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科學家在研究恆星起源的時候發現了有趣的一幕

2020-12-03 科學百分百

生命的誕生,需要在機緣巧合下還要滿足一些特定的條件才能夠成功,比如人類就是如此。小到地球人類,大到宇宙中含有的未知生物,我們也可以把每個恆星當作是一個生命體,而孕育一個生命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母胎或者說是搖籃。

恆星,我們都知道是一個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就比如我們太陽系中的太陽,而在整個銀河系中乃至整個宇宙中有著數不清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

恆星能夠自己發光發熱,得益於它自身的結構特殊,擁有足夠多的熱量以及核聚變的原料,然後會在核心產生核聚變反應,能量就會向外部擴散,最後輻射到太空中,每個恆星發出的光都是白光,光子又都具有波特性的粒子,它會改變波的頻率,而宇宙又是在不斷膨脹,因此即便以光的速度,宇宙中也是會有黑暗的部分。

一般來說,一些小型的恆星表面溫度不會很高,只有4000攝氏度左右,核心溫度也只在100萬攝氏度左右,而一些能量巨大,體積更大的的恆星,溫度就是以億萬攝氏度計了。當然,這麼牛的恆星,也是有壽命的,一旦它核心的氫消耗殆盡,那麼它的壽命也就終結了,要麼最後會形成黑洞,要麼就是停止了核聚變,沒有了能量輻射,最後變成了白矮星。

每顆恆星都是從星雲這個「母胎」中誕生的,其一生就是在爆發,爆發,爆發,最後能量消耗完了,然後就沒了,星雲就會又再繼續孕育下個新星。

而就在近日,從NASA的紅外天文學平流層觀測站(SOFIA)的最新研究出來的數據中發現,在距離地球1500光年、直徑約16光年的巨大獵戶座大星雲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有一顆正在孕育中的新星的恆星風正在阻止更多的新恆星在它附近形成。

看到這個現象令所有人都覺得匪夷所思,因為根據資料顯示,獵戶座星雲還是處於年輕氣盛、潮氣蓬勃的一個階段,按人類的年齡來計算的話,就是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按理在星雲中也會有著許多的年輕的恆星,以及正在形成的中的新星,但在SOFIA的觀察結果中表明,剛出生的恆星會產生一種恆星風,它可以吹走形成新恆星所需的種子材料,令其他待孕育的新星沒辦法形成,這難道就是所謂的「一山不容二虎」?想不到,在人類世界中有這樣的現象,而在宇宙中居然也存在著,真是神奇!

我們每次在夜空中觀察到最多的大星雲就是獵戶座大星雲,也是被天文學家以及天文愛好者拍攝最多的物體之一,因為它很好辨認和觀察,甚至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託兒所,有著3顆排列整齊的亮星,還有另外3顆斜斜地排列著,隱隱泛著光芒。

可以說,獵戶座星雲是被科學家研究得最透徹的一個天體,並且還幫助了科學家在探索恆星的過程中,發現是如何形成的。

都說獵戶座星雲很美麗,其實我覺得它是所有的星雲中最漂亮的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的氣體和塵埃的給這個星雲遮上了一面朦朧的面紗,這種若隱若現的美麗是最令人享受的。而且如果我們用望遠鏡觀測的話,你會發現它很像一隻展翅翱翔的「火鳥」,故有「火鳥星雲」的美稱。

其實整個星雲的核心就是那些恆星,正如上面所說的科學家發現「一山不容二虎」這個現象之後,立即就展開了其中緣由的察看,從SOFIA的儀器中觀察發現那些最強星風,已經從這個恆星形成的雲層中掃過一大塊物質,就像一個雪犁通過將雪推到路邊來清理街道一樣。並且在獵戶星雲的中心還發現,從θ星風1大利-C形成氣泡和破壞,恆星就誕生在其附近,與此同時,它將分子氣體推向氣泡邊緣,形成了未來恆星可能形成的新材料。

