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一日一花,不見不散!)
我在民歌湖邊看到了一叢薏苡。
我感到非常意外。
這種植物,在我們農村經常見到,但在大城市那是稀有之物,是很罕見的。
很多學農業科學的,都沒見過薏苡真身呢。
圖1.薏苡
薏苡,俗稱菩提子、五穀子、草珠子、念珠薏苡等等,學名Coix lacryma-jobi,為禾本科薏苡屬草本植物。
我們常吃的補品——薏苡仁(薏米),就是它的栽培品種。
圖2.薏苡,常吃的薏苡仁原來是它的親戚
薏苡的植株通常高達一兩米,莖稈直立或者斜生,常分枝,上被白粉。
圖3.薏苡的莖稈,長分枝
圖4.薏苡的莖稈,上邊的白粉肉眼可見
薏苡的葉子扁平寬大,看著有點像玉米的葉子,就是比玉米的葉子短小一點。
圖5.薏苡的葉子,很像玉米的葉子
薏苡的花果是最有趣的了。
它的花序上有個橢圓形的、看似果子的東西,那個其實不是果子,而是總苞。
圖6.綠色的、圓溜溜的那個,是總苞
從圖6可見,總苞是綠色、橢圓狀的;總苞頂部伸出兩根紫色的、類似棉線的東西,那個是它的雌蕊。
總苞頂部還伸出一根小穗,那個是雄花序;雄花黃色。
圖7.這一溜兒就是雄花序
為了防止自交,薏苡可聰明了,它先讓雌花(也就是那兩根紫色的「小棉線」)開放,等「小棉線」蔫了,最頂部的那根雄花序上的小黃花才開放。
所以,在一個總苞上,你是見不到小黃花和「小棉線」同時出現的。
圖8.雄蕊和雌蕊老死不相見
圖9.雌蕊在綻放,雄蕊還在醞釀
圖10.雌蕊終於蔫了,雄花準備開放
圖11.這個雄花序也是蓄勢待開
圖12.雄花等得好辛苦
圖13.苦盡甘來,雄花終於開了
等雌蕊、雄蕊都開完後,總苞內就開始結果了。
圖14.結果、結果,可果子還是在總苞內,看不見
圖15.總苞越來越硬,顏色越來越深
圖16.局部特寫
圖17.最後,總苞就成熟了,變黑了
薏苡總苞(果子)成熟後,去掉外邊的總苞片,就得到了薏苡仁(薏米)——這個就是我們常吃(用)的補(藥)品了。
當然,薏苡果子還可以拿來串珠子,做手串,童年時我們常常玩。
而且據說最早的佛珠子(菩提子、念珠子),就是用薏苡果子做的呢。
(圖18.這玩意可以拿來做手串,你們玩過嗎)
薏苡的總苞(果子)乾燥後,有時會變成暗紅色。所以,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這樣的說法:薏苡果子會吸人血!(想像力也太豐富了!)
其實這不過是迷信說法罷了,才沒啥科學依據呢。
你們小時候玩薏苡手串,大人們有沒有老說這個,不讓你們戴呢?
歡迎留言評論。
(原創聲明:本文圖文均為原創,創作不易,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