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語音問答「變現知識」走歪 可持續性遭質疑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都是有情懷、有格調的優秀知識社區,知乎與果殼,這次同人不同命。

  5月28日,因為王思聰的站臺,分答,這個果殼內部孵化的基於移動互聯場景下的付費問答微信應用,一夜躥紅。而同打著「知識變現」旗號且早一天發布的知乎 Live,卻因為還在內測被拍倒在沙灘上。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紅透半邊天,其可持續性依然遭到諸多質疑。易觀智庫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表示,分答作為「一次有關內容變現的實驗」,在提問、回答、偷聽等環節上的創新值得肯定,但其目前娛樂性太強,對隱私價值的變現完全蓋過知識內容的變現,未來能否做大做強和產業化都還需要再觀察。

  知識問答變現

  知乎果殼狹路相逢

  眾所周知,成立於2010年的知乎向來以「文藝範」聞名。其最初採用內部邀請制,成功聚集一大波各行各業精英。多年來,因為問答質量高、專業性強、用戶體驗好,風評一直不錯。2013年3月,在接受李開復和啟明創投近千萬美元的投資之後,知乎向公眾開放註冊,至2013年年底,用戶數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而根據知乎官方5月14日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 2016 年 5 月,知乎已擁有 5000 萬註冊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量達 1300 萬,人均日訪問時長 33 分鐘,月 PV(頁面訪問量)超過 50 億。全站目前累計產生了 1000 萬個問題,3400 萬個回答及 3500 萬贊同。

  和知乎相仿,果殼自誕生之日起,也是一家「氣質公司」。因為高端、理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層層撥開科學外殼,被眾多小資熱捧。「如果沒有果殼,也許我們對科學,一知半解。」這是曾經眾多果殼粉的名言。而果殼在幫助大眾正確理解科學專業知識的同時,亦聚攏了一大波認同科學的高級知識分子。時至今日,果殼依然是行業第一的泛科學知識社區,每月吸引2500萬用戶在社區中閱讀、分享、社交互動。2013年開始,果殼先後接受摯信資本、IDG、好未來等機構領銜的3輪融資。

  而且,這兩家「小圈子」公司的商業化之路正是始自資本介入。知乎方面,2013 年 5 月,匯集當日精華答案與熱門話題的「知乎日報」上線;2013 年 7 月 18 日,「知乎專欄」上線;2014 年 4 月 1 日,知乎將北極狐「劉看山」作為官方吉祥物;2015 年 9 月 24 日,「人人都是主編」的讀讀日報上線;2016 年 1 月 25 日,知乎首檔視頻節目《職人介紹所》開播;2016 年 3 月 29 日,知乎日報嘗試原生廣告;2016 年 4 月,知乎原生廣告系統形式由從知乎日報「這裡是廣告」欄目,擴展到知乎社區 Web 端和移動端。果殼,2013年初開始自我拆解,圍繞「用科學服務生活」的理念,從泛科學知識社區向各細分領域下沉分化。2013年7月,「MOOC學院」正式上線,為中文MOOC學習者提供選課評價、交流討論、筆記分享等服務;2014年,果殼原有媒體頻道升級為服務深度用戶的專業科學傳播欄目「科學人」;熱門小組「果殼性情」獨立孵化為「知性」App;果殼投資參與創建的「深圳智能硬體企業小蛋科技」推出首款智能產品——「小蛋智能空氣淨化器」,也獲得廣泛關注。

  今年4月1日,知乎率先嘗試知識變現。其旗下付費問答產品「值乎」推出後,在朋友圈紅極一時。然而打碼部分內容、付費之後才能觀看等一系列硬傷導致其出道不久便被打入冷宮,無人問津。5月14日,知乎發布「值乎」升級版「知乎Live」(知乎直播)。

  而正當知乎Live內測時,5月15日,果殼旗下「在行」微信公眾號上線的一款微信應用——分答開始在朋友圈大搶風頭。在該應用中,用戶可以向任何人提問,也可以回答其他人的問題。用戶可以將自己回答問題的價格設置在1至500元之間,並以60秒之內的語音回答提問者的問題;提問者付費才能收聽該語音。除此之外,用戶還能「偷聽」其他人提出問題得到的回答,被「偷聽」一次,提問者和回答者都收入5毛。

  需要強調的是,這是兩家公司第一次正面交鋒。

  躺著也賺錢?

