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1.75這個數字,90%的HR都在亂算工資

2020-11-25 騰訊網

企業薪酬管理難不難?很多外行覺得So easy,「不就是發發工資嗎?」

然而這裡面的「套路」卻遠不止發工資這麼簡單。

就拿月工資計算來說,別說外行了,就是工作了2、3年的HR,也常常因為搞不清楚21.75這個數字,而算不清工資。

大多數公司都實行月工資制,但每個月的工作天數又是不一樣的。考慮到周末或者法定節假日,勞動天數的差異會更大一點。

比如:2020年5月份扣除節假日和周末,實際工作日只有19天;而2020年7月份,扣除周末,實際工作日有23天!

遇到這些情況,究竟應該算多少錢?扣一天工資或者發一天加班費,我們應該按照什麼標準來做呢?

亂用21.75

是薪酬計算錯誤的開始

薪資計算,總是繞不開一個數字——21.75

這個神奇的數字來源於一個年度中,扣除雙休和法定假日,月平均計薪天數就是261÷12月=21.75天。

但實際上,每月的實際計薪天數並不是21.75天。21.75僅是一個平均數的概念!

一刀切的用21.75計算工資,出錯就在所難免了。

【補充知識】

21.75計算日薪算法的由來:

2008年,勞社部出臺了一個文件,文件規定:

每年標準工作日應該是250天,平均到每個月應該是20.83天,但11天法定節假日不能剔除需要進行算薪。

所以計薪日會比工作日要多一些,計薪日就應該 用250天加11天,即261天,平均到每個月就是21.75天。

這就是月薪除以 21.75計算日薪算法的由來。

也即是說,如果要扣員工一天工資,或者給員工算一天的加班費,都應該用月薪除以21.75作為標準,並且法定節假日當天要算工資。

正算與反算的合理性

關於正算法和反算法,一直以來大家都比較困惑:到底什麼時候用正算法,什麼時候用反算法?

【舉個案例】

正算法:「工資=月薪÷21.75 × 出勤天數」

某員工月薪2175元,按照人社部規定,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即2175÷21.75=100元,這沒錯對吧?

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則其月工資為:

2175÷21.75×22=2200元

該月請假一天,工資反而比月薪2175多了25元,這合理嗎?

反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缺勤天數」

有HR說,不能這麼算,應當倒扣。即當月可領工資為:

2175-2175÷21.75×1=2075元。

好,那假設當月員工只出勤1天,缺勤22天,按反算法:

2175-2175÷21.75×22=-25元。

可是員工月薪才2175元,等於白幹了1天,還要倒貼25元。

由於每月實際計薪天數並不一致,有些月份計薪天數可以達到23天,有些月份計薪天數可能只有20天,而人社部的21.75卻是一個平均數的概念。

這樣具體到某一個月,月平均計薪天數和月實際計薪天數產生衝突,但月工資卻執行的是統一標準,就出現了看似荒謬的結論。

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無論是正算法還是反算法,都是合法的。至於具體用哪種形式,公司可以自行規定。

正確的算法

正算法:工資=月薪÷21.75×月計薪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反算法:工資=月薪-月薪÷21.75x 缺勤天數×(出勤天數比例)

月計薪天數=(月出勤天數 + 法定節假日天數)

出勤天數比例=21.75÷(當月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同樣舉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

某員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個工作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

某員工月薪2175元, 5月份有21個工作日,5.1為法定節假日,員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

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

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正反算法結果都一致了。

法律法規並不強制要求企業一定按21.75來計算月薪,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

工資=月薪÷(應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實際出勤天數+法定節假日天數)

其他計算情形注意事項

按照入離職情況計算

比如入職人員按照正算法,來幾天算幾天工資;離職人員按反算法,缺勤了幾天就倒扣幾天,這樣聽起來好像也合理。

不過單純正算法和反算法的弊端,都有可能出現,所以只按這種方式來執行也會比較難。

按照計薪天數來計算

一般情況下按照正算法,當這個月計薪天數大於21.75,而員工出勤也大於 21.75的時候,就用反算法來算。

這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在21.75臨界點的時候,正算法和反算法的計算方式結果會有差異,21天工作可能會比22天工作拿到的還會多;

二是同樣反算法的弊端也有可能會出現。

按照員工實際的計薪日來計算

也可以按員工實際計薪日算,員工在當月實際計薪日小於11天的時候,就用正算法;計薪日大於 11天,就用反算法。

為什麼會選擇11天呢?因為11天是21.75中間的整數天數。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也容易操作,不需要顧及當月有多少計薪日,也不需要管它是入職或者離職,只判斷計薪日有多少天,就選擇哪種算法就好了!

具體可參考下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算法或多或少也都會存在一些瑕疵,問題根源並不是21.75導致的,而是因為每個月天數不一致。

月工資計算本身並不完美,但因為月工資計算也有很多優勢,所以大多數公司還是採用了月工資制。

很多小夥伴反饋最近看不到HRCLUB了

是因為微信改版啦~

所以大家一定要★設置星標★

這樣就能及時看到我們的消息啦~

跟著下方示意圖,設置一下就好啦!

