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環球》雜誌記者 楊海雲(發自紐約)
《環球》雜誌記者 金悅磊(發自華盛頓)
《環球》雜誌記者 高路(發自休斯敦)
75.美國人開始厭倦好萊塢大片了嗎?
一名網友根據Box Office Mojo網站的數據,製作了美國1984~2018每年25部最賣座電影的情況表,顯示好萊塢最賣座電影原創數量呈縮水趨勢。2018年最賣座的25部好萊塢大片中,僅有區區不到10%的原創,絕大部分是經典翻拍和系列電影。近年來,由於電影票價上漲、觀眾對系列電影的審美疲勞以及來自流媒體服務的競爭等,美國電影院的上座率有所下滑,一些觀眾抱怨好萊塢大片缺乏原創的聲音也常見於各大媒體或社交平臺。
為此,好萊塢也採取了一些應對之策,包括更加注重海外市場,甚至把一些大片的首映放在了海外市場,比如中國。根據Box Office Mojo的相關數據,好萊塢2018年夏季檔最賣座的20部大片,美國國內和海外市場的票房情況懸殊不小,海外市場明顯佔了上風。
76.美國愛看外國電影嗎?
儘管美國國內電影院上座率近年來有所下滑,但從各大院線排片情況可看出,好萊塢大片仍是美國人觀影的主流和首要選擇。2018年北美最賣座的電影,幾乎清一色是好萊塢製作。但一個主要變化和趨勢是,好萊塢的製作更多走向國際化,包括更多採用國際團隊。
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棕櫚泉國際電影節、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等一系列美國本土電影節上展映的海外電影越來越多,一方面促進了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電影交流,另一方面也為美國觀眾帶來了好萊塢大片之外的不同體驗。
77.百老匯戲劇在美國還火爆嗎?
百老匯戲劇是指在紐約曼哈頓劇院區以及林肯中心一帶劇院裡的演出。這些劇院大多設在百老匯街附近,故統稱為百老匯劇院。百老匯戲劇以音樂劇為主,不僅受到美國人的喜愛,也是不少外國遊客的必看項目,已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獅子王》是迄今為止「吸金」最多的一部百老匯戲劇,從1997年10月起一直不間斷地演出了20多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其他長年魅力不衰的百老匯戲劇還包括《魔法壞女巫》《劇院魅影》《芝加哥》《摩門經》《阿拉丁》等。
百老匯經常會有新劇上演,有時還會出「爆款」。例如,音樂劇《漢密爾頓》在2015年一經推出便好評如潮,幾個月內的演出票被搶訂一空。該劇獲得16項託尼獎提名,並最終斬獲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11個獎項。此外,它還獲得葛萊美獎和普立茲獎。
百老匯劇院外基本都是人流如織的街道,觀眾在開演前排長隊等候入場是路人常能看到的一道景觀。為吸引更多觀眾,所有劇院每年會參加兩次「百老匯周」活動,活動期間劇票買一贈一。按照百老匯聯盟的統計數字,在2017~2018演出季裡,購票觀看百老匯戲劇演出的觀眾共有1379萬人次,總收入為16.97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個演出季增長3.9%和17.1%。
78.美國人喜歡逛博物館嗎?
喜歡!這一點毋庸置疑。身在美國,《環球》雜誌記者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這裡博物館眾多,雖然這個國家的歷史只有200多年。以紐約為例,分布在市內五區的博物館究竟有多少並沒有一個正式統計數字,有的說是80多個,有的說是100多個。這些博物館大大小小、主題各異,既有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等,也有很多規模較小但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比如消防博物館、數學博物館、美國黑幫博物館、食品和飲料博物館等。
除了數量多,美國的博物館還會經常推出各種有吸引力的活動、特展等,使得古老與年輕的活力相得益彰,因此更接地氣、更有人氣。博物館是美國人喜歡流連的地方,人們或在展品前駐足仔細欣賞,或席地而坐臨摹畫作,從活潑可愛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不同年齡的人在歷史與文化的寶庫裡接受滋養。美國作家、電影導演麥可·克萊頓曾說:「如果你不懂得歷史,你就什麼都不知道,你是一片不知道自己是一棵樹的一部分的樹葉。」
79.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是什麼?
許多美國人認為,國徽上的白頭海雕是代表美國的文化符號。1782年,美國第二屆國會將含有白頭海雕的圖案確定為國徽。白頭海雕在美國文化中象徵著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這個形象在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中也有著特別含義。印第安人認為,鷹是飛禽之首、天空之王。他們對鷹極為崇敬,許多部落的象徵符號中都含有鷹或者鷹的羽毛。而在所有的鷹當中,白頭海雕與金鷹最為高貴。
除了白頭海雕,也有人將星條旗和獨立戰爭中的重要標誌「自由鐘」等視為美國文化符號。此外,華爾街、百老匯、好萊塢、麥當勞、NBA、可口可樂、迪士尼、矽谷、哈佛大學、感恩節、超人、芭比娃娃、白宮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名稱都可以上榜。
來源:2019年1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