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小國難為航空之炊!
疫情衝擊之下,亞太航空公司腦洞大開,想出各種辦法&34;。
據《海峽時報》報導,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計劃10月底推出&34;,讓新加坡人不用真正離開祖國就能登機。航班將從樟宜機場起飛,經過約三個小時的飛行後再降落樟宜機場。
該航線大約飛行時間為三小時,並且將用空客A350客機執行飛行任務。一份308人填寫的調查問卷顯示有75%的參與者都很樂意購買該航線,問卷還顯示大部分人願意付288新幣來體驗該航線經濟艙,588新幣來體驗商務艙。
航班套餐可能會包括機場附近的豪華酒店以及機場購物券。
就在家門口轉悠轉悠,為啥還要給酒店購物券?
這便是無目的地航班所希望營造的飛行感受所在——高度還原真正的飛行。
為了給旅客營造一種接近真實的飛行體驗,飛機落地後,會載著乘客去酒店,與&34;飛行一樣的模式。
新加坡航空尚未確認這一計劃,因為這涉及很多工作,包括航班的規劃,酒店等資源的匹配,而且還包括與各航空管理機構的廣泛溝通。
舉例而言,馬航一架波音787-10飛機在蘇門答臘島的多巴湖上空進行低空觀景飛行,需要得到雅加達方面的批准,而在婆羅洲的基納巴盧山上空進行類似飛行,則需要得到吉隆坡方面的批准。
可見,無目的地航班並非想像中那麼便捷。
如果新航的無目的地飛行最終成行,它將成為繼長榮航空(EVA Air)和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之後第三家退出此類航班的航空公司。
善五航空財經之前也寫過,長榮航空運營著幾架從臺北桃園起飛的觀景航班,而澳洲航空正在銷售名為&34;的觀景航班。
澳洲航空公司將使用一架787-9從雪梨起飛的航班,因為,787飛機的舷窗夠大,便於旅客觀看景色。
澳航表示:&34;
當然,疫情期間的航班還是有一些不一樣之處,最大的不一樣便是作為間隔夠寬敞。
澳航787飛機共236個座位,但每班僅銷售134個座位。
根據新航方面有關人士的表示,此舉的核心目的不在於實現多少銷售收入,而在於回升公共關係熱度。即使要想恢復盈利水平,也需要乘客集體返航。在各地區政府在重新開放該地區國際旅遊市場方面拖拖拉拉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東南亞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嘗試恢復國際航空市場。
越南宣布,將允許恢復通往東京、首爾、韓國、廣州、萬象、臺北和金邊的6條國際航線。不過,每周的航班將不超過兩班,只有符合規定要求的越南國民和外國人可以旅行。
一周前,一名香港官員表示,與幾個國家的談判正在進行,但只有少數國家表示感興趣。而阻礙談判發展的,在於航班起飛前和抵達時的新冠檢測。
與此同時,新加坡在8月底採取了一項相對大膽的舉措,取消了對來自汶萊和紐西蘭的旅客的隔離,這兩個國家被認為對疫情處理得很好。來自這兩個國家的旅行者可在抵達後進行核酸檢測,而不需要進行長達14天的艱苦隔離。
然而,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提供的信息,汶萊不允許除汶萊國民以外的乘客入境或過境。同樣,乘客也不允許進入紐西蘭。
這樣一來,倒成了新加坡的單口相聲,顯然國際航空市場離開放時日還長。
旅行限制的例子還有很多。
除了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國家(即中國)之外,亞太航空公司迫切需要的復甦似乎依然遙遠。
昨天善五航空財經也提到,航空的全面復甦,疫苗的作用至關重要。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全球範圍實現疫苗的全面接種並非易事。
全球正在研究多種疫苗,但疫苗的功效可能各不相同——更不用說為數十億人接種疫苗的龐大任務了。政府完全有可能,甚至有可能承認某些疫苗的效力,同時對其他疫苗的效力表示懷疑。
如果使用疫苗X的國家A不承認國家B的疫苗Y,乘客最終可能會在&34;和&34;疫苗的迷宮中迷路。這樣的情況並不能使航空公司恢復元氣——儘管任何能帶來一線希望的事情都是值得期待的。
亞太地區和全球的航空公司需要為這種可能性做好準備。
不過目前,漫無目的的飛行似乎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