  付費問答市場遭搶灘

  感受到「偷聽」「提問回答都能賺錢」帶起的熱潮後,5月16日,「在行」微信公眾號發布一篇「分答」推廣文章,喊出「你睡了,你的問題還在為你賺錢」的口號。

  接著的5月17日,果殼網CEO姬十三在個人官方微博帳號給「分答」打起了廣告,稱其60秒語音回答的設置「好比『全民奇葩說』,知識聚寶盆」。據了解,編鸚鵡史航的回答標價為38元,上線第一天,他通過回答問題賺了6000元。截至6月2日,共賺68716元。

  但是,真正引爆「分答」的是「國民老公」王思聰。5月28日,王思聰以「網紅,投資人,哲學家」身份出現在「分答」,不到兩分鐘收益兩萬,不到一天收益超十萬,迅速霸佔「分答」新晉榜和才華榜榜首。微博上,#王思聰分答#話題亦有超過一千萬閱讀量。有趣的是,擋不住粉絲熱情,王思聰進一步將回答問題門檻由3000元提高至4999元。當天,王思聰共回答32個問題,累計不到20分鐘語音。記者注意到,同樣截至6月2日,已經有41370個人收聽他的回答,總收入216882元。

  根據果殼方面的透露,因為王思聰,分答5月28日當天增長了10萬量級的付費用戶。

  這給了姬十三莫大的鼓勵。為進一步支撐分答快速發展,5月30日,果殼還將「在行」和「分答」兩個公眾號互換,即原來「分答」的公眾號改名為「在行」,「在行」的公眾號改名為「分答」。「分答五月初才剛剛研發,在行已經上線1年有餘,分答上線之後,只是在行公眾號的一個子功能,而在行公眾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換號無非兩個原因:一、現在分答的產品形態日趨完整——譬如搜索、關注等功能的相繼上線,需要一個獨立的公眾號去承載它的內核;二、外部競爭的壓力。趕在市場大規模複製模仿前,快速佔領市場,確保自己第一的位置。」業內人士分析。

  這種雄心還體現在分答產品的不斷完善和更新上。對比最初上線的版本,短短幾天,分答首頁已經看不到收入排行榜,取而代之的是才華榜。「顯然,他們不希望大家只盯著頭部的kol(意見領袖),而是想法引導用戶更多通過興趣、職業去發現有趣好玩的人。這是用戶精細化運營的一小步。」上述人士指出。目前,分答「找人」欄目下拉菜單的職業分類包括名醫科普快問快答、影視音樂娛樂圈兒、科研大咖有意思、名記名嘴60秒快評、心理解憂雜貨鋪、百萬粉絲大V俱樂部、辯論圈兒的奇葩都來了、知名投資人、一本正經看電影、健康寶寶育兒學園、吃貨研究所、讓你變美的那些人、作家編劇與出版人、職場大牛的升職加薪法、博物科普達人、體壇風雲、知識青年的文藝範兒、科技網際網路意見領袖、科學松鼠會和TA的朋友們等20種。

  此外,分答安卓版app已經上線,IOS版本也顯示「即將發布」。

  「知乎Live雖然此次落了下風,但放棄應該不可能,這也是果殼急於搶佔市場的原因。」易觀智庫新媒體分析師馬思聰對記者表示。有消息稱,知乎版的「分答」正在加班加點研發中,不日將會上線,產品團隊以前負責過知乎日報。

  知識變現還是販賣隱私

  分答可持續性遭質疑

  但,業界關於這類產品商業可持續性已經有些擔憂。

  以分答為例,第一是入口問題。值乎當初一夜刷爆朋友圈,然而效果只是曇花一現。有網友表示值乎將入口設置在微信朋友圈,其實令人厭惡,因為感覺社交關係被明碼標價,傷害了感情。如今分答入口也是微信,果殼方面表示是為了「零售化、輕量化」。「這種體驗方式難免讓人感覺入口太深,想進去很麻煩,所以就降低了使用頻次。果殼大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前說不研發app,但現在安卓版已經上線。」馬思聰說。