對此,Cornelia Pabst博士是這樣解釋道:「風是造成中央恆星周圍巨大泡沫的最主要原因,並且還破壞了新生雲,阻止了新星的誕生。」

其實這些現象是星雲自我調節的物理條件,從而影響恆星形成,最終驅動星際介質的演變。了解恆星是如何形成以及星際介質的相互作用也是了解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恆星起源以及未來可能形成的恆星起源的關鍵!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鳳凰星團詭異的恆星形成區
    科學家發現鳳凰星團中存在比較特別的恆星形成區,恆星形成的速度比大多數星系要快得多,其中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其中央星系還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銀河系黑洞的1000倍,甚至更大。星系中央的氣體聚集在黑洞周圍,有些則逐漸冷卻下來,促進了恆星的形成。此前科學家認為星系中央的黑洞其實會扼殺恆星形成,比如阻止周圍炙熱氣體的聚集,阻礙恆星形成。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宇宙中獨一無二!-科學家,發現,地球,宇宙,獨一...
    科學家相信,它們中很多都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環境。這一理論名叫「哥白尼原理」。該原理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否定了該理論,認為地球在宇宙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天文學家埃裡克?扎克裡森(Erik Zackrisson)利用計算機模型,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類地行星進行了模擬。
  • 科學家發現人類起源於亞洲 不在非洲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文指出,科學家們通過最新發掘的化石證明,人類的「搖籃」在亞洲。  參與這項研究的法、美等國科學家稱,人類的直系祖先是在距今3700萬年到3800萬年前,因一場大遷徙由亞洲移居到非洲,並在這裡繼續進化成現代的猿和人。
  • 先有宇宙,還是先有恆星呢?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比宇宙還古老
    我們常常聽說「宇宙大爆炸論起源」,但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推算,宇宙的年齡是大約138億年,但是科學家,竟然發現了一顆『恆星』,
  • 科學家發現「死亡之吻」:雙星系統正在合併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消息,科學家發現VFTS 352天體系統發生了雙星合併的事件,該系統距離我們大約16萬光年。對於VFTS 352天體系統的命運,科學家認為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恆星,或者是一個雙星黑洞。值得注意的是,VFTS 352天體系統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炙熱,質量較大的雙星,目前這兩顆恆星已經出現物質交換,因為它們的距離太近了,目前正在逐漸合併,我們有望進一步觀測到雙星合併的精彩一幕。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為宇宙起源提供證據
    關於宇宙的起源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大爆炸理論最為著名。最近科學家通過不懈努力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之一,可能為宇宙的起源作出傑出貢獻,天文學家把他命名為J0815+4729是一顆具有極端缺乏鐵和碳過剩的恆星,這表明它是銀河系中發現的最古老的恆星之一。
  • 水滴形狀的恆星?科學家在雙星系統中發現新型脈動恆星
    科學家在雙星系統中發現新型脈動恆星  Connor Feng • 2020-03-11 22:25:35 來源:前瞻網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年齡還要大的恆星!這顆恆星是怎麼誕生的?
    在我們的認知裡,宇宙是一切的起源,這本來是沒有錯的,但是科學家們在銀河系發現的一顆恆星卻引起了巨大的爭端!原來,這顆名叫瑪士撒拉星的恆星已經存在了160億年左右,而我們根據科學家們的推算,我們的宇宙從誕生到現在也才只有138億年,怎麼會有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呢?
  • 最新消息!科學家發現星系像極了地球的構造!就在銀河系!
    最新消息!就在銀河系,科學家發現星系像極了地球的構造!據了解,該項研究藉助於蓋亞空間望遠鏡近來創建的一個對銀河系10億顆恆星的天體調查數據,在這些數據中,科學家發現了這些奇妙的「宇宙山脈」,對此他們既好奇又困惑,因為他們幾乎不知道這些驚人的地理特徵是如何形成的。
