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林老師,我們又見面了。
作為典型的中國家庭來說,爆炒大概是日常烹飪最主要的形式,剛來上海的幾年,家裡用過了很多品牌的炒鍋,而且炒鍋也是消費極快的產品,用著用著膠木的柄斷了,鍋底破了,各種問題都經歷過。用過的品牌也是非常的多,如炊大皇,愛仕達,蘇泊爾等等,算是用過比較多的平價鐵鍋
現在家裡也有幾口比較好的鍋如雙立人,不過用的不多,主要是現在家裡老媽用鍋很挑剔,不鏽鋼的太重,塗層鍋不習慣使用木鏟,一小段時間下來家裡的塗層鍋基本都報廢,有的時候抱怨鍋熱的太快,有的時候抱怨鍋太重端不動,我能說什麼,自然是滿足老人家的需求。
這次就細數一下我這一年時間給家裡置辦的一些炒鍋,也給對於鐵鍋有研究的同學一些參考,本人在鍋具製造工藝方面並不是專業的,這裡只是我個人對於鍋具的一些使用體會,如果你有不同意見,那麼你是對的,我是錯的,當然林老師只是我的網絡ID ,我本人也並非老師的職業身份,謝謝!
炊大皇麥飯石色炒鍋
去年過年的時候,家裡的炒鍋又壞了,至於品牌不記得了,我本意是打算挑選一個好的,可惜家裡等著用,就直接從JD下單購入了這把炊大皇的炒鍋。而且價格真的便宜,只需要174塊,一個湯鍋和一個炒鍋,可謂是實惠又划算。
由於這口鍋已經被我送人,所以實體圖我就沒有了。麥飯石的塗層鍋具這段時間也算是非常的普及了,麥飯石鍋是有特殊塗層的鋁合金鍋,不是天然材料鍋。麥飯石鍋是可以直接放在明火上使用的,導熱快。電磁爐版需要在底部增加電磁感應不鏽鐵復底片。
不過炊大皇的這款只是麥飯石色的塗層鍋,嚴格來說就是普通的塗層鋁鍋,只是做出了麥飯石的顏色而已,鍋具在使用的時候不能使用金屬鏟,老媽對這塊並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導致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傷痕累累,看著就難過。如果平時煮個海鮮或者帶有甲殼的食材也需要注意損傷塗層。
圈廚無塗層精鐵不鏽炒鍋
圈廚的這款炒鍋是無塗層設計,精鐵製造,日常使用不生鏽,整個鍋體採用了氮化處理,黑色就是鍋體本色,顏色不脫落。
家裡使用鐵鍋主要的功能還是爆炒,而且爆炒還是中華美食的精髓所在,煎炸烹煮算下來都是中華美食的特色,圈廚的這口精鐵鍋無塗層,不用擔心破壞塗層,可以使用各種鍋鏟。
所有的精鐵類的鍋具在使用前都需要使用植物油開鍋或者是豬油開鍋,我比較習慣使用豬油,加熱之後動物油脂迅速塗滿整個鍋體。
經過高溫氮化的鍋體使用鋼絲球之類的清理工具一點都不用擔心,放心的刷放心的刮。鍋具的表面有這高溫形成的氮化鐵,持久抗鏽。
導熱快是這款精鐵鍋最大的特點了,鍋壁含有緻密的微氣孔,在炒菜時的可以吸收油脂,起到物理抗粘的作用,油煙不大。
櫸木的鍋手柄很好的抵禦高溫,同時這款鍋的鍋蓋採用了脹形鍋蓋設計,材料和鍋體相同,堅硬不生鏽,而且鍋體質量很輕。老太太除了吐槽熱的太快之外,這款鐵鍋也是平時最喜歡用的一口炒鍋。鍋體自重2.15KG。
悅味2020全新升級款元木炒鍋
悅味的這款炒鍋其實是套裝中的一個鍋,這個炒鍋分為26CM小炒鍋和30CM炒鍋。這兩款鍋均為塗層鍋體,廠家在購買鍋子的時候還額外附送一個木鍋鏟,考慮的還是很周到的。
悅味的元木系列炒鍋採用進口櫸木手柄設計,安裝簡單,一元硬幣就可以搞定者整個鍋具的安裝。
元木系列的鍋體手柄和鍋蓋把手部分均採用進口櫸木設計,防燙結實耐用,同時每個鍋體的手柄處都有熱顯矽膠環,在矽膠預熱超過50度就顯示紅色來提醒用戶,避免觸碰燙傷。
元木超過採用了高低斜邊的設計,方便顛炒,翻炒也不再擔心出鍋,專門考慮到大廚秀廚藝的時候。哈哈哈。