  第二是60秒尷尬。目前分答的回答時間設定為60秒,也許是因為微信的限制,但在業內看來,這不可能是一個能解決具體技能和知識類問題的答案長度。

  「60秒的時間太短,只適合抖點內幕八卦」,馬思聰分析,「分答的火爆或許與其使用微信支付帶來的良好支付體驗和微信原本的流量有關,但60秒語音似乎離社交更近,它最終提供的還是不具備足夠市場價值的碎片化信息」。

  這與其傳播的內容也密不可分。目前,分答問題榜上最熱門的話題仍然集中在「網際網路創業」「兩性關係」「娛樂八卦」「減肥健身」上。

  最火的王思聰,他被關注最多的問題是: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您的人生還有什麼買不起?

  「從正常可銷售的東西的定義來說,我的身價應該沒有什麼買不起的。從哲學角度來說,很多東西,像自由啊、愛情啊、尊嚴,從定義上是買不到的,生長在中國的中國人,有些東西買之前會三思,比如一些奢華的東西,或者引起民憤的東西。」王思聰這個回答有14511人偷聽,也是目前分答上被偷聽最多的回答。

  顯然,用戶對八卦隱私的關注,大於對嚴肅知識性答案的關注。

  對此,姬十三的觀點是:人們更願意為有價值、有感情和私人訂製的產品付費,這與當前各個領域中正在發生的消費升級浪潮一脈相承。

  此外,分答廣羅明星網紅也讓其「知識變現」的初衷被不斷質疑。「微博大V和意見領袖借著名人效應和從其他社交平臺導入的粉絲拉動路人關注,在短時間內可以積累大量用戶。但分答到底是想提供輕娛樂輕社交還是輕知識輕 C2C 服務需要他們明確。按邏輯講,輕娛樂製造網紅,產品和運營的核心應該是服務好回答者,讓他們被八卦被關注。如果是傳播知識,則應該關注的是提問者,讓提問者能夠獲得價值感,答案的質量很重要,提問的問題也很重要。」馬思聰表示。

  另一方面,分答對魅力人格體的依靠可以多久也是個問題。

  「那些具有光環的人回答的內容有些並不重要,是他帶給提問者及公眾的交互感和神秘感才換來的現金,但這種情況可以被透支,圍獵名人獲得有質感的回答統統可以整理成文字版稍微延遲擴散,這就對分答大V的後續語音付費帶來巨大不確定性。而明星開始紛紛隱退後,普通人想通過這種方式致富並不容易。」分析人士認為,「知識分享型應用的模式定位,最重要的還是要站在絕大多數用戶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路徑或方式。」

  事實上,從分答紅人的熱度來看,這個應用似乎陷入了一個慣象:最初關注度爆棚,然後逐漸走低,甚至遇冷。

  在馬思聰看來,分答想要避免成為「瞬間爆發、後繼無力」的朋友圈爆款,還得從「偷聽」多下手,豐富產品形態,激活用戶需求。「至於能否做大做強和推動產業化,現在來講都還太早,需要觀察果殼的後續動作。」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相關焦點