相關焦點

  • hr訴苦:談了很久的候選人,因為工資低拒接offer
    找工作也是一樣的,都想要找一個性價比高的,公司考慮性價比的員工,為的是降低公司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個人考慮性價比的公司,是為了用勞動力換取等價的報酬,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所以,常常會因為工資工資問題,兩者之間不能平衡。
  • 你發工資為什麼按每月21.75天計算?速看,與加班費有關
    那你每個月計發工資的工作日是按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的嗎?不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月計薪天數是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這是為什麼?一起來看!月計薪天數這樣算↓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
  • 月工資為什麼是21.75天?月計薪天數21.75的來源
    那你每個月計發工資的工作日是按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的嗎?月工資為什麼是21.75天呢?  小編告訴你:不是!  對大多數人來說,月計薪天數是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這是為什麼呢?  月計薪天數這樣算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一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
  • 90%的人不知道的工資真相!
    中國人的工資水平到底是什麼樣子,90%的人可能還真不知道。咱們來看看最真實的數據,這是一份來自統計局官方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1,655元,其中60%是工資收入,也就是13,232元,平均算下來就是月薪2205元。
  • 每月為啥只發21.75天工資?終於搞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一個正常月30天,除去是個周六、周日,工作日是22天。如果遇到31天的月份,工作日還會更多。按道理來說,每個月計發工資的工作日是按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月計薪天數是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這又是為何呢?
  • 發工資為什麼按每月21.75天計算?答案來了!
    那你每個月計發工資的工作日是按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的嗎?   小編告訴你:不是!   對大多數人來說,月計薪天數是21.75天而不是22天或23天。這是為什麼?一起來看!又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規定,月計薪日因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因此104個休息日之外的天數都算作年計薪日,再除以12得出。
  • 2018國慶假期加班工資怎麼算 三倍和兩倍工資別虧了
    馬上就要國慶節了,國慶節七天小長假可能有許多人還要加班,不要緊,國慶加班是有加班工資的,有三倍和兩倍的區別,你知道怎麼算嗎?   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10月1日—7日放假,9月29、30日(星期六、日)上班。
  • 「提示」春節加班工資怎麼算?這三天是三倍工資→
    春節假期加班工資怎麼算計算公式三倍日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300%雙倍日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200%每小時加班工資=日加班工資÷8更多說明1、21.75天為平均每月計薪天數。
  • 延長假期工資咋算 如果企業扣除員工3天工資怎麼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延長假期工資咋算 如果企業扣除員工3天工資怎麼辦? 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職工,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安排補休,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應按     原標題:延長假期工資咋算 如果企業扣除員工3天工資怎麼辦?     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
  • 清明節加班工資怎麼算?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最低拿多少加班費
    清明節加班工資怎麼算?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拿多少加班費時間:2019-04-05 00: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加班工資怎麼算?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拿多少加班費 今年清明節加班費怎麼算呢? 能拿多少加班費呢? 清明節加班工資怎麼算?
  • 單休26天工資計算方法 26天制正確工資算法
    導語:一個月平均按照30天來計算,雙休上班時間是22天,如果是單休一個月的上班時間就是26天,因為上班的時間不同,那麼單休班上26天工資要怎麼算呢?單休26天工資計算方法你知道嗎?如果你也不清楚單休工資是怎麼算的,下面我們來看看26天制正確工資算法。
  • 【關注】國慶假期8天加班工資怎麼算?值班算加班嗎?哪幾天有三倍工資
    在沒有補一天為法定假日的情況下,10月4日-8日都作為公休日或公休日的調休時間。法定節假日:10月1-3日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用人單位應按照不低於員工本人日工資或者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工資報酬。
  • 今年春節選擇上班的可領17天工資,真的假的?有人算了算…
    因為疫情防控需要 這個春節 多地發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 很多企業為了留人,一出手就是 「獎金+三倍工資+補貼」的三重福利 今早小坊就分享了一波「別人家的公司」
  • 每個月的工資和工作天數公司給你算對了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合規的情況出現,不單單是30天,還有按照26天去核算工資。不管是30天或者26天,這樣都是不符合用工標準的,那麼什麼情況下的核算方式視為標準,符合用工標準去執行。1、先來說說21.75咋來的?
  • 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哪幾天是三倍工資 加班費怎麼算
    那麼,2017春節加班工資怎麼算呢?154551704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2017年春節哪幾天加班是三倍工資?  2017年春節是1月28日,正月初一,星期六。  春節是法定節假日,法定假期3天,放假調休7天。
  • 春節在崗7日可領17日加班費 2021年春節加班工資怎麼算
    13日,記者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春節期間,用人單位可以通過集體協商等方式,妥善安排好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等職工群眾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並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工資。對於用人單位安排職工在春節和休息日加班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資或者根據職工意願安排補休。
  • 元旦加班費怎麼算?連幹三天可得7天工資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元旦小長假已結束,加班費該怎麼算?按照規定,如果元旦三天假期一直沒有休息,堅守崗位工作的話,能拿到相當於平時7天的工資。,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加班費算法規定:在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時,要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休假期間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加班工資基數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 2018中秋節三倍工資是哪幾天 2018中秋節加班工資怎麼算
    節假日有些人還堅持在崗位上,對於這些人就比較關心加班工資了,一起看看2018中秋節三倍工資是哪幾天?2018中秋節加班工資怎麼算對安排勞動者加班後的工資報酬問題作了三種規定: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的150%的工資報酬;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 新聞早報 | 春節加班工資怎麼算?快來看看,這3天工資三倍
    今日頭條  春節加班工資怎麼算?  快來看看,這3天工資三倍  2013年12月11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明確將第二條第二項修改為「(二)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 某985碩士在網易工資55萬,跳槽到今日頭條要價90萬卻被拒
    可能做遊戲研發的總是加班,這名研究生想換一個輕鬆點的工作,然後給今日頭條開口要90萬的工資。估計是hr拒絕了這名員工的要求。最後這名網友感嘆,果然,按照能力定薪酬都是假的,一般都是定了多少錢然後再來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