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期刊發表!重慶醫生發現青少年罕見神經系統疾病NIID「重大成果」

2021-01-12 大眾網

華龍網8月30日16時12分訊(記者 黃宇 實習生 馮茴花 通訊員 尹蕾) 今(30)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8月27日,由該院肖飛副教授和田鑫博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王學峰教授擔任通信作者的神經內科學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神經病學病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上在線發表題為《影像學表現為腦萎縮和白質腦病的青少年男性臨床表現為腦炎樣發作》的學術論文。

本篇臨床研究發現腦炎樣發作是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的少見臨床表現;並提出,對於疑診的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患者,皮膚活檢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檢查方法。這是在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

該病至今全球僅報導數百例

據肖飛副教授介紹,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自1968年首次報導以來,至今全球僅報導數百例,最近十年才逐步引起神經科醫生的關注。

該病臨床表現複雜,患者可表現為痴呆、癲癇發作、共濟失調(走路不穩)、帕金森樣症狀、周圍神經病及自主神經功能受損等,不同患者間臨床表現存在差異,難以與神經系統多種疾病鑑別,因而診斷十分困難。根據發病年齡分為嬰兒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青少年型患者主要表現為人格改變、學習困難、震顫、舞蹈樣手足徐動、周圍神經病及小腦性共濟失調等。

患者疾病被研究案例證實

在本篇臨床研究中,報告了一名19歲的青年男性,去年5月因急性起病的發熱、頭痛、抽搐伴有噁心嘔吐的腦炎樣症狀,入住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詳細詢問病史發現在過去21個月中曾有3次類似的腦炎樣發作,並發現6年前患者就開始出現緩慢進展的智力下降,學習越來越困難,人也愈發消瘦。

2年前,患者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無力及尿瀦留。磁共振檢查發現顯著的腦萎縮和白質腦病樣改變。患者曾輾轉國內多家知名大醫院,均未能明確診斷。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一月後,也沒有明確的結果只好回家隨訪。但長期研究收集神經系統各種疑難雜症的肖飛並未完全放下這個病人,他一直在思考並積極尋找「線索」,希望能認清這個疾病的「真實面目」。

通過大量的文獻檢索,肖飛看到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的文獻報導,啟發他高度懷疑患者可能是這個疾病,但是和文獻報導的典型青少年NIID患者的表現又有所不同。肖飛遂追蹤到病人所在地,徵得患方同意,在局麻下活檢了患者手臂上段一小塊皮膚帶回實驗室。

課題組經過細緻的臨床、電生理、影像學、全面的代謝及基因篩查,排除了其他疾病,最終採用皮膚活檢,通過免疫螢光和電鏡在患者皮膚的汗腺細胞、脂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核內包涵體,證實患者為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

成果對尋找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

據肖飛副教授介紹,近年來有報導在東亞人群中,通過皮膚活檢診斷成人型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患者。而對於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患者,世界上尚無成功地在皮膚真皮細胞中發現核內包涵體的報導。

本篇臨床研究的發表,提示腦炎樣發作是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的少見臨床表現,同時對於疑診的青少年患者,皮膚活檢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檢查方法。

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診斷困難,易漏診和誤診。目前雖然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這篇文章取得的重大成果,對於進一步優化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甚至青少年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流程,研究發病機制及尋找治療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推薦閱讀

8月29日,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瀋陽舉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於加強市場經濟體制建設、調整東北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詳細]

兩年多來,由集結中心始發的西行國際貨運班列線路從4條增加到19條,覆蓋歐亞17個國家、24個城市,形成了多點始發、多地運行、多點到達的運輸新格局。劉昌林說,全國越來越多的西行貨品在這裡集結,新疆由一個向西物流通道變成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地。[詳細]

巍巍喀喇崑崙山腳下,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莊嚴的烈士陵園裡,225位各族英雄長眠於此。1970年,一位退伍老兵來到這裡,信守對戰友的承諾,默默地做了一名守墓人。[詳細]

2018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在工作中發現位於東城區的璀璨盛世(北京)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存在涉嫌設置套路陷阱、詐騙女主播的犯罪行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表示,網絡虛假招聘、詐騙等違法行為屬於網絡黑灰產業的範疇,具有嚴重的社會...[詳細]

打起了口水戰。」  卡爾本人也對川普的發言作出了回應,表示自己一直堅守記者的使命,將真相披露出來,不會因為別人的嘲諷就放下責任。[詳細]

