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唐頓莊園》、《傲骨賢妻》和《靈書妙探》之後,今年我又告別了一部追看多年的電視劇——《疑犯追蹤》 (Person of Interest)。同其他幾部相比,《疑犯追蹤》播出五年來叫好大於叫座,以至於許多人至今仍分不清楚它和那些有著相似中文譯名的劇集到底哪個是哪個。
但若是允許我以任性一些的標準來評價,《疑犯追蹤》會是在今年劇終的劇集裡得分最高的那個。
英美電視劇的編排一向有慣例可循,大抵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圍繞收視率打造,隨時根據觀眾反響調整劇情走向;
第二,圍繞劇本和角色變更打造,既有寫著寫著迸發新idea的激動人心,也有因演員離開而不得不開發續接劇情的倉促尷尬;
第三,圍繞核心觀念打造,劇情和角色服務於主創從一開始就確定的核心理念,並以此為基石形成一個具有閉環迴路的故事。
通常,前兩種模式在美劇的製作中較為常見,而第三種模式則多被腐國電視劇所採用。原因在於,英劇大多是迷你劇,故事講完就收工解散,像《唐頓莊園》這樣能一播六季的實在不多見;而美劇則正好相反,各家電視臺都希望自己出品的劇集能持續吸引觀眾,多則兩季少則一季之後,就會根據收視率和角色的受喜愛程度對劇情進行再次構建。很多時候即便是主創本身,也無法預測幾年之後劇集的最終走向會是怎樣。在電視劇創作方式上的分野,是英劇的平均質量要高於美劇的主要原因。
POI 劇組慶祝第100集播出再說回《疑犯追蹤》,它是美國電視劇中少見的採用第三種模式來進行製作的劇集——完全基於小諾蘭和J.J對人工智慧可能性的探討。在初期就確定的大故事框架下,將每個角色、每集看似獨立的分集劇情精心嵌入,最終全部指向一個核心問題——人類究竟該如何與人工智慧共生並存?
可能正是因為有小諾蘭與J.J這樣強大的主創班底坐鎮,CBS電臺才沒有強力施壓(小施壓還是經常有的),總算讓主創團隊按照自己既定的主線好好的把故事講完(雖然很早就把《疑犯追蹤》踢到了非黃金檔期)。這一點,即便是在主創讓人氣角色Joss Carter領了便當導致收視率下滑的情況下也沒有改變。對於一個有五季篇幅的劇集來說,這種「把故事講全講好」的命運幾乎可以說是奢侈的。
想想看這些年來的長壽美劇,有哪一個沒有經歷過因為收視率、換角、劇組內部分歧導致的劇情分裂?有的在幾經更改人物格局之後不復最初的精彩(如《實習醫生格蕾》),有的則難以再激起有化學反應的劇情衝突,味同嚼蠟(如《犯罪心理》)。
近幾年,美劇市場似乎也意識到傳統的電視劇製作模式很難催生絕對高質量的作品,於是才有了像《真探》、《美國恐怖故事》這類每季一個完全獨立故事的口碑佳作。
舉了這麼多例子,我想說的是:一部優秀劇集、尤其是一部優秀的懸疑類劇集必須能夠講出一個具有閉環性質的、邏輯嚴謹的故事,好似高手下棋時的環環相扣。只有以此為標準,方能明白通過邊播邊拍模式生產出來的《疑犯追蹤》有多麼難得。
再來說說立意。諾蘭兄弟和J.J都是科技/科幻題材領域的大牛,自然,《疑犯追蹤》無論是在創意還是深度上要遠勝一般的「人工智慧」影視作品。
在慣常的商業片邏輯裡, AI和人類作為兩個企圖互相控制的物種,似乎總是站在你死我活的對立面。《疑犯追蹤》並沒有把自己卡在 「人類到底該不該開發人工智慧?」的倫理爭辯中,就像劇中反覆表達過的——超級 AI的出現不是 「Yes」 或 「No」 的問題,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諾蘭力圖探討的是超級AI出現後,人類該以何種態度、何種方式與其共同發展?
為此,他精心設計了The Machine(機器)和 Samaritan(撒瑪利亞人)兩個超級 AI,用以模擬人工智慧與人類可能的共生關係。前者代表一種親人類的、能夠與人類相互學習與認可的範式;後者則是凌駕於人類之上、希冀依靠絕對智慧重塑人類社會的人格變體。在這兩種可能的模擬情境中,AI固然強大,但二者的上線、鬥爭和消亡都是經由人類之手完成的。它們與劇中眾多人類同盟的複雜關係是小諾蘭著墨的重點,同時也引出一種詮釋「上帝」的科學化視角。
TM和Samaritan的不同視角古往今來,真正的科學家們總是把科學作為接近、甚至求證「上帝」的手段。人類用對那個終極力量的探索寫就了自己的歷史,這一切無關信仰,也並無宗教化的神秘性質。
如果我們能夠認可人類自身的相互作用是終極力量的一部分,那麼,一個全知全能的超級AI則毫無疑問就是信息科學領域的「上帝實體化」。
幾千年的宗教鬥爭史在這裡同樣適用——每當出現一個具備神性的「上帝」時,人類群體必然分裂,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上帝並因之改變。這一點,不管是在Samaritan的擁躉西格瑪公司,還是在TM小隊身上都如出一轍。
為Samaritan甘願放棄性命的老謀深算Greer當然,因為帶著主角光環,TM小隊的各位得到了深入的刻畫——宅總、李四叔、卡特、根妹、大錘、豆豆、以老師。這些因為TM被卷在一起的角色雖各個天賦異稟、背景混雜,卻也皆因選擇了TM而投入到一股更大的洪流徹底改變。在這場真實的情境模擬中,要為自己選擇的上帝而戰則必然會有所犧牲,所以,我也並不為誰的死而感到惋惜。
卡特警官是TM小隊的道德標杆,她的死從根本上救贖了一隻腳陷進黑警泥潭的豆豆;以老師在痛失摯友之後為保護朋友而死,黑幫大佬最終求仁得仁;李四叔因TM找到生存的意義,幾度失去愛人的他將與愛人相守的機會留給了宅總;而根妹則是最高意義上的死得其所,試問世間能有幾人可以與自己的上帝融為一體?
Carter警探因與黑警組織HR的戰鬥而殉職儘管在劇中兩大AI勢如水火,但諾蘭並沒有給「哪種模擬情境更好」下絕對的定論。「Samaritan」(撒瑪利亞人)的名字說明了諾蘭對其所代表的立場的理解——一個意圖做好事的見義勇為者。
(《疑犯追蹤》中的「撒瑪利亞人」應該出自《新約》「路加福音」,在福音書中,耶穌基督講過一個寓言:一個猶太人被強盜打劫,受了重傷。躺在路邊。有祭司和利未人路過但不聞不問。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路過,不顧隔閡,動了慈心照應他。在需要離開時自己出錢把猶太人送進了旅店。)
新的TM二隊已經成型Samaritan或許已經消逝,但選擇站在其身後的人類意識仍然廣泛存在,如同TM的自我保留一般。在全球數位化的今天,《疑犯追蹤》對人工智慧的探討不會是終極的。誰知道呢,在我寫下這篇評論的當下,沒準AlphaGo已經決定要向前一步自我擴容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