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環繞銀河系的鳳凰恆星流起源非比尋常

2020-11-22 騰訊網

在遙遠的過去某個時候,一團恆星呼嘯著穿過銀河系,銀河系巨大的引力效應將它們撕裂。引力將這個團塊塑造成了一個 "大塊的義大利麵條",裡面全是恆星,不斷地圍繞著我們的母星系流轉。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觀察了這個被稱為 "鳳凰 "的義大利麵條狀恆星流,表明它的起源非比尋常。

這項研究於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它研究銀河系中像 "鳳凰 "這樣的恆星流,被稱為 "南方恆星流光譜調查"。該調查使研究團隊能夠集中在鳳凰球狀星團上,它是2016年在2013年至2019年間掃描天空的暗能量調查中發現的。

鳳凰曾經是一個漂亮的、乾淨的球狀星團,由引力支撐在一起,直到它離銀河系太近,被撕裂了。鳳凰現在是一條長長的細流 它長27000光年,但直徑只有150光年,所以它是一塊大 麵條 ,之前的球狀星團已經被銀河系完全撕裂了。

劉易斯解釋說,這股恆星流來自一個球狀星團,由10萬顆到幾百萬顆恆星組成的巨大球狀集合,在一個被稱為 "恆星光環 "的空間區域中圍繞銀河系運行。銀河系中大約有150個這樣的星團,它們為天文學家所熟知。但數十億年前被撕開形成鳳凰流的球狀星團卻很奇特,這股流來自一個根據我們的理解,本不應該存在的星團。

該團隊檢查了鳳凰流內包含的十幾顆明亮紅色巨星的光譜,以了解它們的化學成分,並解讀哪些元素構成它們。科學家所知的球狀星團大多含有比氫和氦重的元素,這增加了它們的 "金屬性"。事實上,研究球狀星團的天文學家認為,它們有一個 "金屬性底線",低於這個點就不能形成球狀星團。但 "鳳凰 "由低金屬性恆星組成,這意味著它起源的星團延伸到了金屬性底線以下,它的化學富集度遠低於所有其他存在的球狀星團。

這表明球狀星團起源於古代,當時宇宙還相當年輕,而現在這種環境已經不復存在。科學家已經捕捉到了鳳凰星團的生命末期,被銀河系的引力碾壓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細細的麵條流。