  • 得到、知乎和喜馬拉雅搶佔知識付費風口,行業還有哪些機會?
    目前微信系統內知識付費的形式主要為文章打賞,內容雖然可支持音頻、視頻嵌入,但根據企鵝智庫報告用戶對內容偏好仍然以圖文為主。由於微信系統裡知識付費內容呈現的形式有限,許多自媒體採取多渠道策略,在不同知識付費平臺輸出內容進行變現。此外,也有小鵝通、千聊等圍繞微信生態的知識付費類工具產品,輔助自媒體展現多樣化的內容,零門檻實現內容變現。
  • 知識付費平臺能走多遠
    5月19日,揚子晚報率先報導了知識付費平臺「分答」正式上線的消息。半個月過去了,「分答」是否實現了適時變現?網友們評價如何,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持續的跟蹤觀察。 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分答」付費用戶可能已超過百萬。有了這一驕傲的成績,試水半月的知識付費平臺「分答」官方已經樂觀宣稱:「『分答』的工具屬性開始顯現,未來將有更多知識網紅把分答作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體面地賺錢變現。」 王思聰設4999元,章子怡設2929元 明星60秒答題秀賣的是知識還是隱私?
  • 知乎產品分析:問答社區的領頭羊,知識付費的初入者
    「問答社區+知識付費」知乎如何利用問答社區的巨大流量服務知識付費業務?作為知識付費的初入者,知乎該如何提供用戶轉化及留存?與得到、千聊、喜馬拉雅等平臺,知乎的知識付費有何不同,該如何走出獨具知乎特色的知識付費路線?
  • 語音直播系統開發:解鎖新的直播方式和玩法
    直播行業很火,最近一種不用「靠臉吃飯」的語音直播開始吸引行業關注。與此同時,語音直播的商業模式也引發思考。熱鬧喧囂的直播行業似乎從未平靜過,既有帥哥美女主播號稱月入數萬,又有各類「事件門」頻發以及小平臺倒閉。其實,相對於視頻直播,一種門檻更低,還不用「靠臉吃飯」的直播正在悄然流行——語音直播。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以知識付費、廣告和會員體系作為商業化的變現手段;現在,也在拓展直播、小藍星推薦和圈子等新業務。付費課程商業變現布局較早(2016.4-8),但是一直比較散亂,直到後來加入「知識市場」入口(2017.5)建立「知乎大學」(2018.6)才逐漸走向完善系統的業務。第三、付費諮詢知乎作為問答社區起家的產品,諮詢從一開始就是知乎的業務之一。而付費諮詢業務的起源追溯到「值乎」的出現(2016.4),但是知乎在營造完善的付費生態時一直更重視課程,而忽略了諮詢這一業務。
  • 百度知道引領知識問答行業變革升級
    2020年中國泛知識內容行業已經成長為千億級別的市場,在知識消費升級的新市場環境下,用戶對優質權威的知識內容以及問答服務的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12月18日,百度知道總經理李小婉在「知同道合2020百度知道答主年度峰會」上表示,截至目前,百度知道累計解決用戶提問超5.9億,涵蓋法律法規、情感心理、理財投資、商品選購等300餘個垂直領域。
  • 與百度知道同是問答起家,為何是知乎做成了知識社區這事兒
    在愚人節當天,知乎公號用戶可以發一條後半部分被隱藏的朋友圈,如果朋友被前半部分吸引,就需要付費閱讀。這本就是一個娛樂化的應用。但不久後的5月15日,果殼網推出了分答,迅速火遍全網。分答雖然走的是語音付費問答模式,但在產品邏輯上和值乎很想,而在業務領域上卻和知乎的核心主張相仿——提供有價值的高質量內容。而且分答是用付費模式來激勵產出,且分答憑藉移動化的浪潮,迅速火爆。
  • 從QQ音樂插播語音廣告「被罵」,聊聊中國的音樂付費
    不過,這則消息在後續的傳播過程中逐步三人成虎地變形成了"QQ音樂播放一半插入語音廣告"、"會員也聽到語音廣告"等謠言。當天下午,QQ音樂在5月26日作出回應稱,這些語音廣告是此前"為一些歌手的新歌宣發,在非綠鑽會員用戶中進行的個性化語音推介的小批量測試:根據用戶的聽歌習慣,用戶常聽的歌手發布新歌后,用戶聽歌時,在兩首歌曲播放之間,可能收到一次該用戶常聽的歌手親自錄製的新歌語音推介。"同時,QQ音樂也在回應稱,"並未收到任何綠鑽會員聲稱聽到新歌語音推介的真實反饋。"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中國知識問答產業現狀的縮影
