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pamine多巴胺—愛的幸福源泉
多巴胺是傳遞快樂信息、激發人們對異性的情感,是維持性慾的主要神經遞質。當男女一見鍾情或產生愛慕之情時,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會源源不斷地分泌出來。大腦中的丘腦是人類的情愛中心,貯藏著丘比特之箭,並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羥色胺, 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多巴胺能左右人們的行為,還參與情愛的過程,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200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瑞典的阿爾維德·卡爾松的研究成果說明,多巴胺不僅有左右人們行為的作用,也參與了人的情愛過程並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美國俄亥俄大學骨醫學院臨床教授Dudley Chapman說:「性交促進多巴胺的產生,而多巴胺是與性慾有關的主要激素。」 多巴胺使情侶感覺愛的幸福。如果人體·腦組織內多巴胺含量降低,會使男性性慾下降,甚至陽痿;使女性月經周期紊亂,性慾下降,陰冷,甚至不育。
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開許多鎖的萬能鑰匙,根據所處情景不同,在體內產生不同反應。如巧克力的氣味、美食的口味;情侶的體味和香味並告知大腦。
多巴胺帶來的「激情」,會給人一種錯覺,以為愛可以永久狂熱。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像古柯鹼的成分刺激,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處於心跳過速的顛峰狀態。
Oxytocin催產素—可保持忠誠的愛
在做愛時人的大腦會分泌出腦垂體後葉荷爾蒙,又稱為催產素。催產素不是只在男女發生情愛關係才產生的,它在母親餵乳時也會產生。而且對女性而言,母愛和愛情是一樣的。
大約20年前,美國的神經內分泌學家休·卡特開始研究大草原上的田鼠,以弄清這種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平原的嚙齒類小動物為什麼是自然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者。大草原田鼠在交配後終生保持「一夫一妻」制,雌鼠雄鼠共同養育後代,過著田鼠版本的幸福家庭生活。這在自然界中實屬罕見:只有不到5%的哺乳動物表現出「一夫一妻」和雙親行為。
性學專家泰勒提醒人們,催產素的力量和影響範圍令人著迷,但它對人類情感的作用卻決非簡單的話就可以概括。泰勒指出:很多人說,"催產素是親熱激素".或者「催產素是愛情激素」.其實,催產素要難捉摸得多。它與心理學的種種狀態並沒有-對應的關係。要把這些分子與特定狀態對應起來很困難,也存在某種危險。
有些專家認為,催產素與身體天然產生的「鴉片」有協同作用:催產素啟動依戀他人的願望,類鴉片活性肽則提供與愛人在一起時那種溫暖陶醉的感覺。類鴉片活性肽與催產素的關係強調了泰勒關於「愛情藥」簡化法的觀點。
催產素和類鴉片活性肽之間存在相互作用。
根據原田鼠的大腦解剖表明,多巴胺與催產素之間也有緊密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催產素的影響可能因雌激素得到加強,而因雄激素得到減弱。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男女兩性在壓力之下的不同反應。愛或許並不像民間所說的那樣存在於內心,但也並非依賴於某種單一的分子。當我們感受到讓我們心潮澎湃的男女之愛或父母之愛時,我們大腦的化學物質正在發生複雜的相互作用,引發著大腦特定區域的各種活動。催產素對這種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內啡肽/羥色胺—快活荷爾蒙
當男女雙方墜入情網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和羥色胺。羥色胺是一種內啡肽。羥色胺是男女相愛最重要的化學物質。羥色胺會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理智,看不清對方的缺點,因此讓愛情變得很盲目。
科學家早就證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是由荷爾蒙決定的。比如說,大腦製造出來的內啡肽能使人產生一種快感,一種滿足和輕鬆的享受。內啡肽中最著名的5—羥色氨正是因此而被稱為「快活荷爾蒙」。做愛時還會產生適當的腎上腺素。但是,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荷爾蒙」,因為當我們生氣或遭到恐嚇時,身體就會分泌出過多的腎上腺素。
為什麼有些人吸毒呢?因為吸毒可以讓他們有和性愛同樣的興奮感覺。
許多毒品(鴉片、嗎啡、海洛因、古柯鹼)由於顯效速度及作用遠大於體內物質如內啡肽等(總稱為阿片肽)所以產生更強烈的生理感覺。古柯鹼之類的興奮劑作用於腦,模擬渴望和期待的興奮感;鎮靜藥物如海洛因則作用於腦的鎮靜系統,產生相反類型的欣快感—夢幻的滿足、免於痛苦。
海洛因等阿片(鴉片)類毒品之所以會使吸毒者「犯癮」,是因為吸毒時毒品與體內阿片受體結合併反饋性地抑制了體內阿片肽的釋放。當毒品中斷時,這種體外阿片樣物質不存在了,而體內一時又供應不上,因此神經傳遞出現障礙,內環境平衡受到破壞,從而導致一系列「犯癮」症狀的出現。毒癮與性愛具有鮮明的相似之處,通過研究性愛,或許比研究毒品本身更好了解毒癮。
雖然多巴胺、苯乙胺、後葉催產素等愛情化學物質的大量釋放,會使人產生愛的感覺,但是,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期不斷地大量釋放這些物質,因為神經細胞只有受到新異刺激時才會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