如果我們能在幾十億年前看一看銀河系的光環,我們就會看到,會有更多像鳳凰這樣的天體,鳳凰是其中最後的同類。最終,鳳凰將消失。永遠存在的引力效應將開始驅散高濃度的恆星,它的由恆星組成的光環將逐漸消失。鳳凰再繞銀河系一圈需要幾億到十億年的時間,所以鳳凰還將在附近徘徊一陣子 然後,再經過一兩圈,它就會消失。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對了解銀河系起源有重要意義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 銀河系邊緣發現古老恆星墓地,實際上是球狀星團殘骸
    球狀星團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系統之一,通常在直徑10幾光年範圍內擠了高達10萬顆恆星,且大多數恆星年齡與宇宙一樣老。最近,科學家在銀河系邊緣發現一條被引力切碎的古老球狀星團殘餘物,它們見證了銀河系這數十億年來的增長。
  • 壯觀的鳳凰恆星流被證明是早期宇宙遺蹟的遺留物
    球狀星團,可以導致所謂的恆星流現象的產生,是成千上萬的恆星在重力作用下結合在一起的家園。銀河系中有一百多個這樣的天體,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都認為它們中的大多數在恆星化學成分方面是相似的。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來自南方恆星流光譜調查合作組織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尋常的恆星流,被稱為「鳳凰恆星流」,這表明這一神秘的恆星集合代表了一個古老球狀星團的碎片,是「同類中的最後一個」。
  • 我們所見過的速度最快的恆星,從銀河系中心疾馳而出的奇特的恆星
    這意味著它可能是由於與銀河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Sgr A*)的相互作用而被拋出的。 「我們實際上是偶然間發現了這顆恆星,」麥格裡大學的天文學家丹尼爾·祖克表示 。 「我們一直在進行一項名為S5的調查——觀察恆星流中的恆星(恆星流是我們星系周圍的結構,是由星團和矮星系在銀河系的潮汐力作用下形成的)。」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  【解說】據了解,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 銀河系中近500顆恆星同屬一個大家族?同時誕生且有著共同的起源
    根據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許多恆星流,其中之一還是擁有近500個親戚的大家族。天文學家已經在我們的星系中發現了8292個恆星流。恆星流(是小星系靠近巨星系,在強大的引力潮汐作用下,逐漸扭曲、瓦解,並被拉成纖細而壯觀的星流。)不是星團,而是線狀模式。
  • 古老的恆星流
    但是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這種星團的其餘部分,這些星團已經磨損形成恆星流,並且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因為包含在「鳳凰流」受浸星帶中的恆星的鐵和其他重元素含量極低。它遠低於這種所謂的金屬性的下限,以前是星團的下限。這是如何實現的以及鳳凰河是否可能是整個人口的第一代表仍未解決。
  • 近日,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
    外媒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一款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全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運行軌跡猶如舞動的「玫瑰花結」,而這也正好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 銀河系旋臂有多長:可能環繞整個銀河系
    這張銀河系的圖片顯示了盾牌-南十字臂可能的延伸情況  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本身就位於銀河系之內,因此要想像銀河系的整個全景就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事實上,直到1852年,天文學家史蒂芬·亞歷山大(Stephen Alexander)才第一次提出銀河系可能是渦旋形的。從那時候開始,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發現不斷修正著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銀河系具有4條旋臂。旋臂由無數的恆星和正在形成恆星的氣體組成,以螺旋形向外延伸。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
    「銀河畫卷」巡天計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在天文學權威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這些研究,對人類了解恆星、行星以及整個銀河系的起源有重要意義。「目前,『銀河畫卷』已經完成觀測計劃的80%,發布幾十項重要成果,預計還需3年左右完成全部觀測。屆時,我們將得到一幅前所未有的銀河系圖像,人們對銀河系的認知也將大為拓展。」楊戟說。
  • 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組圖」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分子雲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壓力增大、溫度升高,逐漸形成原恆星胚胎。
  • 中科院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中國「銀河畫卷」已完成80%
    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研究人員分別將它們命名為「大江分子雲(River Cloud)」和「鳳凰分子雲(Phoenix Cloud)」。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旋渦狀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隱藏著一些濃濃的雲團,其中一些主要由氫氣分子組成的雲團,就是分子雲。
  • 這個「不尋常的恆星」 不同於天文學家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
    像這顆明亮的恆星一樣,太空充滿了驚喜,鑑於它形成的動蕩環境,它真的不應該存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發表的新研究描述了一種潛在的新型恆星,一顆恆星誕生於通常與破壞而非創造相關的事件中:兩個白矮星的合併。
  • 中科院銀河畫卷巡天新發現——大江和鳳凰分子雲恆星搖籃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銀河畫卷巡天團隊發現了兩個新的恆星搖籃命名為大江分子雲和鳳凰分子雲;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的朋友可能有些摸不著頭腦,所以先給大家做下名詞解釋:1、銀河畫卷巡天2、分子雲在銀河系中恆星之外存在的物質是什麼呢?正確答案是星際介質,而分子雲就存在於星際介質中,分子雲的主要成分為氫分子,含量第二高的是一氧化碳,但只有氫分子的萬分之一,其他成分含量極低。
  • 大量麥哲倫星雲流入銀河系,形成新的恆星
    如果星星在繪製所有恆星時與特定空間組成一條漂亮的弧線,以及最熱恆星耗盡燃料的關閉,這些恆星不僅有共同的起源,而且我們可以確定它們的年齡。儘管與麥哲倫星雲中或麥哲倫星雲中發現的氣體相比,該氣體的前導流擴散得多,質量總體較低,但有三項觀測結果強烈表明這些新的銀河系恆星來自該氣體流。圖註:在PW1星團中觀測到的恆星與形成歷史一致,形成歷史始於麥哲倫雲的主要氣體碎片流穿過銀河系的銀河平面。
  • 讓人失望,新研究顯示:銀河系70%的恆星可能是生命禁區
    可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美好的希冀可能要落空了,人類在銀河系中可能真的是唯一的。系外行星的表面溫度,證實了以往的推測——銀河系中70%的恆星都是「生命禁區」。研究顯示可能許多朋友會說,即便銀河系70%的恆星是生命禁區,不是還剩下30%的恆星嗎,為什麼就說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了呢?其實這就涉及到「宜居帶」的問題了。
  • 銀河系超重黑洞周圍發現最快恆星:速度約為光速的8%
    由於它的體積如此之大,以致於它的引力效應是極端的,這點通過觀察它附近的恆星就能探測到。圍繞Sgr A*旋轉的是一些恆星以及一些神秘的天體,它們跟這個看不見的怪物被鎖在宇宙的二步舞曲之中並以令人眩暈的速度移動。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其中速度最快的一個,其環繞Sgr A*的最快速度約為光速的8%。
  • 20萬光年外,巨大氣體流環繞銀河系!質量是太陽的10億倍
    和二十年前相比,銀河系在我們眼中的形象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看似形狀規則的銀河系,其實還有著許多神奇的結構。我們發現了銀河系比想像中大了一倍,也發現了銀河系兩側巨大的費米氣泡,還發現了銀河系邊緣的翹曲造型。除了這三個發現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在銀河系20萬光年之外,一個巨大的氣體流環繞在銀河系的周圍,那就是著名的麥哲倫星流。
  • 銀河系「最孤獨恆星」與鄰居相隔1000光年
    CX330恆星噴發物質加熱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像這樣的年輕孤獨恆星非常罕見,同時,它也是迄今觀測最明亮、最緊密的爆發星。  CX330恆星釋放噴射流至周圍的氣體和灰塵,它與最鄰近的天體距離1000光年,被稱為銀河系最孤單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