    是以知識問答為核心基礎的社交平臺,涉及的業務包括知識問答、知識付費、社區管理和個人信息管理,體系龐大,以下的功能框架圖將就這四大模塊進行分解。,並對7款APP做出了競爭力評價表(如下圖),競爭力評價指標分別為知識問答規模(總問題數和總回答數)、知識付費規模(知識付費用戶數)、MAU(月活躍用戶)和附加服務功能(平臺提供服務種類)。
  • 新知雲,全網唯一一家免費的知識付費工具來啦!
    對於剛想踏入知識付費這個行業的「新手」來說,想要實現知識變現,其真正需要的,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關於平臺的選擇,一個好用的知識付費工具會幫助內容創作者在知識付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長久。針對這兩個要素,作為專注知識付費與教育培訓營銷技術服務商的新知雲,除了能為機構提供知識變現工具服務外,它的最大亮點便是基礎版可免費使用。
  • 從知識付費不同時期演化,看其蛻變之路
    一、知識付費1.0,分答、知乎、得到等平臺燃起知識變現時代在這信息無限,精力有限的年代,如何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成為了新的痛點,於是用戶對於內容和知識的付費意願和消費觀開始發生轉變——從不願付費轉為變得願意對高質量、服務更好的類似產品付費,並且這一趨勢正在加速。
  • 百度視頻涉足知識付費:和喜馬拉雅合作 推出「聽吧」
    比如,八姐發現,這幾天,百度視頻也開始涉足知識付費了。目前,百度視頻上線了音頻知識付費產品「聽吧」,與影視劇、短視頻、直播等內容並列,基於算法和用戶主動訂閱等功能實現音頻內容的個性化推薦。簡單來說,喜馬拉雅FM的大量免費音頻節目內容已發布在百度視頻的「聽吧」產品,近期還將上線知識付費內容。百度視頻與喜馬拉雅的這一合作也是進一步拓寬場景、增強用戶黏度並將流量變現的舉動,因為,音頻內容現在是剛需,同時,知識付費的市場教育已經基本完成,市場空間很大。
  • 2018知識付費市場的「殘酷流量法則」
    知識付費產品的誕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技術、商業驅動的社會高速發展,社會人所遭遇的身份識別與認同危機,快節奏生活和競爭壓力帶來的焦慮感等,都帶動知識付費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們看到,17年知識付費產品與用戶人數均呈指數級增長。 我們將目前的知識付費內容分為兩大類:讀書類及碎片化課程類。其中,快速閱讀可以讓用戶節約獲取知識的時間;而碎片化課程則讓用戶隨時隨地高效獲取技能。
  • 社交遊戲「元年」,如何能讓知識問答產品賺到錢
    社交遊戲「元年」,如何能讓知識問答產品賺到錢 作者:GameRefinery
  • 百度阮瑜:看好知識付費 會以百度文庫為主做持續探索
    【TechWeb】 9 月 18 日,百度知識垂類產品總負責人阮瑜今日向媒體分享了百度知識類產品方面的實踐和思考。百度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建設以知識類產品為核心的內容生態,目前百度知識垂類有 6 款產品,分別是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經驗、百度文庫、百度學術和寶寶知道。
  • 海豚知道抖音小程序上線,略知為內容創業者開闢知識付費新生態
    據了解,海豚知道是基於抖音生態的內容極速變現小程序,打造了一個類似於得到、喜馬拉雅的知識付費平臺。通過邀請抖音內的名師大咖成為「海豚內容官」,在海豚知道開通個人付費專欄,同時招募擁有大量粉絲的「海豚渠道官」進行課程分發。另外,每個用戶都可以在海豚知道分銷課程,賺取收益。
  • 新型「語音微博」Bubble Motion 關注名人需付費
    新型「語音微博」Bubble Motion 關注名人需付費 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本期《移動新發現》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家提供類似Twitter的「語音微博」服務的公司「 Bubble
  • 高分手遊《眾多回憶的食堂故事》遭吐槽 廣告變現究竟要怎麼玩
    高分手遊《眾多回憶的食堂故事》遭吐槽 廣告變現究竟要怎麼玩 基於移動營銷領域的手遊行業,由於內置廣告變現能力強勁,市場增量空間巨大,手遊廣告變現,手遊出海推廣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