右上圖為VLA望遠鏡對一氧化碳分子釋放的無線電波檢測圖譜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在距地球128億光年處發現宇宙最為多產的恆星工廠,並將該星系命名為HFLS3。據估計,該星系每年有近3000顆恆星誕生。

  天文學家表示,該星系十分巨大,與人類所居住的銀河系相比,該星系的產量高出銀河系2000多倍。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多米尼克-雷切爾斯(Dominik Riechers)表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從如此遙遠的距離觀察到一星系的物理性質。為了準確地測量HFLS3星系的距離,天文學家動用了12處國際天文望遠鏡設施,其中包括地球軌道和陸地天文望遠鏡。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Karl G. Jansky Very Large Array 射電望遠鏡對新形成恆星的冷分子氣體以及超大型死亡恆星殘骸所釋放的無線電波進行了記錄。

  數據分析後發現,該星系中存在大量質量是太陽400億倍的超大恆星,形成這些恆星的氣體與粉塵質量總和超過太陽1000億倍。雷切爾斯表示,HFLS3證明了恆星形成伴隨的密集爆發僅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的8.8億年。

  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工作的克裡斯-卡裡(Chris Carilli)表示:「我們從該星系大量氣體中得出了一些關鍵信息,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無線電信號是由一氧化碳釋放的。現在所採用的技術以及將來科技的不斷更新,有助於讓人類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之初星系的形成過程。」(尚力)