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報導,澳大利亞野生駱駝數量已超過120萬,增長迅猛,並在全澳範圍不斷擴散。最新的澳大利亞環境報告(ASER)顯示,大約在1840年,野生駱駝被引入澳大利亞,而截至2008年,已有約100萬駱駝分布在西澳州、北領地、南澳州和昆士蘭州的中部乾旱地區。[詳細]

相關焦點

  • 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有助於診斷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新華社重慶9月4日電(李松、張立斌)科學家最近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是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的有效輔助檢查方法,這有助於優化這類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神經病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在線發表。
  •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權威期刊TPAMI上發表!
    近日,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A Fast Adaptive k-means with No Bounds」(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 重大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聶建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網絡截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8日14時15分訊(記者 林楠 馮茴花)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聶建峰與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李斌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Large plasticity in magnesium mediated by pyramidal dislocations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研製了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其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電子顯微學頂級期刊《Ultramicroscopy》並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 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廣州醫生團隊8年研究成果
    大洋網訊 6月15日,在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的一篇權威醫學文獻給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該文出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團隊,他們用了8年的時間,證實了靶向-手術-靶向的新治療模式,能有效降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達61%的復發風險。
  • 重慶大學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還獲美國物理學會專題報導!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影響因子38.8)發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黃文彬研究員與南昌大學舒龍龍副教授等合作研究題為"Giant photoflexoelectric effect in halide perovskites
  • 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重慶大學這項成果實現超快科學研究突破 登上該領域頂級期刊封面
    近日,重慶大學唐文新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系統並發表《Ultramicroscopy》封面文章。該項目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和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的共同資助。
  • 重慶這所高校重要成果,登上頂級期刊,還被推送為封面文章!
    近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唐文新教授團隊實現全球第一套像差校正自旋極化低能電子顯微鏡(ac-SPLEEM),研究成果論文"Aberration corrected spin polarized low 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e"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發表在
  • 蕪湖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並在國際頂級雜誌發表!
    但是,可以說這是一項在學界非常值得稱道的工作,研究內容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通訊》所採納,足以說明其「含金量」。據介紹,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幹細胞潛力無限,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最有希望的療法
    目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癒。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常遭受癱瘓、喪失社交功能、生活困難等折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延緩疾病進展是難治性神經疾病的主要治療目標。近年來,幹細胞已經成為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之一。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
  •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10月9號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恆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AI輔助檢測腦動脈瘤,靈敏度達97.5%,華為雲聯合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近日,放射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Radiology》發表了華為雲 EI 創新孵化 lab、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I 算法檢測動脈瘤靈敏度高達 97.5%
  • 楊榮華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了...
    它是全球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不僅如此這本雜誌的拒稿率高達90%以上,邀稿是更難得,每期綜述邀稿全球只有兩篇,楊榮華教授曾被邀稿兩次,其中一次就是這篇《In situ amplification imaging of RNA in living cells》(活細胞中RNA的原位擴增成像)  這篇綜述講了什麼?
  • 蕪湖教授領銜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並在國際頂級雜誌發表
    但是,可以說這是一項在學界非常值得稱道的工作,研究內容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通訊》所採納,足以說明其「含金量」。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
  • 深究「螢火蟲同步閃光」背後的奧秘 陝西科學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近日,陝西兩位青年科學家對這一燒腦問題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針對這一挑戰,來自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的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王震教授提出了系統同步統一解析框架,對不同維度的網絡同步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簡稱PRL)上。
  • 重大突破!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ammo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為題發表於國際水環境生態領域頂級期刊WaterResearch。Water Research是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大學科、水資源與環境科學大領域的頂尖期刊,在全球203種水資源方向的SCI檢索期刊中排名第1(數據來源:CiteScore),2019年期刊JCR影響因子IF=7.913。據悉,厭氧氨氧化技術是近年來汙水處理領域的新興高效技術之一,對該技術進行深度開發研究有助於廢水中的中高濃度氨氮汙染物的去除。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synthesis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為題,在國際催化領域頂級期刊
  • ...成果發現新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是今年第九篇CNS!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通常講來就是周期性、反覆性的發燒伴隨皮疹、關節炎等症狀,嚴重的會致死、致殘。得了這種病,很多人從出生起,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度過……別人的童年,都是陽光和鮮花,得病的兒童,童年都是醫院的消毒水,反反覆覆地發燒,發炎,甚至癱瘓……這樣的病症,光是聽聽就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