  • 最新發現!迄今銀河系自轉最快恆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研究團隊基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數據,發現了一顆迄今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其自轉速度約為540千米/秒,比目前銀河系中自轉速度第二快的恆星約快100千米/秒。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DNA研究人類起源有新發現(組圖)
    本報綜合報導在人類考古學領域,骨骼化石一直是科學家們追尋人類祖先足跡的重要工具,骨骼化石能夠告訴我們,遠古人類何時開始直立行走、何時學會製造工具。可是,人類的老祖宗何時學會穿衣、說話、思考呢?現在,科學家又引入了一位新「助手」:DNA數據。美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今年2月最新開放了一個人類起源展廳。在展廳裡,DNA數據被置於與化石一樣高的研究地位。
  • 科學家在爆炸恆星中發現超流體的存在證據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日前,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一顆爆炸恆星的超密集內核包含著叫做「超流體(superfluid)」的奇特超導體物質。兩支研究小組使用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探測發現仙后座A(Cassiopeia A)出現溫度驟降,仙后座A是一顆超大質量恆星以超新星爆炸結束生命的殘留物形成的中子星。
  • 科學家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這對生命起源有重大啟示作用
    中國科學家在生命起源方面,近期有了一些進展,下面給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信息的話,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最新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地球的生命演化一直是一個謎,因為以往科學家認為,地球產生生命的年代,應該是在三十億年前,可是近期科學家發現,生命很可能產生於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也就是出現在地球產生原始海洋的那一刻。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磁場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古老巖石裡的磁場,記錄著地球生命的起源,也有著我們生命的起始從澳大利亞西部傑克山區地表裸露巖層中挖掘出來的微觀礦物質,因其帶有42億年前地球磁場的痕跡,因此一直都是地質學重點研究的對象。這幾乎和地球開始形成的時期相仿,並且比先前提出的地球磁場的起源時間早了將近10億年。
  • 科學家發現神秘物質,可能探索到人類起源?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太陽的形成都是源於宇宙中的大爆炸,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的星體,比如如果一顆恆星的生命將要完結的時候就會發生大爆炸,在經過爆炸之後這顆恆星上的物質就會產生大量的固體碎片。我們從科學家發布的一些恆星的圖片可以看出,恆星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的「母親」是它!
    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系的「母親」是它!關於太陽系的起源沒有爭論,因為所有的恆星都出生在一個星雲中,但是星雲在哪裡產生了我們的太陽系?最近,美國媒體報導說,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產生太陽系的星雲的來源,或者發現了它。太陽系的母親。那麼這裡發生了什麼?當科學家研究隕石時,他們發現了一種同位素。根據這種同位素分析,其來源可能與太陽系的起源有關。它原本是十億年前發生的一顆超新星。
  • 科學家發現一種宇宙悖論,開始懷疑宇宙的起源
    科學家發現一種宇宙悖論,開始懷疑宇宙的起源。而這種悖論就是,科學家已經確認一顆比宇宙還要古老的恆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研究發現,來自中子星的高能射電爆發,可能揭示了宇宙起源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對星系的不斷探索,意外發現了中子星中的射電爆發,而這可能揭示了一個更大宇宙學現象的起源。在這些高能排放物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一種持續了僅僅毫秒的強大無線電波爆炸。事實上,這次爆炸是從這顆恆星或類似的任何一顆被稱為磁星的極強中子星上看到的最明亮的爆發。
  • 研究顯示環繞銀河系的鳳凰恆星流起源非比尋常
    在遙遠的過去某個時候,一團恆星呼嘯著穿過銀河系,銀河系巨大的引力效應將它們撕裂。引力將這個團塊塑造成了一個 "大塊的義大利麵條",裡面全是恆星,不斷地圍繞著我們的母星系流轉。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觀察了這個被稱為 "鳳凰 "的義大利麵條狀恆星流,表明它的起源非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