相關焦點

  • 宇宙「超級星爆星系」每年誕生4500顆恆星
    最新天文觀測發現一顆神秘「高產星系」,每年可以形成大約45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顯示,一個遙遠星系每年「大量生產」恆星,預計每年可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它被命名為SPT 0346-52。  相比之下,銀河系每年形成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而距離地球127億光年之遙的SPT 0346-52星系能夠每年形成4500顆太陽質量的恆星,科學家對該現象迷惑不解。
  • 這個星系團每年誕生500顆恆星,或有文明存在
    眾所周知,地球文明是太陽系目前發現的唯一生命,雖然天文學家也發現了不少「超級地球」,但是和地球相比較起來,還是差距很大。就拿比鄰星b來說,這顆星球所圍繞的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亮度暗,溫度低,導致圍繞這顆恆星的比鄰星b出現生命的概率很低。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年齡還要大的恆星!這顆恆星是怎麼誕生的?
    在我們的認知裡,宇宙是一切的起源,這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的一顆恆星卻引起了巨大的爭端!原來,這顆名叫瑪士撒拉星的恆星已經存在了160億年左右,而我們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我們的宇宙從誕生到現在也才只有138億年,怎麼會有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呢?
  • 「恆星工廠」!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一個區域正在快速形成恆星
    「恆星工廠」!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一個區域正在快速形成恆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此前拍攝的圖像發現了銀河系的一個區域,其正在快速形成恆星。
  • NASA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發現「恆星工廠」
    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此前拍攝的圖像發現了銀河系的一個區域,其正在快速形成恆星。這些所謂的 「恆星工廠」充滿了氣體和塵埃,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恆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恆星死亡,使物質飛揚,為新恆星的形成提供「燃料」。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正在強調一張特別令人驚嘆的圖像。
  • 仙王座"恆星寶寶"誕生區或揭示恆星形成全過程
    科學家正在研究一個名為Cep OB3b的年輕星團,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正在形成中的恆星和行星。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研究表明,超過半數的普通恆星(包括太陽)形成於巨大的星團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剛形成的這些恆星最終會各奔東西。美國託萊多大學的科學家Thomas Allen正在研究一個這樣的恆星形成區域。  觀察恆星的誕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形成像我們太陽類似的恆星需要數千萬年的時間。
  • 恆星系可以為雙星、三星等,那麼一個恆星系最多能有多少顆恆星?
    ;由3-7顆恆星組成的系統為聚星;由8顆及以上的恆星組成的系統為星團。C星也叫比鄰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約4.22光年。這個系統裡面目前發現了兩顆行星,其中圍繞C星的那顆在宜居帶裡。小說《三體》裡的三體星大概就是以這個恆星係為原型改編的,只是小說中三顆恆星質量差不多大小,且無規律的運行,在實際的宇宙中是不可能長時間存在的。
  • 神來之筆 大天象迫近 500顆恆星同時誕生 科學家:難以置信
    500顆恆星同時誕生,科學家:難以置信。(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對恆星而言,恆星聚集地被稱為「星流」。據介紹,在忒伊亞的456個恆星流中,約有500顆恆星,都是同一天誕生的,從出生起,它們就像是被一股神秘力量操縱,彼此運行的方向驚人地一致,就像是難以分辨的「多胞胎」。在這之前,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恆星作為宇宙中最常見的「生物」之一,它們中的許多都是「有伴而生」,但這一現像在過去一直只存在於恆星團中,這就像一個「恆星鏈」中大型恆星同時誕生一樣,還是第一次發現。
  • 宇宙還有新恆星誕生嗎?新恆星是老恆星分裂出來的嗎?
    太陽對地球來說生死攸關,在我們心目中,太陽就是最炙熱、最美的恆星。但是到了夜晚仰望星空,我們可以看到來自若干光年外的無數顆恆星傳來的輝光,不禁又要感慨天外有天。宇宙中的恆星多得不勝枚舉,太陽在它們之中,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甚至算不上有什麼獨特之處。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新的恆星在誕生,它們可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也有老去的恆星在消亡,它們也都有過曾經的輝煌。
  • 宇宙還有新恆星誕生嗎?新恆星是老恆星分裂出來的嗎?
    太陽對地球來說生死攸關,在我們心目中,太陽就是最炙熱、最美的恆星。但是到了夜晚仰望星空,我們可以看到來自若干光年外的無數顆恆星傳來的輝光,不禁又要感慨天外有天。宇宙中的恆星多得不勝枚舉,太陽在它們之中,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甚至算不上有什麼獨特之處。
  • 神來之筆 500顆恆星同時誕生 好似統一操控!科學家:難以置信
    不同大小星系的相聚或四散或分裂的流動,就好像銀河系周圍的矮星系靠近銀河系,小星系靠近巨型星系一樣,它們的流動會受到銀河系吸引或排斥力會分裂、扭曲,內部的恆星也開始改變軌道或排起長龍或散入宇宙,看起來迷人而神秘。研究人員把這一神秘現象稱為「星流」。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傑夫.安德魯斯帶領他的科學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宇宙中的「恆星多胞胎」正在孕育。
  • 恆星最大能有多大?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恆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浩瀚的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就是恆星,每一顆恆星都是一個火爐,能夠發出光和熱,給黑暗冰冷的宇宙帶來了些許陽光和溫暖。而恆星還是宇宙的秩序管理者,每一個恆星都依靠自己強大的引力吸引著周圍的行星,小行星等天體圍繞它運行,不讓它們亂跑亂竄。才有了現在穩定的宇宙,穩定的宇宙環境才能夠誕生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誕生人類。太陽照射地球,帶來了光和熱,也帶來了生命的氣息。
  • 新發現:三恆星系統的奇特原行星盤
    三恆星系統及周圍原行星盤的觀測圖片。利用超大大望遠鏡(VLT)和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圍繞三恆星系統的原行星盤。科學家認為原行星盤可能被恆星的引力拉斷了,或者是盤中誕生了一顆新行星。新發現的原行星盤隸屬於編號為GW Orionis的三恆星系統,它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1,312光年。
  • 讓我點亮你的世界——恆星的誕生
    這成千上萬顆星星,幾乎全部是恆星。說來也有趣,恆星同地球上的生命一樣,有著屬於各自的一生:它們有的剛剛誕生,稚嫩的內核萌生在朦朧的分子團溫床裡;有的正值壯年,通過劇烈的聚變反應向外發光放熱;有的已步入中年,它們開始發福,體積變得碩大,但能量依舊不減;而有的垂垂老矣,發出暗淡微弱的星光,等待著結局的到來。但之後又是新的輪迴!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質量恆星
    (圖片提供:ESO) 本報訊 利用全世界最強大的地基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7顆迄今為止最「沉」的恆星。這些龐然大物中的一顆竟然如此之大,迫使天文學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大質量恆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提到恆星,質量便是定數。我們的太陽是被稱為黃矮星的一類平凡的恆星。
  • 最新發現!科學家在研究恆星起源的時候發現了有趣的一幕
    每顆恆星都是從星雲這個「母胎」中誕生的,其一生就是在爆發,爆發,爆發,最後能量消耗完了,然後就沒了,星雲就會又再繼續孕育下個新星。而就在近日,從NASA的紅外天文學平流層觀測站(SOFIA)的最新研究出來的數據中發現,在距離地球1500光年、直徑約16光年的巨大獵戶座大星雲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有一顆正在孕育中的新星的恆星風正在阻止更多的新恆星在它附近形成。
  • 誕生於星雲,消逝為星雲的恆星的一生
    美國宇航/歐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重新觀測了其最具標誌性和最受歡迎的圖像之一:鷹狀星雲的創造之柱,這是一個巨大的恆星形成區域。柱子中的塵埃和氣體被年輕恆星的強烈輻射燒焦,並被附近大質量恆星的強風侵蝕。雖然每顆恆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也存在很多的共同點。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幾乎是所有到達地球的光、熱和能量的來源。
  • 誕生於星雲,消逝為星雲的恆星的一生
    美國宇航/歐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重新觀測了其最具標誌性和最受歡迎的圖像之一:鷹狀星雲的創造之柱,這是一個巨大的恆星形成區域。柱子中的塵埃和氣體被年輕恆星的強烈輻射燒焦,並被附近大質量恆星的強風侵蝕。雖然每顆恆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也存在很多的共同點。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幾乎是所有到達地球的光、熱和能量的來源。
  • 恆星起源於何處?巨分子雲——星系中的暗黑之地,恆星製造工廠
    到了當代,天文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發現在銀河系裡散布著大量由氫分子和氦分子組成的星雲,星雲中含有約1%的塵埃,跨度範圍大致為50~300光年,質量達10^5~2*10^6倍太陽質量。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幾乎所有恆星都是在這種巨大的分子雲裡形成的。
  • 太陽是顆奇怪的恆星?
    它曾有同胞相伴太陽現在正處於孤獨之中,離它最近的恆星也在4.2光年之外,但是它並不總是這樣的,很久以前,它也曾有過一個大家庭。從同一片星雲中誕生出來後,太陽的那些同胞們就逐漸散開到了離太陽上百光年之外。最近,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曾與太陽相伴的同胞,它叫做HD16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