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火星,中國這樣的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中國人表現相對克制

2020-07-28 一號哨所
飛向火星,中國這樣的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中國人表現相對克制

天問一號發射

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長徵5號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箭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引發了全球的關注,美國人聲稱,這是中國一次大膽飛越:將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漫遊車一次性發射到火星。

中國是探測火星的後來者,亞洲另外一個大國印度在2013年就成功地發射了一個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中國的火星任務更讓全球廣泛關注?

相對而言,雖然在此前,已經有多個國家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真正擁有獨立火星探測技術的只有中蘇兩國,蘇聯解體之後,繼承蘇聯大部分科技遺產的俄羅斯並沒有展現出在深空探測上的技術優勢。

飛向火星,中國這樣的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中國人表現相對克制

而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遭到美國為首西方以及俄羅斯在航天航空領域的技術封鎖,獨闢蹊徑走出了自己的技術路線。毫無疑問,過去數十年,中國在探索太空的發展讓人矚目,載人航天、北鬥導航、史無前例的探測器登陸月背,以及這一次前所未有的方式探測火星,都讓更多的航天科學家為之驚嘆。

之所以稱中國這一次探測火星是「前所未有」的方式,是因為這一次長徵5號發射一次性攜帶了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漫遊車,飛行器將圍繞火星軌道飛行探測火星,並充當著陸器和漫遊車的中繼衛星與地球通訊。著陸器和漫遊車將在抵達火星軌道之後的數月內著陸火星表面,進行地質、輻射等星體科考工作。

一次性完成進入火星軌道、著陸並讓漫遊車在火星上前進,這樣的探測火星方式在人類過去探測火星的歷史中前所未有。這並不僅僅是將多次任務集中一次完成那麼簡單,這意味著重大的技術突破。

飛向火星,中國這樣的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中國人表現相對克制

美國媒體在報導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時指出,雖然中國這次火星探測任務是前所未有的技術方式,但相比美國宇航局(NASA)一向高調、大張旗鼓的方式不同的是,中國人的表現相對克制。這似乎是中國人的習慣,更喜歡用行動來說明,而非逞口舌之強。

美國人形容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計劃就像是打造一輛豪華轎車,花哨,奢華,不缺錢。而中國則是打造一輛實用型轎車,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但是高效實用。

但是毫無疑問,即使如此低調,中國人還是引發了全球的關注。美媒報導稱,中國在做的事情,是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其他國家都做不到的事情。

飛向火星,中國這樣的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中國人表現相對克制

萬衛星院士

在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發射之際,美國人也注意到中國人的一個遺憾,那就是作為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締造者之一,萬衛星院士在「天問一號」發射前的5月20日病逝,年僅62歲。

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備受歡興鼓舞之際,為萬院士逝去的悲傷也同時逆流成河。萬院士為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竭盡畢生全力,贏得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砥礪前行。

為什麼中國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俄羅斯全面技術封鎖下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正因為有了萬院士這樣許多的中國科學家在竭盡全力的探索和奉獻!(風聞大師)