悅味元木的這款鍋老媽用過之後不是很喜歡,一是因為需要使用木鏟,二來以她的認知來說鍋的外形必須是圓的,為啥這個鍋一邊高一邊低,還有一個兩個口子。這個是什麼鬼,現在這個鍋只有太太在家使用,老媽還是喜歡使用之前的圈廚精鐵鍋。
壹加生活古法鐵鍋
這口鍋算是我今年入手的最貴的一口鍋,我當時看到產品的第一印象是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家裡使用的那種生鐵鍋,需要使用熱豬肉開鍋,時間久了還容易生鏽,不小心鐵鏟子還容易敲破。
不過這款手工鐵鍋來自日本,工藝上使用了手工泥膜澆築,是日本匠人親自打造,每口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得不說日本的東西做的要比國內很多產品精緻,這種材質的鐵鍋在鄉村還是有很多地方保持,然而能出口賺外匯的工藝品牌卻是不多。這口鍋能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還是有它的道理的。
製作工藝採用的手工制模:用稻殼燜成的白灰與燒制的黑灰和焦子(小於1mm)上有粘性的生泥均勻攪拌然後製作鍋體泥膜,,再經5-6小時的高溫烘乾泥膜,從而形成鍋體的泥膜模具。這麼長時間的花費,也體現出一個好產品的誕生離不開最初傾注的精力與心血。
再經過松煙脫模:在泥膜上刷上以高山松樹於山洞焚燒取其山洞壁上附著的松煙(脫模劑),材質無毒無害純天然(松煙還是一味清熱解毒的中藥)
手工澆鑄:將生鐵用1800度的高溫融化經過手工澆鑄在泥膜上一體成型,再經過匠人手工打磨將鍋體的毛刺磨至平整。
鍋體的手柄和鍋耳的連接處均採用了衝壓鉚釘的方式與鍋體緊密連接。堅固耐用。
手柄和鍋耳的防燙部分也採用了胡桃木的材質,經過使用會讓胡桃木包裹歲月的痕跡。看起來更加的漂亮。
手柄的安裝採用一顆緊固螺栓和鍋體固定,手動就可以安裝,不需要藉助任何工具。
搭配的鍋蓋採用了咖啡色的不透明玻璃,外觀的質感不錯,平時我家的鍋蓋經常會摔碎,不過這款就十分結實,用很長時間也沒有問題。
鍋耳的胡桃木和手柄的胡桃木給鐵鍋平添一份歲月的感覺,鑄鐵鍋的好處在於它是手工製作的產品,具有獨一無二的龜紋、重量。在烹飪上也無懼酸性食材的燉煮。
鐵鍋的開鍋部分其實不需要多贅述,大家都會,豬肉植物油都是可以搞定的,我還是比較喜歡使用動物油脂,感覺開好的鍋體細膩深黑,特別有成就感。
無論是油燜茄子還是油爆大蝦,傳統的鑄生鐵鍋都有這個獨特的優勢,保溫時間長,加熱塊。炒菜時油煙相較於熟鐵鍋更少。
鑄鐵鍋在使用上和其他鍋體無異,易清潔,具有龜紋可以減少食物與鍋體表面的接觸,相較於熟鐵鍋更加不易粘鍋,本身的不粘性較強。而更大的優點在於採用手工製作,每一口鍋都是獨一無二的的產出,要說唯一的遺憾就是價格略貴。
這段時間老媽使用下來那天跑來問我這口多少錢,我說你問這個幹嗎,老媽和我說嗯這口鍋好用,不沾,而且加熱快,鐵鏟子也不怕,炒菜用起來很舒服。好吧,你開心就好。
結尾語
對於鍋具的選擇,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家人習慣了使用木質鍋鏟,橡膠鍋鏟,不粘鍋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什麼麥飯石色就不要考慮了,麥飯石就是麥飯石,麥飯石色是什麼鬼。所有的塗層就擔心金屬鍋鏟,甲殼類食材。
而如果家裡老人或者家人習慣使用金屬鍋鏟,建議還是精鐵鍋,或者是鑄鐵鍋,要買就買一口好的,可以使用很多年,上面的這幾款鍋都是林老師親自使用過,拒絕雲評。以身試法。
謝謝觀賞。