相關焦點

  • 中國探索火星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除美國外沒有國家能做到
    ,然而由於技術所限,前兩個火星探測器都沒有成功,之後美國也開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截止到冷戰結束之前,全世界也只有蘇聯和美國有能力對火星展開探索,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放到了火星。
  • 中國探索火星方式前所未有!美國人:除美國外沒有國家能做到
    ,截止到冷戰結束之前,全世界也只有蘇聯和美國有能力對火星展開探索,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放到了火星。美國宇航局將在2037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開啟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篇章,由於美國航天技術極為發達,因此,在這一領域,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 《中國火星紀事》: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的火星探索和科幻能力
    自從有了科幻小說,火星就成為太陽系中上演傳奇故事數量僅次於地球的行星。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發射無人科考飛船前往火星。最終,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這三艘無人飛船成功升空,組成星際艦隊駛向火星。
  • 俄羅斯:美國人的項目不感興趣,我們要和中國一起飛向月球
    對美國來說,現在這更多地成了一個政治項目。在月球項目上,我們看到美國夥伴背離了國際空間站合作中形成的合作和互助原則。他們把自己的項目視為某種北約項目,而非國際項目。老實說,我們對參與其中不感興趣。但還有其他我們感興趣的項目。今天早上,我和我的同行進行了視頻連線。我們商定就確定月球科研基地的輪廓和意義開始碰頭。不排除這個項目將向所有感興趣的人開放,包括美國人。
  • 「我們將和中國而非美國一起飛向月球」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7月14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13日在接受共青團真理電臺的採訪時表示,他們與中國夥伴進行了有關建造月球聯合基地的談判,且對在月球項目上與美合作不感興趣。現將採訪內容摘編如下:共青團真理電臺問:我們將和誰一起飛向月球?
  • 火星,中國來了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我國「天問一號」的最大亮點是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因此,不僅是中國,阿聯和美國也在近期推進了火星探測計劃。其中,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經於20日升空,美國「火星-2020」也即將發射。
  • 「天問一號」寄託著中國人美好夙願飛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時,我國在文昌衛星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從2016年立項至今已經走過近四年時間,由於今年是地球距離火星最近的時間,所以在今年內發射火星探測器是非常緊迫的任務。中國航天人將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技術實力去實現單次火星探測任務繞落巡三項目標,如果該項目的目標全部達成將實現人類火星探測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人類進行深空探索的道路上將會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火星,這個直徑為地球一半、月球兩倍的類地行星,寄託著人類千百年的「科學幻想」。在各類影視作品中,為觀眾所熟悉和嚮往。這一次,中國人向著這顆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球進發,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幻之旅」。
  • 飛向火星,中國航天人與「天問」還要面對好幾道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被送入預定軌道。天問想要飛向火星,首先就要確保火箭性能可靠。在經歷了首次發射一波三折和第二次發射慘痛失敗以後,長徵五號遙三火箭仍作為試驗箭進行發射,在取得成功後。本次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發射的圓滿成功是對長徵五號火箭安全性能的再一次驗證。
  • 美國火星計劃,竟依賴俄發動機?外媒:中國天問一號完全自主研發
    它將沿著霍曼軌道(可以極大節省地球飛向火星燃料的一條航路),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奔赴火星。2021年2月左右,通過減速變軌,它將泊入火星的極地軌道。也就是說,天問一號軌道環繞器,它將不斷飛臨火星南北兩極的上空。
  • 飛向火星,飛向未來,這趟5500萬公裡的旅程很「科幻」
    這一次,中國人向著這顆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球進發,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幻之旅」。人類對火星似乎總是有種情愫。在古代,中外都有關於火星的傳說。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星」,這是由於火星呈紅色,螢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徵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
  • 獵鷹帶著特斯拉飛向火星-馬斯克大帝的榮光時刻
    就連人民日報都在2月7日發出了長篇評論,為馬斯克點讚-《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這不但是一次馬斯克完成的壯舉,而且還是人類完成的一次壯舉,尤其特別的是,這是馬斯克憑藉其自身的企業家精神與新的科技網際網路精神結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企業家魅力。他選擇了壁壘最高的航天技術領域,在這一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了美國的資本和政商資源,成就了他的偉大事業!
  • 美國發出疑問:中國為什麼非要去火星?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中國為何要前往火星》的文章來分析中國的火星任務。這位作者所採用的「爭奪」、「領導」、「競爭」、「主導」等字詞不禁讓人感到疑問,什麼時候探索太空成為了比賽,必須要有競爭,必須要有領導,這樣任務才進行得下去。仿佛登陸火星變成了圈地運動,一定要比比誰佔的「地方」大、誰更厲害。
  • 飛向深空 飛向未來!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機儀式舉行
    科普影片《火星使命》就是我館聯合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運用新技術創新科普表現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希望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將這部影片打造成為一部弘揚時代精神、彰顯科技魅力、綻放藝術華彩的科普精品力作,作為建黨100周年的獻禮。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又一歷史性時刻,標誌著中國行星探測的開始,中國太空探索跨入了新裡程,生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消息倍感自豪。大國重器,中國力量,天問一號飛向火星,實現首次火星個探測,這是我們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祝福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來越好!
  • 世界關注中國巨型火箭飛往火星:帶飛多個國家,就是不帶美國玩
    據環球網7月23日報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34;遙四運載火箭搭載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34;,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至23日13時25分,&34;探測器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火星探測之旅由此正式開啟。
  • 熒惑火星,傳奇無限——《中國火星紀事: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佳作選》隆重上市!
    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他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中國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Space X星際運輸系統鐵桿科幻迷基本都有一個火星夢。形形色色的或高端或通俗的美國火星科幻故事,車載鬥量,不可勝數。而關於火星的科幻影視,在美國也多如牛毛,我小時候看過的第二個科幻美劇,就是《火星叔叔馬丁》(第一個是《大西洋海底來的人》)。
  • 他是從金華飛向火星的螢火蟲 侯建文科技大家展風範
    《大家》欄目是目前央視容量最大人物訪談節目之一,採訪主要對象是我國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大家」,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受大家風範」的高端專欄,不僅是大師們講述人生經歷,展示精神風範的窗口,更是他們播撒智慧的講壇。作為航天專家、火星專家的侯建文,正是這樣一位「大家」。
  • 火星,中國人來了!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中國首輛火星車」長這樣↓ ↓ ↓點擊視頻了解火星車是如何工作的↓ ↓ ↓為啥要探索火星?
  • 中美「火星探索」競賽,中國能彎道超越美國嗎?
    其實,蘇聯人比美國早4年向火星發射飛掠探測器,比美國早兩年發射火星軌道器,而著陸器甚至早了13年。第一個登上火星的火星車也是蘇聯人的,比美國足足早了25年之多。但遺憾的是,起了大早,還沒趕上集。2016歐洲航天局發射了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攜帶的夏帕雷利號,在落地前一分鐘宣告失聯,最後來了個硬著陸。夏帕雷利號的技術水平遠高於小獵犬二號,採用了反推火箭的著陸方式;由一貫坑隊友著稱的義大利人製造,出問題一點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